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linux下如何使用GCC編譯程序、簡單生成 靜態庫及動態庫
一個程序調用了一個動態庫,但是兩者之間有函數重名,導致運行時動態庫中的Linux下動態庫文件的擴展名為這樣,線程函數庫被稱作libthread.so。靜態庫的
2. linux下使用靜態庫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 靜態庫和動態庫中只有你寫的代碼,你所調用的所有外部函數的代碼都不會編譯到靜態庫中,所有編譯動態庫和靜態庫時,不需要指定其他庫的庫文件路徑,只需要指定其他庫的頭文件路徑即可;
2. 鏈接靜態庫的順序一定是從新到舊,動態庫鏈接順序沒有要求
3. 靜態庫位於生成對象之後
3. linux靜態庫怎麼編譯
linux庫有動態與靜態兩種,動態通常用.so為後綴,靜態用.a為後綴。例如:libhello.so
libhello.a
為了在同一系統中使用不同版本的庫,可以在庫文件名後加上版本號為後綴,例如:
libhello.so.1.0,由於程序連接默認以.so為文件後綴名。所以為了使用這些庫,通常使用建立符號連接的方式。
ln
-s
libhello.so.1.0
libhello.so.1
ln
-s
libhello.so.1
libhello.so
動態庫和靜態庫的區別:
當要使用靜態的程序庫時,連接器會找出程序所需的函數,然後將它們拷貝到執行文件,由於這種拷貝是完整的,所以一旦連接成功,靜態程序庫也就不再需要了。然而,對動態庫而言,就不是這樣。動態庫會在執行程序內留下一個標記『指明當程序執行時,首先必須載入這個庫。由於動態庫節省空間,linux下進行連接的預設操作是首先連接動態庫,也就是說,如果同時存在靜態和動態庫,不特別指定的話,將與動態庫相連接。
兩種庫的編譯產生方法:
第一步要把源代碼編繹成目標代碼。以下面的代碼hello.c為例,生成hello庫:
/*
hello.c
*/
#include
void
sayhello()
{
printf("hello,world\n");
}
用gcc編繹該文件,在編繹時可以使用任何全法的編繹參數,例如-g加入調試代碼等:
gcc
-c
hello.c
-o
hello.o
1.連接成靜態庫
連接成靜態庫使用ar命令,其實ar是archive的意思
$ar
cqs
libhello.a
hello.o
2.連接成動態庫
生成動態庫用gcc來完成,由於可能存在多個版本,因此通常指定版本號:
$gcc
-shared
-wl,-soname,libhello.so.1
-o
libhello.so.1.0
hello.o
另外再建立兩個符號連接:
$ln
-s
libhello.so.1.0
libhello.so.1
$ln
-s
libhello.so.1
libhello.so
這樣一個libhello的動態連接庫就生成了。最重要的是傳gcc
-shared
參數使其生成是動態庫而不是普通執行程序。
-wl
表示後面的參數也就是-soname,libhello.so.1直接傳給連接器ld進行處理。實際上,每一個庫都有一個soname,當連接器發現它正在查找的程序庫中有這樣一個名稱,連接器便會將soname嵌入連結中的二進制文件內,而不是它正在運行的實際文件名,在程序執行期間,程序會查找擁有
soname名字的文件,%b
4. Linux中如何創建靜態庫和動態庫
靜態庫在程序編譯時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程序運行時將不再需要該靜態庫。 動態庫在程序編譯時並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而是在程序運行是才被載入,因此在程序運行時還需要動態庫存在。 程序1: hello.h #ifndef HELLO_H #define HELLO_H void hello(const char *name); #endif //HELLO_H 程序2: hello.c #include void hello(const char *name) { printf("Hello %s!\n", name); } 程序3: main.c #include "hello.h" int main() { hello("everyone"); return 0; } 無論動態庫還是靜態庫都需要用到.o文件來生成,先編譯生成.o文件。 # gcc -c hello.c 1:創建靜態庫 靜態庫文件名的命名規范是以lib為前綴,緊接著跟靜態庫名,擴展名為.a。例如:我們將創建的靜態庫名為myhello,則靜態庫文件名就是libmyhello.a。 # ar cr libmyhello.a hello.o 使用靜態庫:只需要在你的源程序中加入包含你所需要使用到的函數的聲明(即包含頭文件),然後在gcc生成目標文件時候指明靜態庫就OK了(除非你包含的頭文件在/usr/include,庫文件在標准庫/usr/lib,/lib下,否則你得顯示指明他們的路徑) # gcc -o hello main.c -L. -lmyhello # ./hello Hello everyone! 刪除靜態庫文件運行./hello,程序正常運行,說明靜態庫公用函數已經鏈接到目標文件。 2: 利用.o文件創建動態庫 動態庫文件擴展名為.so。 # gcc -shared -fPCI -o libmyhello.so hello.o 動態庫的使用與靜態庫使用方式一樣 # gcc -o hello main.c -L. -lmyhello # ./hello ./hello: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myhello.so: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哦!出錯了。快看看錯誤提示,原來是找不到動態庫文件libmyhello.so。程序在運行時,會在/usr/lib和/lib等目錄中查找需要的動態庫文件。若找到,則載入動態庫,否則將提示類似上述錯誤而終止程序運行。
5. linux下怎麼 調用 和生成 靜態庫
Linux庫有動態與靜態兩種,動態通常用.so為後綴,靜態用.a為後綴。例如:libhello.so libhello.a 為了在同一系統中使用不同版本的庫,可以在庫文件名後加上版本號為後綴,例如: libhello.so.1.0,由於程序連接默認以.so為文件後綴名。所以為了使用這些庫,通常使用建立符號連接的方式。 ln -s libhello.so.1.0 libhello.so.1 ln -s libhello.so.1 libhello.so 動態庫和靜態庫的區別: 當要使用靜態的程序庫時,連接器會找出程序所需的函數,然後將它們拷貝到執行文件,由於這種拷貝是完整的,所以一旦連接成功,靜態程序庫也就不再需要了。然而,對動態庫而言,就不是這樣。動態庫會在執行程序內留下一個標記『指明當程序執行時,首先必須載入這個庫。由於動態庫節省空間,linux下進行連接的預設操作是首先連接動態庫,也就是說,如果同時存在靜態和動態庫,不特別指定的話,將與動態庫相連接。 兩種庫的編譯產生方法: 第一步要把源代碼編繹成目標代碼。以下面的代碼hello.c為例,生成hello庫: /* hello.c */ #include void sayhello() { printf("hello,world\n"); } 用gcc編繹該文件,在編繹時可以使用任何全法的編繹參數,例如-g加入調試代碼等
6. LInux 如何使用GCC編譯器將一個文件夾下的100個.o文件打包成一個靜態庫文件(.a)
你已經用gcc編譯出目標文件了,用ar工具打包成.a文件就行了啊,示例:
如上圖,假設我有test1.c,test2.c兩個源文件,先使用gcc -c *.c將源文件編譯成目標文件,可以看到,生成了test1.o,test2.o兩個目標文件,然後,使用ar命令:ar crv libtest.a *.o將該目錄下的所有目標文件打包生成了libtest.a文件。這樣,你在編譯的時候就可以直接使用這個靜態庫了。
7. Linux編譯靜態鏈接庫出現如圖錯誤,求救!
1.
只表明
庫文件
路徑,未說明庫文件名稱。選項再加一條
-l
count
2.
庫文件命名錯誤,應該為"libxxx.a"(靜態庫),此處名稱應為libcount.a
3.
重要:記得不清了,可能我上面說的都是錯的!!!
8. Linux下的靜態庫和動態庫
靜態庫
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些代碼的集合,在可執行程序運行前就已經加到了代碼中,成為了執行程序的一部分,一般是以.a為後綴的文件名,Windows下後綴為.lib。靜態庫的命名也分為三部分,1、前綴:lib,2、庫的名稱:隨意,如lisi,3、後綴:.a。
靜態庫優缺點
上面簡單介紹了靜態庫,那它自然也會有優缺點,這里來介紹下它的優缺點。
優點:1、在最後,函數庫是被打包到應用程序中的,實現函數本地化、定址方便、高效。2、程序在運行的時候,與函數庫沒有關系,移植性更強。
缺點:1、消耗資源較大,每個進程在使用靜態庫的時候,都要復制一份才可以,這也就造成了內存的消耗。2、在程序更新、部署、發布的時候,使用靜態庫相對麻煩,如果一個靜態庫更新了,那它的應用程序都需要重新編譯,再發送給用戶,有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小的改動,但對於用戶來說,會導致整個程序重新下載。
動態庫
在程序編譯時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在後期運行時才會載入,不同的應用程序如果調用相同的庫,內存中只有一份共享庫的拷貝,也就避免了空間的浪費問題。一般以.so作為文件後綴名,也分為三部分:1、前綴:lib,2、庫名稱:自定義,3、後綴:.so
動態庫優缺點
優點:1、節省內存2、部署、升級相對方便,只需要更換動態庫,再重新啟動服務即可。
缺點:1、載入速度比靜態庫慢2、移植性較差,需要把所有用到的動態庫進行移植。
9. 如何使用靜態庫 linux
創建並使用靜態庫
第一步:編輯源文件,test.h test.c main.c。其中main.c文件中包含main函數,作為程序入口;test.c中包含main函數中需要用到的函數。
vi test.h test.c main.c
第二步:將test.c編譯成目標文件。
gcc -c test.c
如果test.c無誤,就會得到test.o這個目標文件。
第三步:由.o文件創建靜態庫。
ar rcs libtest.a test.o
第四步:在程序中使用靜態庫。
gcc -o main main.c -L. -ltest
因為是靜態編譯,生成的執行文件可以獨立於.a文件運行。
第五步:執行。
./main
示例四 創建並使用動態庫
第一步:編輯源文件,test.h test.c main.c。其中main.c文件中包含main函數,作為程序入口;test.c中包含main函數中需要用到的函數。
vi test.h test.c main.c
第二步:將test.c編譯成目標文件。
gcc -c test.c
前面兩步與創建靜態庫一致。
第三步:由.o文件創建動態庫文件。
gcc -shared -fPIC -o libtest.so test.o
第四步:在程序中使用動態庫。
gcc -o main main.c -L. -ltest
當靜態庫和動態庫同名時,gcc命令將優先使用動態庫。
第五步:執行。
LD_LIBRARY_PATH=. ./main
示例五 查看靜態庫中的文件
[root@node56 lib]# ar -t libhycu.a
base64.c.o
binbuf.c.o
cache.c.o
chunk.c.o
codec_a.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