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程序員作為新時代的窮人

程序員作為新時代的窮人

發布時間:2022-05-27 18:21:06

程序員工資很高,為何不見他們炫富

程序員不炫富一個方面是因為他們一直忙著編程序,第二個方面是因為程序員想要拿到高工資的話,還是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所以他們一直在看書。


綜上所述,程序員之所以不炫富,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其次就是因為他們非常的有職業精神。

② 窮學編程,富搞金融,專業選擇和家庭條件有關系嗎

雖說高考還有幾個月,但是對於家長和學生們來說,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專業,心中還是要有點打算的,了解一些專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避免踩坑,畢竟選專業可能決定一輩子的職業方向,馬虎不得。

藝術專業高考分數比較低,用別人上專科的成績就能上重本,用別人上本科的成績就能上清華北大。為何普通家庭學生選擇藝術專業的並不多呢?首先是高中階段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的培訓費讓很多家庭望而卻步。還有考上之後,學費和其他費用也是遠遠高於其他專業的,所以藝術不是一般家庭能玩得起的。

③ 程序員的悲哀是什麼

「碼農」這個詞,不管是不是從事IT工作的人,都略有耳聞。這個詞的誕生無從考究,不知是程序員的自嘲,還是外行帶有顏色的嘲諷。總之,對於這個詞,我是既無奈又無力反駁。確實,工作中,我們大多數底層程序員每日做的工作相當於流水線的作業。

大部分程序員是悲哀的,不是情商、衣著、自黑之類,悲哀的是沒有決策權。項目做成什麼樣,那是領導和產品經理的事;用什麼技術框架,那是架構師的事;資料庫的設計,業務那是項目經理和產品的事;而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底層碼農,我們只需要拿到需求,然後等設計給圖子,流水化的寫出實現代碼。我們只是一個執行者,別人叫你幹啥就幹啥。最後項目做壞了,裁員的是誰?程序員。

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碼農」。讀書那會,我的老師跟我說,「如果從業十年,你依舊在寫最基礎的代碼,做一個碼農,那麼就不要做程序員了,轉行吧」。現實中,每個公司存在最多的就是這些「碼農」,那種掌握核心技術,產於項目設計,技術架構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程序員都處於被動接受,按需求完成代碼的任務。

做程序員越久,越是感到:我們就是新時代的手工藝者。只有少數的人,從手工藝者,變成了發明手工藝製作機器的人,少部分人變成了設計手工藝品的人,少部分人變成了車間主任罷了。

「碼農」這個詞有著深深地悲哀

見過太多剛入行的菜鳥,像極了曾經那個滿懷激情,夢想的自己。當第一次接觸java的面向對象思想時,那種興奮,彷彿能用Java描述整個世界,彷彿自己就是上帝一般,在現實世界,創造出另一個虛擬世界。而現實中,一兩年的流水化作業,沖淡了一切。

對於產品,彷彿是自己的孩子,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看著一個網站,產品,在自己的手下,滿滿長大,那種滿足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最後你希望它變得更優秀時,卻發現它不受你控制,彷彿養了好幾年的兒子,被人教唆去做壞事,你不能說任何話,因為撫養費不是你出的。

決定你有沒有決策權的是你的縱向位置,也就是在本行業金字塔的位置,出類拔萃者說話就響。過慣了咸魚生活,但誰又甘心做一個「碼農」,我們希望發出自己的聲音,成為那個有權利選擇的人,這一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作為支持。在國外,程序員被稱為程序設計師,而國內「碼農」,區別可想而知。

④ 22歲入職大廠的程序員在34歲會有多少存款

在大廠的話要看你平時的花銷了,應該一個月三四千應該是有的,三四千的話,但是也要排除一下你用掉的錢。

⑤ 如果選擇當一名程序員咋樣

你會天天加班,你會沒女朋友,你會掉頭發,如果沒有當這些你同樣會有,只不過幾率問題。

⑥ 學習編程 請大家幫忙。窮人家孩子

實踐就是最好的老師!

另一個需要強調的是:

編程是一種技能,就同學習外語一樣,絕不可能「速成」!

在有了 10 年自學計算機技術的經歷和近幾年在高校講授程序設計系列課程的經驗之後,我一直在思索以下幾個問題:

? 軟體到底是怎樣開發出來的?

? 編程是難還是易?有沒有能讓編程功力「暴長 10 年」的「武功秘笈」?

? 一個有志於成為優秀軟體工程師的人應該怎樣學習計算機技術?

? 用什麼方式才能讓許多學生很快地學會特定的計算機技術,而不用重復我和其他人所走過的彎路?

思索的結果就是大家所看到的這本書。

在我自己親身的學習與開發實踐中,逐漸形成了這么一個觀點:

編程其實並不難!

要編程並不需要到大學計算機系裡去學很多艱深的理論,經過適當的指導與訓練,一個高中生就可以參加到軟體項目團隊中,並寫出具有相當質量水準的程序!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把編程視為很高深的東西?

為什麼我國那麼多的軟體企業深感合格的程序員是如此難找?

與此同時,又有與之完全對立的情況:每年有大批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畢業生四處求職,卻處處碰壁,找工作成了一件很不輕松的事情……

一邊是真正合格的程序員人數很少,軟體企業都在喊急缺人才,而另一邊是大量的學生畢業找不著理想的工作。這樣一個怪圈為何會形成?

我想,造成這個怪圈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一是學生學習方法與態度的問題。由於對軟體開發這一工作本身缺乏正確認識,許多學生形成了一種浮躁的功利型學習方法,表現為盲目地跟風學習各種當前流行的新技術,但大都只是三個月熱度,由於欠缺毅力和不具備扎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對這些新技術無法深入把握,淺嘗輒止,「坐而論道」,討論時可以「滔滔不絕」,一到動手則「原形畢露」。許多人沒有想過:現在流行的「新」技術,難道就會一直「流行」下去?曾經風光一時的 Foxpro 和 PowerBuilder ,國內曾有許多人(包括本人在內)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學習與掌握,可沒過幾年,還有幾個項目是用這兩種技術開發的呢?所以,如果要「追」新技術,也只能去學預計兩到三年後社會急需的技術,這就需要學習者有超前的眼光。但軟體技術進步實在太快,很少有人能夠准確預測出幾年之後會流行什麼。所以,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領域,從理論到技術,扎扎實實地用兩到三年時間去學好它,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捕魚」的本事。有了這種自我學習的基本能力與素質,還擔心出海捕不到魚嗎?

有一些學生投入相當多的時間與金錢去參加種種有著各種動聽承諾的電腦培訓班,指望別人能夠幫助自己成為技術高手,卻不知真正的高手大都是「自學成才」!

更有太多的尤其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盲目地去考各種認證,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考試,只要有證,就有大批的人去參加。他們把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簡單地等同於一紙證書。當前的計算機等級考試就大有成為高校中第二個「英語四六級」的可能性。 事實上,你向別人展示自己寫的一個軟體作品,比給別人看一堆各式各樣的證書更能說明你的能力!

造成怪圈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計算機教育問題。目前高校中的計算機教育並不能大批量地培養出合格的軟體開發者,學生在四年本科期間計算機理論學了不少,對培養編程能力卻重視不夠,缺乏實踐的結果是理論也掌握不好,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被煮成了「夾生飯」。

除了在校的大學生,社會上還有大批的軟體開發愛好者,他們由於沒有機會系統地學習軟體開發技術,就採用自學和自我實踐的方式,結合自己的工作來應用學到的計算機技術。雖然他們沒有在校生的優越條件,但其中優秀人物的真實開發能力遠勝於正規高校計算機專業「科班」出身的本科生甚至是碩士生。這種例子已經很多了。

「職業選手」不如「業余選手」!

我自己是走「野路子」出來的,走的是以實踐為主導的自學之路,從親身實踐中深切感受到計算機科學本質上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學,不管是在校學生還是社會上的軟體開發愛好者,我的建議是:

我從 2002 年開始接觸 .NET 技術,並一直研究使用至今,前前後後看了近百本國內外的 .NET 編程書籍,並寫了幾萬行的 .NET 代碼。在對 .NET 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我認為 .NET 技術是初學者學習軟體技術非常好的切入點,學習者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學習目前主流的面向對象軟體開發技術,而不用按部就班,按傳統的先結構化編程再面向對象編程的順序去學習。

接著我思考的問題是:這本書該怎麼寫?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表達過這樣的思想:

學習時只需要掌握那些能讓思維導向深入的東西,而將其他無關的知識全部拋棄。

軟體技術本身有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結構,不分巨細地樣樣都想掌握,那麼只能是疲於奔命而終無所得。

為此,基於我自己的理解,在書中我將認為是最重要和最基礎的東西突顯出來,這些東西是必須掌握的,一旦理解並掌握它們之後,讀者就掌握了「捕魚」的方法,自己就可以進一步探索某一領域內的其他技術點了。因此在書中不需對每個技術領域的每個技術點都「面面俱到」。

編程是有規律的,讀者能不能迅速成為一名具備相當水平的程序員,關鍵在於對編程規律與必備知識基礎的把握程度。

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原理。在開發過程中所進行的各項具體活動與工作步驟,其背後都是有道理的,理解清楚了這些道理,在整個軟體開發過程中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也就心中有數了。

編了這么多年的程序,我意識到其實學習軟體開發技術的過程就是一個學會做事方法的過程。例如,在開發軟體時,要「分而治之」、「步步為營」、「先局部後整體」、「合理安排開發次序」、「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等,這不僅僅是程序設計的技巧,也是做好編程之外許多其他工作所需要的。

在學習與掌握軟體技術這一過程中,可以鍛煉一個人的許多基本素質,如思維周密、意志堅強、學習能力、創新精神等。如果一個人能在競爭空前激烈的 IT 業憑借著高素質站穩腳跟,那麼,可以很有把握地說,如果他轉向其他行業,同樣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也會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在許多計算機技術書籍中,出現了大量的技術術語,對於不熟悉這些術語的讀者而言,這無疑加大了閱讀的難度。對於這些計算機術語的表述,如果強調其在理論上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則往往不易於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些知識的傳播、普及和應用。因此,本書對這些術語大都採用了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表達,甚至使用了不少比喻手法來闡明其內涵。這種表達方式雖易於理解,但不免在科學性和嚴謹性上有所不足,讀者如果需要科學而精確的定義,請自行查閱相關的科技文獻。強調一下,本書是一本志在普及軟體開發技術的專業書籍,與傳統的工程技術專著和計算機科學理論教材不同,閱讀時不要像中學學習數學一樣,每個字都不放過,而應將重點放在形成對軟體開發過程的直觀理解和感性認識上。

對於一個具體的軟體開發者而言,只有被理解了的知識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識,無法理解的知識是毫無用處的。筆者寫書的主要目的是讓讀者能迅速地汲取書中所提供的知識,盡量做到 「用大白話講述復雜的技術」 ,因此在文字上追求深入淺出,但是否真的做到了這一點,還得由讀者來做出評價。

知識的獲取與掌握是有其客觀規律的,一般而言,具體的知識易於理解,而抽象的知識則難於把握,在學習過程中,應遵循「具體 → 抽象 → 具體 → ……」這樣一個無限循環的過程。

如果某人對一門學科所知不多,卻指望他能通過理論學習迅速地把握這門學科,這就違反了人類認識世界的客觀規律。可惜的是,目前中國教育體制中普遍採用的讓學生重點學習抽象理論而忽視具體實踐的做法,造成了大批的學生既沒學好理論,也沒打好必要的實踐基礎。

我認為,只有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的理論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因此在整個計算機技術的學習過程中,應該把開發實踐作為一條主線,由它串起所有的計算機理論。如果把計算機技術中的各個子領域看做是一個個珍珠,開發實踐就是那根把所有珍珠串成項鏈的絲線。沒有這根線,學習各門計算機課程得到的不過是一顆顆零散的珠子,價值有限。

⑦ 作為程序員,感覺與社會脫節了怎麼辦

窮人無社交,想要融入現在的社會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賺錢,等你發達了社會活動自然會找上你。

⑧ 一個程序員需要有怎樣的自我修養

作為一名程序員,一個「程序員的自我修養」是什麼?
盡管我們不一定要像尹天仇那麼的認真對待自己的事業,但,一些基本的修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碼農,總應該是要具備的吧。不過真要說修養,方面還是挺多的,技術自我提示自不必說。但我並不打算從這個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的技術方面入手,而是談談,可讀性代碼,這個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基本素養。
1、遵從所在團隊的代碼規范。
一個高效、成熟的團隊,必定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代碼規范,這個規范是團隊的寶貴的財富,它是整個團隊從各種坑中爬起來後積累的經驗教訓。什麼是規范,它是人們從無數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規則,標准。而代碼規范,指導團隊成員如何以最短的時間寫成最高效,可讀性強的代碼。試想,如果成員不遵從規范,你用駝峰命名,他用下劃線,這對程序的可讀,將造成多大的影響。我想,應該沒有一個人願意去閱讀一段,各種變數命名形式都能見得到,private, public 方法隨意排序,甚至常量類都散落在各個角落的代碼吧。
代碼,一個作用是讓機器閱讀,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讓人閱讀!!!

2、遵從行業內通用的規范
在團隊的代碼規范未涉及到的,那請按照行業內的規范來編寫代碼。規范的一個好處是,可以明顯減少學習和交流成本。在java中,當我們看到全大寫的變數名時,我們就知道這是常量,而不需要去看注釋,不需要去看代碼邏輯。為什麼這么迅速,因為行業里大家都習慣把常量用大寫命名。但假如你用其他命名方式命名常量,比如team_nums命名常量,不僅不能讓人迅速知道這是個常量,而且可能讓人誤會這是個變數,增加了團隊成員學習和溝通成本,甚至可能誤導他們。就見過一位仁兄,明明用的是工廠模式,偏偏按模版模式的命名方式來命名,問他,他說他知道這是工廠模式,但他覺得,更應該叫模版模式。。。我的天,,你這么任性,以後還能做朋友么?
舉個例子,我們需要根據支付類型,來生產多個支付產品,於是,我們寫了個工廠類,命名為FactoryPay。當其他人看到一個類叫FactoryPay,他們會猜測,這應該是個工廠類,負責生產各種支付產品的工廠,然後按照這個猜測去閱讀代碼,就能比較快速的理解整個類的作用。但是,假如我取名PowerPay,別人還不知道是啥,看了半天,才明白,這是個工廠的作用。這就明顯增加了他人的學習成本和維護代碼的成本。

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老鳥,務必了解施行行業規范,切勿為了標新立異而違反規范。這么低端的裝逼,就沒必要採用了,要裝也寫個高端的框架來提升逼格唄。

3、變數、方法命名要能表達變數作用
在程序員這個圈子很久了,就發現,程序員這貨,都喜歡這套,「這個介面幹嘛用的,有文檔么」,「自己看代碼去」。很多時候都是一臉黑。
盡管程序員閱讀別人代碼技術都是一流,不管你是有沒有注釋,不管你是怎麼循環嵌套,也不管你是怎麼命名,他們都能耐心的,把代碼分析個所以然來。但,對於程序員這個視時間寶貴如生命,分分鍾都能創造幾百萬價值的群體來說,您行行好,給我們省點時間吧,把變數是幹啥用的,說清楚唄,沒准節省的這幾分鍾,多賺個幾萬,還能請大家出去嗨呢。
每每看到部門的某大神,用一個神一般的變數名「flag」,我就有吐血的沖動,他還這個flag一直雪藏,不用,只是傳遞到第n個方法才使用,頓時心力交瘁,我的天,這個flag都是是幹嘛用的啊,後來才明白,是isPay的意思,用來標識用戶是否支付成功了。當時一口老血吐屏幕上,心裡狂吐槽,老兄,你命名個isPay會死么,我的腦細胞這么不值錢么。到後來看到,去魔法數字,用int NUM_7 = 7,而不是MAX_MEMBERS來表示最大成員、用x y z來命名變數名,各種只有作者,或者作者後來都忘了的獨特命名方式,都見怪不怪了。更有甚者,一個變數命名為passed,作用居然是「未通過」的意思,當時就石化了,作者還真是用心良苦,這都要考我細心不細心。
一個好的變數名,能幫助閱讀者了解變數的作用,也輔助了對整段代碼的理解。

4、不要show英語,鄉下的孩子傷不起唉
LZ所在的團隊,英語一直都是團隊的硬傷,但總是能看到,某位仁兄,加上大把大把的英文注釋,有些變數名也取些高大上的復雜的英語單詞。敢問,你這么高的逼格,以後我們怎麼和你玩啊。(那位仁兄其實就是LZ,年輕時唉,罪過罪過)
代碼是用來溝通的,傳遞作者意圖的,都看不懂,怎麼溝通交流。建議英語好的童鞋,英語能力可以放到閱讀英文書籍中展示,在代碼中,如果團隊英語能力很弱,避免使用英文,變數命名也盡量按照團隊英語水平來命名

5、添加必要的注釋
正如上面LZ說的,經常遭遇「你仔細看看代碼,就知道幹嘛用的」這樣的神回復。盡管閱讀代碼是每個程序員的強項,但必要的注釋,比如邏輯比較復雜的地方,添加必要的注釋,對提升團隊成員閱讀熟悉代碼的效率是有很大幫助的。試想,一個類,幾百行,沒有一行注釋,對於閱讀者來說,閱讀它將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

6、注釋保持簡潔,避免沒有必要的注釋
即看過一行注釋都沒有的代碼,也看過注釋比代碼還要多的程序。一個是讓人生不如死,一個是讓人痛不欲生。(唉,有時不僅感嘆,在程序員界混,真的是難)。
LZ就經常看過,一大段注釋,啰嗦了半天,要不就是沒表達清楚重點,要不就是只為說明它是個循環的作用!!!譬如i++這樣的代碼,有必要加個「每個計數增加1」這樣的注釋么,這完全是把讀者定位為非程序員啊,或者就是嚴重鄙視讀者的編程水平。
注釋是幫助閱讀的人更好的理解程序的邏輯,只是輔助,如果不重視通過命名等方式來傳遞代碼的作用,而是依賴於注釋,這就是本末倒置了。而且,冗長啰嗦的注釋,這到底是幫助人理解,還是阻礙人理解啊,是讀程序還是讀小說啊。

7、擁有自己的編碼規范
規范是為了讓團隊更快的理解、熟悉代碼的,同理,擁有自己的一套規范,就能幫助其他人更快的理解我們所寫的功能,減少學習和溝通成本。

8、代碼清晰簡潔的表達出作者的意思
在我們每次寫完一段代碼時,一定要問問自己,代碼是否表達清楚了我的意思,是否需要添加些注釋,名字取得是否恰當了,別人在閱讀時是否吃力。。每每看到別人一團糟的費解的代碼,就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把代碼寫好咯,我也確實是這么做的,一遍又一編的檢查,看變數名、方法名是否表明了它的用途,是否有些不必要的、只是為了提升逼格的代碼,別人是否能在短時間內看懂。所有的這些,只是為了寫出一段更優美的代碼。

9、堅持並捍衛上面的准則
經常能聽到,有些公司是代碼行數來定義績效的,但作為一個有操守,並秉承基本自我修養的程序員,我們絕不能為了各種誘惑或者脅迫,甚至是自己的惰性、個性,而放棄寫出簡潔清晰,可讀的代碼。

以上的幾點,並不是嚴格的意見或者建議,只是提醒廣大程序員同胞們,在痴心與高端的技術時,千萬不要忘了,代碼不僅機器要閱讀,人也需要閱讀。就算你寫出再復雜的代碼,但它讓人完全無法閱讀,這有什麼用呢。這就如同,你很牛逼很牛逼,但別人聽不懂你說的話,還不是沒用。如果你真的寫出了可讀性強的代碼,但你也不應該鳴鳴得意,我覺得,寫出一段優美,健壯,可讀性高的代碼,是一個程序員最基本的自我修養。

⑨ java培訓專家:為什麼窮人要學編程

我自己做為一個程序員感覺程序員和銷售是一個人實在走投無路,找不到工作才去做的工作。

⑩ 程序員的工資為什麼都是上萬一個月的

為什麼程序員工資都很高

人均年薪11萬,那是工作1-2年的平均,這個行業工資高不是沒有道理:
(1)試想一下,每天你要盯著電腦幾個小時,看N行程序代碼,還要敲,在很多人看來是多麼無聊的事情。
(2)很多人入行培訓中途而廢,堅持不下來;如果沒有經過一定的培訓,有一定的基礎,那不可能看得懂,敲得出來,也就是這是一份技術性的工作,要求掌握一定的技術,門檻較高,並不是你能會用電腦就行了。
最根本的原因可以有2點:1.這本身就是一個相對於其它行業來說,起點較高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的,要求邏輯思維能力強,英語能力較好,尤其是英語這方面,對應0基礎英語入行的人來說確實是一大障礙,我們用的是國外開發的軟體,比如常用的eclipse,myeclipse等,原版純英文界面,即使有漢化版中文界面,如果身邊沒人指導用法,那也比較困難,不會用,問題較多。
2.需要有前輩,有多年企業項目實戰經驗的經理(即做項目轉向管理崗位,擔任企業培訓講師或者在職的)帶領,講解,指導,了解企業需要,才能比較快的與企業接軌,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入行條件,第1點很多人也許做到,但缺少這一項。一到真正IT企業面試,一問三不知,筆試難通過,說起來,應屆畢業生大都達不到企業要求,也許就是這個問題)

閱讀全文

與程序員作為新時代的窮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配音秀app怎麼誦讀 瀏覽:748
sparkcore源碼 瀏覽:98
程序員中年生活 瀏覽:353
讀取加密信息失敗怎麼回事 瀏覽:508
編譯過程之後是預處理嗎 瀏覽:349
安卓是基於什麼做出來 瀏覽:598
視頻字幕提取APP怎麼使用 瀏覽:57
js通過ip地址連接伺服器嗎 瀏覽:846
java數字金額大寫金額 瀏覽:856
人人影視路由器固件編譯 瀏覽:965
照片通訊錄簡訊怎麼從安卓到蘋果 瀏覽:456
邏輯開發編譯環境 瀏覽:670
ce自己編譯 瀏覽:896
javaexe進程 瀏覽:478
電腦wechat是什麼文件夾 瀏覽:956
單片機moc3041 瀏覽:786
at命令串口助手 瀏覽:749
吸血app怎麼關閉 瀏覽:35
雲伺服器地圖不見了怎麼辦 瀏覽:240
mc伺服器應該叫什麼名字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