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C語言源碼生成目標文件後的二進制碼是原碼,反碼,還是補碼
計算機中的二進制碼形式特指數值的二進制碼形式。
目標文件中包含有字元串、指令、相關數據等,其中數據部分大多是用補碼形式保存的。其它部分沒有這樣的概念。
說大多是因為有些計算機體系不用補碼形式保存數據。
至於計算機倒底何時用原碼、反碼、補碼,我想是樓主對碼制有所誤解。
採用何種碼制與CPU相關。比如I386體系,負數用補碼表示,C語言編譯器在遇到負數時會轉化成補碼形式。
Ⅱ 請問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編譯器、什麼是解釋器
編譯和解釋是從源程序到可執行程序轉換的兩種方法。編譯,是在源程序完成後,先轉換成中間代碼,然後再轉換成二進制代碼,完成後,每次執行,都直接執行這個二進制代碼。一次轉換完成。
而解釋程序的執行不同,他在執行時,是一次讀入一條源代碼,然後分析轉換成二進制代碼,執行這條語句,然後再讀入一條源代碼,再轉換,再執行。是一邊轉換一邊執行。編譯器和解釋器就是完成編譯和解釋工作的一個軟體。
Ⅲ perl是通過什麼字元碼解讀源碼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 "自動偵測" (在 5.12 之後)
詳細點, 可分兩個層次來回答. (更詳細請 perldoc perlunicode )
第一個是, 讓編譯器讀得懂您的原碼, 那就是剛說的, 自動偵測, 不論您寫的是 ansi, utf8, 16... 有 BOM 的也會自動偵測.
但另一個層次是, 讓編譯器正確運行您的代碼. 如果您的 script 里會有:
@char=split//,"大家好";
print"@char";
#或者
sub說大家好{print"大家好"};
說大家好()
這時您則需要另外寫明:
useutf8;
否則 perl 會視您那些中文為 ANSI ( 1 byte = 1 char ) 來處理
結論也就是說, 如果您只是平常寫寫 script, 指令或字串中沒有中文, 您就不用理會甚麼編碼, 都能跑, 但如果裡面有中文, 您就應該存檔為 unicode 編碼, 並且 use utf8;
Ⅳ 程序語言編譯器是怎樣被計算機識別的
源代碼是由字元組成的吧?
明白這一點就好辦了
編譯器首先將你寫的代碼讀入內存,然後尋找代碼中的關鍵字、標識符等信息,建立一個所謂的符號表,根據這個符號表對你的源代碼進行檢查,檢查的依據正是該語言的語法和句法規則。比如是否有變數重復定義錯誤、是否有類型不兼容錯誤,是否有遺漏語句分隔符錯誤等等。這些都是比較簡單的,例如根據語言的關鍵字表可以檢查是否有非法的關鍵字(語句分隔符之後的下一個有效字元一定是一個關鍵
Ⅳ java編譯器默認所有的java程序導入了JDK的哪個
編譯器是默認導入java.lang包,比如一些常用的String、System、Thread、所有基本數據類型的包裝類等等,都是java.lang包下的類。但注意,java.lang下的包需要自己導入。比如java.lang下還有註解、反射、引用等包。
軟體包 java.lang的描述提供利用 ava編程語言進行程序設計的基礎類,最重要的類是 Object(它是類層次結構的根)和 Class(它的實例表示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中的類)。
把基本類型的值當成一個對象來表示通常很有必要。包裝器類 Boolean、Character、Integer、Long、Float 和 Double 就是用於這個目的。
(5)編譯器讀入原碼擴展閱讀:
JAVA編譯器(javac.exe)的作用是將java源程序編譯成中間代碼位元組碼文件,是最基本的開發工具。
編譯時首先讀入java源程序(即在MS-DOS命令行下鍵入javac HelloWorld.java等文件名參數和其他選項參數),然後進行語法檢查,如果出現問題就終止編譯。語法檢查通過後,生成中間代碼即位元組碼,位元組碼文件名和源文件名相同,擴展名為.class。
Java以跨平台、面向對象、多線程、兼具編譯型語言和解釋型語言、穩定性好、安全性強的特點,以及與Internet的完美結合而取得成功。
Ⅵ 請問linux下,gcc編譯程序的過程(從讀取源文件到製作可執行程序中間所有過程,越詳細越好)
gcc -S *.c 預處理+反匯編
Ⅶ 求高手教我在ubuntu下編譯GCC原碼。
1.安裝gcc編譯器,在terminal中輸入 sudo apt-get build-depgcc 即可。
2.編寫c或者c++源代碼。
3.使用gcc進行編譯。比如:gcc -o abc.c abc
4.使用make實現多源代碼自動編譯(建議網上查找具體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