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稅收收入與gdp的關系演算法

稅收收入與gdp的關系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07-20 18:13:53

『壹』 GDP與收入是什麼關系

1.GDP,國內生產總值,包括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這是從生產力角度對經濟整體的把握,反映經濟整體盤面大小
2.收入,每個勞動者可以獲得的報酬的多少,屬於分配製度范疇的概念
3.因此,兩者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即GDP高不一定收入就高
4.收入既然是分配問題,那麼就和國家的稅收政策有很大關聯,即政府是大政府還是小政府,小政府藏富於民,大政府需要巨額財政收入維持
5.總體來看,GDP提供的是經濟發展的總量,即生產力發展水平,其中當然有質量高低問題,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反映了基本面,而國家的分配製度起到了調節作用,最後到手的才是收入。
6.其實與GDP相比,更能反映國民富裕與否的指標是國民財富,這必須基於企業利潤,比較一下我國的企業與那些跨國公司的業績就可以看出我們的財富還遠遠不如人家,盡管GDP已經很高

『貳』 稅收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是多少

比重不固定。1.一個國家的稅收並不是越多越好。 合理的稅負應在保證國家正常運行的同時確定合理的稅率,盡可能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 在國外一些國家,當政府的稅收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政府總要想辦法把稅收還給人民。比如,在美國俄勒岡州,只要當年州政府稅收超過預期總額2%以上,州政府就將部分稅款返還給納稅人。
2。收稅佔GDP的比重並不是越大越好。稅收的過快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擠佔了本應屬於國民的財富,不利於擴大國內消費,不利於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
拓展資料:
1.稅收是指國家按照規定,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要,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無償強制和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 法律。 稅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2.稅務特徵的與其他分配方式相比,稅收具有強制性、自由性和固定性的特點,習慣上被稱為稅收的「三屬性」。
3.強制的:強制征稅是指國家作為社會管理者,根據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力,通過頒布法律或法令來強制征稅。有納稅義務的社會團體和社會成員必須遵守國家強制性稅收法律法規。在國家稅法范圍內,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這是稅收法律地位的體現。強制性特徵體兩個方面:一方面,稅收分配關系的建立是強制性的,即稅收完全依賴於國家擁有的政治權力;另一方面,稅收的徵收過程是強制性的,即如果有稅收違法行為,國家可以依法予以懲處。
4.無償性:稅收的無償性是指社會團體和社會成員的部分收入通過稅收轉移給國家,國家不向納稅人支付任何報酬或對價。稅收的無償性質與政治權力收入分配的本質有關。無償體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在取得稅收收入後,不需要直接向納稅人支付任何報酬;另一方面,這意味著政府獲得的稅收將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人。無償征稅是稅收的本質。它反映的是對社會產品的所有權和支配地位的單邊轉移關系,而不是等價交換關系。稅收收入的無償性是區分稅收收入與其他形式財政收入的重要特徵。
5.固定性:稅收固定是指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標准徵收稅款,即稅收法律、法規預先規定的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計價方式和期限。有比較穩定的試用期,是固定的持續收入。稅務人員和納稅人都必須遵守預先設定的稅收標准。未經國家法律法規修改或調整,征稅人、納稅人不得違反或改變本固定比例、數額或其他制度規定。
6.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其中,強制是實現稅收自由徵收的有力保障,自由性是稅收本質的體現,固定性是強制性和自由性的必然要求。

『叄』 GDP、財政收入與國家稅收三者有什麼關系啊

1.社會總產品是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各個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創造的產品量。社會總產品的價值形式就是社會總產值。它們都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創造的。社會總產品(總產值)扣除掉當年所消耗的生產資料餘下的部分,就是國民收入。所以,國民收入相對於社會總產品(總產值)來說,是一種「凈產值」。當然,國民收入也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創造的。用公式來表示就是:
C某國當年表示消耗掉的生產資料,V表示工人工資,M就是利潤。
C+V+M就是社會總產值(所有的新產品的價值),(C+V+M)-C=V+M (新創造的價值) 就是國民收入的價值形式。
2.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所有部門生產的最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在其領土范圍內,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二者都包括著勞務的價值。二者的主要區別是:計算方法、計算范圍不同。國民生產總值是以國民(人口)為計算范圍,只要是本國居民在國內外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創造的勞務價值全部計算在內,它不包括外國居民在該國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所創造的勞務價值;國內生產總值是以國土(國境)為計算范圍,只要在本國范圍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所創造的勞務價值都應全部計算在內,它不包括本國居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所創造的勞務價值。
3.國民生產總值包括著勞務價值,而社會總產值只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創造的,而且包括著當年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所以這二者無法比較大小。

『肆』 GDP包括稅收收入嗎

包括
談稅收與GDP的關系
GDP是社會收入分配的對象,稅收收入是國家參與社會收入分配的結果,進行社會收入分配就會存在具體分配方式的應用問題。國家的稅收制度是收入分配的分配方式,我們在研究兩者之間的數量關系時,不僅要考慮稅收收入與GDP之間的內在聯系,也要考慮作為分配方式的稅收制度狀況及其變動情況對稅收收入的影響。

一、稅收收入與GDP的關系

在社會收入分配中,稅收制度、稅收收入和GDP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1.在既定的社會收入分配中,稅收收入與GDP之間的比例關系由稅收制度所確定。確定稅收收入與GDP數量關系的稅收制度包括國家的稅收制度和稅收征管制度及其執行情況。

2.GDP增長與稅收收入增長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關系。在一定的社會收入條件下,稅收收入與GDP的數量關系是在稅收制度下形成。當稅收制度發生變動時,國家就會根據變動情況對稅收收入與GDP的比例關系進行相應的調整。

3.稅收制度的選擇和變動體現了國家意志。稅收收入的實現是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通過主觀因素實現的。稅收收入是GDP在一定稅收制度下分配的產物。由於社會經濟制度是人們主觀意志的產物,因此稅收收入與GDP的關系並不是一種自然的、固定的數量關系,也不是一種純粹的客觀關系,而是一種客觀見之於主觀的分配結果。

二、稅收制度與GDP的關系分析

社會收入分配製度和實現方式對社會收入分配結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社會收入分配中,GDP與稅收收入的比例關系是一種事後的統計結果,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確定這種比例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的稅收制度。

稅收制度、稅收收入和GDP的關系,就如捕魚工具、捕撈量和魚的總量之間的關系一樣。人們使用不同的捕魚工具,付出不同的勞動,其所捕撈量是不相同的。

我們把這種稅收收入參與GDP分配的過程中稅收制度的作用概括為「漁網理論」,漁網和捕魚方式的關系就如同稅收制度與稅收征管方式的關系一樣。我們在研究GDP與稅收收入的關系時,不僅要研究GDP與稅收收入的一般關系,更需要關注稅收制度的內在因素及其變動對社會收入分配關系的影響。

簡單地把GDP與稅收收入的關系比喻為大海里魚的總量和捕撈量的關系是不全面的,因為稅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目的並不是把所有收入都納入國家稅收收入中。「漁網理論」說明了在社會收入分配中,分配方式和手段的選擇及其變動對分配結果的影響,目的在於強調在稅收收入參與GDP分配的實現過程中存在的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分析GDP與稅收收入的關系時,不能僅僅考慮兩者之間的數量關系,還需要考慮和研究影響兩者之間數量關系的社會經濟制度因素。

三、稅制結構與GDP的關系

在稅收制度中,現行稅制結構的狀況對稅收收入的分配具有直接影響。由於稅收收入與GDP增長之間並不是一種單一的數量關系,而是一種多重變數與單一變數的復合數量關系。稅收收入按其課稅對象分類主要可以分為流轉稅和所得稅收入,各稅種的稅收收入與GDP增長的比例關系不盡相同,因此各稅種的稅收收入與GDP之間的數量關系也有所不同。

流轉稅一般以商品流轉額或勞務營業額為稅基,採用比例稅率,因此當流轉稅的稅率與GDP增長率相同時,兩者具有相同的增長率,但是當流轉稅的稅率大於GDP的增長率時,稅收收入的增幅就會大於GDP的增幅。企業所得稅以企業銷售凈利潤為應納稅所得額,即以企業銷售收入扣除其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必要費用和法定扣除項目後的凈收入為稅基,因此企業所得稅收入與GDP的增長關系,不僅取決於企業的銷售收入增長,還取決於企業成本消耗水平的高低。具有同樣GDP增量的企業,在不同的成本消耗水平下會產生不同的經濟效益,就會產生不同的企業所得稅收入,再加上企業所得稅採用累進稅率,當企業單位經濟效益提高速度較快的情況下,企業所得稅收入增長幅度會超過GDP增長的增幅。

四、財政體制與GDP的關系

稅收制度是國家財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財政體制及其變動對稅收收入的影響,是我們在分析稅收收入與GDP關系時必須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從根本上講,我國現行的分稅制財政體制是一種在財政承包制度基礎上的財政分稅制體制。國家稅收制度的變動必然會帶來中央和地方財政分配格局上的利益調整,當國家稅收制度發生變化並影響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時,各地為爭財政基數和保財政基數,必然會採取擴大或減少稅收收入的調整對策,進而影響所在年份的稅收收入的正常增減。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稅收收入的增長情況也明確地說明了這一點。我國稅收收入彈性曲線出現較大波動的年份,往往是我國財政體制發生重大變革或調整的時期。在我國經濟政策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和調整時期,稅收收入與GDP增長的數量關系基本上是呈平穩向上的發展曲線。

研究稅收制度、稅收收入與GDP關系,其目的在於找出稅收收入與GDP增長之間的客觀關系,進而運用這種客觀關系的規律指導稅收計劃和管理工作。由於收入分配對象與收入分配結果受分配方式或實現手段的影響,我們在研究中,必須考慮兩者之間的經濟制度因素及其變動情況對稅收收入分配結果的影響。「漁網理論」的提出,不僅說明實現方式或手段對分配結果具有一定的影響,也提出了進一步研究完善我國稅收制度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問題。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人們不能改變客觀的經濟關系或者說不能違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但應當研究提高社會經濟制度對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適應性,使體現主觀願望的社會經濟制度更加適應客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伍』 稅收和GDP的關系,有大神解答嗎

GDP是社會收入分配的對象,稅收收入是國家參與社會收入分配的結果,進行社會收入分配就會存在具體分配方式的應用問題。
國家的稅收制度是收入分配的分配方式,我們不僅要考慮稅收收入與GDP之間的內在聯系,也要考慮作為分配方式的稅收制度狀況及其變動情況對稅收收入的影響。

一、稅收收入與GDP的關系
在社會收入分配中,稅收制度、稅收收入和GDP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1.在既定的社會收入分配中,稅收收入與GDP之間的比例關系由稅收制度所確定。確定稅收收入與GDP數量關系的稅收制度包括國家的稅收制度和稅收征管制度及其執行情況。
2.GDP增長與稅收收入增長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關系。在一定的社會收入條件下,稅收收入與GDP的數量關系是在稅收制度下形成。當稅收制度發生變動時,國家就會根據變動情況對稅收收入與GDP的比例關系進行相應的調整。
3.稅收制度的選擇和變動體現了國家意志。稅收收入的實現是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通過主觀因素實現的。稅收收入是GDP在一定稅收制度下分配的產物。由於社會經濟制度是人們主觀意志的產物,因此稅收收入與GDP的關系並不是一種自然的、固定的數量關系,也不是一種純粹的客觀關系,而是一種客觀見之於主觀的分配結果。

二、稅收制度與GDP的關系分析
社會收入分配製度和實現方式對社會收入分配結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社會收入分配中,GDP與稅收收入的比例關系是一種事後的統計結果,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確定這種比例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的稅收制度。
稅收制度、稅收收入和GDP的關系,就如捕魚工具、捕撈量和魚的總量之間的關系一樣。人們使用不同的捕魚工具,付出不同的勞動,其所捕撈量是不相同的。
我們把這種稅收收入參與GDP分配的過程中稅收制度的作用概括為「漁網理論」,漁網和捕魚方式的關系就如同稅收制度與稅收征管方式的關系一樣。我們在研究GDP與稅收收入的關系時,不僅要研究GDP與稅收收入的一般關系,更需要關注稅收制度的內在因素及其變動對社會收入分配關系的影響。
簡單地把GDP與稅收收入的關系比喻為大海里魚的總量和捕撈量的關系是不全面的,因為稅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目的並不是把所有收入都納入國家稅收收入中。「漁網理論」說明了在社會收入分配中,分配方式和手段的選擇及其變動對分配結果的影響,目的在於強調在稅收收入參與GDP分配的實現過程中存在的主觀因素的影響。

『陸』 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怎麼算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怎麼算哪位大蝦知道

財政總收入佔GDP比重:指財政總收入與生產總值(GDP)的比值。計算公式為:財政總收入佔GDP比重=財政總收入/生產總值(GDP)×100%

『柒』 GDP和稅收有什麼關系(越具體越好)

1、很顯然,一國稅收的大小取決於GDP的大小,所以,GDP越大,稅收越多;
2、稅收對GDP的影響是不確定的,這取決於稅收的稅率和稅種。
當稅率很低時,稅收收入無法為國家財政提供足夠的資金來源,這樣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就會大大弱化,不利於經濟增長;當稅率很高時,雖然此時稅收收入可以為國家財政提供足夠的資金來源,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也很強大,但是過高的稅率使私人經濟的稅負過高,大大降低人們生產勞動的積極性,比如北歐國家,超高的稅負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大大折扣,顯然過高的稅收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此外,稅種的設置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稅種有不同的作用,國家利用稅收調控經濟的方法就是設置不同的稅種。比如說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和所得稅,這些稅如果徵收得過高的話顯然是不利於GDP增加的,而遺產稅,奢侈稅的徵收不僅不會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而且還可以調節收入分配;還有一些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稅率和稅收補貼,這些稅收政策目的在於引導和培育高新技術的發展,大大有利於GDP的增加。

『捌』 科學認識稅收增長和GDP增長的關系

GDP增長速度與稅收增長速度不存在直接的、量的對應關系,兩者不能簡單地比較,影響稅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應作具體分析。

一、GDP的增速與各稅種對應稅基的增速並不存在直接的、量的對應關系
經濟增長是稅收增長的基礎,但影響稅收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是各稅種對應稅基的增長。由於GDP與各稅種的稅基增長速度不一致,GDP的增長並非在任何條件下都與稅收增長呈正相關關系。具體來講,以銷售額或銷售量為稅基的稅種與GDP一般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如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城建稅、資源稅。當經濟處於上升期時,GDP增長較快,這些稅種的稅基一般較快增長;當經濟處於下行期時,GDP增速減緩,這些稅種的稅基的增速一般也會減緩。另外,一些稅種與GDP有一定的相關關系,但相關度比較小,如企業所得稅,其稅基是企業的利潤,與經濟發展的質量密切相關,但其增速與GDP增速的關聯度很小;還有一些稅種與GDP沒有明顯的相關關系,如財產稅、行為稅等稅種,與財產的存量和行為發生的數量等密切相關,與GDP沒有直接的數量對比關系。
當反映主要稅種稅基的經濟指標(如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交通運輸、金融保險、郵電通訊、建築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房地產業等的營業收入,煙、酒、汽車、成品油等大宗消費品的銷售量(額),企業利潤,進出口額,證券交易額等)的增長速度高於GDP增長速度時,稅收的增長速度就會高於GDP的增長速度。反之,稅收的增長速度就會低於GDP的增長速度。
一般而言,在經濟恢復增長或快速增長時期,反映稅基的經濟指標會快於GDP的增長。相應地,稅收的增長速度也會高於GDP的增長速度。如1999年~2007年,國家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而採取的調控措施逐步發揮作用,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且增速逐年加快。這一時期,主要稅種稅基的增長速度高於GDP的增長速度,從而稅收增長速度也高於當期的GDP增長速度。
當經濟增長放緩時,反映稅基的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會低於GDP的增長速度,從而使稅收的增長速度低於GDP的增長速度。如1994年~1996年,國家為防止經濟過熱而採取的宏觀調控措施的效果逐步顯現,經濟增速逐步回落。這一時期,主要稅種稅基的增長速度低於GDP的增長速度,從而稅收的增長速度也低於當期的GDP增長速度。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國民經濟出現減速運行態勢。相應地,稅收增長速度開始大幅度回落。10月份,稅收開始出現10年來罕見的負增長。2009年及今後一兩年,我國經濟發展將面臨許多挑戰。從保持平穩、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我們初步判斷,與2005年~2007年的經濟增長相比,今後一兩年,國民經濟仍將處於相對低速的運行態勢。主要稅種的稅基,如工業增加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煙、酒、汽車、成品油等消費品的銷售量(額),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建築業等的營業收入、企業利潤,進口額和證券交易額等的增速,都會低於同期GDP增速。國家為保增長而採取的減稅政策也將直接影響稅收增長,從而會使2009年起2年到3年的稅收增長和1994年~1996年一樣,低於GDP增長。

二、GDP的增長結構與稅收的來源結構並不直接對應
GDP由*9、二、三產業增加值構成,GDP增長速度是*9、二、三產業的平均增長速度,而作為我國稅收主體稅種的流轉稅主要來源於第二和第三產業,來源於*9產業的稅收比重較小。GDP增長結構和稅收來源結構的差異造成了稅收的增長與GDP的增長並不直接對應。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增長一般快於GDP的增長,從而造成稅收的增長快於
GDP的增長。在工業增長速度下滑時,部分年度第二產業的增速會低於GDP增速,從而造成稅收增長低於GDP增長。

三、反映經濟總量的GDP增長與經濟質量的變化並不同步
GDP的增長反映的是經濟總量和規模的擴大,這種擴大既可以是粗放式低質量型的,也可以是集約式高質量型的。在經濟總量維持穩定的情況下,當經濟質量和企業效益整體提高時,與經濟質量密切相關的所得稅收入增速會超過GDP增速。反之,當經濟質量和企業效益整體下滑時,所得稅收入增長幅度會低於GDP增長幅度,甚至可能會下降。

四、GDP與稅收核算方法存在較大差異
按照支出法(投資、消費、凈出口)核算的GDP,在對凈出口的核算方法上和稅收的核算方法存在較大差異。在支出法中計入GDP的是凈出口額(出口額減去進口額),出口額在核算GDP時是增項,進口額在核算GDP時是減項。在稅收統計中,進口額提供的進口稅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對總收入是增項,出口帶來的出口退稅對總收入卻是減項。在經濟繁榮時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一方面使得進口稅收增加,另一方面國家在此情況下為緩解外貿順差而實施的降低出口退稅的調控措施,將使出口退稅減少,從而使進出口環節稅收增長進一步高於GDP增速。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衰退跡象日益明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造成進口稅收下降,而國家為穩定出口而採取的提高出口退稅率的措施,會造成稅收的大規模減收,一降一升,使進出口環節稅收增速低於GDP增速。

五、稅收政策調整會對稅收產生直接影響
稅收政策的調整、稅種的開征、停徵等,直接導致稅率和稅基的變化,會對稅收產生直接影響,但這種變化與GDP的增減是沒有關系的。

六、稅收征管水平的變化對稅收產生直接影響
稅收征管能力的增強和征管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前提下增加稅收,從而提高稅收的增長速度。但這種變化與GDP的增減變化同樣沒有任何關系。
此外,還有一些影響稅收的因素與GDP並不相關。比如,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的調整會影響企業和居民收入水平,從而對所得稅產生影響,而這種變化與GDP沒有關系;部分累進或累退制稅種以及稅收與GDP的統計口徑差異也會造成稅收與GDP增長速度的不一致。

綜上所述,稅收增長速度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稅收增長與GDP增長並不存在直接的、量的對應關系。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稅收的增長速度可能高於GDP的增長速度,也可能低於GDP的增長速度。由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復雜性、變動性以及政府宏觀政策的靈活性,稅收與GDP增長不同步是必然的,稅收與GDP同步增長則是人們的主觀臆想。

閱讀全文

與稅收收入與gdp的關系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據挖掘中誤差值演算法函數 瀏覽:118
php開發套件 瀏覽:190
伺服器的spi板是什麼 瀏覽:896
解壓縮全能王中文密碼是什麼 瀏覽:80
javaftp伺服器上傳文件 瀏覽:103
演算法設計中文版pdf 瀏覽:81
視頻壓縮形式怎麼改 瀏覽:368
perl程序員 瀏覽:789
電子表格對比命令 瀏覽:610
php循環輸出數組內容 瀏覽:750
電腦加密能不能強制關掉 瀏覽:616
趣味單人解壓桌游 瀏覽:212
oppo手機谷歌伺服器無法核實什麼 瀏覽:320
軟體怎麼加密華為 瀏覽:222
掃地機怎麼安裝app 瀏覽:319
考研結合特徵值計演算法 瀏覽:516
操作系統演算法綜合題 瀏覽:152
華為程序員待遇 瀏覽:547
程序員帶娃的圖片 瀏覽:79
迷你雲伺服器怎麼下載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