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meson設置編譯參數

meson設置編譯參數

發布時間:2022-06-15 07:51:45

❶ usb2.0 3.0的上行速度是多少注意是上行!怎麼這個基本問題百度上搜不到答案呢!!主觀亂猜的請繞道

usb2.0一般傳輸速度15mb/s左右,usb3.0一般傳輸速度30mb/s左右

❷ neso硬碟為什麼不識別

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的五種可能 為了能夠便捷地存儲大容量文件,很多朋友都購買了USB介面的移動硬碟,可是在使用的時候卻發現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這是為什麼呢?各位先不要著急,就讓我們動手讓移動硬碟為我所用吧。 一、設置CMOS參數 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USB外接設備的朋友來說,即使正確安裝了驅動程序也有可能出現系統無法檢測USB硬碟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主板默認的CMOS埠是關閉的,如果沒有將其設置為開啟狀態,那麼Windows自然無法檢測到移動硬碟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重新開機,進入CMOS設置窗口,並且在「PNP/PCI CONFIGURATION」欄目中將「Assign IRQ For USB」一項設置為「Enable」,這樣系統就可以給USB埠分配可用的中斷地址了。 二、電源不足 由於USB硬碟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電能,如果直接通過USB介面來取電,很有可能出現供電不足。因此,幾乎所有的移動硬碟都附帶了單獨的外接電源或者是通過鍵盤取電的PS2轉介面,這時只要事先連接好外接電源或者通過PS2轉接線與鍵盤連接好,確保給移動硬碟提供足夠的電能之後再試試,這時應該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議使用移動硬碟之前都確保有足夠的供電,否則很可能由於供電不足導致硬碟損壞。 三、USB延長線故障 除去上述兩方面原因之外還有可能是USB介面類型不符導致移動硬碟無法使用。比如計算機配置的USB介面是1.1標準的,而購買的移動硬碟是USB 2.0標準的介面,這就要求連接計算機和移動硬碟的連接線必須支持USB 2.0標准。因為高速移動設備插入低速集線器,該設備可能不被正常安裝,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動硬碟的同時還使用優盤,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優盤附送的USB 1.1標准連接線,這樣就導致USB 2.0標準的移動硬碟無法正確識別。只要將連接線更換為USB 2.0標準的即可解決此故障。 四、Windows版本太低 對於一些還在使用Windows 95或者Windows 97系統的朋友來說,即使計算機配備了USB介面,但是由於Windows 98之前的操作系統不支持USB外設,因此無論如何安裝驅動程序、設定CMOS參數都無法讓移動硬碟正常使用。對於這種情況,一種解決方法是將操作系統升級到Windows 98以上,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到微軟官方站點下載相應的補丁程序讓Windows 95/97能夠識別移動硬碟。 五、系統設置不當 對於一些Windows 98用戶來說,在安裝好驅動程序之後,可以從設備管理器中查看到移動硬碟圖標,但是在資源管理器中卻沒有相應的盤符標識,這就是系統設置不當所致。在設備管理器中雙擊移動硬碟圖標,並且點擊彈出窗口中的「屬性」按鈕,此時可以看見斷開、可刪除、同步數據傳輸和Int 13單元四個選項,其中「可刪除」一項前面系統默認是沒有打勾的,只要勾選這個選項之後重新啟動計算機,就可以在資源管理器中看見新增的移動硬碟盤符了。 一言以蔽之,移動硬碟無法識別的故障原因比較多,但一般都不是USB介面或者移動硬碟本身的故障,因此需要大家在排除的時候多從周圍關聯部分考慮,相信你也可以順利使用移動硬碟的。 -------------------------------------------------------------------------------- 移動硬碟常見問題的解決 移動硬碟是一個非標準的usb設備,使用中遠不如滑鼠這樣可靠,問題多多,這里就很多常見情況總結一下: 1、如果你的硬碟盒子是50元以下的,尤其是標著IBM字樣的,請趕快換掉這個盒子。這種盒子早期還可以,自從03年起生產的質量就不可忍受了,很多的故障都發生在這種盒子上,如果您還愛惜你的硬碟,請換掉它。 2、移動硬碟分區不要超過2個。 3、使用200元以下盒子的移動硬碟最好都不要插在機器上長期工作,移動硬碟是用來臨時交換數據的,不是一個本地硬碟。 相比於筆記本內置的,移動硬碟裡面的筆記本硬碟時刻都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盡量縮短工作時間。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碟下載資料等,然後到移動硬碟上,而不是掛在機器上整夜下載。 這個說法等於給在usb1.1介面海量數據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數據趕緊加個usb2.0卡吧。 4、不要給移動硬碟整理磁碟碎片,整理的方法就是把整個分區裡面的數據都出來,再回去。 5、移動硬碟認不出或者會斷線如何解決? (1)不使用usb加長線,這種線的質量一般不太好,會使usb數據同步出錯,使移動硬碟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機箱上的前置usb介面,原因同前。盡量把移動硬碟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2)淘汰你的劣質usb硬碟盒,更換劣質的數據線為帶屏蔽層的優質usb線(就是比較好的盒子帶的線)。 (3)usb介面兼容性不佳,非intel晶元組的主板有時候有usb兼容性差的問題,但是現在正在銷售的主流晶元組里幾乎只有nforce2了,傳說新的bios和usb驅動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實踐證明改善很有限。徹底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只有購買一個pci的usb2.0卡,其他參見6。 6、如何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供電不足是5的一大原因) (1)購買比較好的usb移動硬碟盒。 (2)購買4200轉的筆記本硬碟做移動硬碟。不要買5400轉的。不要相信硬碟上面標的電流值,那沒有參考價值。實踐證明 hitachi 的4200轉諸型號比如 4k80 4k40 80GN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不買富士通或者東芝的,因為在大陸沒有正式的渠道商。一般也不買st的,因為ST的硬碟一般都是5400的,盡管電流值標的是0.47A。 (3)購買筆記本電腦時,考慮一下一下usb口的供電能力。已經證明usb介面供電能力太弱的是:三星Q20/ dell 300m/X300;sony V505;IBM R40之前的幾乎所有R;toshiba P2000/2010 ....usb供電能力差,多見於日韓系輕薄機。我最贊賞的就是IBM X31的usb口,不管移動硬碟(哪怕是5400轉的);外置combo一律通吃,其供電能力不亞於一般台機。如果購買pci的usb2.0卡,要挑有4針輔助供電口的;如果購買筆記本用的pc卡usb2.0轉接卡,要挑帶一個變壓器輔助供電的,好歹也要有帶一個ps2輔助供電線的。 (4)移動硬碟盒子自身也有輔助供電線的,好盒子直接給一個變壓器,差的盒子也有ps2或者usb的供電線,供電不足時當然要插上,即使usb口足夠帶動硬碟,如果不是短時間工作,建議也插上,usb介面的供電總是很勉強的。 7、千萬不要混用供電線! 某個盒子的線就只給某個盒子用,某張pc卡的供電線只能給那個型號的卡用。 供電線的介面電壓定義各有不同,亂插輕則燒盒子,重則燒硬碟。 8、如何讓移動硬碟跑得更快? 大的文件肯定比細碎的小文件有效率,下面的的數據都是針對大文件的。 (1)usb1.1 必須升級為usb2.0。台機有pci的usb2.0卡, 筆記本有pc卡的usb2.0卡。買卡時不能貪便宜,100元以下的筆記本卡,50元以下的台機卡都不要買。 (2)硬碟的型號要新一點,一般02年起生產的盤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3)usb介面 :首先供電要足。控制晶元 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橋帶的為佳, 其次ALI ,最次VIA。不過這些晶元其實都有15M/S的能力,還要看pcb板的設計和做工。 (4)盒子要好。晶元的選擇 ISD300 > ALI 5621> meson?(忘了型號)> GL811 =ALI (猥瑣版,型號忘了,很小),NEC的橋接晶元很少用在硬碟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碟機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錯,可以和ISD300相比。實際上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轉接卡一個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設計與做工。卡和盒子,揀貴的買肯定沒錯的。 (5)本地硬碟也要足夠快。 (6)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麼在 筆記本硬碟,盒子,介面,本地硬碟之中至少有一個瓶頸。我用ASUS Intel 845PE主板,元古雙介面盒子(ISD300),hitachi 80GN的硬碟,本地硬碟ST7200.7,速度可以達到 22M/s,同樣平台用罄城GL811的盒子也達到了18M/s。22M/s已經幾乎是硬碟傳輸速度的極限了,似乎這個時候usb2.0的帶寬還沒有喂飽。劣質usb卡甚至只能跑到4M/s足見差距。 (7)太多細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後再。 9、1394移動硬碟的專述: (1)供電:機器自帶的6針1394口額定電流為1A,已經足夠帶動所有移動移動硬碟,甚至台機硬碟。4針口不供電,必須給移動硬碟另外供電。pc卡接出來的1394也不能供電,必須給pc卡或者移動硬碟工供電。 (2)1394介面:以TI雙晶元為最佳;ricoh的也很不錯,不過很少出現在零售的卡里, IBM X系列板載的常常是ricoh的,ALI的還可以,VIA的最差(一般台機主板板載都是這個),不過還是那句話,做工比晶元重要。 (3)盒子:一般的移動硬碟的1394都是用oxford911 橋接的,沒看到縮水的晶元。oxford922是一個更加優秀的IC,單晶元搞定usb2.0/1394雙介面,現在已經有一些高檔3.5寸硬碟盒使用,2.5寸的盒子還沒有看到。PL-3507是台灣一家ic設計公司的產品,同樣是單晶元雙介面,性能待測,我剛看到產品。 (4)實測:我的平台用了一個TI雙晶元的PCI1394卡, 元古雙介面盒子(oxfd911),80GN,速度也是22M/S。曾經測試過的頂峰速度也有24M/s。而同樣的盒子和硬碟在compaq X1000(板載VIA1394IC),速度是17-18M/s。 (5)1394的最大優點是CPU佔有率低。 10、妥善保護你的移動硬碟。 切忌摔打,輕拿輕放; 注意溫度,太熱就停; 乾燥防水,先刪再拔。 關於裡面疑問的回答: 為什麼不能給移動硬碟整理碎片呢?是整理碎片對硬碟不好嗎?那筆記本是不是也要盡量少整理碎片呢? 1、外置硬碟通過一個usb介面和主機連接,如果同時數據上行和下行,速度會很低,而整理磁碟碎片的過程就是就是數據的頻繁上行下行,由於速度慢,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 還不如出來再 回去。1394也是一個道理。 2、供電充足時分區數量和使用效果無關。 3、對於現在常見的金屬移動硬碟盒,它的工作溫度比內置的可爽多了。內置硬碟出問題更麻煩,所以我都是直接下載到移動硬碟的分區中,然後在分類備份。 分區的數量多了在接通時,卷標的彈出會很慢,與供電的問題倒是確實無關。 移動硬碟裡面的硬碟工作環境惡劣不僅僅指溫度,還有惡劣的供電狀況, 簡陋電路接出來的ide介面。

❸ 不管我怎麼輸入都顯示不正確怎麼辦

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的五種可能

為了能夠便捷地存儲大容量文件,很多朋友都購買了USB介面的移動硬碟,可是在使用的時候卻發現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這是為什麼呢?各位先不要著急,就讓我們動手讓移動硬碟為我所用吧。

一、設置CMOS參數
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USB外接設備的朋友來說,即使正確安裝了驅動程序也有可能出現系統無法檢測USB硬碟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主板默認的CMOS埠是關閉的,如果沒有將其設置為開啟狀態,那麼Windows自然無法檢測到移動硬碟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重新開機,進入CMOS設置窗口,並且在「PNP/PCI CONFIGURATION」欄目中將「Assign IRQ For USB」一項設置為「Enable」,這樣系統就可以給USB埠分配可用的中斷地址了。

二、電源不足
由於USB硬碟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電能,如果直接通過USB介面來取電,很有可能出現供電不足。因此,幾乎所有的移動硬碟都附帶了單獨的外接電源或者是通過鍵盤取電的PS2轉介面,這時只要事先連接好外接電源或者通過PS2轉接線與鍵盤連接好,確保給移動硬碟提供足夠的電能之後再試試,這時應該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議使用移動硬碟之前都確保有足夠的供電,否則很可能由於供電不足導致硬碟損壞。

三、USB延長線故障
除去上述兩方面原因之外還有可能是USB介面類型不符導致移動硬碟無法使用。比如計算機配置的USB介面是1.1標準的,而購買的移動硬碟是USB 2.0標準的介面,這就要求連接計算機和移動硬碟的連接線必須支持USB 2.0標准。因為高速移動設備插入低速集線器,該設備可能不被正常安裝,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動硬碟的同時還使用優盤,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優盤附送的USB 1.1標准連接線,這樣就導致USB 2.0標準的移動硬碟無法正確識別。只要將連接線更換為USB 2.0標準的即可解決此故障。

四、Windows版本太低
對於一些還在使用Windows 95或者Windows 97系統的朋友來說,即使計算機配備了USB介面,但是由於Windows 98之前的操作系統不支持USB外設,因此無論如何安裝驅動程序、設定CMOS參數都無法讓移動硬碟正常使用。對於這種情況,一種解決方法是將操作系統升級到Windows 98以上,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到微軟官方站點下載相應的補丁程序讓Windows 95/97能夠識別移動硬碟。

五、系統設置不當
對於一些Windows 98用戶來說,在安裝好驅動程序之後,可以從設備管理器中查看到移動硬碟圖標,但是在資源管理器中卻沒有相應的盤符標識,這就是系統設置不當所致。在設備管理器中雙擊移動硬碟圖標,並且點擊彈出窗口中的「屬性」按鈕,此時可以看見斷開、可刪除、同步數據傳輸和Int 13單元四個選項,其中「可刪除」一項前面系統默認是沒有打勾的,只要勾選這個選項之後重新啟動計算機,就可以在資源管理器中看見新增的移動硬碟盤符了。

一言以蔽之,移動硬碟無法識別的故障原因比較多,但一般都不是USB介面或者移動硬碟本身的故障,因此需要大家在排除的時候多從周圍關聯部分考慮,相信你也可以順利使用移動硬碟的。

--------------------------------------------------------------------------------

移動硬碟常見問題的解決

移動硬碟是一個非標準的usb設備,使用中遠不如滑鼠這樣可靠,問題多多,這里就很多常見情況總結一下:

1、如果你的硬碟盒子是50元以下的,尤其是標著IBM字樣的,請趕快換掉這個盒子。這種盒子早期還可以,自從03年起生產的質量就不可忍受了,很多的故障都發生在這種盒子上,如果您還愛惜你的硬碟,請換掉它。

2、移動硬碟分區不要超過2個。

3、使用200元以下盒子的移動硬碟最好都不要插在機器上長期工作,移動硬碟是用來臨時交換數據的,不是一個本地硬碟。
相比於筆記本內置的,移動硬碟裡面的筆記本硬碟時刻都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盡量縮短工作時間。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碟下載資料等,然後到移動硬碟上,而不是掛在機器上整夜下載。
這個說法等於給在usb1.1介面海量數據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數據趕緊加個usb2.0卡吧。

4、不要給移動硬碟整理磁碟碎片,整理的方法就是把整個分區裡面的數據都出來,再回去。

5、移動硬碟認不出或者會斷線如何解決?
(1)不使用usb加長線,這種線的質量一般不太好,會使usb數據同步出錯,使移動硬碟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機箱上的前置usb介面,原因同前。盡量把移動硬碟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2)淘汰你的劣質usb硬碟盒,更換劣質的數據線為帶屏蔽層的優質usb線(就是比較好的盒子帶的線)。
(3)usb介面兼容性不佳,非intel晶元組的主板有時候有usb兼容性差的問題,但是現在正在銷售的主流晶元組里幾乎只有nforce2了,傳說新的bios和usb驅動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實踐證明改善很有限。徹底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只有購買一個pci的usb2.0卡,其他參見6。

6、如何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供電不足是5的一大原因)
(1)購買比較好的usb移動硬碟盒。
(2)購買4200轉的筆記本硬碟做移動硬碟。不要買5400轉的。不要相信硬碟上面標的電流值,那沒有參考價值。實踐證明 hitachi 的4200轉諸型號比如 4k80 4k40 80GN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不買富士通或者東芝的,因為在大陸沒有正式的渠道商。一般也不買st的,因為ST的硬碟一般都是5400的,盡管電流值標的是0.47A。
(3)購買筆記本電腦時,考慮一下一下usb口的供電能力。已經證明usb介面供電能力太弱的是:三星Q20/ dell 300m/X300;sony V505;IBM R40之前的幾乎所有R;toshiba P2000/2010 ....usb供電能力差,多見於日韓系輕薄機。我最贊賞的就是IBM X31的usb口,不管移動硬碟(哪怕是5400轉的);外置combo一律通吃,其供電能力不亞於一般台機。如果購買pci的usb2.0卡,要挑有4針輔助供電口的;如果購買筆記本用的pc卡usb2.0轉接卡,要挑帶一個變壓器輔助供電的,好歹也要有帶一個ps2輔助供電線的。
(4)移動硬碟盒子自身也有輔助供電線的,好盒子直接給一個變壓器,差的盒子也有ps2或者usb的供電線,供電不足時當然要插上,即使usb口足夠帶動硬碟,如果不是短時間工作,建議也插上,usb介面的供電總是很勉強的。

7、千萬不要混用供電線!
某個盒子的線就只給某個盒子用,某張pc卡的供電線只能給那個型號的卡用。
供電線的介面電壓定義各有不同,亂插輕則燒盒子,重則燒硬碟。

8、如何讓移動硬碟跑得更快?
大的文件肯定比細碎的小文件有效率,下面的的數據都是針對大文件的。
(1)usb1.1 必須升級為usb2.0。台機有pci的usb2.0卡, 筆記本有pc卡的usb2.0卡。買卡時不能貪便宜,100元以下的筆記本卡,50元以下的台機卡都不要買。
(2)硬碟的型號要新一點,一般02年起生產的盤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3)usb介面 :首先供電要足。控制晶元 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橋帶的為佳, 其次ALI ,最次VIA。不過這些晶元其實都有15M/S的能力,還要看pcb板的設計和做工。
(4)盒子要好。晶元的選擇 ISD300 > ALI 5621> meson?(忘了型號)> GL811 =ALI (猥瑣版,型號忘了,很小),NEC的橋接晶元很少用在硬碟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碟機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錯,可以和ISD300相比。實際上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轉接卡一個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設計與做工。卡和盒子,揀貴的買肯定沒錯的。
(5)本地硬碟也要足夠快。
(6)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麼在 筆記本硬碟,盒子,介面,本地硬碟之中至少有一個瓶頸。我用ASUS Intel 845PE主板,元古雙介面盒子(ISD300),hitachi 80GN的硬碟,本地硬碟ST7200.7,速度可以達到 22M/s,同樣平台用罄城GL811的盒子也達到了18M/s。22M/s已經幾乎是硬碟傳輸速度的極限了,似乎這個時候usb2.0的帶寬還沒有喂飽。劣質usb卡甚至只能跑到4M/s足見差距。
(7)太多細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後再。

9、1394移動硬碟的專述:
(1)供電:機器自帶的6針1394口額定電流為1A,已經足夠帶動所有移動移動硬碟,甚至台機硬碟。4針口不供電,必須給移動硬碟另外供電。pc卡接出來的1394也不能供電,必須給pc卡或者移動硬碟工供電。
(2)1394介面:以TI雙晶元為最佳;ricoh的也很不錯,不過很少出現在零售的卡里, IBM X系列板載的常常是ricoh的,ALI的還可以,VIA的最差(一般台機主板板載都是這個),不過還是那句話,做工比晶元重要。
(3)盒子:一般的移動硬碟的1394都是用oxford911 橋接的,沒看到縮水的晶元。oxford922是一個更加優秀的IC,單晶元搞定usb2.0/1394雙介面,現在已經有一些高檔3.5寸硬碟盒使用,2.5寸的盒子還沒有看到。PL-3507是台灣一家ic設計公司的產品,同樣是單晶元雙介面,性能待測,我剛看到產品。
(4)實測:我的平台用了一個TI雙晶元的PCI1394卡, 元古雙介面盒子(oxfd911),80GN,速度也是22M/S。曾經測試過的頂峰速度也有24M/s。而同樣的盒子和硬碟在compaq X1000(板載VIA1394IC),速度是17-18M/s。
(5)1394的最大優點是CPU佔有率低。

10、妥善保護你的移動硬碟。
切忌摔打,輕拿輕放;
注意溫度,太熱就停;
乾燥防水,先刪再拔。

關於裡面疑問的回答:

為什麼不能給移動硬碟整理碎片呢?是整理碎片對硬碟不好嗎?那筆記本是不是也要盡量少整理碎片呢?

1、外置硬碟通過一個usb介面和主機連接,如果同時數據上行和下行,速度會很低,而整理磁碟碎片的過程就是就是數據的頻繁上行下行,由於速度慢,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 還不如出來再 回去。1394也是一個道理。

2、供電充足時分區數量和使用效果無關。

3、對於現在常見的金屬移動硬碟盒,它的工作溫度比內置的可爽多了。內置硬碟出問題更麻煩,所以我都是直接下載到移動硬碟的分區中,然後在分類備份。

分區的數量多了在接通時,卷標的彈出會很慢,與供電的問題倒是確實無關。

移動硬碟裡面的硬碟工作環境惡劣不僅僅指溫度,還有惡劣的供電狀況, 簡陋電路接出來的ide介面。

--------------------------------------------------------------------------------

如何識別USB動力不足

一般來說,USB設備插入到Windows 2000以上系統中時,它就能被系統自動識別出來,並且能夠正常工作;可許多動力不足的USB設備插入到計算機系統後,常常會表現出如下故障現象:

1、計算機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出USB設備,而且在安裝該設備的驅動程序時也很正常;但安裝完驅動程序後,卻發現無法訪問該設備中的內容,具體表現為無法找到該設備的盤符、無法使用該設備等。

2、計算機系統不能自動識別出USB設備,USB設備中的信號指示燈不亮或狀態不正常,甚至USB設備還會發出不同尋常的聲音,例如USB介面的硬碟要是動力不足的話,常常會聽到硬碟「咔咔」的不正常運轉聲音。

3、在沒有接入USB設備時,系統可以正常啟動,可是一接入USB設備後,系統卻不能正常啟動,並且還出現錯誤提示,例如無法找到系統啟動文件,或者系統啟動文件受到損壞等。

4、計算機系統即使能夠自動識別出USB設備,而且USB設備中的內容也能被訪問到,但明顯感覺到USB設備的訪問速度比平時慢了許多,甚至USB設備在長時間工作時,該設備還會突然出現訪問出錯,或者計算機系統無緣無故地發生死機現象。

因此當你在使用USB設備的過程中,發現有上述故障現象存在時,必須趕快對它的動力之源進行一下檢查,以免在排查故障的過程中多走彎路!

如何應對USB動力不足

一旦確認上述故障現象是由USB設備動力不足原因引起的話,你不妨參考如下方法來快速應對:

1、外接電源法
伴隨著USB設備的各種技術指標的不斷提高,它的工作電流也是「節節攀長」,例如一些轉速特別快的移動硬碟,其工作電流有時已經達到1A標准,這樣的功率已經超過正常功率的雙倍,所以此時單純依靠USB介面為USB設備提供足夠的動力之源已經不是很現實的了。為此,我們在使用大功率USB設備時,必須為其配備單獨的外接電源,這樣才能保證USB設備和計算機系統的穩定。

2、介面替換法
現在不少USB設備生產廠商,為了讓其生產出來的USB設備有足夠的「用武之地」,常常會為USB設備提供幾種不同的連接介面,一旦USB設備無法從USB介面中獲得足夠的動力之源時,還可以使用其他消耗功率少的埠來連接,從而確保USB設備可以正常使用。例如某些移動硬碟的USB介面連接到舊式主板上時,往往不能正常工作,可是如果用另外一個PS/2介面連接到計算機上時,移動硬碟就能正常工作了。

3、降低功率法
正常情況下,主板中的每個USB埠的供電電源為0.5A,如果USB設備正常工作時的額定電流超過這個標準的話,主板就會無法准確地識別該USB設備;此時,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選用消耗功率低的USB設備,或者選用有獨立電源供電的USB設備,才能保證USB設備正常工作。

4、排除異已法
所謂「排除異已法」,就是將暫時用不到的其他USB設備從主板的USB埠中拔除出來,僅留下急需要工作的USB設備,這樣可以讓主板單獨為該USB設備提供動力之源,從而確保該設備可以正常工作。考慮到新型主板中的每兩個USB埠分為一組,每一組使用單獨的電源供電,因此其他USB設備插入到與當前USB設備位於同一組中的埠上時,那麼當前USB設備從主板中所獲得的動力能量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當你發現當前USB設備動力不足時,一定要將其他暫時用不到的USB設備拔出來,或者將它插入到其他一組USB埠中。

如何預防USB動力不足

為了盡可能地避免USB設備發生動力不足的現象,我們還需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首先需要選用高配置的計算機來連接USB設備,因為高配置的計算機,其主板性能往往比較優越,那麼它為USB埠提供的功率電流也要比舊主板高一些,這樣的話USB設備插入到該主板上時就不容易發生動力不足的故障現象。其次在選用USB設備時,必須到正規銷售商或代理商那裡去購買,確保USB設備自身性能穩定、質量過硬。

--------------------------------------------------------------------------------

教你用好移動硬碟的幾個小花招

現在移動硬碟的使用頻率是越來越高了。盡管其使用方法很簡單,可是不掌握一些操作技巧,還是有可能會碰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從而影響你的操作效率。為此,本文特意總結了一些移動硬碟的使用體會,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各位高效用好移動硬碟!

巧裝移動硬碟驅動

大家知道,在Win2000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統中使用移動硬碟時,是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的;可是在Win98工作站中,就需要安裝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不過要是你的計算機中恰好沒有光碟機或軟碟機的話,那麼安裝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就不那麼容易了。其實,你可以在其他有軟碟機的Win98工作站中,先製作好Win98啟動盤,然後再將移動硬碟連接到安裝有Win2000系統的工作站中,並將Win98啟動盤中的內容全部復制到移動硬碟中;接下來,再用Winzip之類的壓縮工具,將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打包成一個可執行程序,比方說usb.exe,並將該可執行文件復制到移動硬碟中。以後,將移動硬碟插入到Win98工作站的USB埠中,並通過移動硬碟的系統引導功能,將Win98系統先啟動到DOS環境中,然後在命令行狀態下,利用「COPY」命令將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usb.exe」文件復制到Win98工作站的硬碟中。下面,再次以正常方式啟動Win98工作站,然後在Windows界面下,對「usb.exe」文件進行自動解壓,就可以得到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以後你就能按常規方法,完成移動硬碟驅動程序的安裝操作了。
當然,這種方法僅限於支持系統引導功能的移動硬碟,對於其他普通的移動硬碟,可能無效!

掌握正確插拔方法

盡管移動硬碟的USB埠支持熱插拔,不過請不要隨意插拔它。正確插入移動硬碟的方法是,在系統關機的情況下或者系統已經啟動完畢的情況下,輕輕地將USB介面插入到計算機中,盡量避免在系統啟動過程中或處理大容量數據信息的時候插入移動硬碟,以免造成系統CPU無法及時應答。對於移動硬碟的拔除操作,則更不能隨意了;你一定要等到移動硬碟停止工作,再雙擊系統任務欄中的「拔下或彈出硬體」圖標,然後在其後打開的圖1界面中,將移動硬碟選中,再單擊一下「確定」,等到屏幕提示你現在可以安全拔除了,才能將移動硬碟從計算機中移走。倘若由於插拔時機不當,造成移動硬碟突然「失常」的話,你不妨找到設備管理器中的「未知USB設備」,將其刪除之後,再將移動硬碟從計算機中拔下來。

DOS下也玩移動硬碟

由於操作失誤,導致Windows系統不能正常啟動,經過各種方法「搶救」,都不能讓其啟動到Windows界面,不得已筆者想到了重裝系統。但為防止系統中重要數據發生丟失現象,筆者想將它們復制到移動硬碟中;可是將USB移動硬碟插入到計算機USB埠,並將系統引導到DOS環境下後,發現系統無法找到移動硬碟對應的盤符,這是為什麼呢?經查找資料發現,在DOS下USB埠正常是不工作的,那麼連接在該埠上的任何設備都不會工作,移動硬碟當然也不例外。難道你就眼睜睜地看著手頭中的移動硬碟,而不能使用它嗎?
其實不然,你可以下載一款支持USB設備的DOS啟動製作工具,然後將該工具解壓到一臨時目錄,再雙擊其中的「makeboot.bat」命令,你將看到如圖2所示的提示畫面;根據提示插入空白軟盤到軟碟機後,單擊空格鍵,該程序將自動完成特殊DOS啟動盤的製作。再用該啟動盤引導系統,進入DOS環境後,移動硬碟就可以在DOS狀態下識別了。怎麼樣,是不是很新鮮呀?

避免訪問死機現象

有時候雙擊移動硬碟圖標時,移動硬碟竟然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還能導致系統出現死機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由於操作者沒有掌握正確的訪問時機;比方說,在將移動硬碟剛剛插入到計算機後,你就開始訪問移動硬碟的話,系統根本就不會反應過來,或者根本就無法及時響應你的請求,表現出來的現象自然就是死機或不應答了。正確訪問移動硬碟的方法,就是等移動硬碟信號燈不再閃爍時,開始雙擊圖標進行訪問。此外,移動硬碟在傳輸數據的過程中,也不能不停地雙擊圖標,這樣也比較容易造成死機現象。

快速恢復移動硬碟盤符

有時在使用移動硬碟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樣一則奇怪現象,那就是明明安裝好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可就是無法在「我的電腦」或「資源管理器」窗口中,找到對應移動硬碟的盤符;那麼如何才能讓移動硬碟盤符「重見天日」呢?遇到這種現象,你必須進行如下的排查:
首先檢查計算機主板中的USB埠是否被激活,要是沒有被激活的話,就進入到CMOS設置頁面,將「USB Controller」選項設置為「Enable」,要是有「OnChip USB」選項的話,也應該將其設置為「Enable」;當然在查看系統是否已經啟用USB埠時,你沒有必要打開CMOS設置頁面,其實在系統設備管理器窗口中,就能查看到主板是否起用USB功能了;在Win2000系統中,要是看到設備管理器窗口中有「Standard OpenHCD USB Host Controller」選項的話(如圖3所示),就表示計算機的USB2.0功能已經被啟用了。倘若你在WinXP系統中,看到設備管理器窗口中有「PCI to USB Enhanced Host Controller」選項的話,也表明計算機的USB埠功能被激活;
在確保主板USB埠被激活後,再在設備管理器窗口中,雙擊USB埠控制器選項,然後進入「驅動程序」標簽頁面,檢查一下USB埠控制器的驅動程序是否是最新的,要是不是最新的話,那麼計算機USB埠標准可能就會與當前移動硬碟的USB介面標准不一致,從而造成移動硬碟盤符出現丟失現象。此時,你可以單擊「更新驅動程序」按鈕,然後逐步單擊「下一步」按鈕,當出現如圖4所示的提示時,最好選中「Microsoft Windows Update」選項,接著再按照提示順利完成驅動程序的更新操作;更新之後的USB埠,其介面標准就可能與當前移動硬碟的USB介面標准一致了.
倘若上面的方法仍然不能解決問題的話,你不妨檢查一下計算機主板是否能為移動硬碟的USB埠,提供足夠的供電電壓;通常情況下,移動硬碟USB埠的工作電壓為5V,工作電流為0.5A,一些舊式主板可能滿足不了這個要求;考慮到這種因素,有的移動硬碟還帶有PS/2介面,此時你不妨用這個介面來連接計算機,讓移動硬碟恢復正常。
要是你在插拔移動硬碟時,沒有按正確的方法進行,例如剛插入移動硬碟,又迅速將它拔出來,或者在移動硬碟指示燈頻繁閃爍的過程中,「強行」拔除移動硬碟的話,都有可能導致移動硬碟圖標丟失。此時,你可以在系統設備管理器窗口中,右擊移動硬碟圖標,從其後的快捷菜單中執行「屬性」命令,並在隨後的屬性窗口中將「可刪除」選中(只適合WinMe操作系統),接著將系統重新啟動一下,移動硬碟就可能被重新正確識別了。
此外,要是移動硬碟自身性能不穩定,或者移動硬碟USB埠在頻繁插拔之後出現松動的話,也會導致移動硬碟出現意外現象。此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重新更換品牌較好、性能穩定的移動硬碟來替代。當然,要想避免移動硬碟USB埠出現松動現象,你可以用USB延長線來連接硬碟和計算機。
參考資料:

❹ 為什麼我的設備管理器中沒有USB2這一項並且傳輸速度只有3MB/S

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的五種可能

為了能夠便捷地存儲大容量文件,很多朋友都購買了USB介面的移動硬碟,可是在使用的時候卻發現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這是為什麼呢?各位先不要著急,就讓我們動手讓移動硬碟為我所用吧。

一、設置CMOS參數
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USB外接設備的朋友來說,即使正確安裝了驅動程序也有可能出現系統無法檢測USB硬碟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主板默認的CMOS埠是關閉的,如果沒有將其設置為開啟狀態,那麼Windows自然無法檢測到移動硬碟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重新開機,進入CMOS設置窗口,並且在「PNP/PCI CONFIGURATION」欄目中將「Assign IRQ For USB」一項設置為「Enable」,這樣系統就可以給USB埠分配可用的中斷地址了。

二、電源不足
由於USB硬碟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電能,如果直接通過USB介面來取電,很有可能出現供電不足。因此,幾乎所有的移動硬碟都附帶了單獨的外接電源或者是通過鍵盤取電的PS2轉介面,這時只要事先連接好外接電源或者通過PS2轉接線與鍵盤連接好,確保給移動硬碟提供足夠的電能之後再試試,這時應該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議使用移動硬碟之前都確保有足夠的供電,否則很可能由於供電不足導致硬碟損壞。

三、USB延長線故障
除去上述兩方面原因之外還有可能是USB介面類型不符導致移動硬碟無法使用。比如計算機配置的USB介面是1.1標準的,而購買的移動硬碟是USB 2.0標準的介面,這就要求連接計算機和移動硬碟的連接線必須支持USB 2.0標准。因為高速移動設備插入低速集線器,該設備可能不被正常安裝,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動硬碟的同時還使用優盤,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優盤附送的USB 1.1標准連接線,這樣就導致USB 2.0標準的移動硬碟無法正確識別。只要將連接線更換為USB 2.0標準的即可解決此故障。

四、Windows版本太低
對於一些還在使用Windows 95或者Windows 97系統的朋友來說,即使計算機配備了USB介面,但是由於Windows 98之前的操作系統不支持USB外設,因此無論如何安裝驅動程序、設定CMOS參數都無法讓移動硬碟正常使用。對於這種情況,一種解決方法是將操作系統升級到Windows 98以上,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到微軟官方站點下載相應的補丁程序讓Windows 95/97能夠識別移動硬碟。

五、系統設置不當
對於一些Windows 98用戶來說,在安裝好驅動程序之後,可以從設備管理器中查看到移動硬碟圖標,但是在資源管理器中卻沒有相應的盤符標識,這就是系統設置不當所致。在設備管理器中雙擊移動硬碟圖標,並且點擊彈出窗口中的「屬性」按鈕,此時可以看見斷開、可刪除、同步數據傳輸和Int 13單元四個選項,其中「可刪除」一項前面系統默認是沒有打勾的,只要勾選這個選項之後重新啟動計算機,就可以在資源管理器中看見新增的移動硬碟盤符了。

一言以蔽之,移動硬碟無法識別的故障原因比較多,但一般都不是USB介面或者移動硬碟本身的故障,因此需要大家在排除的時候多從周圍關聯部分考慮,相信你也可以順利使用移動硬碟的。

--------------------------------------------------------------------------------

移動硬碟常見問題的解決

移動硬碟是一個非標準的usb設備,使用中遠不如滑鼠這樣可靠,問題多多,這里就很多常見情況總結一下:

1、如果你的硬碟盒子是50元以下的,尤其是標著IBM字樣的,請趕快換掉這個盒子。這種盒子早期還可以,自從03年起生產的質量就不可忍受了,很多的故障都發生在這種盒子上,如果您還愛惜你的硬碟,請換掉它。

2、移動硬碟分區不要超過2個。

3、使用200元以下盒子的移動硬碟最好都不要插在機器上長期工作,移動硬碟是用來臨時交換數據的,不是一個本地硬碟。
相比於筆記本內置的,移動硬碟裡面的筆記本硬碟時刻都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盡量縮短工作時間。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碟下載資料等,然後到移動硬碟上,而不是掛在機器上整夜下載。
這個說法等於給在usb1.1介面海量數據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數據趕緊加個usb2.0卡吧。

4、不要給移動硬碟整理磁碟碎片,整理的方法就是把整個分區裡面的數據都出來,再回去。

5、移動硬碟認不出或者會斷線如何解決?
(1)不使用usb加長線,這種線的質量一般不太好,會使usb數據同步出錯,使移動硬碟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機箱上的前置usb介面,原因同前。盡量把移動硬碟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2)淘汰你的劣質usb硬碟盒,更換劣質的數據線為帶屏蔽層的優質usb線(就是比較好的盒子帶的線)。
(3)usb介面兼容性不佳,非intel晶元組的主板有時候有usb兼容性差的問題,但是現在正在銷售的主流晶元組里幾乎只有nforce2了,傳說新的bios和usb驅動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實踐證明改善很有限。徹底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只有購買一個pci的usb2.0卡,其他參見6。

6、如何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供電不足是5的一大原因)
(1)購買比較好的usb移動硬碟盒。
(2)購買4200轉的筆記本硬碟做移動硬碟。不要買5400轉的。不要相信硬碟上面標的電流值,那沒有參考價值。實踐證明 hitachi 的4200轉諸型號比如 4k80 4k40 80GN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不買富士通或者東芝的,因為在大陸沒有正式的渠道商。一般也不買st的,因為ST的硬碟一般都是5400的,盡管電流值標的是0.47A。
(3)購買筆記本電腦時,考慮一下一下usb口的供電能力。已經證明usb介面供電能力太弱的是:三星Q20/ dell 300m/X300;sony V505;IBM R40之前的幾乎所有R;toshiba P2000/2011 ....usb供電能力差,多見於日韓系輕薄機。我最贊賞的就是IBM X31的usb口,不管移動硬碟(哪怕是5400轉的);外置combo一律通吃,其供電能力不亞於一般台機。如果購買pci的usb2.0卡,要挑有4針輔助供電口的;如果購買筆記本用的pc卡usb2.0轉接卡,要挑帶一個變壓器輔助供電的,好歹也要有帶一個ps2輔助供電線的。
(4)移動硬碟盒子自身也有輔助供電線的,好盒子直接給一個變壓器,差的盒子也有ps2或者usb的供電線,供電不足時當然要插上,即使usb口足夠帶動硬碟,如果不是短時間工作,建議也插上,usb介面的供電總是很勉強的。

7、千萬不要混用供電線!
某個盒子的線就只給某個盒子用,某張pc卡的供電線只能給那個型號的卡用。
供電線的介面電壓定義各有不同,亂插輕則燒盒子,重則燒硬碟。

8、如何讓移動硬碟跑得更快?
大的文件肯定比細碎的小文件有效率,下面的的數據都是針對大文件的。
(1)usb1.1 必須升級為usb2.0。台機有pci的usb2.0卡, 筆記本有pc卡的usb2.0卡。買卡時不能貪便宜,100元以下的筆記本卡,50元以下的台機卡都不要買。
(2)硬碟的型號要新一點,一般02年起生產的盤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3)usb介面 :首先供電要足。控制晶元 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橋帶的為佳, 其次ALI ,最次VIA。不過這些晶元其實都有15M/S的能力,還要看pcb板的設計和做工。
(4)盒子要好。晶元的選擇 ISD300 > ALI 5621> meson?(忘了型號)> GL811 =ALI (猥瑣版,型號忘了,很小),NEC的橋接晶元很少用在硬碟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碟機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錯,可以和ISD300相比。實際上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轉接卡一個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設計與做工。卡和盒子,揀貴的買肯定沒錯的。
(5)本地硬碟也要足夠快。
(6)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麼在 筆記本硬碟,盒子,介面,本地硬碟之中至少有一個瓶頸。我用ASUS Intel 845PE主板,元古雙介面盒子(ISD300),hitachi 80GN的硬碟,本地硬碟ST7200.7,速度可以達到 22M/s,同樣平台用罄城GL811的盒子也達到了18M/s。22M/s已經幾乎是硬碟傳輸速度的極限了,似乎這個時候usb2.0的帶寬還沒有喂飽。劣質usb卡甚至只能跑到4M/s足見差距。
(7)太多細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後再。

9、1394移動硬碟的專述:
(1)供電:機器自帶的6針1394口額定電流為1A,已經足夠帶動所有移動移動硬碟,甚至台機硬碟。4針口不供電,必須給移動硬碟另外供電。pc卡接出來的1394也不能供電,必須給pc卡或者移動硬碟工供電。
(2)1394介面:以TI雙晶元為最佳;ricoh的也很不錯,不過很少出現在零售的卡里, IBM X系列板載的常常是ricoh的,ALI的還可以,VIA的最差(一般台機主板板載都是這個),不過還是那句話,做工比晶元重要。
(3)盒子:一般的移動硬碟的1394都是用oxford911 橋接的,沒看到縮水的晶元。oxford922是一個更加優秀的IC,單晶元搞定usb2.0/1394雙介面,現在已經有一些高檔3.5寸硬碟盒使用,2.5寸的盒子還沒有看到。PL-3507是台灣一家ic設計公司的產品,同樣是單晶元雙介面,性能待測,我剛看到產品。
(4)實測:我的平台用了一個TI雙晶元的PCI1394卡, 元古雙介面盒子(oxfd911),80GN,速度也是22M/S。曾經測試過的頂峰速度也有24M/s。而同樣的盒子和硬碟在compaq X1000(板載VIA1394IC),速度是17-18M/s。
(5)1394的最大優點是CPU佔有率低。

10、妥善保護你的移動硬碟。
切忌摔打,輕拿輕放;
注意溫度,太熱就停;
乾燥防水,先刪再拔。

關於裡面疑問的回答:

為什麼不能給移動硬碟整理碎片呢?是整理碎片對硬碟不好嗎?那筆記本是不是也要盡量少整理碎片呢?

1、外置硬碟通過一個usb介面和主機連接,如果同時數據上行和下行,速度會很低,而整理磁碟碎片的過程就是就是數據的頻繁上行下行,由於速度慢,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 還不如出來再 回去。1394也是一個道理。

2、供電充足時分區數量和使用效果無關。

3、對於現在常見的金屬移動硬碟盒,它的工作溫度比內置的可爽多了。內置硬碟出問題更麻煩,所以我都是直接下載到移動硬碟的分區中,然後在分類備份。

分區的數量多了在接通時,卷標的彈出會很慢,與供電的問題倒是確實無關。

移動硬碟裡面的硬碟工作環境惡劣不僅僅指溫度,還有惡劣的供電狀況, 簡陋電路接出來的ide介面。

--------------------------------------------------------------------------------

如何識別USB動力不足

一般來說,USB設備插入到Windows 2000以上系統中時,它就能被系統自動識別出來,並且能夠正常工作;可許多動力不足的USB設備插入到計算機系統後,常常會表現出如下故障現象:

1、計算機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出USB設備,而且在安裝該設備的驅動程序時也很正常;但安裝完驅動程序後,卻發現無法訪問該設備中的內容,具體表現為無法找到該設備的盤符、無法使用該設備等。

2、計算機系統不能自動識別出USB設備,USB設備中的信號指示燈不亮或狀態不正常,甚至USB設備還會發出不同尋常的聲音,例如USB介面的硬碟要是動力不足的話,常常會聽到硬碟「咔咔」的不正常運轉聲音。

3、在沒有接入USB設備時,系統可以正常啟動,可是一接入USB設備後,系統卻不能正常啟動,並且還出現錯誤提示,例如無法找到系統啟動文件,或者系統啟動文件受到損壞等。

4、計算機系統即使能夠自動識別出USB設備,而且USB設備中的內容也能被訪問到,但明顯感覺到USB設備的訪問速度比平時慢了許多,甚至USB設備在長時間工作時,該設備還會突然出現訪問出錯,或者計算機系統無緣無故地發生死機現象。

因此當你在使用USB設備的過程中,發現有上述故障現象存在時,必須趕快對它的動力之源進行一下檢查,以免在排查故障的過程中多走彎路!

如何應對USB動力不足

一旦確認上述故障現象是由USB設備動力不足原因引起的話,你不妨參考如下方法來快速應對:

1、外接電源法
伴隨著USB設備的各種技術指標的不斷提高,它的工作電流也是「節節攀長」,例如一些轉速特別快的移動硬碟,其工作電流有時已經達到1A標准,這樣的功率已經超過正常功率的雙倍,所以此時單純依靠USB介面為USB設備提供足夠的動力之源已經不是很現實的了。為此,我們在使用大功率USB設備時,必須為其配備單獨的外接電源,這樣才能保證USB設備和計算機系統的穩定。

2、介面替換法
現在不少USB設備生產廠商,為了讓其生產出來的USB設備有足夠的「用武之地」,常常會為USB設備提供幾種不同的連接介面,一旦USB設備無法從USB介面中獲得足夠的動力之源時,還可以使用其他消耗功率少的埠來連接,從而確保USB設備可以正常使用。例如某些移動硬碟的USB介面連接到舊式主板上時,往往不能正常工作,可是如果用另外一個PS/2介面連接到計算機上時,移動硬碟就能正常工作了。

3、降低功率法
正常情況下,主板中的每個USB埠的供電電源為0.5A,如果USB設備正常工作時的額定電流超過這個標準的話,主板就會無法准確地識別該USB設備;此時,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選用消耗功率低的USB設備,或者選用有獨立電源供電的USB設備,才能保證USB設備正常工作。

4、排除異已法
所謂「排除異已法」,就是將暫時用不到的其他USB設備從主板的USB埠中拔除出來,僅留下急需要工作的USB設備,這樣可以讓主板單獨為該USB設備提供動力之源,從而確保該設備可以正常工作。考慮到新型主板中的每兩個USB埠分為一組,每一組使用單獨的電源供電,因此其他USB設備插入到與當前USB設備位於同一組中的埠上時,那麼當前USB設備從主板中所獲得的動力能量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當你發現當前USB設備動力不足時,一定要將其他暫時用不到的USB設備拔出來,或者將它插入到其他一組USB埠中。

如何預防USB動力不足

為了盡可能地避免USB設備發生動力不足的現象,我們還需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首先需要選用高配置的計算機來連接USB設備,因為高配置的計算機,其主板性能往往比較優越,那麼它為USB埠提供的功率電流也要比舊主板高一些,這樣的話USB設備插入到該主板上時就不容易發生動力不足的故障現象。其次在選用USB設備時,必須到正規銷售商或代理商那裡去購買,確保USB設備自身性能穩定、質量過硬。

--------------------------------------------------------------------------------

教你用好移動硬碟的幾個小花招

現在移動硬碟的使用頻率是越來越高了。盡管其使用方法很簡單,可是不掌握一些操作技巧,還是有可能會碰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從而影響你的操作效率。為此,本文特意總結了一些移動硬碟的使用體會,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各位高效用好移動硬碟!

巧裝移動硬碟驅動

大家知道,在Win2000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統中使用移動硬碟時,是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的;可是在Win98工作站中,就需要安裝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不過要是你的計算機中恰好沒有光碟機或軟碟機的話,那麼安裝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就不那麼容易了。其實,你可以在其他有軟碟機的Win98工作站中,先製作好Win98啟動盤,然後再將移動硬碟連接到安裝有Win2000系統的工作站中,並將Win98啟動盤中的內容全部復制到移動硬碟中;接下來,再用Winzip之類的壓縮工具,將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打包成一個可執行程序,比方說usb.exe,並將該可執行文件復制到移動硬碟中。以後,將移動硬碟插入到Win98工作站的USB埠中,並通過移動硬碟的系統引導功能,將Win98系統先啟動到DOS環境中,然後在命令行狀態下,利用「COPY」命令將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usb.exe」文件復制到Win98工作站的硬碟中。下面,再次以正常方式啟動Win98工作站,然後在Windows界面下,對「usb.exe」文件進行自動解壓,就可以得到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以後你就能按常規方法,完成移動硬碟驅動程序的安裝操作了。
當然,這種方法僅限於支持系統引導功能的移動硬碟,對於其他普通的移動硬碟,可能無效!

掌握正確插拔方法

盡管移動硬碟的USB埠支持熱插拔,不過請不要隨意插拔它。正確插入移動硬碟的方法是,在系統關機的情況下或者系統已經啟動完畢的情況下,輕輕地將USB介面插入到計算機中,盡量避免在系統啟動過程中或處理大容量數據信息的時候插入移動硬碟,以免造成系統CPU無法及時應答。對於移動硬碟的拔除操作,則更不能隨意了;你一定要等到移動硬碟停止工作,再雙擊系統任務欄中的「拔下或彈出硬體」圖標,然後在其後打開的圖1界面中,將移動硬碟選中,再單擊一下「確定」,等到屏幕提示你現在可以安全拔除了,才能將移動硬碟從計算機中移走。倘若由於插拔時機不當,造成移動硬碟突然「失常」的話,你不妨找到設備管理器中的「未知USB設備」,將其刪除之後,再將移動硬碟從計算機中拔下來。

DOS下也玩移動硬碟

由於操作失誤,導致Windows系統不能正常啟動,經過各種方法「搶救」,都不能讓其啟動到Windows界面,不得已筆者想到了重裝系統。但為防止系統中重要數據發生丟失現象,筆者想將它們復制到移動硬碟中;可是將USB移動硬碟插入到計算機USB埠,並將系統引導到DOS環境下後,發現系統無法找到移動硬碟對應的盤符,這是為什麼呢?經查找資料發現,在DOS下USB埠正常是不工作的,那麼連接在該埠上的任何設備都不會工作,移動硬碟當然也不例外。難道你就眼睜睜地看著手頭中的移動硬碟,而不能使用它嗎?
其實不然,你可以下載一款支持USB設備的DOS啟動製作工具,然後將該工具解壓到一臨時目錄,再雙擊其中的「makeboot.bat」命令,你將看到如圖2所示的提示畫面;根據提示插入空白軟盤到軟碟機後,單擊空格鍵,該程序將自動完成特殊DOS啟動盤的製作。再用該啟動盤引導系統,進入DOS環境後,移動硬碟就可以在DOS狀態下識別了。怎麼樣,是不是很新鮮呀?

避免訪問死機現象

有時候雙擊移動硬碟圖標時,移動硬碟竟然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還能導致系統出現死機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由於操作者沒有掌握正確的訪問時機;比方說,在將移動硬碟剛剛插入到計算機後,你就開始訪問移動硬碟的話,系統根本就不會反應過來,或者根本就無法及時響應你的請求,表現出來的現象自然就是死機或不應答了。正確訪問移動硬碟的方法,就是等移動硬碟信號燈不再閃爍時,開始雙擊圖標進行訪問。此外,移動硬碟在傳輸數據的過程中,也不能不停地雙擊圖標,這樣也比較容易造成死機現象。

快速恢復移動硬碟盤符

有時在使用移動硬碟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樣一則奇怪現象,那就是明明安裝好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可就是無法在「我的電腦」或「資源管理器」窗口中,找到對應移動硬碟的盤符;那麼如何才能讓移動硬碟盤符「重見天日」呢?遇到這種現象,你必須進行如下的排查:
首先檢查計算機主板中的USB埠是否被激活,要是沒有被激活的話,就進入到CMOS設置頁面,將「USB Controller」選項設置為「Enable」,要是有「OnChip USB」選項的話,也應該將其設置為「Enable」;當然在查看系統是否已經啟用USB埠時,你沒有必要打開CMOS設置頁面,其實在系統設備管理器窗口中,就能查看到主板是否起用USB功能了;在Win2000系統中,要是看到設備管理器窗口中有「Standard OpenHCD USB Host Controller」選項的話(如圖3所示),就表示計算機的USB2.0功能已經被啟用了。倘若你在WinXP系統中,看到設備管理器窗口中有「PCI to USB Enhanced Host Controller」選項的話,也表明計算機的USB埠功能被激活;
在確保主板USB埠被激活後,再在設備管理器窗口中,雙擊USB埠控制器選項,然後進入「驅動程序」標簽頁面,檢查一下USB埠控制器的驅動程序是否是最新的,要是不是最新的話,那麼計算機USB埠標准可能就會與當前移動硬碟的USB介面標准不一致,從而造成移動硬碟盤符出現丟失現象。此時,你可以單擊「更新驅動程序」按鈕,然後逐步單擊「下一步」按鈕,當出現如圖4所示的提示時,最好選中「Microsoft Windows Update」選項,接著再按照提示順利完成驅動程序的更新操作;更新之後的USB埠,其介面標准就可能與當前移動硬碟的USB介面標准一致了.
倘若上面的方法仍然不能解決問題的話,你不妨檢查一下計算機主板是否能為移動硬碟的USB埠,提供足夠的供電電壓;通常情況下,移動硬碟USB埠的工作電壓為5V,工作電流為0.5A,一些舊式主板可能滿足不了這個要求;考慮到這種因素,有的移動硬碟還帶有PS/2介面,此時你不妨用這個介面來連接計算機,讓移動硬碟恢復正常。
要是你在插拔移動硬碟時,沒有按正確的方法進行,例如剛插入移動硬碟,又迅速將它拔出來,或者在移動硬碟指示燈頻繁閃爍的過程中,「強行」拔除移動硬碟的話,都有可能導致移動硬碟圖標丟失。此時,你可以在系統設備管理器窗口中,右擊移動硬碟圖標,從其後的快捷菜單中執行「屬性」命令,並在隨後的屬性窗口中將「可刪除」選中(只適合WinMe操作系統),接著將系統重新啟動一下,移動硬碟就可能被重新正確識別了。
此外,要是移動硬碟自身性能不穩定,或者移動硬碟USB埠在頻繁插拔之後出現松動的話,也會導致移動硬碟出現意外現象。此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重新更換品牌較好、性能穩定的移動硬碟來替代。當然,要想避免移動硬碟USB埠出現松動現象,你可以用USB延長線來連接硬碟和計算機。

❺ 移動硬碟為什麼在筆記本上無法識別

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的五種可能

為了能夠便捷地存儲大容量文件,很多朋友都購買了USB介面的移動硬碟,可是在使用的時候卻發現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這是為什麼呢?各位先不要著急,就讓我們動手讓移動硬碟為我所用吧。

一、設置CMOS參數
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USB外接設備的朋友來說,即使正確安裝了驅動程序也有可能出現系統無法檢測USB硬碟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主板默認的CMOS埠是關閉的,如果沒有將其設置為開啟狀態,那麼Windows自然無法檢測到移動硬碟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重新開機,進入CMOS設置窗口,並且在「PNP/PCI CONFIGURATION」欄目中將「Assign IRQ For USB」一項設置為「Enable」,這樣系統就可以給USB埠分配可用的中斷地址了。

二、電源不足
由於USB硬碟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電能,如果直接通過USB介面來取電,很有可能出現供電不足。因此,幾乎所有的移動硬碟都附帶了單獨的外接電源或者是通過鍵盤取電的PS2轉介面,這時只要事先連接好外接電源或者通過PS2轉接線與鍵盤連接好,確保給移動硬碟提供足夠的電能之後再試試,這時應該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議使用移動硬碟之前都確保有足夠的供電,否則很可能由於供電不足導致硬碟損壞。

三、USB延長線故障
除去上述兩方面原因之外還有可能是USB介面類型不符導致移動硬碟無法使用。比如計算機配置的USB介面是1.1標準的,而購買的移動硬碟是USB 2.0標準的介面,這就要求連接計算機和移動硬碟的連接線必須支持USB 2.0標准。因為高速移動設備插入低速集線器,該設備可能不被正常安裝,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動硬碟的同時還使用優盤,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優盤附送的USB 1.1標准連接線,這樣就導致USB 2.0標準的移動硬碟無法正確識別。只要將連接線更換為USB 2.0標準的即可解決此故障。

四、Windows版本太低
對於一些還在使用Windows 95或者Windows 97系統的朋友來說,即使計算機配備了USB介面,但是由於Windows 98之前的操作系統不支持USB外設,因此無論如何安裝驅動程序、設定CMOS參數都無法讓移動硬碟正常使用。對於這種情況,一種解決方法是將操作系統升級到Windows 98以上,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到微軟官方站點下載相應的補丁程序讓Windows 95/97能夠識別移動硬碟。

五、系統設置不當
對於一些Windows 98用戶來說,在安裝好驅動程序之後,可以從設備管理器中查看到移動硬碟圖標,但是在資源管理器中卻沒有相應的盤符標識,這就是系統設置不當所致。在設備管理器中雙擊移動硬碟圖標,並且點擊彈出窗口中的「屬性」按鈕,此時可以看見斷開、可刪除、同步數據傳輸和Int 13單元四個選項,其中「可刪除」一項前面系統默認是沒有打勾的,只要勾選這個選項之後重新啟動計算機,就可以在資源管理器中看見新增的移動硬碟盤符了。

一言以蔽之,移動硬碟無法識別的故障原因比較多,但一般都不是USB介面或者移動硬碟本身的故障,因此需要大家在排除的時候多從周圍關聯部分考慮,相信你也可以順利使用移動硬碟的。

--------------------------------------------------------------------------------

移動硬碟常見問題的解決

移動硬碟是一個非標準的usb設備,使用中遠不如滑鼠這樣可靠,問題多多,這里就很多常見情況總結一下:

1、如果你的硬碟盒子是50元以下的,尤其是標著IBM字樣的,請趕快換掉這個盒子。這種盒子早期還可以,自從03年起生產的質量就不可忍受了,很多的故障都發生在這種盒子上,如果您還愛惜你的硬碟,請換掉它。

2、移動硬碟分區不要超過2個。

3、使用200元以下盒子的移動硬碟最好都不要插在機器上長期工作,移動硬碟是用來臨時交換數據的,不是一個本地硬碟。
相比於筆記本內置的,移動硬碟裡面的筆記本硬碟時刻都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盡量縮短工作時間。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碟下載資料等,然後到移動硬碟上,而不是掛在機器上整夜下載。
這個說法等於給在usb1.1介面海量數據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數據趕緊加個usb2.0卡吧。

4、不要給移動硬碟整理磁碟碎片,整理的方法就是把整個分區裡面的數據都出來,再回去。

5、移動硬碟認不出或者會斷線如何解決?
(1)不使用usb加長線,這種線的質量一般不太好,會使usb數據同步出錯,使移動硬碟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機箱上的前置usb介面,原因同前。盡量把移動硬碟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2)淘汰你的劣質usb硬碟盒,更換劣質的數據線為帶屏蔽層的優質usb線(就是比較好的盒子帶的線)。
(3)usb介面兼容性不佳,非intel晶元組的主板有時候有usb兼容性差的問題,但是現在正在銷售的主流晶元組里幾乎只有nforce2了,傳說新的bios和usb驅動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實踐證明改善很有限。徹底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只有購買一個pci的usb2.0卡,其他參見6。

6、如何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供電不足是5的一大原因)
(1)購買比較好的usb移動硬碟盒。
(2)購買4200轉的筆記本硬碟做移動硬碟。不要買5400轉的。不要相信硬碟上面標的電流值,那沒有參考價值。實踐證明 hitachi 的4200轉諸型號比如 4k80 4k40 80GN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不買富士通或者東芝的,因為在大陸沒有正式的渠道商。一般也不買st的,因為ST的硬碟一般都是5400的,盡管電流值標的是0.47A。
(3)購買筆記本電腦時,考慮一下一下usb口的供電能力。已經證明usb介面供電能力太弱的是:三星Q20/ dell 300m/X300;sony V505;IBM R40之前的幾乎所有R;toshiba P2000/2010 ....usb供電能力差,多見於日韓系輕薄機。我最贊賞的就是IBM X31的usb口,不管移動硬碟(哪怕是5400轉的);外置combo一律通吃,其供電能力不亞於一般台機。如果購買pci的usb2.0卡,要挑有4針輔助供電口的;如果購買筆記本用的pc卡usb2.0轉接卡,要挑帶一個變壓器輔助供電的,好歹也要有帶一個ps2輔助供電線的。
(4)移動硬碟盒子自身也有輔助供電線的,好盒子直接給一個變壓器,差的盒子也有ps2或者usb的供電線,供電不足時當然要插上,即使usb口足夠帶動硬碟,如果不是短時間工作,建議也插上,usb介面的供電總是很勉強的。

7、千萬不要混用供電線!
某個盒子的線就只給某個盒子用,某張pc卡的供電線只能給那個型號的卡用。
供電線的介面電壓定義各有不同,亂插輕則燒盒子,重則燒硬碟。

8、如何讓移動硬碟跑得更快?
大的文件肯定比細碎的小文件有效率,下面的的數據都是針對大文件的。
(1)usb1.1 必須升級為usb2.0。台機有pci的usb2.0卡, 筆記本有pc卡的usb2.0卡。買卡時不能貪便宜,100元以下的筆記本卡,50元以下的台機卡都不要買。
(2)硬碟的型號要新一點,一般02年起生產的盤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3)usb介面 :首先供電要足。控制晶元 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橋帶的為佳, 其次ALI ,最次VIA。不過這些晶元其實都有15M/S的能力,還要看pcb板的設計和做工。
(4)盒子要好。晶元的選擇 ISD300 > ALI 5621> meson?(忘了型號)> GL811 =ALI (猥瑣版,型號忘了,很小),NEC的橋接晶元很少用在硬碟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碟機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錯,可以和ISD300相比。實際上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轉接卡一個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設計與做工。卡和盒子,揀貴的買肯定沒錯的。
(5)本地硬碟也要足夠快。
(6)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麼在 筆記本硬碟,盒子,介面,本地硬碟之中至少有一個瓶頸。我用ASUS Intel 845PE主板,元古雙介面盒子(ISD300),hitachi 80GN的硬碟,本地硬碟ST7200.7,速度可以達到 22M/s,同樣平台用罄城GL811的盒子也達到了18M/s。22M/s已經幾乎是硬碟傳輸速度的極限了,似乎這個時候usb2.0的帶寬還沒有喂飽。劣質usb卡甚至只能跑到4M/s足見差距。
(7)太多細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後再。

9、1394移動硬碟的專述:
(1)供電:機器自帶的6針1394口額定電流為1A,已經足夠帶動所有移動移動硬碟,甚至台機硬碟。4針口不供電,必須給移動硬碟另外供電。pc卡接出來的1394也不能供電,必須給pc卡或者移動硬碟工供電。
(2)1394介面:以TI雙晶元為最佳;ricoh的也很不錯,不過很少出現在零售的卡里, IBM X系列板載的常常是ricoh的,ALI的還可以,VIA的最差(一般台機主板板載都是這個),不過還是那句話,做工比晶元重要。
(3)盒子:一般的移動硬碟的1394都是用oxford911 橋接的,沒看到縮水的晶元。oxford922是一個更加優秀的IC,單晶元搞定usb2.0/1394雙介面,現在已經有一些高檔3.5寸硬碟盒使用,2.5寸的盒子還沒有看到。PL-3507是台灣一家ic設計公司的產品,同樣是單晶元雙介面,性能待測,我剛看到產品。
(4)實測:我的平台用了一個TI雙晶元的PCI1394卡, 元古雙介面盒子(oxfd911),80GN,速度也是22M/S。曾經測試過的頂峰速度也有24M/s。而同樣的盒子和硬碟在compaq X1000(板載VIA1394IC),速度是17-18M/s。
(5)1394的最大優點是CPU佔有率低。

10、妥善保護你的移動硬碟。
切忌摔打,輕拿輕放;
注意溫度,太熱就停;
乾燥防水,先刪再拔。

關於裡面疑問的回答:

為什麼不能給移動硬碟整理碎片呢?是整理碎片對硬碟不好嗎?那筆記本是不是也要盡量少整理碎片呢?

1、外置硬碟通過一個usb介面和主機連接,如果同時數據上行和下行,速度會很低,而整理磁碟碎片的過程就是就是數據的頻繁上行下行,由於速度慢,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 還不如出來再 回去。1394也是一個道理。

2、供電充足時分區數量和使用效果無關。

3、對於現在常見的金屬移動硬碟盒,它的工作溫度比內置的可爽多了。內置硬碟出問題更麻煩,所以我都是直接下載到移動硬碟的分區中,然後在分類備份。

分區的數量多了在接通時,卷標的彈出會很慢,與供電的問題倒是確實無關。

移動硬碟裡面的硬碟工作環境惡劣不僅僅指溫度,還有惡劣的供電狀況, 簡陋電路接出來的ide介面。

--------------------------------------------------------------------------------

如何識別USB動力不足

一般來說,USB設備插入到Windows 2000以上系統中時,它就能被系統自動識別出來,並且能夠正常工作;可許多動力不足的USB設備插入到計算機系統後,常常會表現出如下故障現象:

1、計算機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出USB設備,而且在安裝該設備的驅動程序時也很正常;但安裝完驅動程序後,卻發現無法訪問該設備中的內容,具體表現為無法找到該設備的盤符、無法使用該設備等。

2、計算機系統不能自動識別出USB設備,USB設備中的信號指示燈不亮或狀態不正常,甚至USB設備還會發出不同尋常的聲音,例如USB介面的硬碟要是動力不足的話,常常會聽到硬碟「咔咔」的不正常運轉聲音。

3、在沒有接入USB設備時,系統可以正常啟動,可是一接入USB設備後,系統卻不能正常啟動,並且還出現錯誤提示,例如無法找到系統啟動文件,或者系統啟動文件受到損壞等。

4、計算機系統即使能夠自動識別出USB設備,而且USB設備中的內容也能被訪問到,但明顯感覺到USB設備的訪問速度比平時慢了許多,甚至USB設備在長時間工作時,該設備還會突然出現訪問出錯,或者計算機系統無緣無故地發生死機現象。

因此當你在使用USB設備的過程中,發現有上述故障現象存在時,必須趕快對它的動力之源進行一下檢查,以免在排查故障的過程中多走彎路!

如何應對USB動力不足

一旦確認上述故障現象是由USB設備動力不足原因引起的話,你不妨參考如下方法來快速應對:

1、外接電源法
伴隨著USB設備的各種技術指標的不斷提高,它的工作電流也是「節節攀長」,例如一些轉速特別快的移動硬碟,其工作電流有時已經達到1A標准,這樣的功率已經超過正常功率的雙倍,所以此時單純依靠USB介面為USB設備提供足夠的動力之源已經不是很現實的了。為此,我們在使用大功率USB設備時,必須為其配備單獨的外接電源,這樣才能保證USB設備和計算機系統的穩定。

2、介面替換法
現在不少USB設備生產廠商,為了讓其生產出來的USB設備有足夠的「用武之地」,常常會為USB設備提供幾種不同的連接介面,一旦USB設備無法從USB介面中獲得足夠的動力之源時,還可以使用其他消耗功率少的埠來連接,從而確保USB設備可以正常使用。例如某些移動硬碟的USB介面連接到舊式主板上時,往往不能正常工作,可是如果用另外一個PS/2介面連接到計算機上時,移動硬碟就能正常工作了。

3、降低功率法
正常情況下,主板中的每個USB埠的供電電源為0.5A,如果USB設備正常工作時的額定電流超過這個標準的話,主板就會無法准確地識別該USB設備;此時,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選用消耗功率低的USB設備,或者選用有獨立電源供電的USB設備,才能保證USB設備正常工作。

4、排除異已法
所謂「排除異已法」,就是將暫時用不到的其他USB設備從主板的USB埠中拔除出來,僅留下急需要工作的USB設備,這樣可以讓主板單獨為該USB設備提供動力之源,從而確保該設備可以正常工作。考慮到新型主板中的每兩個USB埠分為一組,每一組使用單獨的電源供電,因此其他USB設備插入到與當前USB設備位於同一組中的埠上時,那麼當前USB設備從主板中所獲得的動力能量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當你發現當前USB設備動力不足時,一定要將其他暫時用不到的USB設備拔出來,或者將它插入到其他一組USB埠中。

如何預防USB動力不足

為了盡可能地避免USB設備發生動力不足的現象,我們還需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首先需要選用高配置的計算機來連接USB設備,因為高配置的計算機,其主板性能往往比較優越,那麼它為USB埠提供的功率電流也要比舊主板高一些,這樣的話USB設備插入到該主板上時就不容易發生動力不足的故障現象。其次在選用USB設備時,必須到正規銷售商或代理商那裡去購買,確保USB設備自身性能穩定、質量過硬。

--------------------------------------------------------------------------------

教你用好移動硬碟的幾個小花招

現在移動硬碟的使用頻率是越來越高了。盡管其使用方法很簡單,可是不掌握一些操作技巧,還是有可能會碰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從而影響你的操作效率。為此,本文特意總結了一些移動硬碟的使用體會,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各位高效用好移動硬碟!

巧裝移動硬碟驅動

大家知道,在Win2000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統中使用移動硬碟時,是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的;可是在Win98工作站中,就需要安裝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不過要是你的計算機中恰好沒有光碟機或軟碟機的話,那麼安裝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就不那麼容易了。其實,你可以在其他有軟碟機的Win98工作站中,先製作好Win98啟動盤,然後再將移動硬碟連接到安裝有Win2000系統的工作站中,並將Win98啟動盤中的內容全部復制到移動硬碟中;接下來,再用Winzip之類的壓縮工具,將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打包成一個可執行程序,比方說usb.exe,並將該可執行文件復制到移動硬碟中。以後,將移動硬碟插入到Win98工作站的USB埠中,並通過移動硬碟的系統引導功能,將Win98系統先啟動到DOS環境中,然後在命令行狀態下,利用「COPY」命令將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usb.exe」文件復制到Win98工作站的硬碟中。下面,再次以正常方式啟動Win98工作站,然後在Windows界面下,對「usb.exe」文件進行自動解壓,就可以得到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以後你就能按常規方法,完成移動硬碟驅動程序的安裝操作了。
當然,這種方法僅限於支持系統引導功能的移動硬碟,對於其他普通的移動硬碟,可能無效!

掌握正確插拔方法

盡管移動硬碟的USB埠支持熱插拔,不過請不要隨意插拔它。正確插入移動硬碟的方法是,在系統關機的情況下或者系統已經啟動完畢的情況下,輕輕地將USB介面插入到計算機中,盡量避免在系統啟動過程中或處理大容量數據信息的時候插入移動硬碟,以免造成系統CPU無法及時應答。對於移動硬碟的拔除操作,則更不能隨意了;你一定要等到移動硬碟停止工作,再雙擊系統任務欄中的「拔下或彈出硬體」圖標,然後在其後打開的圖1界面中,將移動硬碟選中,再單擊一下「確定」,等到屏幕提示你現在可以安全拔除了,才能將移動硬碟從計算機中移走。倘若由於插拔時機不當,造成移動硬碟突然「失常」的話,你不妨找到設備管理器中的「未知USB設備」,將其刪除之後,再將移動硬碟從計算機中拔下來。

DOS下也玩移動硬碟

由於操作失誤,導致Windows系統不能正常啟動,經過各種方法「搶救」,都不能讓其啟動到Windows界面,不得已筆者想到了重裝系統。但為防止系統中重要數據發生丟失現象,筆者想將它們復制到移動硬碟中;可是將USB移動硬碟插入到計算機USB埠,並將系統引導到DOS環境下後,發現系統無法找到移動硬碟對應的盤符,這是為什麼呢?經查找資料發現,在DOS下USB埠正常是不工作的,那麼連接在該埠上的任何設備都不會工作,移動硬碟當然也不例外。難道你就眼睜睜地看著手頭中的移動硬碟,而不能使用它嗎?
其實不然,你可以下載一款支持USB設備的DOS啟動製作工具,然後將該工具解壓到一臨時目錄,再雙擊其中的「makeboot.bat」命令,你將看到如圖2所示的提示畫面;根據提示插入空白軟盤到軟碟機後,單擊空格鍵,該程序將自動完成特殊DOS啟動盤的製作。再用該啟動盤引導系統,進入DOS環境後,移動硬碟就可以在DOS狀態下識別了。怎麼樣,是不是很新鮮呀?

避免訪問死機現象

有時候雙擊移動硬碟圖標時,移動硬碟竟然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還能導致系統出現死機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由於操作者沒有掌握正確的訪問時機;比方說,在將移動硬碟剛剛插入到計算機後,你就開始訪問移動硬碟的話,系統根本就不會反應過來,或者根本就無法及時響應你的請求,表現出來的現象自然就是死機或不應答了。正確訪問移動硬碟的方法,就是等移動硬碟信號燈不再閃爍時,開始雙擊圖標進行訪問。此外,移動硬碟在傳輸數據的過程中,也不能不停地雙擊圖標,這樣也比較容易造成死機現象。

快速恢復移動硬碟盤符

有時在使用移動硬碟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樣一則奇怪現象,那就是明明安裝好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可就是無法在「我的電腦」或「資源管理器」窗口中,找到對應移動硬碟的盤符;那麼如何才能讓移動硬碟盤符「重見天日」呢?遇到這種現象,你必須進行如下的排查:
首先檢查計算機主板中的USB埠是否被激活,要是沒有被激活的話,就進入到CMOS設置頁面,將「USB Controller」選項設置為「Enable」,要是有「OnChip USB」選項的話,也應該將其設置為「Enable」;當然在查看系統是否已經啟用USB埠時,你沒有必要打開CMOS設置頁面,其實在系統設備管理器窗口中,就能查看到主板是否起用USB功能了;在Win2000系統中,要是看到設備管理器窗口中有「Standard OpenHCD USB Host Controller」選項的話(如圖3所示),就表示計算機的USB2.0功能已經被啟用了。倘若你在WinXP系統中,看到設備管理器窗口中有「PCI to USB Enhanced Host Controller」選項的話,也表明計算機的USB埠功能被激活;
在確保主板USB埠被激活後,再在設備管理器窗口中,雙擊USB埠控制器選項,然後進入「驅動程序」標簽頁面,檢查一下USB埠控制器的驅動程序是否是最新的,要是不是最新的話,那麼計算機USB埠標准可能就會與當前移動硬碟的USB介面標准不一致,從而造成移動硬碟盤符出現丟失現象。此時,你可以單擊「更新驅動程序」按鈕,然後逐步單擊「下一步」按鈕,當出現如圖4所示的提示時,最好選中「Microsoft Windows Update」選項,接著再按照提示順利完成驅動程序的更新操作;更新之後的USB埠,其介面標准就可能與當前移動硬碟的USB介面標准一致了.
倘若上面的方法仍然不能解決問題的話,你不妨檢查一下計算機主板是否能為移動硬碟的USB埠,提供足夠的供電電壓;通常情況下,移動硬碟USB埠的工作電壓為5V,工作電流為0.5A,一些舊式主板可能滿足不了這個要求;考慮到這種因素,有的移動硬碟還帶有PS/2介面,此時你不妨用這個介面來連接計算機,讓移動硬碟恢復正常。
要是你在插拔移動硬碟時,沒有按正確的方法進行,例如剛插入移動硬碟,又迅速將它拔出來,或者在移動硬碟指示燈頻繁閃爍的過程中,「強行」拔除移動硬碟的話,都有可能導致移動硬碟圖標丟失。此時,你可以在系統設備管理器窗口中,右擊移動硬碟圖標,從其後的快捷菜單中執行「屬性」命令,並在隨後的屬性窗口中將「可刪除」選中(只適合WinMe操作系統),接著將系統重新啟動一下,移動硬碟就可能被重新正確識別了。
此外,要是移動硬碟自身性能不穩定,或者移動硬碟USB埠在頻繁插拔之後出現松動的話,也會導致移動硬碟出現意外現象。此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重新更換品牌較好、性能穩定的移動硬碟來替代。當然,要想避免移動硬碟USB埠出現松動現象,你可以用USB延長線來連接硬碟和計算機。

❻ 汽車鈑金介子機自動功能、手動功能是什麼意思

你好
自動意思是焊接使用時間靠設備調整的時間進行斷電,手動就是自己控制
焊槍
的開關,新手建議使用自動。

❼ Seagate移動硬碟故障,在磁碟管理中該磁碟對應的文件系統為空白,磁碟無法打開,也無法格式化,求解。

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的五種可能

為了能夠便捷地存儲大容量文件,很多朋友都購買了USB介面的移動硬碟,可是在使用的時候卻發現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這是為什麼呢?各位先不要著急,就讓我們動手讓移動硬碟為我所用吧。

一、設置CMOS參數
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USB外接設備的朋友來說,即使正確安裝了驅動程序也有可能出現系統無法檢測USB硬碟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主板默認的CMOS埠是關閉的,如果沒有將其設置為開啟狀態,那麼Windows自然無法檢測到移動硬碟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重新開機,進入CMOS設置窗口,並且在「PNP/PCI CONFIGURATION」欄目中將「Assign IRQ For USB」一項設置為「Enable」,這樣系統就可以給USB埠分配可用的中斷地址了。

二、電源不足
由於USB硬碟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電能,如果直接通過USB介面來取電,很有可能出現供電不足。因此,幾乎所有的移動硬碟都附帶了單獨的外接電源或者是通過鍵盤取電的PS2轉介面,這時只要事先連接好外接電源或者通過PS2轉接線與鍵盤連接好,確保給移動硬碟提供足夠的電能之後再試試,這時應該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議使用移動硬碟之前都確保有足夠的供電,否則很可能由於供電不足導致硬碟損壞。

三、USB延長線故障
除去上述兩方面原因之外還有可能是USB介面類型不符導致移動硬碟無法使用。比如計算機配置的USB介面是1.1標準的,而購買的移動硬碟是USB 2.0標準的介面,這就要求連接計算機和移動硬碟的連接線必須支持USB 2.0標准。因為高速移動設備插入低速集線器,該設備可能不被正常安裝,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動硬碟的同時還使用優盤,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優盤附送的USB 1.1標准連接線,這樣就導致USB 2.0標準的移動硬碟無法正確識別。只要將連接線更換為USB 2.0標準的即可解決此故障。

四、Windows版本太低
對於一些還在使用Windows 95或者Windows 97系統的朋友來說,即使計算機配備了USB介面,但是由於Windows 98之前的操作系統不支持USB外設,因此無論如何安裝驅動程序、設定CMOS參數都無法讓移動硬碟正常使用。對於這種情況,一種解決方法是將操作系統升級到Windows 98以上,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到微軟官方站點下載相應的補丁程序讓Windows 95/97能夠識別移動硬碟。

五、系統設置不當
對於一些Windows 98用戶來說,在安裝好驅動程序之後,可以從設備管理器中查看到移動硬碟圖標,但是在資源管理器中卻沒有相應的盤符標識,這就是系統設置不當所致。在設備管理器中雙擊移動硬碟圖標,並且點擊彈出窗口中的「屬性」按鈕,此時可以看見斷開、可刪除、同步數據傳輸和Int 13單元四個選項,其中「可刪除」一項前面系統默認是沒有打勾的,只要勾選這個選項之後重新啟動計算機,就可以在資源管理器中看見新增的移動硬碟盤符了。

一言以蔽之,移動硬碟無法識別的故障原因比較多,但一般都不是USB介面或者移動硬碟本身的故障,因此需要大家在排除的時候多從周圍關聯部分考慮,相信你也可以順利使用移動硬碟的。

--------------------------------------------------------------------------------

移動硬碟常見問題的解決

移動硬碟是一個非標準的usb設備,使用中遠不如滑鼠這樣可靠,問題多多,這里就很多常見情況總結一下:

1、如果你的硬碟盒子是50元以下的,尤其是標著IBM字樣的,請趕快換掉這個盒子。這種盒子早期還可以,自從03年起生產的質量就不可忍受了,很多的故障都發生在這種盒子上,如果您還愛惜你的硬碟,請換掉它。

2、移動硬碟分區不要超過2個。

3、使用200元以下盒子的移動硬碟最好都不要插在機器上長期工作,移動硬碟是用來臨時交換數據的,不是一個本地硬碟。
相比於筆記本內置的,移動硬碟裡面的筆記本硬碟時刻都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盡量縮短工作時間。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碟下載資料等,然後到移動硬碟上,而不是掛在機器上整夜下載。
這個說法等於給在usb1.1介面海量數據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數據趕緊加個usb2.0卡吧。

4、不要給移動硬碟整理磁碟碎片,整理的方法就是把整個分區裡面的數據都出來,再回去。

5、移動硬碟認不出或者會斷線如何解決?
(1)不使用usb加長線,這種線的質量一般不太好,會使usb數據同步出錯,使移動硬碟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機箱上的前置usb介面,原因同前。盡量把移動硬碟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2)淘汰你的劣質usb硬碟盒,更換劣質的數據線為帶屏蔽層的優質usb線(就是比較好的盒子帶的線)。
(3)usb介面兼容性不佳,非intel晶元組的主板有時候有usb兼容性差的問題,但是現在正在銷售的主流晶元組里幾乎只有nforce2了,傳說新的bios和usb驅動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實踐證明改善很有限。徹底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只有購買一個pci的usb2.0卡,其他參見6。

6、如何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供電不足是5的一大原因)
(1)購買比較好的usb移動硬碟盒。
(2)購買4200轉的筆記本硬碟做移動硬碟。不要買5400轉的。不要相信硬碟上面標的電流值,那沒有參考價值。實踐證明 hitachi 的4200轉諸型號比如 4k80 4k40 80GN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不買富士通或者東芝的,因為在大陸沒有正式的渠道商。一般也不買st的,因為ST的硬碟一般都是5400的,盡管電流值標的是0.47A。
(3)購買筆記本電腦時,考慮一下一下usb口的供電能力。已經證明usb介面供電能力太弱的是:三星Q20/ dell 300m/X300;sony V505;IBM R40之前的幾乎所有R;toshiba P2000/2010 ....usb供電能力差,多見於日韓系輕薄機。我最贊賞的就是IBM X31的usb口,不管移動硬碟(哪怕是5400轉的);外置combo一律通吃,其供電能力不亞於一般台機。如果購買pci的usb2.0卡,要挑有4針輔助供電口的;如果購買筆記本用的pc卡usb2.0轉接卡,要挑帶一個變壓器輔助供電的,好歹也要有帶一個ps2輔助供電線的。
(4)移動硬碟盒子自身也有輔助供電線的,好盒子直接給一個變壓器,差的盒子也有ps2或者usb的供電線,供電不足時當然要插上,即使usb口足夠帶動硬碟,如果不是短時間工作,建議也插上,usb介面的供電總是很勉強的。

7、千萬不要混用供電線!
某個盒子的線就只給某個盒子用,某張pc卡的供電線只能給那個型號的卡用。
供電線的介面電壓定義各有不同,亂插輕則燒盒子,重則燒硬碟。

8、如何讓移動硬碟跑得更快?
大的文件肯定比細碎的小文件有效率,下面的的數據都是針對大文件的。
(1)usb1.1 必須升級為usb2.0。台機有pci的usb2.0卡, 筆記本有pc卡的usb2.0卡。買卡時不能貪便宜,100元以下的筆記本卡,50元以下的台機卡都不要買。
(2)硬碟的型號要新一點,一般02年起生產的盤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3)usb介面 :首先供電要足。控制晶元 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橋帶的為佳, 其次ALI ,最次VIA。不過這些晶元其實都有15M/S的能力,還要看pcb板的設計和做工。
(4)盒子要好。晶元的選擇 ISD300 > ALI 5621> meson?(忘了型號)> GL811 =ALI (猥瑣版,型號忘了,很小),NEC的橋接晶元很少用在硬碟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碟機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錯,可以和ISD300相比。實際上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轉接卡一個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設計與做工。卡和盒子,揀貴的買肯定沒錯的。
(5)本地硬碟也要足夠快。
(6)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麼在 筆記本硬碟,盒子,介面,本地硬碟之中至少有一個瓶頸。我用ASUS Intel 845PE主板,元古雙介面盒子(ISD300),hitachi 80GN的硬碟,本地硬碟ST7200.7,速度可以達到 22M/s,同樣平台用罄城GL811的盒子也達到了18M/s。22M/s已經幾乎是硬碟傳輸速度的極限了,似乎這個時候usb2.0的帶寬還沒有喂飽。劣質usb卡甚至只能跑到4M/s足見差距。
(7)太多細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後再。

9、1394移動硬碟的專述:
(1)供電:機器自帶的6針1394口額定電流為1A,已經足夠帶動所有移動移動硬碟,甚至台機硬碟。4針口不供電,必須給移動硬碟另外供電。pc卡接出來的1394也不能供電,必須給pc卡或者移動硬碟工供電。
(2)1394介面:以TI雙晶元為最佳;ricoh的也很不錯,不過很少出現在零售的卡里, IBM X系列板載的常常是ricoh的,ALI的還可以,VIA的最差(一般台機主板板載都是這個),不過還是那句話,做工比晶元重要。
(3)盒子:一般的移動硬碟的1394都是用oxford911 橋接的,沒看到縮水的晶元。oxford922是一個更加優秀的IC,單晶元搞定usb2.0/1394雙介面,現在已經有一些高檔3.5寸硬碟盒使用,2.5寸的盒子還沒有看到。PL-3507是台灣一家ic設計公司的產品,同樣是單晶元雙介面,性能待測,我剛看到產品。
(4)實測:我的平台用了一個TI雙晶元的PCI1394卡, 元古雙介面盒子(oxfd911),80GN,速度也是22M/S。曾經測試過的頂峰速度也有24M/s。而同樣的盒子和硬碟在compaq X1000(板載VIA1394IC),速度是17-18M/s。
(5)1394的最大優點是CPU佔有率低。

10、妥善保護你的移動硬碟。
切忌摔打,輕拿輕放;
注意溫度,太熱就停;
乾燥防水,先刪再拔。

關於裡面疑問的回答:

為什麼不能給移動硬碟整理碎片呢?是整理碎片對硬碟不好嗎?那筆記本是不是也要盡量少整理碎片呢?

1、外置硬碟通過一個usb介面和主機連接,如果同時數據上行和下行,速度會很低,而整理磁碟碎片的過程就是就是數據的頻繁上行下行,由於速度慢,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 還不如出來再 回去。1394也是一個道理。

2、供電充足時分區數量和使用效果無關。

3、對於現在常見的金屬移動硬碟盒,它的工作溫度比內置的可爽多了。內置硬碟出問題更麻煩,所以我都是直接下載到移動硬碟的分區中,然後在分類備份。

分區的數量多了在接通時,卷標的彈出會很慢,與供電的問題倒是確實無關。

移動硬碟裡面的硬碟工作環境惡劣不僅僅指溫度,還有惡劣的供電狀況, 簡陋電路接出來的ide介面。

--------------------------------------------------------------------------------

如何識別USB動力不足

一般來說,USB設備插入到Windows 2000以上系統中時,它就能被系統自動識別出來,並且能夠正常工作;可許多動力不足的USB設備插入到計算機系統後,常常會表現出如下故障現象:

1、計算機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出USB設備,而且在安裝該設備的驅動程序時也很正常;但安裝完驅動程序後,卻發現無法訪問該設備中的內容,具體表現為無法找到該設備的盤符、無法使用該設備等。

2、計算機系統不能自動識別出USB設備,USB設備中的信號指示燈不亮或狀態不正常,甚至USB設備還會發出不同尋常的聲音,例如USB介面的硬碟要是動力不足的話,常常會聽到硬碟「咔咔」的不正常運轉聲音。

3、在沒有接入USB設備時,系統可以正常啟動,可是一接入USB設備後,系統卻不能正常啟動,並且還出現錯誤提示,例如無法找到系統啟動文件,或者系統啟動文件受到損壞等。

4、計算機系統即使能夠自動識別出USB設備,而且USB設備中的內容也能被訪問到,但明顯感覺到USB設備的訪問速度比平時慢了許多,甚至USB設備在長時間工作時,該設備還會突然出現訪問出錯,或者計算機系統無緣無故地發生死機現象。

因此當你在使用USB設備的過程中,發現有上述故障現象存在時,必須趕快對它的動力之源進行一下檢查,以免在排查故障的過程中多走彎路!

如何應對USB動力不足

一旦確認上述故障現象是由USB設備動力不足原因引起的話,你不妨參考如下方法來快速應對:

1、外接電源法
伴隨著USB設備的各種技術指標的不斷提高,它的工作電流也是「節節攀長」,例如一些轉速特別快的移動硬碟,其工作電流有時已經達到1A標准,這樣的功率已經超過正常功率的雙倍,所以此時單純依靠USB介面為USB設備提供足夠的動力之源已經不是很現實的了。為此,我們在使用大功率USB設備時,必須為其配備單獨的外接電源,這樣才能保證USB設備和計算機系統的穩定。

2、介面替換法
現在不少USB設備生產廠商,為了讓其生產出來的USB設備有足夠的「用武之地」,常常會為USB設備提供幾種不同的連接介面,一旦USB設備無法從USB介面中獲得足夠的動力之源時,還可以使用其他消耗功率少的埠來連接,從而確保USB設備可以正常使用。例如某些移動硬碟的USB介面連接到舊式主板上時,往往不能正常工作,可是如果用另外一個PS/2介面連接到計算機上時,移動硬碟就能正常工作了。

3、降低功率法
正常情況下,主板中的每個USB埠的供電電源為0.5A,如果USB設備正常工作時的額定電流超過這個標準的話,主板就會無法准確地識別該USB設備;此時,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選用消耗功率低的USB設備,或者選用有獨立電源供電的USB設備,才能保證USB設備正常工作。

4、排除異已法
所謂「排除異已法」,就是將暫時用不到的其他USB設備從主板的USB埠中拔除出來,僅留下急需要工作的USB設備,這樣可以讓主板單獨為該USB設備提供動力之源,從而確保該設備可以正常工作。考慮到新型主板中的每兩個USB埠分為一組,每一組使用單獨的電源供電,因此其他USB設備插入到與當前USB設備位於同一組中的埠上時,那麼當前USB設備從主板中所獲得的動力能量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當你發現當前USB設備動力不足時,一定要將其他暫時用不到的USB設備拔出來,或者將它插入到其他一組USB埠中。

如何預防USB動力不足

為了盡可能地避免USB設備發生動力不足的現象,我們還需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首先需要選用高配置的計算機來連接USB設備,因為高配置的計算機,其主板性能往往比較優越,那麼它為USB埠提供的功率電流也要比舊主板高一些,這樣的話USB設備插入到該主板上時就不容易發生動力不足的故障現象。其次在選用USB設備時,必須到正規銷售商或代理商那裡去購買,確保USB設備自身性能穩定、質量過硬。

--------------------------------------------------------------------------------

教你用好移動硬碟的幾個小花招

現在移動硬碟的使用頻率是越來越高了。盡管其使用方法很簡單,可是不掌握一些操作技巧,還是有可能會碰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從而影響你的操作效率。為此,本文特意總結了一些移動硬碟的使用體會,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各位高效用好移動硬碟!

巧裝移動硬碟驅動

大家知道,在Win2000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統中使用移動硬碟時,是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的;可是在Win98工作站中,就需要安裝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不過要是你的計算機中恰好沒有光碟機或軟碟機的話,那麼安裝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就不那麼容易了。其實,你可以在其他有軟碟機的Win98工作站中,先製作好Win98啟動盤,然後再將移動硬碟連接到安裝有Win2000系統的工作站中,並將Win98啟動盤中的內容全部復制到移動硬碟中;接下來,再用Winzip之類的壓縮工具,將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打包成一個可執行程序,比方說usb.exe,並將該可執行文件復制到移動硬碟中。以後,將移動硬碟插入到Win98工作站的USB埠中,並通過移動硬碟的系統引導功能,將Win98系統先啟動到DOS環境中,然後在命令行狀態下,利用「COPY」命令將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usb.exe」文件復制到Win98工作站的硬碟中。下面,再次以正常方式啟動Win98工作站,然後在Windows界面下,對「usb.exe」文件進行自動解壓,就可以得到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以後你就能按常規方法,完成移動硬碟驅動程序的安裝操作了。
當然,這種方法僅限於支持系統引導功能的移動硬碟,對於其他普通的移動硬碟,可能無效!

掌握正確插拔方法

盡管移動硬碟的USB埠支持熱插拔,不過請不要隨意插拔它。正確插入移動硬碟的方法是,在系統關機的情況下或者系統已經啟動完畢的情況下,輕輕地將USB介面插入到計算機中,盡量避免在系統啟動過程中或處理大容量數據信息的時候插入移動硬碟,以免造成系統CPU無法及時應答。對於移動硬碟的拔除操作,則更不能隨意了;你一定要等到移動硬碟停止工作,再雙擊系統任務欄中的「拔下或彈出硬體」圖標,然後在其後打開的圖1界面中,將移動硬碟選中,再單擊一下「確定」,等到屏幕提示你現在可以安全拔除了,才能將移動硬碟從計算機中移走。倘若由於插拔時機不當,造成移動硬碟突然「失常」的話,你不妨找到設備管理器中的「未知USB設備」,將其刪除之後,再將移動硬碟從計算機中拔下來。

DOS下也玩移動硬碟

由於操作失誤,導致Windows系統不能正常啟動,經過各種方法「搶救」,都不能讓其啟動到Windows界面,不得已筆者想到了重裝系統。但為防止系統中重要數據發生丟失現象,筆者想將它們復制到移動硬碟中;可是將USB移動硬碟插入到計算機USB埠,並將系統引導到DOS環境下後,發現系統無法找到移動硬碟對應的盤符,這是為什麼呢?經查找資料發現,在DOS下USB埠正常是不工作的,那麼連接在該埠上的任何設備都不會工作,移動硬碟當然也不例外。難道你就眼睜睜地看著手頭中的移動硬碟,而不能使用它嗎?
其實不然,你可以下載一款支持USB設備的DOS啟動製作工具,然後將該工具解壓到一臨時目錄,再雙擊其中的「makeboot.bat」命令,你將看到如圖2所示的提示畫面;根據提示插入空白軟盤到軟碟機後,單擊空格鍵,該程序將自動完成特殊DOS啟動盤的製作。再用該啟動盤引導系統,進入DOS環境後,移動硬碟就可以在DOS狀態下識別了。怎麼樣,是不是很新鮮呀?

避免訪問死機現象

有時候雙擊移動硬碟圖標時,移動硬碟竟然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還能導致系統出現死機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由於操作者沒有掌握正確的訪問時機;比方說,在將移動硬碟剛剛插入到計算機後,你就開始訪問移動硬碟的話,系統根本就不會反應過來,或者根本就無法及時響應你的請求,表現出來的現象自然就是死機或不應答了。正確訪問移動硬碟的方法,就是等移動硬碟信號燈不再閃爍時,開始雙擊圖標進行訪問。此外,移動硬碟在傳輸數據的過程中,也不能不停地雙擊圖標,這樣也比較容易造成死機現象。

快速恢復移動硬碟盤符

有時在使用移動硬碟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樣一則奇怪現象,那就是明明安裝好移動硬碟的驅動程序了,可就是無法在「我的電腦」或「資源管理器」窗口中,找到對應移動硬碟的盤符;那麼如何才能讓移動硬碟盤符「重見天日」呢?遇到這種現象,你必須進行如下的排查:
首先檢查計算機主板中的USB埠是否被激活,要是沒有被激活的話,就進入到CMOS設置頁面,將「USB Controller」選項設置為「Enable」,要是有「OnChip USB」選項的話,也應該將其設置為「Enable」;當然在查看系統是否已經啟用USB埠時,你沒有必要打開CMOS設置頁面,其實在系統設備管理器窗口中,就能查看到主板是否起用USB功能了;在Win2000系統中,要是看到設備管理器窗口中有「Standard OpenHCD USB Host Controller」選項的話(如圖3所示),就表示計算機的USB2.0功能已經被啟用了。倘若你在WinXP系統中,看到設備管理器窗口中有「PCI to USB Enhanced Host Controller」選項的話,也表明計算機的USB埠功能被激活;
在確保主板USB埠被激活後,再在設備管理器窗口中,雙擊USB埠控制器選項,然後進入「驅動程序」標簽頁面,檢查一下USB埠控制器的驅動程序是否是最新的,要是不是最新的話,那麼計算機USB埠標准可能就會與當前移動硬碟的USB介面標准不一致,從而造成移動硬碟盤符出現丟失現象。此時,你可以單擊「更新驅動程序」按鈕,然後逐步單擊「下一步」按鈕,當出現如圖4所示的提示時,最好選中「Microsoft Windows Update」選項,接著再按照提示順利完成驅動程序的更新操作;更新之後的USB埠,其介面標准就可能與當前移動硬碟的USB介面標准一致了.
倘若上面的方法仍然不能解決問題的話,你不妨檢查一下計算機主板是否能為移動硬碟的USB埠,提供足夠的供電電壓;通常情況下,移動硬碟USB埠的工作電壓為5V,工作電流為0.5A,一些舊式主板可能滿足不了這個要求;考慮到這種因素,有的移動硬碟還帶有PS/2介面,此時你不妨用這個介面來連接計算機,讓移動硬碟恢復正常。
要是你在插拔移動硬碟時,沒有按正確的方法進行,例如剛插入移動硬碟,又迅速將它拔出來,或者在移動硬碟指示燈頻繁閃爍的過程中,「強行」拔除移動硬碟的話,都有可能導致移動硬碟圖標丟失。此時,你可以在系統設備管理器窗口中,右擊移動硬碟圖標,從其後的快捷菜單中執行「屬性」命令,並在隨後的屬性窗口中將「可刪除」選中(只適合WinMe操作系統),接著將系統重新啟動一下,移動硬碟就可能被重新正確識別了。
此外,要是移動硬碟自身性能不穩定,或者移動硬碟USB埠在頻繁插拔之後出現松動的話,也會導致移動硬碟出現意外現象。此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重新更換品牌較好、性能穩定的移動硬碟來替代。當然,要想避免移動硬碟USB埠出現松動現象,你可以用USB延長線來連接硬碟和計算機。
參考資料:

❽ 遇到Fatal signal 11 求解答

項目問題,目前已解決;在此記錄。

前些天在調試Camera模塊;發現相同的代碼在廠家提供的環境里邊編譯、就是ok的,在我們的源碼樹中編譯,將HAL庫推進去後、就會signal 11退出。

一、現象

[plain] view plain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F/libc ( 4250): Fatal signal 11 (SIGSEGV) at 0x00000000 (code=1), thread 4358 (CameraPreviewTh)
I/DEBUG ( 2366): *** *** *** *** *** *** *** *** *** *** *** *** *** *** *** ***
I/DEBUG ( 2366): Build fingerprint: 'TV/tclm6/tclm6:4.2.1/V8-AML7601-LF1R001/20130523:eng/test-keys'
I/DEBUG ( 2366): Revision: '32'
I/DEBUG ( 2366): pid: 4250, tid: 4358, name: CameraPreviewTh >>> /system/bin/mediaserver <<<
I/DEBUG ( 2366): signal 11 (SIGSEGV), code 1 (SEGV_MAPERR), fault addr 00000000
I/DEBUG ( 2366): r0 00000000 r1 00000500 r2 45498500 r3 0000001e
I/DEBUG ( 2366): r4 00000280 r5 00000000 r6 00000780 r7 00000000
I/DEBUG ( 2366): r8 00000500 r9 00000780 sl 00000f00 fp 45498f00
I/DEBUG ( 2366): ip 00000280 sp 46054d80 lr 4410816f pc 44108214 cpsr 80030030
I/DEBUG ( 2366): d0 696765623e3e3e31 d1 3e3e3e2d2d2d2d2d
I/DEBUG ( 2366): d2 3234767975793e3e d3 32766e5f6f745f32
I/DEBUG ( 2366): d4 54535f5745495645 d5 4552503e2d455441
I/DEBUG ( 2366): d6 4154535f57454956 d7 0000823549742400
I/DEBUG ( 2366): d8 0000000000000000 d9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366): d10 0000000000000000 d11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366): d12 0000000000000000 d13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366): d14 0000000000000000 d15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366): d16 0000000000000000 d17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366): d18 4000000000000000 d19 bf66c168e3a87def
I/DEBUG ( 2366): d20 3fc555533bceb625 d21 3e66376972bea4d0
I/DEBUG ( 2366): d22 3fb0271122ac41c2 d23 bf8388915620e116
I/DEBUG ( 2366): d24 3ff0271122ac41c2 d25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366): d26 0000000000000000 d27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366): d28 0000000000000000 d29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366): d30 0000000000000000 d31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366): scr 60000010
I/DEBUG ( 2366):
I/DEBUG ( 2366): backtrace:
I/DEBUG ( 2366): #00 pc 0002e214 /system/lib/hw/camera.meson6.so (yuyv422_to_nv21(unsigned char*, unsigned char*, int, int)+195)
I/DEBUG ( 2366): #01 pc 0002d05b /system/lib/hw/camera.meson6.so (android::V4LCameraAdapter::previewThread()+490)
I/DEBUG ( 2366): #02 pc 0002d145 /system/lib/hw/camera.meson6.so
I/DEBUG ( 2366): #03 pc 00011253 /system/lib/libutils.so (android::Thread::_threadLoop(void*)+94)
I/DEBUG ( 2366): #04 pc 00010dcd /system/lib/libutils.so
I/DEBUG ( 2366): #05 pc 0000e478 /system/lib/libc.so (__thread_entry+72)
I/DEBUG ( 2366): #06 pc 0000db64 /system/lib/libc.so (pthread_create+160)
I/DEBUG ( 2366):
I/DEBUG ( 2366): stack:
I/DEBUG ( 2366): 46054d40 401da160 /system/lib/libc.so
I/DEBUG ( 2366): 46054d44 401b3a6d /system/lib/libc.so (vfprintf+44)
I/DEBUG ( 2366): 46054d48 000001e0
I/DEBUG ( 2366): 46054d4c 00000280
I/DEBUG ( 2366): 46054d50 4411bce1 /system/lib/hw/camera.meson6.so
I/DEBUG ( 2366): 46054d54 45498500 /dev/video0
I/DEBUG ( 2366): 46054d58 00000003
I/DEBUG ( 2366): 46054d5c 401b167d /system/lib/libc.so (printf+24)
I/DEBUG ( 2366): 46054d60 4411d5fa /system/lib/hw/camera.meson6.so
I/DEBUG ( 2366): 46054d64 46054d74
I/DEBUG ( 2366): 46054d68 00000280
I/DEBUG ( 2366): 46054d6c 4410816f /system/lib/hw/camera.meson6.so (yuyv422_to_nv21(unsigned char*, unsigned char*, int, int)+30)
I/DEBUG ( 2366): 46054d70 4411d5fa /system/lib/hw/camera.meson6.so
I/DEBUG ( 2366): 46054d74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d78 df0027ad
I/DEBUG ( 2366): 46054d7c 00000000
I/DEBUG ( 2366): #00 46054d80 00000280
I/DEBUG ( 2366): 46054d84 45498000 /dev/video0
I/DEBUG ( 2366): 46054d88 45498500 /dev/video0
I/DEBUG ( 2366): 46054d8c 45498a00 /dev/video0
I/DEBUG ( 2366): 46054d90 00000780
I/DEBUG ( 2366): 46054d94 0004b000
I/DEBUG ( 2366): 46054d98 0004b280
I/DEBUG ( 2366): 46054d9c 0004b001
I/DEBUG ( 2366): 46054da0 0004b281
I/DEBUG ( 2366): 46054da4 45498000 /dev/video0
I/DEBUG ( 2366): 46054da8 45498500 /dev/video0
I/DEBUG ( 2366): 46054dac 45498a00 /dev/video0
I/DEBUG ( 2366): 46054db0 45498f00 /dev/video0
I/DEBUG ( 2366): 46054db4 45498001 /dev/video0
I/DEBUG ( 2366): 46054db8 45498a01 /dev/video0
I/DEBUG ( 2366): 46054dbc 45498003 /dev/video0
I/DEBUG ( 2366): ........ ........
I/DEBUG ( 2366): #01 46054e08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0c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10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14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18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1c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20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24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28 00000280
I/DEBUG ( 2366): 46054e2c 000001e0
I/DEBUG ( 2366): 46054e30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34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38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3c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40 00000000
I/DEBUG ( 2366): 46054e44 00000000
I/DEBUG ( 2366): ........ ........
I/DEBUG ( 2366): #02 46054e98 44001498
I/DEBUG ( 2366): 46054e9c 40226255 /system/lib/libutils.so (android::Thread::_threadLoop(void*)+96)
I/DEBUG ( 2366):
I/DEBUG ( 2366): memory near r2:
I/DEBUG ( 2366): 454984e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4f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50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1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2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3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4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5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6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7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8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9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a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b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c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5d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I/DEBUG ( 2366): memory near fp:
I/DEBUG ( 2366): 45498ee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I/DEBUG ( 2366): 45498ef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0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1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2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3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4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5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6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7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8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9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a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b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I/DEBUG ( 2366): 45498fc0 ffffffff ffffffff ffffffff..
二、解決

1.分析其中的重要信息

[plain] view plain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I/DEBUG ( 2366): #00 pc 0002e180 /system/lib/hw/camera.meson6.so (yuyv422_to_nv21(unsigned char*, unsigned char*, int, int)+157)
I/DEBUG ( 2366): #01 pc 0002d00b /system/lib/hw/camera.meson6.so (android::V4LCameraAdapter::previewThread()+458)
I/DEBUG ( 2366): #02 pc 0002d0dd /system/lib/hw/camera.meson6.so
I/DEBUG ( 2366): #03 pc 00011253 /system/lib/libutils.so (android::Thread::_threadLoop(void*)+94)
I/DEBUG ( 2366): #04 pc 00010dcd /system/lib/libutils.so
I/DEBUG ( 2366): #05 pc 0000e478 /system/lib/libc.so (__thread_entry+72)
I/DEBUG ( 2366): #06 pc 0000db64 /system/lib/libc.so (pthread_create+160)
2.代碼跟蹤

操作:
out/target/proct/tclm6/obj/SHARED_LIBRARIES/camera.meson6_intermediates/LINKED
arm-none-linux-gnueabi-addr2line 0002e180 -e camera.meson6.so
結果:
hardware/amlogic/camera/utils/util.cpp:157
////(*ptrdesty1++) = (*ptrsrcy1);在yuyv422_to_nv21(unsigned char*, unsigned char*, int, int)函數中

操作:
arm-none-linux-gnueabi-addr2line 0002d00b -e camera.meson6.so
結果:
hardware/amlogic/camera/V4LCameraAdapter/V4LCameraAdapter.cpp:1571
//// yuyv422_to_nv21(src,dest,width,height);

操作:
arm-none-linux-gnueabi-addr2line 0002d0dd -e camera.meson6.so
結果:
hardware/amlogic/camera/V4LCameraAdapter/V4LCameraAdapter.cpp:303
////writefile((char*)SYSFILE_CAMERA_SET_PARA, (char*)"1");
3.分析

從上邊結果來看,在hardware/amlogic/camera/V4LCameraAdapter/V4LCameraAdapter.cpp:1571處調用yuyv422_to_nv21(src,dest,width,height)掛掉的可能性比較打;於是加如下log:

[plain] view plain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D/V4LCameraAdapter( 2371): TK----------->>>>>src is 0x45d0f000
D/V4LCameraAdapter( 2371): TK---------->>>>>>dest is 0x0
D/V4LCameraAdapter( 2371): TK------------>>>>>width is 640
D/V4LCameraAdapter( 2371): TK--------->>>>>height is 480
不難發現,上邊dest指針為NULL、導致的signal 11。

4.解決

通過對比編譯環境發現,在dest賦值處;用到的頭文件位置不同,導致結果差異。通過重新設置頭文件路徑,問題解決。

三、思考

目前掌握的結局signal 11故障的方法是使用交叉編譯工具鏈給我們提供的arm-none-linux-gnueabi-addr2line工具,通過地址定位源文件中出錯的函數或具體行數。

四、補充:Fatal signal 8 (SIGFPE)

最近在幫助同事看一個列印堆棧問題時發現,程序並沒有被kill掉

[plain] view plain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F/libc ( 3254): Fatal signal 8 (SIGFPE) at 0x00000cb6 (code=0), thread 3254 (TVMSFserver)
I/DEBUG ( 2455): *** *** *** *** *** *** *** *** *** *** *** *** *** *** *** ***
I/DEBUG ( 2455): Build fingerprint: 'TV/tclm6/tclm6:4.2.2/V8-AML7602-LF1V002/20140520:eng/test-keys'
I/DEBUG ( 2455): Revision: '32'
I/DEBUG ( 2455): pid: 3254, tid: 3254, name: TVMSFserver >>> TVMSFserver <<<
I/DEBUG ( 2455): signal 8 (SIGFPE), code -6 (?), fault addr 00000cb6
D/atv_hd ( 2439): ATVTunerSetStd, tuner std = 0x40000e0(V4L2_COLOR_STD_PAL, V4L2_STD_PAL_DK).
I/DEBUG ( 2455): r0 00000000 r1 00000008 r2 0000270f r3 00000000
I/DEBUG ( 2455): r4 00000000 r5 ffffffff r6 00000000 r7 00000025
I/DEBUG ( 2455): r8 00000001 r9 00000000 sl 4012e228 fp bed8ca2c
I/DEBUG ( 2455): ip fffdc390 sp bed8c660 lr 4011e010 pc 400fc27c cpsr 200a0010
I/DEBUG ( 2455): d0 6168772d2d2d2d2d d1 5654582d2d2d2d2d
I/DEBUG ( 2455): d2 6b6361626c6c6163 d3 2d2d2d2d7070632e
I/DEBUG ( 2455): d4 6c6c61635654582d d5 45533a3a6b636162
I/DEBUG ( 2455): d6 4c41435f48435241 d7 2d2d2d4b4341424c
I/DEBUG ( 2455): d8 0000000000000000 d9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d10 0000000000000000 d11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d12 0000000000000000 d13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d14 0000000000000000 d15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d16 41d4e400c2003127 d17 3f50624dd2f1a9fc
I/DEBUG ( 2455): d18 41cc382ea1800000 d19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d20 0000000000000000 d21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d22 0000000000000000 d23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d24 0000000000000000 d25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d26 0000000000000000 d27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d28 0000000000000000 d29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d30 0000000000000000 d31 0000000000000000
I/DEBUG ( 2455): scr 00000010
I/DEBUG ( 2455):
I/DEBUG ( 2455): backtrace:
I/DEBUG ( 2455): #00 pc 0001827c /system/lib/libc.so (kill+12)
I/DEBUG ( 2455): #01 pc 0003a00c /system/lib/libc.so (__aeabi_idiv0+8)
I/DEBUG ( 2455):
I/DEBUG ( 2455): stack:
I/DEBUG ( 2455): bed8c620 00000008
I/DEBUG ( 2455): bed8c624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28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2c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30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34 41010001 /system/lib/libamplayer.so (ff_ps_init+1361)
I/DEBUG ( 2455): bed8c638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3c 00000030
I/DEBUG ( 2455): bed8c640 ffffffe0
I/DEBUG ( 2455): bed8c644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48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4c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50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54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58 df0027ad
I/DEBUG ( 2455): bed8c65c 00000000
I/DEBUG ( 2455): #00 bed8c660 00000000
I/DEBUG ( 2455): ........ ........
I/DEBUG ( 2455): #01 bed8c660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64 ffffffff
I/DEBUG ( 2455): bed8c668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6c bed8c6a0 [stack]
I/DEBUG ( 2455): bed8c670 fffdc390
I/DEBUG ( 2455): bed8c674 4011e010 /system/lib/libc.so (__aeabi_idiv0+12)
I/DEBUG ( 2455): bed8c678 00000000
I/DEBUG ( 2455): bed8c67c 4038223d /data/test/libTVMSFService.so (android::postEventsFromhal(int, android::Parcel const*)+236)
I/DEBUG ( 2455): bed8c680 00000002
I/DEBUG ( 2455): bed8c684 00000002
I/DEBUG ( 2455): bed8c688 41bd2c28
I/DEBUG ( 2455): bed8c68c 00000063
I/DEBUG ( 2455): bed8c690 000c2e2a
I/DEBUG ( 2455): bed8c694 00000003
I/DEBUG ( 2455): bed8c698 00000004
I/DEBUG ( 2455): bed8c69c 418fbb01 /data/test/libdtvapi_dtv.so (std::basic_stringbuf<char, std::char_traits<char>, std::allocator<char> >::xsputn(char const*, int)+8)
通過地址定位:
arm-none-linux-gnueabi-addr2line 0001827c -e libc.so
結果:

bionic/libc/arch-arm/bionic/kill.S:46

[plain] view plain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ENTRY(kill)
stmfd sp!, {r4-r7, ip, lr}
ldr r7, =__NR_kill
swi #0
ldmfd sp!, {r4-r7, ip, lr} //46行,恢復現場
movs r0, r0
bxpl lr
b __set_syscall_errno
END(kill)
後發現signal 8問題一般是由於除數為0導致,後問題解決;通過該問題分析:可能是因為signal 8後系統需要kill該進程、但沒有kill成功。

閱讀全文

與meson設置編譯參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還有什麼手機好用的app 瀏覽:324
java字元處理函數 瀏覽:274
指紋用於應用加密什麼意思 瀏覽:998
怎麼取消蘋果手機的appid密碼 瀏覽:997
門禁系統錄制卡怎麼加密 瀏覽:753
ssm看源碼哪本書好 瀏覽:933
linux查看網卡的命令 瀏覽:497
basic語言演算法 瀏覽:13
怎麼快捷刪除無用文件夾 瀏覽:475
你家離學校源碼用英語回答 瀏覽:504
電腦如何用伺服器地址 瀏覽:652
php轉化為二進制 瀏覽:738
程序員到國企感受 瀏覽:863
js二分搜索演算法 瀏覽:658
文件夾的定義與原意 瀏覽:202
phpredis任務隊列 瀏覽:463
文件夾的顏色代表什麼 瀏覽:895
單片機模擬通信 瀏覽:931
pandas在哪裡編譯 瀏覽:918
安卓機怎麼調清晰度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