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演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是
演算法有順序結構、條件分支結構、循環結構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1、順序結構: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演算法結構,語句與語句之間,框與框之間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的,它是由若干個依次執行的處理步驟組成的。
它是任何一個演算法都離不開的一種基本演算法結構。順序結構在程序框圖中的體現就是用流程線將程序框自上而下地連接起來,按順序執行演算法步驟。
2、條件結構:
條件結構是指在演算法中通過對條件的判斷,根據條件是否成立而選擇不同流向的演算法結構。
條件P是否成立而選擇執行A框或B框。無論P條件是否成立,只能執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時執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執行。一個判斷結構可以有多個判斷框。
3、循環結構
在一些演算法中,經常會出現從某處開始,按照一定條件,反復執行某一處理步驟的情況,這就是循環結構,反復執行的處理步驟為循環體,顯然,循環結構中一定包含條件結構。循環結構又稱重復結構,循環結構可細分為兩類:
一類是當型循環結構,如下左圖所示,它的功能是當給定的條件P成立時,執行A框,A框執行完畢後,再判斷條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執行A框,如此反復執行A框,直到某一次條件P不成立為止,此時不再執行A框,離開循環結構。
另一類是直到型循環結構,如下右圖所示,它的功能是先執行,然後判斷給定的條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則繼續執行A框,直到某一次給定的條件P成立為止,此時不再執行A框,離開循環結構。
(1)演算法三種基本結構的流程圖表示擴展閱讀
共同特點
(1)只有一個入口和出口
(2)結構內的每一部分都有機會被執行到,也就是說對每一個框來說都應當有一條從入口到出口的路徑通過它,如圖中的A,沒有一條從入口到出口的路徑通過它,就是不符合要求的演算法結構。
(3)結構內不存在死循環,即無終止的循環。
② 高中數學的演算法,程序框圖
其實你把課好好聽、作業認真完成都搞懂就可以了,不要這么緊張。我經驗是最後考試題目非常簡單。要注重培養邏輯思維,模仿計算機按步驟辦事計算。有問題再問我好了。
附上:對高中數學中演算法的幾點認識(網上找的,意義不大)
演算法屬於新教材的新增內容,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對演算法的理解和認識,供各位同仁參考:
1、演算法的內容
(1)自然語言(2)程序框圖(3)演算法語句,其中,在每種語言中有各自的結構,如:順序結構、循環結構、條件結構等。
2、演算法在高中課程中的地位:
演算法內容的設計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主要介紹演算法的基礎知識,可以稱作演算法的「三基」:演算法基本思想,演算法基本結構,演算法基本語句。通過一些具體的案例介紹演算法的基本思想,使學生了解: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系列步驟,任何人實施這些步驟就可以解決問題,這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演算法。這是對演算法的一種廣義的理解。對演算法的理解,更多地是與計算機聯系在一起,計算機可以完成這些步驟。
演算法的基本結構一般有三種:順序結構,分叉結構,循環結構。前兩種結構很容易理解,循環結構稍微有點難,這里用到函數思想,難在理解反映循環過程的循環變數。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具體的案例,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入概念,會使問題變得很簡單。
介紹演算法語句的時候,要區分演算法語言和基本的演算法語句。我們知道,現在使用的演算法語言是很多的,例如,basic 語言,q-basic 語言,c-語言,等等。在高中的數學課程中,不要求介紹演算法語言,僅僅需要了解基本語句,例如,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條件語句,循環語句,等等。在不同的語言中,這些語句的表示可能不一樣,數學課程要求採用公認的統一表示,稱為偽代碼。很容易把偽代碼翻譯成任何一種演算法語言。
描述演算法有三種語言:自然語言、框圖語言、基本演算法語句。
演算法的另一部分設計,是把演算法的思想融入相關數學內容中。實際上,演算法思想是貫穿在高中數學課程始終的基本思想。例如,二分法求方程的解;點到直線的距離、點到平面的距離、直線到直線距離;立體幾何性質定理的證明過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線性規劃;等等內容中,都運用了演算法思想。
用演算法思想學習和認識數學對於提高數學素養是很有用的,希望老師予以重視。
3、理解賦值語句:
賦值是演算法中的難點之一,理解賦值對於理解演算法是非常重要的。
賦值就是把數值賦予給定的變數。例如,a:=5,就表示變數a被賦予的值是5,即a=5,這個被賦值的變數可以與其他的值進行運算。對於被賦值的變數a,還可以賦予其它的值取代原來的值。我們可以用磁帶錄音來比喻賦值,在我們錄音時,是把磁帶上舊的錄音材料沖掉之後,才能把新的錄音材料載入上去。同樣的道理,我們這里的賦值也是先把原來的值清零之後,再把新的值賦上去。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設置變數和給變數賦值。
例:設計一個演算法,從4個不同的數中找出最大數。
解:記這5個不同的數分別為a1,a2,a3,a4,a5,演算法步驟如下:
1、比較a1與a2將較大的數記作b.
(在這一步中,b表示的是前2個數中的最大數)
2、再將b與a3進行比較,將較大的數記作b.
(執行完這一步後,b的值就是前3個數中的最大數)
3、再將b與a4進行比較,將較大的數記作b.
(執行完這一步後,b的值就是前4個數中的最大數)
4、輸出b,b的值即為所求得最大數。
分析:上述演算法的4個步驟中,每步都要與上一步中得到的最大數b進行比較,得出新的最大數。b可以取不同的值,b就稱之為變數。在第1步到第3步的演算法過程中,我們都把比較後的較大數記作b,即把值賦予了b,這個過程就是賦值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兩個功能,第一,我們可以不斷地對b的值進行改變,即把數值放入b中;第二,b的值每變化一次都是為下一步的比較服務。
4、函數在循環結構中的作用:
(1)循環結構是演算法的一種基本結構。
例如,設計演算法,輸出1000以內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數。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引入變數a表示待輸出的數,則a=15n (n=1,2,3,…,66).n從n從1變到66,反復輸出a,就能輸出1000以內的所有能被3和5整除的正整數。像這樣的演算法結構稱為循環結構,其中反復執行的部分稱為循環體。變數n控制著循環的開始和結束,稱為循環變數。
(2)循環結構是理解演算法的另一個難點,難點在於對於循環變數的理解。
循環結構中的循環變數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控制循環次數的變數,例如,輸出1000以內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數這個循環結構中,n就是控制循環次數的循環變數。另一種是控制結果精確度的變數,例如用二分法演算法求方程f(x)=0在區間[0,1]上的一個近似解的流程圖,要求精確度為。在這個演算法過程中,精確度就是控制結果精確度的循環變數。
循環變數使得循環體得以「循環」,循環變數控制了循環的「開始」和「結束」,是刻畫循環結構的關鍵。
以上幾點是對演算法的粗淺認識,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③ 程序框圖基本邏輯結構
是演算法的一種,又叫流程圖,是有一些規定的圖形和流程線組成,用來描述演算法的圖形。
程序框圖中,圓角長方形表示起、止框,平行四邊形表示輸入、輸出框,長方形表示處理框、執行框,用於賦值、計算,菱形表示判斷框,成立寫是或Y,不成立則寫否或N。
程序框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循環結構.
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結構,也是最基本的結構,循環結構必然包含條件結構.
這三種基本邏輯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演算法的基本結構,無論怎樣復雜的邏輯結構,都可以通過它們來表達..
(1)三者的共同特點
①只有一個入口;
②只有一個出口.
菱形判斷框有兩個出口,而條件結構只有一個出口,不要將菱形框的出口和條件結構的出口混為一談;
③結構內的每一部分都有機會被執行到.
即對每一個框來說都應當有一條從入口到出口的路徑通過它;
④結構內不存在死循環.
在程序框圖中不允許有死循環出現.
(2)三者的比較
①順序結構在程序框圖中的體現是用流程線將程序框自上而下地連接起來,按順序執行演算法步驟;
②條件結構在程序框圖中是用判斷框來表示,判斷框內寫上條件,兩個出口分別對應著條件滿足和條件不滿足時所執行的不同指令;
③循環結構在程序框圖中是利用判斷框來表示,判斷框內寫上條件,兩個出口分別對應著條件成立和條件不成立時所執行的不同指令,其中一個要指向循環體,然後再從循環體回到判斷框的入口處.
(3)三者各自的特點
①順序結構的特點是:演算法按照書寫順序執行;
②條件結構的特點是:演算法中需要進行判斷,判斷的結果決定後面的步驟;
③循環結構的三個要素:循環變數、循環體和循環終止條件.
(4)條件結構與循環結構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循環結構有重復性,條件結構具有選擇性、不重復;
聯系:循環結構中必定包含一個條件結構,用以判斷循環的條件.
④ 演算法流程圖怎麼畫
演算法流程圖繪制方法:
1、根據具體的步驟先畫出流程圖的形狀,然後在裡面填上事情的發展順序;
2、在紙上的畫法是一樣的,先根據事情的發展順序畫出具體的圖案,然後在裡面填上事情的發展順序;
3、在電腦上操作比較簡單,數據也比較清晰,在紙上畫電腦的流程圖的時候先將具體的數據分析清楚之後在按照步驟畫出來。
流程在畫的時候非常的考驗人的數字總結能力,需要有清晰的邏輯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敘述清楚,再將整個事件總結成幾個主要的過程,根據過程的條數在電腦上面畫出具體的發展流程。
一般在電腦上的流程圖畫起來比較方便,因為在電腦上操作的時候一些數據可以直接從上面計算。先總結出開始和結尾的具體過程,總結好之後在電腦上面畫出具體的流程圖圖標,將事情的發展經過填到圖標裡面,流程圖在做的時候還要有很好的思維發散能力,根據具體發生的某一件事,做出事情的原因,經過,預測的結果。
手繪流程圖過程和電腦上一樣,都是需要思考過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將發展過程畫在紙上就可以,畫的時候注意事情的發展順序不要出現錯誤。
(4)演算法三種基本結構的流程圖表示擴展閱讀:
演算法流程圖的基本結構:
1、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一種基本結構。
2、選擇結構
根據給定的條件p是否成立而選擇執行A和B。p條件可以是「x>0」或「x>y」等。注意,無論p條件是否成立,只能執行A或B之一,不可能既執行A又執行B。無論走哪一條路徑,在執行完A或B之後將脫離選擇結構。A或B兩個框中可以有一個是空的,即不執行任何操作。
3、循環結構
又稱重復結構,即反復執行某一部分的操作。有兩類循環結構:
當型(While):當給定的條件p成立時,執行A框操作,然後再判斷p條件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執行A框,如此反復直到p條件不成立為止。此時不執行A框而脫離循環結構。
直到型(Until):先執行A框,然後判斷給定的p條件是否成立。如果p條件不成立,則再執行A,然後再對p條件作判斷。如此反復直到給定的p條件成立為止。此時脫離本循環結構。
⑤ 計算機演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
演算法有順序結構、條件分支結構、循環結構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1、順序結構
序貫結構是最簡單的演算法結構,在語句之間、框之間自上而下進行。它由依次執行的幾個處理步驟組成。
它是任何演算法都不能缺少的基本演算法結構。方框圖中的順序結構是將程序框從上到下與流水線連接,按順序執行演算法步驟。
2、條件分支結構
條件結構是指通過判斷演算法中的條件,根據條件是否為真來選擇不同流向的演算法結構。
如果條件P為真,則選擇執行框A或框B。無論P條件是否為真,只能執行A盒或B盒中的一個。不可能同時執行盒子A和B,盒子A和B不執行也是不可能的。一個判斷結構可以有多個判斷框。
3、循環結構
在某些演算法中,經常會出現某一處理步驟按照某一條件從某一地點重復執行的情況。這就是循環結構。重復執行的處理步驟是循環體,顯然,循環結構必須包含條件結構。循環結構又稱重復結構,可分為兩類:
一種是當循環結構,功能是P時形成時給定的條件下,執行一個盒子,一個盒子在執行後,確定條件P,如果仍然設置和執行一個盒子,等等來執行一個盒子,直到一個條件P並不不再執行一個盒子,這個時候離開循環結構。
另一種類型是直到型循環結構,作用是先執行,然後判斷給定條件P是否為真。如果P仍然不為真,將繼續執行盒子A,直到給定條件P為真一段時間。
(5)演算法三種基本結構的流程圖表示擴展閱讀:
共同特徵
1、只有一個入口和出口
2、結構的每個部分都有執行的機會,即對於每個盒子,應該有一個從入口到出口的路徑。如圖A所示,從入口到出口沒有經過它的路徑,這是不符合要求的演算法結構。
3、結構中不存在死循環,即沒有結束循環。
⑥ 演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是什麼
演算法有順序結構、條件分支結構、循環結構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三種基本結構的共同點:
(1)只有一個入口和出口。
(2)結構內的每一部分都有機會被執行到,也就是說對每一個框來說都應當有一條從入口到出口的路徑通過它。
(3)結構內不存在死循環,即無終止的循環。
數據結構演算法具有五個基本特徵:輸入、輸出、有窮性、確定性和可行性。
1、輸入:一個演算法具有零個或者多個輸出,以刻畫運算對象的初始情況,所謂0個輸入是指演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條件,後面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如果一個演算法本身給出了初始條件,那麼可以沒有輸出。
2、輸出:演算法至少有一個輸出。也就是說,演算法一定要有輸出,輸出的形式可以是列印,也可以使返回一個值或者多個值等,也可以是顯示某些提示。
3、有窮性:演算法的執行步驟是有限的,演算法的執行時間也是有限的。
4、確定性:演算法的每個步驟都有確定的含義,不會出現二義性。
5、可行性:演算法是可用的,也就是能夠解決當前問題。
⑦ 流程圖演算法可以由哪三種結構通過組合表達出來~
演算法都可以由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構成
⑧ 演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是
順序結構:是由若干個依次執行的步驟組成的,是任何一個演算法都離不開的基本結構。
條件結構:在一個演算法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條件的判斷,演算法的流程根據條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條件結構就是處理這種過程的結構。
循環結構:在一些演算法中,經常會出現從某處開始,按照一定的條件反復執行某些步驟的情況,這就是循環結構。反復執行的步驟稱為循環體。循環結構又分為直到型循環結構和當型循環結構。
程序框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循環結構. 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結構,也是最基本的結構,循環結構必然包含條件結構. 這三種基本邏輯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演算法的基本結構,無論怎樣復雜的邏輯結構,都可以通過它們來表達.
⑨ 在演算法中,流程圖有三大基本結構,以下哪個不在其中()A.順序結構B.選擇結構C.判斷結構D.循環結
演算法流程圖的三種基本結構是順序結構、選擇(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
∴不在其中的是判斷結構.
故選:C.
⑩ 程序流程圖怎麼做
程序流程圖是用規定的符號描述一個專用程序中所需要的各項操作或判斷的圖示。這種流程圖著重說明程序的邏輯性與處理順序,具體描述了微機解題的邏輯及步驟。當程序中有較多循環語句和轉移語句時,程序的結構將比較復雜,給程序設計與閱讀造成困難。程序流程圖用圖的形式畫出程序流向,是演算法的一種圖形化表示方法,具有直觀、清晰、更易理解的特點。[2]
程序流程圖由處理框、判斷框、起止框、連接點、流程線、注釋框等構成,並結合相應的演算法,構成整個程序流程圖。
處理框具有處理功能;判斷框(菱形框)具有條件判斷功能,有一個入口,二個出口;起止框表示程序的開始或結束;連接點可將流程線連接起來;流程線(表示流程的路徑和方向;注釋框是為了對流程圖中某些框的操作做必要的補充說明。[3]
程序流程圖的三種基本結構
任何復雜的演算法,都可以由順序結構、選擇(分支)結構和循環結構這三種基本結構組成,因此,構造一個演算法的時候,也僅以這三種基本結構作為「建築單元」,遵守三種基本結構的規范,基本結構之間可以並列、可以相互包含,但不允許交叉,不允許從一個結構直接轉到另一個結構的內部去。正因為整個演算法都是由三種基本結構組成的,就像用模塊構建的一樣,所以結構清晰,易於正確性驗證,易於糾錯,這種方法,就是結構化方法。遵循這種方法的程序設計,就是結構化程序設計。相應地,只要規定好三種基本結構的流程圖的畫法,就可以畫出任何演算法的流程圖。[4]
(1) 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是簡單的線性結構,各框按順序執行。其流程圖的基本形態如圖所示,語句的執行順序為:ABC。[1]
(2) 選擇(分支)結構
這種結構是對某個給定條件進行判斷,條件為真或假時分別執行不同的框的內容。其基本形狀有兩種。[1]
(3) 循環結構
循環結構有兩種基本形態: while型循環和do - while型循環。a. while 型循環:其執行序列為:當條件為真時,反復執行A,一旦條件為假,跳出循環,執行循環緊後的語句。b. do-while型循環:執行序列為:首先執行A,再判斷條件,條件為真時,一直循環執行A,一旦條件為假,結束循環,執行循環緊後的下一條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