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軍人服從命令,為什麼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軍令如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軍隊是一個放大的家族體系,因為他們心中有信仰與崇拜,他們的信仰是中國共產黨,崇拜是和平與和諧,他們以服從為天職,執行為自知,正如一台高速前進的火車,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一旦脫軌將會支離破碎,所以,他們相信黨,相信人民,才會服從命令,更是因為他們保衛的是祖國安寧,家人平安。
⑵ 為什麼軍人肯對命令絕對服從
是的,服從命令是軍人的第一天職。。因為面對戰爭,某些犧牲是必須的,比如一次戰斗,很可能需要某一個連強行頂住一個團的進攻,給其他部隊完成包圍創造時間空間,這對於整個部隊來說,是個很好的戰術,但對於那個連來說,是自殺任務。如果沒有平時的絕對服從思想的影響,那個連隊就可能拒絕執行任務,整個戰術思想就無法完成。。。
軍隊的領導有權利作出某個決策去命令某個士兵去執行必死的任務,但他同時要對這個決策負責,如果決策失敗,則可能會被更高層的處罰,比如2戰時,不管是蘇聯還是德國,一場大戰的失敗,士兵不會被處罰,而指揮的軍官則有可能被槍斃。
⑶ 軍人是不是絕對服從命令,磨滅人性的命令也得服從
這是你的領袖或者後台老闆對你的要求,其實軍人都是為政治服務的,政治無所謂對錯。舉個例子吧,鬼子來打我們,我們認為他是侵略軍,是非正義的,但對天皇來講,這是為天皇榮譽來戰,戰死也光榮,是正義行為。但我認為,軍人也是一個職業,一般人從軍也是為了混碗飯吃,要看跟自己的主子混有沒有前程,覺得主子快垮了的時候不如率部起義,投奔新主子時或許前途無量
⑷ 為什麼軍人必須服從命令,不合理的命令不服從的軍人是好軍人么
不服從肯定不是好軍人。
如果發起戰爭,你作為將軍,命令部下從一條路線進攻,然後你底下幾萬兵,一個說要往這條路走,一個說要往那條路走,一個又說要多帶彈葯少帶糧草,一個說要多帶糧草,一個說要用跑,一個說要用走。
他們說的可能都有道理,也都有可行性,但如果都讓他們各干各的,還不如直接投降,直接買一根繩子弔死算了。
部隊不是市場,沒有討價還價的地方,也不是能夠討價還價的。
⑸ 為什麼部隊一定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部隊一定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這是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不可改變的規矩。
先說中國古代,騎兵用旗語統一指揮左右進退,令旗指到哪裡就必須沖向哪裡,令其指揮那一部分上,那一部分就必須向前沖,否則格殺勿論。
再說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侵略中國時的武士道精神,其核心本質也是服從命令聽指揮,日本軍官指揮刀一舉「突斯Geiger」,鬼子兵也不敢不從。
在中國,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是因為部隊的主要職能是對外保衛國家安全,維護國家主權,對內維護社會穩定,履行該項職能必須統一軍令,統一目標,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才能運籌帷幄,統籌兼顧、顧全大局、不辱使命。。。因為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打仗,不管是戰略部署,還是戰略方向,都必須全軍各兵種協調配合,上下高度一致,才能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因為部隊的主要裝備越來越走向機械化、電子化、信息化,如果說傳統的槍炮彈葯戰需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那麼現代的機械化、信息化、電子戰,則更加需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否則,政令不一,令出多門,必然導致內部混亂甚至自傷自殘。。。。還因為部隊負有搶險救災任務,也需要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有條不紊,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政出多門,更不能袖手旁觀。。。
⑹ 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嗎
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做「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其實這句話經不起推敲:「天職」意為「應盡的職責」,說「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顯然比說「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更合適。有人可能會說,服從命令才有戰鬥力。其實戰鬥力與服從命令並無必然聯系,相反,縱觀古今中外那些善戰的名將們,大都是不怎麼服從命令的,古代就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下面列舉解放軍的戰將、名將加以說明。
解放軍有一位很有個性的將軍叫鍾偉,被稱為中國的巴頓將軍。解放戰爭早期,他在東北當師長,在一次戰斗中奉林彪之命率部向指定地點移動,途中遭遇國民黨軍一個團,因兵力占優,他隨即指揮部隊將敵軍包圍並發起攻擊,同時發電報告知林彪不能執行原來的命令。戰斗的結果是,不但被圍的敵軍被殲滅,而且林彪隨後率大部隊趕到,將趕來增援的敵軍也殲滅了,取得了解放戰爭前期的一場大勝利。此役,有人評論說,是鍾偉指揮了林彪。類似的情況在第四野戰軍南下時又發生了一次。當時已擔任縱隊司令員(軍長)的鍾偉率部追擊南逃的國民黨軍,因追得太急,致使部隊的位置太突前,逃跑中的國民黨軍見有機可乘,隨即殺了個回馬槍,企圖圍殲鍾偉所部。因敵人兵力占優,情況危急,隨軍行動的兵團副司令命令鍾偉後撤。而鍾偉認為,正好可以藉此拖住敵人,待後續大部隊趕到予以殲滅,為此他不惜拔出手槍威脅兵團副司令,抗命不從。經過激烈戰斗,鍾偉的部隊頂住了優勢敵軍的圍攻,如其所料,後續大部隊趕到,原本可以逃掉的敵軍被殲滅了。鍾偉乾的另一件「目無領導」的事是在解放後,在軍方一次批鬥彭德懷的大會上,有人指控彭德懷在長征時的婁山關戰斗中下令槍斃了一個紅軍連長,對此,鍾偉情緒激動地站起來說,那個人是他殺的,彭德懷不知道,因為那個連長臨陣脫逃,還想叛變,弄得主席台上的林彪和總政治部主任很沒面子,結果被當場押出會場,以後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你可以說鍾偉不成熟,但你得承認,作為軍人,他的上述所作所為並無不稱職之處。
解放軍另一個有個性也有爭議的將領就是上面提到的林彪了。不管在政治上怎樣評價林彪,都得承認他能打仗。林彪打仗講究「機斷專行」,就是指揮員根據戰場形勢當機立斷做出決定。上面提到,他與鍾偉配合默契,並不在意他指揮鍾偉還是鍾偉指揮他。鍾偉當師長時,林彪曾想提拔鍾偉當副軍長,但鍾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於是林彪就直接提拔鍾偉當了軍長。相反,對那些事事請示匯報的指揮員,林彪不是很欣賞。打錦州時,他派一個縱隊作為先頭部隊趕往錦州外圍,用炮火封鎖錦州的機場,防止國民黨增援。那個縱隊趕到後,發現錦州有兩個機場,其中一個在用,一個沒在用,於是發電報請示封鎖哪一個機場。據說林彪氣得直拍桌子:「兩個機場,一個在用,一個沒在用,你說封鎖哪一個!」
第三個要提到的解放軍將領是粟裕。在淮海戰役中,對杜聿明集團逃跑路線的判斷關繫到能否全殲敵軍。在三條可能的路線中,中央命令粟裕堵截的兩條路線恰恰不包括粟裕認為杜聿明要走的那條路線。粟裕相信自己的判斷,他對了,國民黨軍完蛋了。
以上是解放軍的幾個例子。反觀國民黨軍,他們其實更強調服從和等級。據說國軍軍官的皮靴上都釘有兩片鋼片,見到長官時兩腳一並,皮靴上的兩片鋼片相碰,聲音非常響亮。而解放軍從紅軍時期開始,就講官兵平等,就搞軍事民主,成立有士兵委員會,「兵」可以監督「官」。可見,解放軍戰勝國民黨軍,原因不在於對服從和等級的強調,恰恰相反,在於對服從和等級的不強調。真正的官兵平等,意味著官(指揮者)與兵(被指揮者)的角色不是固定的,就像上面提到的鍾偉指揮林彪,誰的意見對就按誰的意見辦。也就是說,陳雲同志提倡的「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在很多情況下也適用於軍隊。
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第五十六條 現役軍人必須忠於祖國,履行職責,英勇戰斗,不怕犧牲,捍衛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第五十七條 現役軍人必須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軍事法規,執行命令,嚴守紀律。
第五十八條 現役軍人應當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熱愛人民,保護人民,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完成搶險救災等任務。
⑺ 軍人的天職真的是「服從命令」嗎
是的,軍職畢竟是個比較特殊的職業,有它要遵循的規則,既然選擇當軍人,同時也要選擇被它束縛,希望我的回答能讓題主滿意。
⑻ 軍人任何命令都必須服從嗎
只要你是軍人,上級命令就必須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