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比較使用方格網與三角網計算土石方的區別及精度分析
飛時達土方計算軟體FastTFT:
方格網法主要適用於地形變化連續的地形情況,方格網法計算土方量;
具體的計算精度的話,應該差不多吧!其實方格網法更便於施工。。方格網法和三角網法計算土方的公式都是三角棱體法。
⑵ 三維建模中三角網格怎麼生成
一般都不需要 可以進行三角面建模 大部分都是使用 四角面 因為四角面很少容易可以轉換成 三角面 大部分軟體都帶有這個功能 不過 其實我們看來是四角的面 而計算機 是把它當做兩個三角面來計算的
⑶ 三角網法計算土方是個什麼方法
土方基礎演算法之一:將施工前後的高程點分別連成一個個的小三角,連續的三角形成一張網,計算兩張網間土體的體積,這就是三角網。
可以在三角網的基礎上要分斷面,用斷面法來算也不錯。
⑷ 三角曲面求交的網格法
6.1.3.1 網格法的基本原理
由於三角曲面求交運算最終是三角形之間的求交運算,因此,我們在不能漏掉任何可能相交的三角形對的同時,要盡量排除不可能相交的三角形對。網格法的目的就是尋找可能相交的三角形對。該方法先將曲麵包圍盒的相交區域劃分成規則六面體格網,先找到與每個網格單元相交的三角形,再將每個單元內分別來自兩張曲面的三角形組成可能相交三角形對,再對可能相交三角形對進行求交運算。網格法的基本過程為:
(1)先在合適的坐標系下分別構造出兩張三角曲面的矩形包圍盒,求出兩個包圍盒的交作為新的包圍盒;
(2)然後將新包圍盒劃分成由若干規則六面體組成的格網;
(3)針對每個網格,分別從兩張曲面中找到與其相交的所有三角形,並組成可能相交的三角形對;
(4)對所有網格中的三角形對進行整理,刪除重復三角形對;
(5)對所有三角形對進行求交運算,計算出交線段;
(6)進行交線追蹤,獲得曲面交線。
6.1.3.2 格網的構建
為了方便,常常將兩張曲面的包圍盒的相交區域劃分成等尺寸的規則六面體格網。這樣,僅僅根據坐標就可以很方便地確定每個結點位於哪個網格內。
顯然,不與任何一個相同網格相交的兩個三角形是不可能相交的。網格法可以排除很多不相交的三角形對,也不會漏掉任何相交的三角形對。網格的大小是影響計算效率的關鍵。如果網格單元尺度太大,則會得到更多的可能相交三角形對,降低了不相交三角形對的排除效率;如果網格單元尺度太小,內存就會開銷增大,而且三角形與格網相交計算量也會增大。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網格邊長與三角網格的平均邊長相當。
6.1.3.3 三角形與格網的相交判斷
由於曲面上有數量眾多的三角形,如果直接判斷每個三角形與每個網格單元是否相交,則計算效率非常低。下面介紹一種判斷一個三角形與格網相交的方法,演算法思路如下:
(1)在格網所在坐標系下,將三角形與格網分別投影到xoy面上(圖6.3(a))。格網的投影為一個平面格網,而三角形的投影為三角形或一條線段。如果三角形的投影為線段,則選擇xoz或yoz為投影面。為了敘述簡便,這里只介紹在xoy面上的投影為三角形的情況。
(2)計算投影三角形的邊與平面網格線的交點,並計算過每個交點的xoy面的垂線與三角形的交點,將這些交點與三角形的頂點合並組成點集Ω。
(3)利用Ω中的點在xoy面上的投影坐標直接判斷每個點所在的格網單元(包括位於格網單元內部或邊界上),找到同屬一個格網單元內的點組成子集(一個點可以位於多個格網單元內)。
(4)針對每個Ω的子集Ф及投影所在的格網單元g(圖6.4(b)),將原三維格網中平面投影為g的所有格網單元組成列G。找到子集Φ中點的最小與最大z坐標,從最小到最大z坐標所跨越的G中的網格單元即為與該三角形有相交的格網單元。
(5)刪除由上述方法所得的重復記錄的格網單元,就可得到與該三角形相交的所有格網單元。
圖6.4 三角形與格網求交示意
6.1.3.4 網格法曲面求交演算法
網格法三角曲面求交演算法如下:
三維地質建模方法及程序實現
⑸ 德洛內三角演算法(Delaunay triangulation)基本方法是怎樣的,說的詳細些,另外與三維空間連接性有什麼關
哈哈,剛好做了這道題~感情你也是學測量的?
荷蘭氣候學家A•H•Thiessen提出了一種根據離散分布的氣象站的降雨量來計算平均降雨量的方法,即將所有相鄰氣象站連成三角形,作這些三角形各邊的垂直平分線,於是每個氣象站周圍的若干垂直平分線便圍成一個多邊形。用這個多邊形內所包含的一個唯一氣象站的降雨強度來表示這個多邊形區域內的降雨強度,並稱這個多邊形為泰森多邊形。如圖5-6-1,其中虛線構成的多邊形就是泰森多邊形。泰森多邊形每個頂點是每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圓心。泰森多邊形也稱為Voronoi圖,或dirichlet圖。
圖5-6-1泰森多邊形
泰森多邊形的特性是:
1、每個泰森多邊形內僅含有一個離散點數據;
2、泰森多邊形內的點到相應離散點的距離最近;
3、位於泰森多邊形邊上的點到其兩邊的離散點的距離相等。
泰森多邊形可用於定性分析、統計分析、鄰近分析等。例如,可以用離散點的性質來描述泰森多邊形區域的性質;可用離散點的數據來計算泰森多邊形區域的數據;判斷一個離散點與其它哪些離散點相鄰時,可根據泰森多邊形直接得出,且若泰森多邊形是n邊形,則就與n個離散點相鄰;當某一數據點落入某一泰森多邊形中時,它與相應的離散點最鄰近,無需計算距離。
在泰森多邊形的構建中,首先要將離散點構成三角網。這種三角網稱為Delaunay三角網。
對於泰森多邊形(即Delaunay三角網)內的Delaunay三角形的構建方法應為:
1、凸包生成;
2、環切邊界法凸包三角剖分;
3、離散點內插。
Delaunay三角形產生准則的最簡明的形式是:任何一個Delaunay三角形的外接圓的內部不能包含其它任何點。它的最大化最小角原則是:每兩個相鄰的三角形構成的凸四邊形的對角線,在相互交換後,六個內角的最小角不再增大。
而泰森多邊形(即Delaunay三角網)的構建步驟應為:
1、離散點自動構建三角網,即構建Delaunay三角網。對離散點和形成的三角形編號,記錄每個三角形是由哪三個離散點構成的。
2、找出與每個離散點相鄰的所有三角形的編號,並記錄下來。這只要在已構建的三角網中找出具有一個相同頂點的所有三角形即可。
圖5-6-6泰森多邊形的建立
3、對與每個離散點相鄰的三角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排序,以便下一步連接生成泰森多邊形。排序的方法可如圖5-6-6所示。設離散點為o。找出以o為頂點的一個三角形,設為A;取三角形A除o以外的另一頂點,設為a,則另一個頂點也可找出,即為f;則下一個三角形必然是以of為邊的,即為三角形F;三角形F的另一頂點為e,則下一三角形是以oe為邊的;如此重復進行,直到回到oa邊。
4、計算每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圓心,並記錄之。
5、根據每個離散點的相鄰三角形,連接這些相鄰三角形的外接圓圓心,即得到泰森多邊形。對於三角網邊緣的泰森多邊形,可作垂直平分線與圖廓相交,與圖廓一起構成泰森多邊形。
怎麼只能插入一張圖片啊.......暈.......
⑹ 求大神幫忙啊,全站儀測土方(包括算土方量方格網法)。
土方計算,測量前應根據你需要觀察的項目的類別來確定你使用的計算方法,然後再確定野外採集點的方式。
一般場地填挖方採用格網法,格網密度一般為5-10米(格網邊長)。採集方式不是根據格網的邊長來確定你採集的點多少的,這樣會導致你採集的每個格網都是一個平面。正確的採集方式是根據地形起伏(變化)的角度(坡度)來確定採集的點量。例如一個較小的商住樓開挖後的方量現場一般都是,四周變化不大,然後內部挖出一個下陷的正方體空間(地下車庫層數決定下挖深度),這種測量就是應該將四周進行標准地形測量按1:500(部分要求1:200,根據項目而定)採集即可。對開挖坑 坎 上, 坎 下,進行全面的點採集,根據角度(坡度)的變化來確定,例如:砍下一邊長300米,中間一段起伏較小,那麼採集的點就較少,短坡度邊度採取坡上,坡下兩點即可,大長度坡度變化,或連續坡度變化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密採集點。次類別測量應學習小比例尺地形圖等高線測量級繪制要求,因為你採集的點事先應構成等高線(等高線是場地現場高差最直接的體現圖),才由三角網構成格網比對平面。也就是說,高低起伏,角度變化,坡度大小決定等高線密度,等高線密度決定你採集點的多少。再熟悉了該種計算模式後, 才知道不同項目的不同的地形情況怎麼去採集點。再完成採集後,有生成的等高線情況大致可知道此次測量是否准確,有誤重大失誤,或漏測。確定無誤後,使用圖面高程生成三角網文件,三角網是檢查你採集點的分布,以及構面的基礎。三角網分布有長款比要求,也可檢查三角網採取區域是否和項目區域完全一致,是否有超出或漏測部分。在三角網里也可看到自己採集點的量是否合理,再局部較為平坦的部分可以手工加點,讓三角網更加完善。
在上面步驟完成後,你生成了一個格網面,是一個面,而土方計算是需要兩個面做比對的,這時你需要導入起算面三角網或高程圖。再由軟體生成即可。 格網每個格網面內部會計算本小格網內填挖量,回填量。
這個就是最簡單的格網演算法。
一般道路,河流,大型坡面項目格網法是無法達到要求精度的,此時應使用斷面法計算。
這個是以前對斷面法給出的一點入手意見,你自己參考一下吧。
http://..com/question/752120469643577644
如果還有問題,請追問。
⑺ 跪求CASS9.0方格網土方計算詳細步驟。
打字太難打了。給你復制了一個。
1、設計面是平面時的操作步驟:
用復合線畫出所要計算土方的區域,一定要閉合,但是盡量不要擬合。因為擬合過的曲線在進行土方計算時會用折線迭代,影響計算結果的精度。
選擇「工程應用\方格網法土方計算」命令。
命令行提示:「選擇計算區域邊界線」;選擇土方計算區域的邊界線(閉合復合線)。
屏幕上將彈出方格網土方計算對話框,在對話框中選擇所需的坐標文件;在「設計面」欄選擇「平面」,並輸入目標高程;在「方格寬度」欄,輸入方格網的寬度,這是每個方格的邊長,默認值為20米。由原理可知,方格的寬度越小,計算精度越高。但如果給的值太小,超過了野外採集的點的密度也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點擊「確定」,命令行提示:
最小高程=XX.XXX ,最大高程=XX.XXX
總填方=XXXX.X立方米, 總挖方=XXX.X立方米
同時圖上繪出所分析的方格網,填挖方的分界線(綠色折線),並給出每個方格的填挖方,每行的挖方和每列的填方。
2、設計面是斜面時的操作步驟:
設計面是斜面的時候的,操作步驟與平面的時候基本相同,區別在於在方格網土方計算對話框中「設計面」欄中,選擇「斜面【基準點】」或「斜面【基準線】」
如果設計的面是斜面(基準點),需要確定坡度、基準點和向下方向上一點的坐標,以及基準點的設計高程。
點擊「拾取」,命令行提示:
點取設計面基準點:確定設計面的基準點;
指定斜坡設計面向下的方向:點取斜坡設計面向下的方向;
如果設計的面是斜面(基準線),需要輸入坡度並點取基準線上的兩個點以及基準線向下方向上的一點,最後輸入基準線上兩個點的設計高程即可進行計算。
點擊「拾取」,命令行提示:
點取基準線第一點:點取基準線的一點;
點取基準線第二點:點取基準線的另一點;
指定設計高程低於基準線方向上的一點:指定基準線方向兩側低的一邊;
3、設計面是三角網文件時的操作步驟:
選擇設計的三角網文件,點擊「確定」,即可進行方格網土方計算。
⑻ 三角網格劃分有哪些方法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JF200201012.htm
⑼ 三角網計算兩期間土方必須在同一坐標系統嗎
沒有很嚴格的要求說必須在同一坐標,但是也是可以在同一坐標。
三角網法、斷面法、田塊法等豐富的土方計算方法,對不同的工程條件可靈活地採用合適的土方計算方法。
其中斷面法適合道路工程等線狀工程土方量計算,方格網法適用於開挖前後地形較為平坦或者平緩的區域,而DTM法(三角網法)適合地形復雜且不規則地面,並能快速精確計算期間土方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