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程序員怎麼一邊打代碼一邊調試

程序員怎麼一邊打代碼一邊調試

發布時間:2022-07-03 01:51:41

⑴ 對C語言進行調試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要了解調試程序的最好方法,首先要分析一下調試過程的三個要素:
應該用什麼工具調試一個程序?
用什麼辦法才能找出程序中的錯誤?
怎樣才能從一開始就避免錯誤?
應該用什麼工具調試一個程序?
有經驗的程序員會使用許多工具來幫助調試程序,包括一組調試程序和一些"lint」程序,當然,編譯程序本身也是一種調試工具。
在檢查程序中的邏輯錯誤時,調試程序是特別有用的,因此許多程序員都把調試程序作為基本的調試工具。一般來說,調試程序能幫助程序員完成以下工作:
(1)觀察程序的運行情況
僅這項功能就使一個典型的調試程序具備了不可估量的價值。即使你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精心編寫了一個程序,你也不一定完全清楚這個程序每一步的運行情況。如果程序員忘記了某些if語句、函數調用或分支程序,可能會導致某些程序段被跳過或執行,而這種結果並不是程序員所期望的。不管怎樣,在程序的執行過程中,尤其是當程序有異常表現時,如果程序員能隨時查看當前被執行的是那幾行代碼,那麼他就能很好地了解程序正在做什麼以及錯誤發生在什麼地方。
(2)設置斷點
通過設置斷點可以使程序在執行到某一點時暫時停住。當你知道錯誤發生在程序的哪一部分時,這種方法是特別有用的。你可以把斷點設置在有問題的程序段的前面、中間或後面。當程序執行到斷點時,就會暫時停住,此時你可以檢查所有局部變數、參數和全局變數的值。如果一切正常,可以繼續執行程序,直到遇到另一個斷點,或者直到引起問題的原因暴露出來。
(3)設置監視
程序員可以通過調試程序監視一個變數,即連續地監視一個變數的值或內容。如果你清楚一個變數的取值范圍或有效內容,那麼通過這種方法就能很快地找出錯誤的原因。此外,你可以讓調試程序替你監視變數,並且在某個變數超出預先定義的取值范圍或某個條件滿足時使程序暫停執行。如果你知道變數的所有行為,那麼這么做是很方便的。
好的調試程序通常還提供一些其它功能來簡化調試工作。然而,調試程序並不是唯一的調試工具,lint程序和編譯程序本身也能提供很有價值的手段來分析程序的運行情況。
注意:lint程序能分辨數百種常見的編程錯誤,並且能報告這些錯誤發生在程序的哪一部分。盡管其中有一些並不是真正的錯誤,但大部分還是有價值的。
lint程序和編譯程序所提供的一種典型功能是編譯時檢查(compile—time checks),這種功能是調試程序所不具備的。當用這些工具編譯你的程序時,它們會找出程序中有問題的程序段,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的程序段,以及常見的錯誤。下面將分析幾個這種檢查方式的應用例子,相信對你會有所幫助。
等於運算符的誤用
編譯時檢查有助於發現等於運算符的誤用。請看下述程序段:
void foo(int a,int b)
{
if ( a = b )
{
/ * some code here * /
}
}
這種類型的錯誤一般很難發現!程序並沒有比較兩個變數,而是把b的值賦給了a,並且在b不為零的條件下執行if體。一般來說,這並不是程序員所希望的(盡管有可能)。這樣一來,不僅有關的程序段將被執行錯誤的次數,並且在以後用到變數a時其值也是錯誤的。
未初始化的變數
編譯時檢查有助於發現未初始化的變數。請看下面的函數:
void average ( float ar[], int size )
{
float total;
int a;
for( a = 0;a<size; ++a)
{
total+=ar[a];
}
printf(" %f\n", total / (float) size );
}
這里的問題是變數total沒有被初始化,因此它很可能是一個隨機的無用的數。數組所有元素的值的和將與這個隨機數的值相加(這部分程序是正確的),然後輸出包括這個隨機數在內的一組數的平均值。
變數的隱式類型轉換
在有些情況下,C語言會自動將一種類型的變數轉換為另一種類型。這可能是一件好事(程序員不用再做這項工作),但是也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把指針類型隱式轉換成整型恐怕是最糟糕的隱式類型轉換。
void sort( int ar[],int size )
{
/* code to sort goes here * /
}
int main()
{
int arrgy[10];
sort( 10, array );
}
上述程序顯然不是程序員所期望的,雖然它的實際運行結果難以預測,但無疑是災難性的。
用什麼辦法才能找出程序中的錯誤?
在調試程序的過程中,程序員應該記住以下幾種技巧:
先調試程序中較小的組成部分,然後調試較大的組成部分
如果你的程序編寫得很好,那麼它將包含一些較小的組成部分,最好先證實程序的這些部分是正確的。盡管程序中的錯誤並不一定發生在這些部分中,但是先調試它們有助於你理解程序的總體結構,並且證實程序的哪些部分不存在錯誤。進一步地,當你調試程序中較大的組成部分時,你就可以確信那些較小的組成部分是正常工作的。
徹底調試好程序的一個組成部分後,再調試下一個組成部分
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證實了程序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正確的,不僅能縮小可能存在錯誤的范圍,而且程序的其它組成部分就能安全地使用這部分程序了。這里應用了一種很好的經驗性原則,簡單地說就是調試一段代碼的難度與這段代碼長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調試一段20行的代碼比調試一段10行的代碼要難4倍。因此,在調試過程中每次只把精力集中在一小段代碼上是很有幫助的。當然,這僅僅是一個總的原則,具體使用時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連續地觀察程序流(flow)和數據的變化
這一點也很重要!如果你小心仔細地設計和編寫程序,那麼通過監視程序的輸出你就能准確地知道正在執行的是哪部分代碼以及各個變數的內容都是什麼。當然,如果程序表現不正常,你就無法做到這一點。為了做到這一點,通常只能藉助於調試程序或者在程序中加入大量的print語句來觀察控制流和重要變數的內容。
始終打開編譯程序警告選項 並試圖消除所有警告
在開發程序的過程中,你自始至終都要做到這一點,否則,你就會面臨一項十分繁重的工作。盡管許多程序員認為消除編譯程序警告是一項繁瑣的工作,但它是很有價值的。編譯程序給出警告的大部分代碼至少都是有問題的,因此用一些時間把它們變成正確的代碼是值得的;而且,通過消除這些警告,你往往會找到程序中真正發生錯誤的地方。
准確地縮小存在錯誤的范圍
如果你能一下子確定存在錯誤的那部分程序並在其中找到錯誤,那就會節省許多調試時間,並且你能成為一個收入相當高的專業調試員。但事實上,我們並不能總是一下子就命中要害,因此,通常的做法是逐步縮小可能存在錯誤的程序范圍,並通過這種過程找出真正存在錯誤的那部分程序。不管錯誤是多麼難於發現,這種做法總是有效的。當你找到這部分程序後,就可以把所有的調試工作集中到這部分程序上了。不言而喻,准確地縮小范圍是很重要的,否則,最終集中精力調試的那部分程序很可能是完全正確的。
如何從一開始就避免錯誤?
有這樣一句諺語——「防患於未然」,它的意思是避免問題的出現比出現問題後再想辦法彌補要好得多。這在計算機編程中也是千真萬確的!在編寫程序時,一個經驗豐富的程序員所花的時間和精力要比一個缺乏經驗的程序員多得,但正是這種耐心和嚴謹的編程風格使經驗豐富的程序員往往只需花很少的時間來調試程序,而且,如果此後程序要解決某個問題或做某種改動,他便能很快地修正錯誤並加入相應的代碼。相反,對於一個粗製濫造的程序,即使它總的來說還算正確,那麼改動它或者修正其中一個很快就暴露出來的錯誤,都會是一場惡夢。
一般來說,按結構化程序設計原則編寫的程序是易於調試和修改的,下面將介紹其中的一些原則。
程序中應有足夠的注釋
有些程序員認為注釋程序是一項繁瑣的工作,但即使你從來沒想過讓別人來讀你的程序,你也應該在程序中加入足夠的注釋,因為即使你現在認為清楚明了的語句,在幾個月以後往往也會變得晦澀難懂。這並不是說注釋越多越好,過多的注釋有時反而會混淆代碼的原意。但是,在每個函數中以及在執行重要功能或並非一目瞭然的代碼前加上幾行注釋是必要的。下面就是一段注釋得較好的代碼:
/*
* Compute an integer factorial value using recursion.
* Input an integer number.
* Output : another integer
* Side effects : may blow up stack if input value is * Huge *
*/
int factorial ( int number)
{
if ( number < = 1)
return 1; /* The factorial of one is one; QED * /
else
return n * factorial( n - 1 );
/ * The magic! This is possible because the factorial of a
number is the number itself times the factorial of the
number minus one. Neat! * /
}
函數應當簡潔
按照前文中曾提到的這樣一條原則——調試一段代碼的難度和這段代碼長度的平方成正比——函數編寫得簡潔無疑是有益的。但是,需要補充的是,如果一個函數很簡潔,你就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去仔細地分析和檢查它,以確保它准確無誤。此後你可以繼續編寫程序的其餘部分,並且可以對剛才編寫的函數的正確性充滿信心,你再也不需要檢查它了。對於一段又長又復雜的常式,你往往是不會有這樣的信心的。
編寫短小簡潔的函數的另一個好處是,在編寫了一個短小的函數之後,在程序的其它部分就可以使用這個函數了。例如,如果你在編寫一個財務處理程序,那麼你在程序的不同部分可能都需要按季、按月、按周或者按一月中的某一天等方式來計算利息。如果按非結構化原則編寫程序,那麼在計算利息的每一處都需要一段獨立的代碼,這些重復的代碼將使程序變得冗長而難讀。然而,你可以把這些任務的實現簡化為下面這樣的一個函數:
/*
* ComDllte what the "real" rate of interest would be
* for a given flat interest rate, divided into N segments
*/
double Compute Interest( double Rate, int Segments )
{
int a;
double Result = 1.0;
Rate /= (double) Segments;
for( a = 0; a< Segments ; ++a )
Result * =Rate;
return Result;
}
在編寫了上述函數之後,你就可以在計算利息的每一處調用這個函數了。這樣一來,你不僅能有效地消除每一段復制的代碼中的錯誤,而且大大縮短了程序的長度,簡化了程序的結構。這種技術往往還會使程序中的其它錯誤更容易被發現。
當你習慣了用這種方法把程序分解為可控制的模塊後,你就會發現它還有更多的妙用。
程序流應該清晰,避免使用goto語句和其它跳轉語句
這條原則在計算機技術領域內已被廣泛接受,但在某些圈子中對此還很有爭議。然而,人們也一致認為那些通過少數語句使程序流無條件地跳過部分代碼的程序調試起來要容易得多,因為這樣的程序通常更加清晰易懂。許多程序員不知道如何用結構化的程序結構來代替那些「非結構化的跳轉」,下面的一些例子說明了應該如何完成這項工作:
for( a = 0; a<100s ++a)
{
Func1( a );
if (a = = 2 ) continue;
Func2( a );
}
當a等於2時,這段程序就通過continue語句跳過循環中的某余部分。它可以被改寫成如下的形式:
for( a = 0; a<100; ++a)
{
Func1 (a);
if (a !=2 )
Func2(a) ;
}
這段程序更易於調試,因為花括弧內的代碼清楚地顯示了應該執行和不應該執行什麼。那麼,它是怎樣使你的代碼更易於修改和調試的呢?假設現在要加入一些在每次循環的最後都要被執行的代碼,在第一個例子中,如果你注意到了continue語句,你就不得不對這段程序做復雜的修改(不妨試一下,因為這並非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你沒有注意到continue語句,那麼你恐怕就要犯一個難以發現的錯誤了。在第二個例子中,要做的修改很簡單,你只需把新的代碼加到循環體的末尾。
當你使用break語句時,可能會發生另外一種錯誤。假設你編寫了下面這樣一段程序:
for (a =0) a<100; ++a)
{
if (Func1 (a) ==2 )
break;
Func2 (a) ;
}
假設函數Funcl()的返回值永遠不會等於2,上述循環就會從1進行到100;反之,循環在到達100以前就會結束。如果你要在循環體中加入代碼,看到這樣的循環體,你很可能就會認為它確實能從0循環到99,而這種假設很可能會使你犯一個危險的錯誤。另一種危險可能來自對a值的使用,因為當循環結束後,a的值並不一定就是100。
c語言能幫助你解決這樣的問題,你可以按如下形式編寫這個for循環:
for(a=O;a<100&&Func1(a)!=2;++a)
上述循環清楚地告訴程序員:「從0循環到99,但一旦Func1()等於2就停止循環」。因為整個退出條件非常清楚,所以程序員此後就很難犯前面提到的那些錯誤了。
函數名和變數名應具有描述性
使用具有描述性的函數和變數名能更清楚地表達代碼的意思——並且在某種程度上這本身就是一種注釋。以下幾個例子就是最好的說明:
y=p+i-c;

YearlySum=Principal+Interest-Charges:
哪一個更清楚呢?
p=*(l+o);

page=&List[offset];
哪一個更清楚呢?

⑵ 怎樣做好一名程序編程員

編寫程序是一項系統而繁瑣的工作,它不僅需要程序設計人員具有一定的功底,更需要有良好的編程習慣和風格。良好的編程習慣和風格不僅可以使程序代碼更易於讀懂和修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程序的結構更加合理,有助於提高程序的執行效率。下面是我在程序設計中總結的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設計順序 在我們剛開始學習程序設計的時候,要編寫一個程序,總是先進行一番構思,然後就一邊寫代碼一邊調試。 其實,設計程序就像我們蓋高樓大廈,首先要設計圖紙,然後動工。所以,對於個人編寫程序來說,應遵循以下步驟: 2、結構設計:也就是對程序的整體框架進行設計,設計出我們需要使用的模塊等等,並畫出流程圖。 3、用戶界面設計:在此,我們要設計出用於與用戶交互的輸入輸出界面。 4、代碼設計:在這個步驟中,我們要進行代碼的編寫。 5、調試:對程序中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各種錯誤進行處理。 6、維護:通俗地說,維護就是對程序進行升級,對原有錯誤進行修改。 對於以上幾個步驟,我想大多數人會認為代碼設計最為重要,但如果程序的結構尚未清楚,我們在編寫代碼的時候就會發生混亂,一個程序性能的好壞,主要還是取決於它的結構是否合理。因此,在程序設計中,我們要盡可能注意這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程序更加完善。

⑶ 學習軟體編程怎麼入門

編寫程序是一項系統而繁瑣的工作,它不僅需要程序設計人員具有一定的功底,更需要有良好的編程習慣和風格。良好的編程習慣和風格不僅可以使程序代碼更易於讀懂和修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程序的結構更加合理,有助於提高程序的執行效率。下面是我在程序設計中總結的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設計順序在我們剛開始學習程序設計的時候,要編寫一個程序,總是先進行一番構思,然後就一邊寫代碼一邊調試。這種方法一般只適用於非常小的程序,根據軟體工程的特點,如果對所有程序都還按這種方法進行設計,是不合理的。 其實,設計程序就像我們蓋高樓大廈,首先要設計圖紙,然後動工。所以,對於個人編寫程序來說,應遵循以下步驟: 2、結構設計:也就是對程序的整體框架進行設計,設計出我們需要使用的模塊等等,並畫出流程圖。 3、用戶界面設計:在此,我們要設計出用於與用戶交互的輸入輸出界面。 4、代碼設計:在這個步驟中,我們要進行代碼的編寫。 5、調試:對程序中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各種錯誤進行處理。 6、維護:通俗地說,維護就是對程序進行升級,對原有錯誤進行修改。 對於以上幾個步驟,我想大多數人會認為代碼設計最為重要,但如果程序的結構尚未清楚,我們在編寫代碼的時候就會發生混亂,一個程序性能的好壞,主要還是取決於它的結構是否合理。因此,在程序設計中,我們要盡可能注意這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程序更加完善。 設計環境一個良好的編程環境可以使我們在編寫程序時,不至於造成各種資源的紊亂,還可以避免資源的丟失。建議大家要在放源程序的目錄下建立「Programs」文件夾;然後再以你要編寫的程序名和版本為名建立一個文件夾,用於存放整個源程序以及各種資源;最後,分別建立幾個文件夾,「Documents」:用於存放程序文檔,包括流程圖等;「Resource」:用於存放圖片,聲音,影片等資源;「Debug」:用於存放調試的程序。「Release」:用於存放最終釋放的程序。 例如:我們要製作一個英語學習軟體,名為「English」,版本為1.0,那麼我們的編程環境中應存在以下文件夾: [DRIVE]:\\…\\Programs\\English1\\Debug\\ [DRIVE]:\\…\\Programs\\English1\\Documents\\ [DRIVE]:\\…\\Programs\\English1\\Resource\\ [DRIVE]:\\…\\Programs\\English1\\Release\\ 另外,最好再建立一個專門的文件夾,用於存放各種模塊,以便能實現代碼的重用,這樣,我們就不用在每次寫程序時,都重寫所有的模塊,編程速度會有很大的提高。 設計技巧代碼如果寫得很亂,程序便不易被閱讀與修改,所以,在編寫代碼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釋:寫注釋雖然要佔用一定的時間,但在閱讀和修改代碼時卻會節省很多的時間。所以,建議大家在定義一個函數時,在函數的第一行寫出函數的作用,再用一行解釋函數的參數,並在每個變數的定義語句後注釋出其作用。 (2)變數和函數的命名:每個程序都會使用很多的變數和函數,如果隨意命名變數與函數,每次使用時還得在變數或函數的定義語句處查出它的數據類型及名稱,而且隨意命名還會造成變數與函數重復定義。 建議大家使用匈牙利命名法,方法是:每個變數或函數的開頭都以其數據類型的縮寫命名,然後再加上代表這個變數或函數的作用的英文單詞簡寫共同組成變數或函數的名稱。例如:要定義用於計數的整型變數count,其定義語句為C\\C++:int icount; Basic:Dim icount as Integer。以這種方法定義,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變數與函數的混亂與重復定義,還可以保證數據類型的匹配。 (3)控制項命名:如果在Windows下編程,你有可能會大量地使用控制項,如果不對控制項名嚴加管理,會造成很大程度的混亂,因此,建議在給控制項命名時,以控制項類型縮寫再加上代表這個控制項作用的英文單詞的簡寫共同組成此控制項的名稱。例如:你要命名一個按鈕控制項,作用是進行刪除操作,那麼控制項名可以命名為cmdDel。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頂級程序員,但我們都在程序員之路上不斷進步,追求更完美、更專業化的程序。不妨好好改造一下你的程序,你會從中感受到很多好處

⑷ 程序員使用什麼可以將一段代碼或程序被另一段程序或代碼引用

封裝成類的方法,創建這個類的對象,調用這個方法。
你那個方法是寫在同一個類中,還是在不同類中。同一個類中直接調用,不同類,通過類名調用。函數或方法是一段獨立的程序代碼,也是可以被程序設計者調用的。

⑸ 學習編程應該怎樣入門

1、選擇一門編程語言。

雖然目前編程語言有600種左右,但是比較流行的編程語言只有幾十種,所以盡量選擇流行程度比較高的編程語言來入門編程。對於沒有明確編程場景的初學者來說,盡量選擇全場景編程語言,比如java、Python、C#等就是不錯的選擇,不僅應用范圍廣泛,而且也有大量的開發案例可以參考學習。

2、建立基本的編程思想。

編程語言本身的難度並不高,只要掌握了相應的編程規則就能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編程思想。建立編程思想的第一步是了解編程語言的基本語法規則,以Java語言為例,要掌握各種抽象概念,比如類、對象、屬性、方法等;第二步是了解基本的編程過程,比如類的定義、對象的創建、方法的調用;第三步是學習經典的編程模式。

3、注重實驗。

學習編程語言一定要重視實驗,實驗不僅能夠幫助理解各種抽象概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積累編程經驗。

(5)程序員怎麼一邊打代碼一邊調試擴展閱讀:

重要訣竅

1、讓編程成為一個習慣

2、把工作拆分成小塊

3、閱讀別人的代碼

4、尋找良師益友

5、寫技術文章

6、保持耐心

⑹ 初學編程

首先,學這個,不能急,慢慢來

編寫程序是一項系統而繁瑣的工作,它不僅需要程序設計人員具有一定的功底,更需要有良好的編程習慣和風格。良好的編程習慣和風格不僅可以使程序代碼更易於讀懂和修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程序的結構更加合理,有助於提高程序的執行效率。下面是我在程序設計中總結的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設計順序

在我們剛開始學習程序設計的時候,要編寫一個程序,總是先進行一番構思,然後就一邊寫代碼一邊調試。這種方法一般只適用於非常小的程序,根據軟體工程的特點,如果對所有程序都還按這種方法進行設計,是不合理的。

其實,設計程序就像我們蓋高樓大廈,首先要設計圖紙,然後動工。所以,對於個人編寫程序來說,應遵循以下步驟:

1、問題分析:對我們要使用程序設計手段去解決的問題進行系統地分析,了解程序是做什麼的,要達到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等。

2、結構設計:也就是對程序的整體框架進行設計,設計出我們需要使用的模塊等等,並畫出流程圖。

3、用戶界面設計:在此,我們要設計出用於與用戶交互的輸入輸出界面。

4、代碼設計:在這個步驟中,我們要進行代碼的編寫。

5、調試:對程序中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各種錯誤進行處理。

6、維護:通俗地說,維護就是對程序進行升級,對原有錯誤進行修改。

對於以上幾個步驟,我想大多數人會認為代碼設計最為重要,但如果程序的結構尚未清楚,我們在編寫代碼的時候就會發生混亂,一個程序性能的好壞,主要還是取決於它的結構是否合理。因此,在程序設計中,我們要盡可能注意這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程序更加完善。

設計環境

一個良好的編程環境可以使我們在編寫程序時,不至於造成各種資源的紊亂,還可以避免資源的丟失。建議大家要在放源程序的目錄下建立「Programs」文件夾;然後再以你要編寫的程序名和版本為名建立一個文件夾,用於存放整個源程序以及各種資源;最後,分別建立幾個文件夾,「Documents」:用於存放程序文檔,包括流程圖等;「Resource」:用於存放圖片,聲音,影片等資源;「Debug」:用於存放調試的程序。「Release」:用於存放最終釋放的程序。

例如:我們要製作一個英語學習軟體,名為「English」,版本為1.0,那麼我們的編程環境中應存在以下文件夾:

[DRIVE]:\\…\\Programs\\English1\\Debug\\

[DRIVE]:\\…\\Programs\\English1\\Documents\\

[DRIVE]:\\…\\Programs\\English1\\Resource\\

[DRIVE]:\\…\\Programs\\English1\\Release\\

另外,最好再建立一個專門的文件夾,用於存放各種模塊,以便能實現代碼的重用,這樣,我們就不用在每次寫程序時,都重寫所有的模塊,編程速度會有很大的提高。

設計技巧

代碼如果寫得很亂,程序便不易被閱讀與修改,所以,在編寫代碼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釋:寫注釋雖然要佔用一定的時間,但在閱讀和修改代碼時卻會節省很多的時間。所以,建議大家在定義一個函數時,在函數的第一行寫出函數的作用,再用一行解釋函數的參數,並在每個變數的定義語句後注釋出其作用。

(2)變數和函數的命名:每個程序都會使用很多的變數和函數,如果隨意命名變數與函數,每次使用時還得在變數或函數的定義語句處查出它的數據類型及名稱,而且隨意命名還會造成變數與函數重復定義。

建議大家使用匈牙利命名法,方法是:每個變數或函數的開頭都以其數據類型的縮寫命名,然後再加上代表這個變數或函數的作用的英文單詞簡寫共同組成變數或函數的名稱。例如:要定義用於計數的整型變數count,其定義語句為C\\C++:int icount; Basic:Dim icount as Integer。以這種方法定義,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變數與函數的混亂與重復定義,還可以保證數據類型的匹配。

(3)控制項命名:如果在Windows下編程,你有可能會大量地使用控制項,如果不對控制項名嚴加管理,會造成很大程度的混亂,因此,建議在給控制項命名時,以控制項類型縮寫再加上代表這個控制項作用的英文單詞的簡寫共同組成此控制項的名稱。例如:你要命名一個按鈕控制項,作用是進行刪除操作,那麼控制項名可以命名為cmdDel。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頂級程序員,但我們都在程序員之路上不斷進步,追求更完美、更專業化的程序。不妨好好改造一下你的程序,你會從中感受到很多好處

/////////////////////////////////////////////////////////////////////
、《計算機組成原理》(熟悉)

2、《數據結構》(掌握)

3、《操作系統》(了解->熟悉)

4、《The C language》(掌握)

5、《編譯原理》(了解原理)

6、《匯編語言》(了解)

7、《計算機網路》(了解)

8、《軟體工程》(了解)

9、《關系資料庫》(熟悉)

10、《The C++Languege 》(掌握)

11、《面向對象設計》(掌握;結合C++學習)
1、《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Keinighan & Dennis Ritchie 1988)

2、《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ue》(Bjarne Stroustrup 1997)

3、《Inside The C++ Object Model》 (lippmans)

4、《Effective C++》 (同上)

5、《More Effective C++》 (同上)

6、《Exceptional c++》

7、《C++面向對象高效編程》

8、《設計模式》

9、《Thinking In C++》

10、《The Standard C++ Bible》(一般推薦)

11、《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

12、《Programming Windows》 (Charles Petzold)

13、《VC++5.0技術內幕》

14、《MFC 深入淺出》

15、《軟體需求》

16、《Advanced Windows》

17、《C++ primer》

18、《win32程序員參考手冊》

19、《用TCP/IP進行網際互連》

20、《COM 本質論》
都是些學習編程的好書

⑺ Java程序員怎樣調試bug

前端調試技巧:瀏覽器按F12 可以觀察控制台輸出的變數,可以看請求的情況(請求路徑、參數等) ,這些都是常用的,每個瀏覽器不同。一般都是火狐的firebug 和谷歌瀏覽器<br>console.log(var tem); //控制台列印變數<br>alert("tem"); //彈出框彈出變數後台調試:eclipse IDE就是在相對應的java代碼處打斷點,看變數值等

⑻ 我的老師告訴我一個程序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調試代碼,這是真的么

還有維護還是開發了,維護的話改別人的代碼,按別人的思路走,你要知道一個變數裡面到底是啥數據,調試時間很長,自己寫的話,一般會相對短些,但也基本在40%左右,還有要看是語言的區別,比如java和php調試起來話的時間相差很大。

⑼ 如何在同一終端用vim+gdb一邊調試一邊看代碼

也有用Eclipse的。 一般寫嵌入式的程序,都是用GCC,用GDB來調試。 若Linux是虛擬機,一般,我們可以用VC++作編輯器(代碼看起來比較清楚); 然後通過共享文件夾的方式連接該虛擬機;用gcc 命令編譯該代碼。

⑽ 製作網頁時怎麼一邊寫代碼一邊調試

一、iOS+Safari1、打開手機web檢查器。通過【設置】>【Safari】>【高級】>【Web檢查器】打開。見下圖(點擊查看大圖),並且你會看到該選項下面對電腦操作的相應描述,照做就好。2.鏈接電腦(Mac)2.1先在手機Safari中打開你想調試的網頁,並用數據線連接到電腦(我這里是Mac)2.2再在電腦上打開Safari點擊【Develop】菜單,就會看到如下圖所示(點擊查看大圖):3.3點擊2.2中的網站名就會在電腦上打開Safari的控制台,如下圖(點擊查看大圖):3.調試網頁如上3.3圖所示,此時你可以查看手機網頁的DOM結構,並且和電腦端網頁調試無異,當滑鼠滑過這些DOM節點的時候手機上的相應布局也會高亮起來,如下圖(點擊查看大圖):二、Android+Chrome1.設置手機1.1【設置】>【關於手機】>【版本號(Buildnumber)】,對版本號這一項連點7下(這是官方文檔里的說法)就會提示「你已成為開發者」。1.2再返回【設置】>【開發者選項】>【USB調試】打開手機USB調試。2.設置電腦(Mac)這塊比較麻煩,因為要裝一下Android的SDK。2.1下載AndroidSDK,並解壓,我把整個adt目錄放在了/Users/David/adt/這里。2.2設置環境變數。打開終端在David路徑下(形如DaviddeMacBook-Pro:~David$)輸入open.bash_profile,如果文件存在則會打開,如果不存在則再輸入touch.bash_profile創建並打開這個文件。在文件里輸入exportPATH=$PATH:/Users/David/adt/sdk/platform-tools:/Users/David/adt/sdk/tools,關閉保存。最後在終端里輸入source.bash_profile來更新環境變數使其生效。終端里輸入adb出現命令幫助信息就是成功了。2.3在終端里輸入adbforwardtcp:9222localabstract:chrome_devtools_remote。3.鏈接電腦3.1在手機上的Chrome里打開想要調試的網頁,用數據線連接手機和電腦(我的是Mac。唉~我只是強調平台的不同,不要誤會)。3.2打開電腦上的Chrome,在地址欄里輸入about:inspect選中【DiscoverUSBDevices】前面的復選框。出現下圖畫面(點擊查看大圖):4.調試網頁4.1你可以點擊圖3.2中檢測到的設備上正在運行的網站下面那個【inspect】,或者在瀏覽器中輸入localhost:9222打開手機正在瀏覽的網頁列表,如下圖:4.2點擊上圖中的網站縮略圖,就會跳轉到Google的一個代理鏈接(鏈接可能被牆……,掛代理)就會打開如下圖所示的控制台(點擊查看大圖):4.3這就和電腦上網頁調試沒什麼差別了,滑鼠經過DOM節點,手機上的布局同樣也會高亮起來:

閱讀全文

與程序員怎麼一邊打代碼一邊調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員埋bug的心理 瀏覽:257
好多個g的文件夾怎麼轉發 瀏覽:321
javadesaes加密 瀏覽:126
基於單片機的wifi設計 瀏覽:885
國什麼app 瀏覽:366
rtk文件夾沒了怎麼辦 瀏覽:187
飢荒安卓閃退怎麼辦 瀏覽:635
python二次開發cad 瀏覽:304
程序員直播機器人舞團 瀏覽:769
devc指針編譯問題 瀏覽:1002
支持dsd硬解壓音效卡 瀏覽:771
怎麼查看u盤加密區 瀏覽:184
台電加密是什麼格式 瀏覽:158
php論壇版塊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442
暗黑的伺服器為什麼維護 瀏覽:624
android內存溢出的原因 瀏覽:18
標志307的壓縮比是多少 瀏覽:637
伺服器啟動為什麼叫三聲 瀏覽:997
追風箏的人英文pdf 瀏覽:940
解壓小熊手機殼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