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圓柱橫切它的表面積將如何變化 一個圓柱橫切,豎切.它的表面積將如何變化
橫切:增加兩個底面.
豎切:增加兩個由直徑乘高的長方形的面
❷ 把一個高為十厘米底面直徑是四厘米的圓柱沿直徑豎切兩刀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厘米
增加80平方厘米,也就是圓柱體表面積之外增加了4個2•10厘米的長方形面積。
❸ 圓柱體豎切一刀後的體積還是等於底面積乖高嗎
不全對
圓柱體體積等於S底x高
但是切去了一部分
可以選擇以下方法計算
原體積-切去的體積
如果這一刀很平整,切完之後還是圓柱,可以選擇S底x(原先的高-切去的高)
當然,如果這一刀不平整,則另外討論,一般情況下不會出不平整的。
❹ 1.圓柱直徑8厘米,高6厘米,沿直徑豎切,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把這個圓柱平均切成兩個小圓柱,
1、沿直徑豎切,會增加2個一直徑8cm為長,高6cm為寬的長方形的面。
表面積增加:8×6×2=96(平方厘米)
2、平均切成兩個小圓柱,會增加2個圓形的面。
表面積增加:3.14×4×4×2=100.48(平方厘米)
3、按底面十字形切成相等的4部分,表面積會增加4個一直徑8cm為長,高6cm為寬的長方形的面。
增加面積:8×6×4=192(平方厘米)
4、因為是通風管,所以,只能求它的側面積;
側面積:3.14×8×6=150.72(平方厘米)
❺ 一個圓柱,底面直徑是4cm,把圓柱體豎切一刀切成兩個相等的長方形,表面積增加64平方cm,求圓柱體的側面積
首先,該題不準確。應該是把圓柱體豎切一刀,切面為完全相等的長方形。
因表面積增加64,即增加面積為兩切面面積。且一邊長為4,可求出圓柱高:64/2/4=8.側面積S=3.14*4*8=100.48
❻ "一個高為十厘米的圓柱。豎切增加了表面積40平方厘米。求原來圓柱表面積。
解:增加的表面積為:2個直徑乘高的面積,即2×2r×10=40,解得r=1
原來的表面積為:
s=2π×1²+2π×1×10
=2π+20π
=22×3.14
=69.08(平方厘米)
❼ 一個圓柱體豎切後求它原來的表面積怎麼求
如果是沿著中軸豎切,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變長分別是圓柱體的高h和直徑d。
所以圓柱體表面積=上下圓面積+側面面積=(πd²)/2+πdh
❽ 一個圓柱體木料底面直徑2O厘米,高3O厘米,豎切成兩塊,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厘
如果是按直徑面豎切,增加的面積就是兩倍的直徑乘以高度,20×30×2=1200,增加的面積為1200平方厘米。
❾ 六年級下冊數學的圓柱怎麼計算
1、圓柱的形成:圓柱是以長方形的一邊為軸旋轉而得到的;圓柱也可以由長方形捲曲而得到。
2、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圓柱的的兩個圓面叫做底面(又分上底和下底);周圍的面叫做側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高有無數條他們的數值是相等的)。
3、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a 沿著高展開,展開圖形是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當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h=2πR),側面沿高展開後是一個正方形,展開圖形為正方形。
b. 不沿著高展開,展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或不規則圖形。
C.無論如何展開都得不到梯形.
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側=Ch=πd×h =2πr×h
4、圓柱的表面積:圓柱表面的面積,叫做這個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2×底面積+側面積,即S表=S側+S底×2 = 2πr×h + 2×πr2
(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的結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數的時候,都要用進一法)
圓柱的體積:圓柱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這個圓柱的體積。
圓柱切拼成近似的長方體,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體。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體積=底面積×高
V柱=S h =πr2 h
h =V柱÷S=V柱÷(πr2)
S=V柱÷h
5、.圓柱的切割:
a.橫切:切面是圓,表面積增加2倍底面積,即S增=2πr2
b.豎切(過直徑):切面是長方形(如果h=2R,切面為正方形),該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高,寬是圓柱的底面直徑,表面積增加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即S增=4rh
❿ 一段長20分米的圓柱形木頭沿底面豎著劈開面積增加80平方分米,求原來表面積
沿底面豎著切開,就是增加兩個長方形面積。
寬是(半徑): 80÷2÷20=2dm,
長(高)是: 20dm
表面積:
3.14×2²×2+3.14×(2×2)×20
=3.14×8+3.14×80
=25.12+251.2
=276.32dm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