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助,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葛文山.新《標准》,新特色,高要求[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5).
[4]洪子銳,惠幼蓮,李昇平.小學英語教學法[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
[5]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Melanie Williams.中小學外語教學[M].馬瓊那,編譯.2000.
*[7]人民教育.《構建模式的指導意見》[M].1996年7、8期
[8]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9]內蒙教育.《英語教學激趣談》[M].1996年8月
[10]鍾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1]查有梁.課程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期
標*的是你提供的數據資料不準確,是期刊還是書,要搞清楚。期刊要有論文作者、論文名、所在刊物名稱和哪年哪期,有卷最好。
以上根據GBT 7714-2005 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改正,你可以看看。
⑵ 化學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滿了嗎
已經滿了。我們現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2001年的。而現在第七周期已經在2011國際化學年填滿了。
⑶ 舉證妨礙的參考文獻
[1] 江偉:《中國證據法草案及立法理由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89頁。
[2]該定義參考了駱永家的觀點,參見駱永家:《證明妨礙》,《月旦法學雜志》,第69期。並見湯維建:《論民事舉證責任的法律性質》,載《法學研究》1992年第3期。
[3] [德]萊奧.羅森貝克著,庒敬華譯:《證明責任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頁。
[4] [日]高橋宏志著林劍鋒譯:《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頁。
[5] 參見白綠鉉著:《美國民事訴訟法》,經濟日報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頁。
[6] 白綠鉉編譯:《日本新民事訴訟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頁。
[7] [日]谷口安平著王亞新、劉榮軍譯:《程序的正義與訴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44頁。
[8] [德]拉德布魯赫著米健、朱林譯:《法學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頁。
[9] 以下前三種觀點參見[日]高橋宏志著林劍鋒譯:《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頁。
[10] 參見許士宦:《證明妨礙》,載《月旦法學雜志》第76期。
[11] 姜世明:《二00二年德國民事訴訟法改革》,載《月旦法學教室》創刊號。 [12]參見駱永家:《證明妨礙》,《月旦法學雜志》,第69期。
[13]參見許士宦:《證明妨礙》,載《月旦法學雜志》第76期。
[14]參見駱永家:《證明妨礙》,《月旦法學雜志》,第69期。
[15]參見許士宦:《證明妨礙》,載《月旦法學雜志》第76期。
[16] 本文對舉證妨礙的構成要件設置,參考了民法中侵權責任要件構成中的一些觀點和作法。
[17] 參見胡雪梅:《「過錯」的死亡――中英侵權法宏觀比較研究及思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版,第130頁。
[18]於敏著:《日本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9頁。
[19] 參見張新寶著:《中國侵權行為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頁。
[20] 陳界融著:《民事證據法:法典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頁。
[21]參見許士宦:《證明妨礙》,載《月旦法學雜志》第76期。
[22] 高志強:《舉證責任倒置實務研究》,人民法院報網上文章,2001年8月24日。
[23]陳界融著:《民事證據法:法典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頁。
[24] 張衛平著:《證明妨害及對策探討》,載《證據學論壇》第七卷,第158頁。
[25]白綠鉉編譯:《日本新民事訴訟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8-90頁。
[26] [美]史蒂文.蘇本、瑪格瑞特.伍蔡彥敏、徐卉譯:《美國民事訴訟的真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08頁。
[27]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白綠鉉譯:《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頁。
[28] 王利明、江偉、黃松有主編:《中國民事證據的立法與應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29頁。
[29]張衛平著:《證明妨害及對策探討》,載《證據學論壇》第七卷,第163頁。
[30][日]高橋宏志著林劍鋒譯:《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頁。
[31][日]高橋宏志著林劍鋒譯:《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頁。
[32] 李國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理解與適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71頁。
[33] 何家弘、劉品新著:《證據法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74頁。
[34] [美]史蒂文.蘇本、瑪格瑞特.伍蔡彥敏、徐卉譯:《美國民事訴訟的真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頁。
[35]江偉:《中國證據法草案及立法理由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90頁。
[36] 羅筱琦、陳界融:《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規則」若干問題評析》,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3年第11巻。
[37] 詳見2001年第2期《最高人民法院公報》。
[38]張衛平著:《證明妨害及對策探討》,載《證據學論壇》第七卷,第158頁。
[39]參見許士宦:《證明妨礙》,載《月旦法學雜志》第76期。
⑷ 編譯時間和生產日期哪個在前面
生產日期在前。
?1.編譯時間是手機系統軟體版本編譯完成的時間,新手機的系統編譯時間通常會早於手機出廠和購買時間的。
?2.手機的生產日期可以在手機包裝盒上查詢到。手機的生產日期是固定的,不可以更改。
?3.手機的購機使用時間是無法直接查到的,可以參考手機發票上的購機時間,如果您的發票已遺失,可以查看手機包裝盒上的生產日期。
⑸ 有巜編譯參考》這種刊物嗎郵發代碼是多少
摘要 《編譯參考》是由中國外文局編譯研究中心主辦的期刊。
⑹ 王學東的近幾年的主要成果
專著:
《九十年代西歐社會民主主義的變革》,第一作者,16.4萬字,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第二國際研究》,撰寫第1章第2、3節和第14章約7萬字,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出版。
文集:
《當代國外社會主義:理論與模式》,主編之一,28.5萬字,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共產黨宣言〉與當代》,主編之一,20萬字,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
《社會主義與老年人問題論文集》,主編之一,23萬字,華南師范大學2001年8月編印。
譯著:
《全球化與政治》,第一譯者,22萬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全球化陷阱》,翻譯第5、6章約4.5萬字,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論文和文章: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5000字,《新視野》1995年第1期;
《德國勞資協議制的演變及其基本特點》,7500字,《國際工運》1995年第4期;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表述未來社會所有制的幾個概念辨析》(合著執筆)8000字,《求是》1995年18期;
《羅莎·盧森堡思想國際研討會綜述》,4500字,《國外理論動態》1995年第3期;
《德國學者海寧格談當今馬克思主義的革新》,2500字,《國外理論動態》1995年第11期;
《德國三個左派組織的社會主義觀》,2500字,《國外理論動態》1995年第17期;
《德國三個左派組織對社會主義的反思》,1500字,《國外理論動態》1995年第18期;
《德國學者馬丁·洪特論「恩格斯與21世紀」》,3200字,《國外理論動態》1995年第31期;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世界社會主義學科調查報告》,1萬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6年第1期;
《西歐社會民主主義的現狀與發展趨勢》,1.2萬字,《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4期;
《九十年代以來西歐社會民主黨的理論反思和政策調整》,7000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6年4期;
《當前西歐左翼政黨的復興》,5000字,《新視野》1996年第5期;
《德國民社黨就黨內爭論的五個問題作出決議》,3000字,《國外理論動態》1996年第4期;
《民主社會主義的危機及其原因》,9000字,《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12期;
《德國學者霍斯特·海曼論「萊茵模式」和改良社會主義》,4500字,《國外理論動態》1997年第21期;
《英國學者肖恩·塞耶斯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及其遇到的挑戰》,5500字,《國外理論動態》1997年26期;
《應從現代性視角考察現代資本主義》,1997年7月26日《人民日報》;
《對馬克思恩格斯「消滅私有制」思想的再認識》,7000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1998年第3期;
《關於轉型中的社會民主主義的對話》,合著2萬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9年第2期;
《全球化背景下的德國模式》,9000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9年第3期;
《經濟全球化與社會主義》,8000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0年第1期;
《第三條道路與社會民主主義的轉型》,9000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0年第3期;
《全球化時代的新政治》,2000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0年第3期;
《國際共運史和世界社會主義學科調查報告》,6000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0年第4期;
《當代資本主義改良評析》,9000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0年第12期;
《「第三條道路」與「荷蘭模式」》,4000字,《國外理論動態》2000年第7期;
《西歐社會民主主義新變化評析》,求是雜志《內部文稿》2001年第3期摘登5000字;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1年第1期刊登全文1.4萬字;
《德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和趨勢》,6000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1年第4期;
《評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轉型》,求是雜志《內部文稿》2001年第12期摘登6000字;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2年第1期刊登全文1.4萬字;
《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形式和新特點》,發言摘要800字,《理論視野》2002年第2期;
《略論民主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區別》,5000字,《理論視野》2002年第3期;
《世界的左翼》清華論壇發言摘要,3000字,《世界知識》2002年第13期;
《准確理解「消滅私有制」論》,5000字,《群眾》2002年第7期;
《德國民社黨的現狀和新綱領草案》,4500字,《國外理論動態》2002年第1期;
《德國民社黨的政治定位及發展前景》,4500字,《國外理論動態》2002年第5期;
《評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的演變》,1.4萬字,《當代世界社會主義》2002年第3期;
《羅莎·盧森堡與社會主義民主》,6000字,2002年9月德國波鴻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譯文:
《社會主義的狀況和未來》,3.5萬字,載於《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未來的社會主義》,8000字,載於《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集體主義的反經濟》,2.8萬字,載於《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社會主義的前景》,1萬字,載於《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5年第5期;
《恩格斯與21世紀》,6000字,載於《走向21世紀的社會主義》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德國的社會福利法導論》,7000字,載於《我們的社會保障》德國駐華大使館1996年編印;
《聯邦德國社會保障體系概覽》,5000字,載於《我們的社會保障》德國駐華大使館1996年編印;
《三個目標,一條道路》,2.6萬字,弗·艾伯特基金會 1999年8月編印。
《東方共產主義崩潰後的西方民主社會主義》,2萬字,載於《當代國外社會主義:理論與模式》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出版;
《關於社會主義的回顧與前瞻的對話》,3000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0年第1期;
《左派的新思考》,7000字,載於《第三條道路——世紀之交的西方政治變革》當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德國:從分裂到統一——融為一體的艱難歷程》,2.8萬字,載於《來自德國的參考資料》德國駐華大使館2000年編印;
《適應明天的市場——德國經濟藉助新技術增長》,8000字,載於《來自德國的參考資料》德國駐華大使館2001年編印10.陝西省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陝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空港新城管理委員會主任
⑺ 為什麼易語言程序編譯出來的和源代碼運行的會不一樣,參考圖一下。
你用的是中國風皮膚吧 把皮膚去掉就好了 這個我也經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