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編譯器是如何運行的
編譯器運行的主要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源代碼輸入:
編譯器首先接收高級編程語言編寫的源代碼作為輸入。
預處理:
在這一階段,預處理器會對源代碼進行處理,包括宏展開、文件包含、條件編譯等,生成預處理後的代碼。
編譯:
編譯器將預處理後的代碼轉換為匯編代碼或中間表示。這一步是編譯器工作的核心,涉及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等多個子步驟。
詞法分析:將源代碼轉換為一系列的標記。
語法分析:根據語言的語法規則,將標記序列轉換為抽象語法樹。
語義分析:檢查代碼的語義正確性,並為變數、函數等分配符號表條目。
中間代碼生成:將抽象語法樹轉換為中間表示,便於後續的優化和代碼生成。
代碼優化:對中間表示進行優化,以提高生成的目標代碼的運行效率。
目標代碼生成:
編譯器將優化後的中間表示轉換為目標代碼,這是計算機能直接執行的低級語言代碼。
鏈接:
鏈接器將多個目標代碼文件以及所需的庫文件鏈接在一起,生成最終的可執行程序。
鏈接過程包括符號解析和重定位,確保程序中的函數調用、變數訪問等正確指向相應的地址。
總結: 編譯器是將高級編程語言代碼轉換為計算機能直接執行的機器代碼的程序。 編譯器運行的主要過程包括源代碼輸入、預處理、編譯、目標代碼生成以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