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35歲了,還能做程序員嗎
首先,程序員這個行業和年齡沒有很大的關系,前段時間還有新聞報道一位80歲左右的老奶奶自己學編程做出了游戲呢,你還在擔憂什麼呢?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做程序員,看看這幾點你達標了嗎?
1、邏輯思維能力(或推衍能力)
這個是做程序員的底線。比如不能寫的代碼出個Exception就抓瞎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而是有能力從Exception順藤摸瓜反推出哪裡出了問題。Code即邏輯,Code有問題即邏輯有問題。沒有邏輯的人是無法找到邏輯漏洞的,也寫不出條理清晰的代碼。
2、抽象思維力
這個能力大體可以決定一個程序員的上限。沒有這個能力是做不出一切皆文件這種抽象的,可以試試學習函數式編程,如果無法理解並使用高階函數,你不適合做程序員。再來幾個更初級的例子:如果你學寫代碼的過程中,理解指針的指針的指針這個東西的時間超過了一天,那你不適合當程序員。
3、專注力
我理解的專注力只是興趣的衍生品,你打Dota,打CS打幾個小時能越打越有興趣,為什麼?因為你覺得有趣。如果也覺得寫代碼有意思,那專注自然不是個事。
4、想像力與記憶力
這個不是說過目不忘的那種,只是說你大概記得有什麼類,都有什麼函數,每個函數里的大體過程是什麼樣的。然後走路、坐地鐵的時候就可以用想像力在腦子里做代碼的重構啦,找Bug啦什麼的,然後回到電腦前就噼里啪啦敲代碼。我聽說有人在夢里也能寫代碼,我還沒有鍛煉出這個技能。當然,這些能力不是必須的,你隨身帶個筆記本也行,就是效率低些,影響職業成長的上限。
5. 英語
很遺憾地,目前多數有價值的東西都是英文的。所以無障礙閱讀Stackoverflow的回答是起碼的。
B. 35歲的程序員是繼續累代碼工作還是轉管理崗位
不是所有的程序員都適合做管理崗位,是繼續寫代碼還是做管理,要看自己更適合做什麼。
其實一些大的公司也有這對這種技術牛人的上升通道。當員工到達一定級別後,有兩條路線可以走,一條是管理路線,另一條是技術路線。要麼就看看自己的性格適合走哪條路線,要麼就定下目標路線之後,把自己不足的能力補充上去。
不要認為做管理就高大上,不要認為寫代碼就沒有出頭之日。總而言之,適合自己最重要。
C. 35歲是道坎,程序員到了這個年紀真的干不動了嗎
35歲是道坎,這個只是對於部分開發人員而言的,如果不想早早歇業,就得對自己的人還說呢個有一個好的職業規劃。
對於軟體開發人員來說,通常,他們職業發展有幾個選擇:專注於技術,成為技術專家;轉型到技術型銷售、技術支持等;當然,如果你原地踏步不前,薪資自然也就是上不去的。
隨著技術成長,從技術性管理到高級管理。這是大家都看得清楚的方向,也都在向這些方向的金字塔尖努力。
程序員要根據本身的基本素質、技術能力選擇開發層次,由低到高,逐步發展。 也是一名程序員本身具備相應素質的循序漸進的發展軌跡,包括很強的技術背景和綜合管理才能等素養,這也就是所謂『兩條腿走路』的職業規劃發展路線。」如果這樣的話,我相信你也不至於到了35歲就歇業過去不了。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D. 從事程序開發工作,已過33歲,還能撐多久
「程序員干到35就不行了!」這是我們IT行業普遍存在的一種說法,而且還有各種年齡版本,有的說到30歲;有的說到35歲;有的說到40歲,達到這個年齡上限就必須要調整方向去做管理、產品、業務等崗位的工作,甚至創業的也大有人在,反正就是不能再寫代碼了。但小開見過了太多國內開發者,也接觸過許多國外的程序員。負責任地講一句,到了35歲依然致力於寫代碼的人,有的是!!!
最後,有一點很重要,要一直寫代碼可以,但是千萬不要除了寫代碼其它什麼都不會,寫代碼只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環而已。抽像的說學習寫代碼就是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一個企業所面對的所有問題在大小、難易程度、重要性方面都是不同的,作為一個打工者,終極目標就是替所在企業解決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至於解決問題的方式是通過寫代碼還是通過別的途徑,這都是沒有限制的。但在國內,普遍來說,能通過技術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E. 程序員35歲以後是不是都要失業
程序員35歲以後這個並不會失業呀,因為你有這個技術的話,不管在哪個公司都可以找到工作的。
F. 計算機專業到了35歲真的會失業嗎
這個不一定。到了35歲就失業的,主要是指程序員。因為程序員的工作勞動強度非常大,過了35歲由於身體家庭等諸多因素精力跟不上,無法勝任編程的工作。但計算機不僅包可編程,還有硬體設計,網路通信等諸多方面,要做得有深度必須有。經驗積累和知識沉澱。這些頂尖領域年輕人是做不到的。
G. 程序員中年危機程序員一般做到多少歲必須要轉行,轉行都做什麼,編程加班嚴重嗎有朝九晚六雙休生活嗎
35左右,其實不止程序員這一行,除了醫生什麼的越老越吃香,很多行業也是這樣,35歲上不了經理都會下來,一個普通人能拿上高工資是時間35就到頭了,過了這個年齡,就不敢跳槽,一個27能年輕人,跟一個38的人,能力一樣干一樣的活,公司肯定給27的更多
網路,阿里臉書什麼的,平均年齡28左右,程序員都加班很多的,都是跟bug打交道很頭疼,沒那種一直學習的心態還是不要做程序員好,要是還是想靠近程序近點那就去做軟體測試把。
其實你在公司裡面看一看周圍人都是什麼年齡的就知道了,上40,還留在公司的巨額大多數是高層,拿上極少部分,要是過了40還留在底層管理的,基本工資是被壓得死死地
H. 程序員可不可以靠純技術度過中年危機,要怎樣規劃職業呢
不能,程序員有一個不成文規定,就是到了45歲之後就要退休了,這是因為人到中年之後,大腦的運轉速度就會跟不上。對於程序員來說,既要有技術,又要有自己的一個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對任何一個人,任何行業的從業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半以上的從業者的職業生涯,初期經歷都是煩的跳槽,看哪一家福利好就去哪一家公司。他們跳槽的原因其實就是為了漲工資。人都往高處走嘛,有薪資待遇更高的工作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跳槽。
那麼除了以上三點的發展方向,我們還可以做其他的選擇,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優勢特點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作為一個程序員我們要有過硬的技術和這樣的心態其次,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也要不斷的提升自己不斷的進行學習。
I. 為什麼大家都會說,程序員在35歲就是職業危機
程序員35年的危機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幾乎是一邊倒的。大家都認為35歲是大多數人結束職業生涯的年齡。程序員吃青春飯是肯定的事。但我想說的是,程序員35年的危機從何而來?完全不是程序員這個職業的問題。
舉幾個例子:2019年,中國人均月收入8165元,但只要月薪達到5000元,就能超過90%以上的人。馬雲說:「壞行業有很多好企業,好行業有很多壞企業」。很多人會把「整體」當成「個體」。家長認為這個學校的本科率極高,如果孩子在這里讀書,985和211以後都不成問題。有人認為IT行業工資高,前景好,所以認為只要找到IT相關的工作,嫁給白,就能拿到高薪。眾所周知,「整體性」只代表一種趨勢,會因為「個體性」的不同而不同。正如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為2.7%,有些人可能有50%的死亡概率,但我只有0.01%。不可否認,「整體」代表了一種趨勢。如果90%以上的專業人士都會面臨35歲的危機,你就有很大的概率逃脫。
但我想說的是,哪個行業容易?知道自己可能有35年的危機,要做好應對的准備,而不是選擇逃避,否則只會從一個坑裡出來,跳到另一個坑裡。
J. 做程序員工作,35~40歲真的是工作的末期了嗎
作為一名程序員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年齡絕對不是障礙,程序員是一個對技術更迭要求很高的崗位,需要不斷的獲取新的知識技術和經驗,有時候還需要同時能夠掌握幾門編程語言,而且工作經驗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豐富,並沒有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說法,所以程序員是越老越吃香的職業,程序員隨著年齡的增長隨之工作經驗、閱歷、人脈資源也會跟著豐富起來,這些程序員在職場上就是各大企業爭搶的人才,所以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過了35歲就被淘汰的說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