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为什么样品在浓缩胶中被压缩成薄层
浓缩胶的作用原理
不连续缓冲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可以使用稀样品。这是因为在样品进入分离胶以前,先经过大孔径浓缩胶的迁移作用而被 浓缩至一极窄的区带。其作用原理是在缓冲系统中的弱酸,如甘氨酸,在接近其pKa的pH值时,任何时候都只有一部分分子带负电。如样品和浓缩胶均用pH 6.7的Tris-HCI缓冲液,电极液用Tris-甘氨酸缓冲液。此时,甘氨酸很少解离,其有效泳动率很低,而氯离子却有很高的泳动率,蛋白质分子的泳动率介于氯离子和甘氨酸之间。一旦加上电压,作为先导离子的氯离子和作为尾随离子的甘氨酸离子分离开来,并在其后面留下一个导电性较低的区带。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获得较高的电压梯度,并加速甘氨酸的泳动,使其赶上氯离子, 建立起甘氨酸和氯离子的电压梯度和泳动率乘积的相等的稳定态,使这些带电颗粒以相同速度泳动,两种离子之间具有明显的边界。当甘氨酸、氯离子界面通过样品进入浓缩胶时,在移动界面前有一低电压梯度,在界面后有一高电压梯度。由于在移动界面前的蛋白质泳动速度比氯离子低,因此氯离子能迅速越过。移动界面后的蛋白质处于较高的电压梯度中,其泳动速度比甘氨酸快。因此,移动的界面将蛋白质分子堆积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蛋白质在移动界面中的浓缩作用仅取决于样品和浓缩胶中的Tris-HCI的浓度,而与样品中蛋白质的最初浓度无关。由于浓缩胶为大孔凝胶,故对样品没有分子筛作用。当移动的界面到达浓缩胶和分离胶的界面时,凝胶的pH值明显增加,并导致甘氨酸的大量解离。此时甘氨酸的有效泳动率增加,使它越过蛋白质并直接在氯离子后移动。同时由于凝胶孔径变小,使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减小。于是蛋白质分子在均一的电压梯度和pH值中泳动,并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Ⅱ 芦荟凝胶的使用方法
1.洁面后,均匀敷于面部,20分钟后清水洗净。
建议:每隔一天使用一次,坚持下去,不久就可以重现水嫩嫩、白皙透亮的健康肌肤状态。
2.直接涂于刀伤、烫伤、蚊虫咬伤、痱子、湿疹等各种伤口,具有快速止血,止痛,镇静,消炎杀菌、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伤口的愈合效果是普通药物的2倍,且不留疤痕。
4、直接拍于皮肤,轻轻按揉至吸收,
5、补水面膜,将压缩面膜纸浸足芦荟凝胶汁,敷于面部皮肤或身体皮肤需要部位6~10分钟。
6、直接涂与头皮或头发,养发护发
Ⅲ 琼脂怎么测定凝胶强度
凝胶强度低于1000的都属于石花菜琼脂粉,95度水泡一泡就能融化,凝胶强度高于1000的是江蓠菜琼脂粉,需要开水煮沸才能完全融化。石花菜的弹性好,凝固点低,江蓠菜的硬度好。石花菜的用量大,江蓠菜的用量小,水粉比例400比1就能做出果冻状,42度凝固。你比照这些特性进行比例小试。青岛琼脂制造有限公司回答。
Ⅳ 不连续凝胶电泳样品压缩成层的原理
不连续凝胶电泳样品压缩成层的原理:样品在电泳开始时,通过浓缩胶被浓缩成高浓度的样品薄层(一般能浓缩几百倍),然后再被分离。当通电后,在样品胶和浓缩胶中,解离度最大的Cl—有效迁移率最大。
浓缩效应样品在电泳开始时,通过浓缩胶被浓缩成高浓度的样品薄层,然后再被分离。当通电后,在样品胶和浓缩胶中,解离度最大的Cl—有效迁移率最大,被称为快离子,解离度次之的蛋白质则尾随其后,解离度最小的甘氨酸离子(PI=6.0)泳动速度最慢,被称为慢离子。
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
由于加入了变性剂——蛋白质变性剂常为SDS(SDS-PAGE),核酸变性剂常为尿素、甲酰胺等,故其分离仅依据于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的SDS-PAGE技术最初由shapiro于1967年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强还原剂(SDS,即十二烷基硫酸钠)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忽略电荷因素)。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Ⅳ 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1、PVA选择低醇解度的比如1788、2488溶解于冷水中,升温到75度加速并全部溶解后,按PVA质量分数的0.5%-1%加入硼酸水溶液或者四硼酸钠水溶液,快速搅拌一下就是水凝胶了。
2、冻干法,把PVA的水溶液进行反复低温冷冻-化冻-冷冻-化冻,经过3、4个循环后PVA在物理变温的情况下就形成了坚实的水凝胶
聚乙烯醇:有机化合物,白色片状、絮状或粉末状固体,无味。溶于水(95℃以上),微溶于二甲基亚砜,不溶于汽油、煤油、植物油。
(5)凝胶怎么压缩扩展阅读:
聚乙烯醇的特点:
1、物理性质受化学结构、醇解度、聚合度的影响。
2、聚乙烯醇分子中存在着两种化学结构,即1,3和1,2乙二醇结构,但主要的结构是1,3乙二醇结构,即“头·尾”结构。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分为超高聚合度(分子量25~30万)、高聚合度(分子量17-22万)、中聚合度(分子量12~15万)和低聚合度〔2.5~3.5万〕。
3、聚醋酸乙烯乳液聚合的乳化稳定剂。用于制造水溶性胶粘剂。用作淀粉胶粘剂的改性剂。还可用于制备感光胶和耐苯类溶剂的密封胶。也用作脱模剂,分散剂等。贮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内.防潮,防火。
Ⅵ 几丁糖凝胶用的时候用调和压缩吗
有些就是必须调和的,不调和的话真的用不上不好用。
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为什么浓缩胶会被压缩成层如何调节凝胶的孔径
我想楼主是不是想问浓缩胶的浓缩原理?
不连续系统的凝胶包括浓缩胶和分离胶。浓缩胶的孔径大,分离胶的孔径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质颗粒在大孔胶中泳动时遇到的阻力小,移动快。而在小孔胶中泳动时遇到的阻力大,移动慢。因此,在两层凝胶的交界处,由于凝胶孔径的不连续性使样品迁移受阻而压缩成很窄的区带。同时,由于在两层凝胶中均有Tris和HCl。Tris的作用是维持溶液的电中性及pH。HCl在一定pH条件下易解离出Cl-
,它在电场中迁移率大,走在最前面,故称为快离子或前导离子。电极缓冲液中的甘氨酸在pH8.3的缓冲液中解离度很小,仅为0.1-1%,因而在电场中迁移率很小,称为慢离子或尾随离子。大多数蛋白质在pH8.3或6.7时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均移向正极,其有效迁移率介于快慢离子之间,于是蛋白质就在快慢离子间形成的界面处,被浓缩成极窄的区带。就达到了压缩效果。
如果想调节凝胶的孔径,只要改变凝胶的浓度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浓缩胶中丙烯酰胺-甲叉丙烯酰胺的浓度在3%-5%,我的经验是,垂直槽跑蛋白,小于3%的,浓缩胶就非常脆弱了,大于5%的,胶就相对脆硬了,最适合的浓度需要经过自己的实验进行尝试。
Ⅷ PAGE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作用下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物质。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凝胶的制作是分层进行的,因此凝胶不仅有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和琼脂糖凝胶相比,聚丙烯酰胺凝胶难于制备和处理。它们的分离范围较窄。但是它们也有突出的优点,由于是不连续的pH
梯度,故样品被压缩成一条狭窄的区带,因而增强了分离效果,提高电泳分辨率。尤其对小DNA
片段的分析(5~500bp)。在这一范围内,仅差1bp
的DNA
分子也能清晰地分开。其次,DNA
纯度很高。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得到的DNA
纯度很高以致于下步操作不用任何处理。还有,它的负载容量高。该胶的标准加样槽中可以加入高达10mL
的DNA
样品,而不影响电泳分辨率。多应用于分离纯化和鉴定大小为5~500bp
的DNA
片段。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连续与不连续体系两种,前者指在整个电泳体系中的缓冲液pH
值和凝胶孔径大小相同,主要用于核酸分析。后者主要用于蛋白质样品的分离,它除了电泳槽中的缓冲体系和pH
值与凝胶中不同外,凝胶本身也由缓冲体系、pH
值和凝胶孔径不同的两种凝胶堆积而成。
生物帮上面有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分子生物学缓冲液
http://proct.bio1000.com/10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