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0分~~fbinst製作U啟遇到無法導入文件~熟悉的人請進
1.5版本和以前的用法不同,fbinst (hd1) add grldr c:\grldr 你用的grldr文件和fbinst文件注意要對應。用1.5的試試~~
Ⅱ 最新fbinst U啟使用方法
這類東西比較復雜,而且製作時間長,現在有更好的方法,直接使用GHOST版本的就可以解決問題,給你一個下載地址: http://www.rsdown.cn/downinfo/10023.html老毛桃WINPE,集成網路功能,工具軟體比較齊全,並且可以隨意添加軟體,只要是綠色版軟體即可在WINPE上運行,此GHOST鏡像唯一缺點是使用FAT16文件系統製作,默認情況下只能使用2G,如果超過2G的U盤GHOST過程中使用的話,U盤會無法訪問,但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有方法的,按照提示全盤GHOST的時候把U盤設置成2G以下容量,在XP系統上將其轉換成NTFS,命令參數(CONVERT X: /FS:NTFS)按提示操作即可,然後再重新打包,再GHOST到U盤即可實現2G以上容量U盤使用。也可以使用U盤分區的方法操作,但這方法要對量產工具有一定認識才好解決。
Ⅲ fbinstool製作usb啟動盤導入哪個文件
製作準備,
> 將U盤連接至電腦並備份U盤內所有數據
> 以管理員身份運行Fbinstool
> 選擇磁碟為U盤 如圖
> 點擊 啟動設置\格式化...
> 勾選 強行格式 UD主分區
註:第一次格式化U盤時需勾選強行格式化
至於UD主分區、建議不要填入內容、根據U盤大小會默認分配 UD擴展分區根據實際需要自行選擇如以後需要修改分區大小
只需要勾選格式化就可以(如果分區過大需要改小、則先勾選重置磁碟、再進行強制格式化,否則隱藏分區所佔容量不會被釋放出來。)註:格式化會清除U盤所有數據,在分區改小格式化中數據不會丟失,但是請仍然備份數據。
> 點擊 格式化
如圖 在右側空白處點擊滑鼠右鍵 導入文件
15.12.11更新 請點擊 數據管理 →導入fba文件 選擇final.fba
完成後如下圖
12.11更新 完成後文件數量會增加 新增更多功能
> 點擊Fbinst菜單 檢查內容如下:
default 0
timeout 0
menu F1 grldr "grldr"
改動後需要右鍵保存菜單
> Grldr菜單內容如下:
default 0
timeout 0
configfile (ud)/menu.lst
改動後需要右鍵保存UTF-8
> 在左側點擊滑鼠右鍵可導入文件夾
此時啟動盤已製作完成。
> 其他說明
* 在文件列表處雙擊menu.lst即可編輯 完成後 右鍵選擇保存UTF-8 ANSI不支持中文
* 可以在 數據管理/備份ud到fba文件 把隱藏分區內的文件保存到.fba文件
*
用來引導linux系統時需要把ISO文件解壓到U盤的可見分區內、如果找不到vmilnuz和initrd時可以把ISO文件也復制到U盤根目錄里、以啟動ISO的方式啟動該版本Linux 建議此時刪掉ISO文件內的filesystem.squashfs文件
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空間
* kon-boot 可完美繞過系統開機密碼,即開機時先選擇konboot啟動,然後正常啟動電腦,此時不用輸入開機密碼,按下回車就可以進入桌面。但下次啟動仍需輸入密碼。
* 在fbinstool的上一個操作沒有應答時 請勿進行其他操作 以免ud區文件受損 製作好後的U盤可以進行普通的格式化而不會影響到ud區數據
* Qemu測試可以測試啟動U盤的製作情況 但是不能真正完成整個啟動過程 如下圖 如果可以看到啟動界面 就證明製作成功
* 可以通過修改message文件製作啟動界面
> menu.lst樣本
timeout 15
default 0
gfxmenu (ud)/message || find --set-root /message && gfxmenu /message
configfile (md)4+8
title 【編號】標題
find --set-root /wire #此處把根目錄下有名字為wire的文件所在的分區設置為主目錄 一切操作都在此分區下進行
kernel /casper/vmlinuz.efi #Linux系統的通用啟動方法
initrd /casper/initrd.lz #Linux的通用啟動方法 先載入kernel再載入initrd 可能不同的版本文件名還有存放位置會有一些差別 比如initrd、initrd.gz
定型的幾個
一:
title 啟動 CD Linux
find --set-root /wire
kernel /CDlinux/bzImage quiet CDL_LANG=zh_CN.UTF-8 vga=788
initrd /CDlinux/initrd
二:
title 啟動 Android-X86
find --set-root /wire
kernel /kernel
initrd /initrd.img
三:啟動ud 裡面PE目錄下名字為WINPE.ISO的光碟映像文件
title 運行 Windows PE
map --mem (ud)/PE/WINPE.ISO (0xFF)
map --hook
chainloader (0xff)
四:啟動可見分區內名字為iso.iso的光碟映像文件,此處wire仍然為標記文件 作用是方便尋找。
title 啟動 iso.iso
find --set-root /wire
map /iso.iso (0xff)
map --hook
chainloader (0xff)
五:
title 啟動Windows 2000/XP/2003
find --set-root --ignore-floppies --ignore-cd /ntldr
map () (hd0)
map (hd0) ()
map --rehook
find --set-root --ignore-floppies --ignore-cd /ntldr
chainloader /ntldr
六:
title 啟動Windows Vista/Windows 7
find --set-root --ignore-floppies --ignore-cd /bootmgr
map () (hd0)
map (hd0) ()
map --rehook
find --set-root --ignore-floppies --ignore-cd /bootmgr
chainloader /bootmgr
其他方法
適用於win7及以上系統 安裝盤製作
工具:U盤一個 、win7 系統鏡像一份(ISO可啟動格式)
步驟:
> 備份U盤內所有數據 包括隱藏分區
> 運行cmd打開命令提示符,win7及以上需要以管理員身份運行
> 輸入以下命令:
diskpart //磁碟管理
list disk //列出當前計算機中有哪些磁碟,
select disk ?(?為U 盤編號) //選中U盤
clean //初始化U盤
create partition primary //創建主分區
format fs=NTFS quick //格式化U 盤為NTFS 格式
assign //分配一個卷標,即C、D、E、F
active //將主分區置為活動分區
exit //退出diskpart命令
exit //關閉cmd窗口
> 解壓系統鏡像至U盤根目錄
用U盤啟動電腦後 就可以在電腦上安裝操作系統了。
Ⅳ fbinst:error:no device name or command 是什麼意思
fbinst:錯誤:沒有設備的名稱或命令 不是內部或者外部命令,也不是可運行的程序
Ⅳ fbinst: error: not enough parameters是什麼意思
load載入,add添加,有些文件確實導不進去,我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