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用多台電腦搭建一個集群
方法/步驟
集群通過多台PC完成同一個工作,更高更快的效率,且穩定。
兩機或多機PC工作過程過程一樣,只是更加快速,就是現在說的雲。如果一台死機,另一台可以起作用。
多台PC怎麼做集群
組成pc集群系統的pc之間的結構需要相同,不能有太大差異。集群pc按功能和結構分為四類;
負載均衡集群,多台pc運行時一般需要通過一個或多個前端負載均衡器將工作多台pc連接起來,然後負載均衡設備分發到後端的一組或者某個pc節點上,從而達到整個系統穩定性高性能性;
多台PC怎麼做集群
高可用性集群,是指當pc集群中有某個pc節點失效的情況下,該台pc上的任務會自動轉移到其他正常的pc上來,還可以將集群中的失效pc進行離線維護後再上線,這個不影響整個工作,這就體現了他的高可用性;
多台PC怎麼做集群
高性能計算集群,採用的是將處理任務分配到各個不同的pc上以提高處理計算能力,主要應用於科學計算領域。
高性能集群非常適用於pc各節點之間發生大數據通訊的工作,體現工作處理能力的強,如一個節點的中間結果可能影響其它節點計算結果;
多台PC怎麼做集群
網格集群是主要由異構資源組成,主要關注計算資源,包含同種處理器、操作系統提供的網格工作負載管理軟體,可以將工作負載分發到不同類型、配置的pc上。
網格提供高的可擴展性,網格的動態特性可以提供很好的高可擴展性。集群和網格計算相互補充。
多台PC怎麼做集群
Ⅱ 怎樣在linux系統上搭建Hadoop集群
(1)下載jdk,在官網下載,下載rpm的包
(2)hadoop包的下載,官網上下載
download hadoop->release->mirror site(鏡像站)->隨便選擇離自己近的(HTTP下的第一個)->選擇2.7.2->下載.tar.gz
(3)將兩個包遠程傳輸到linux虛擬機中
(4)將主機名和ip地址進行適配,讓我們的ip地址和主機名(如bigdata)相匹配:寫到/etc/hosts裡面
vi /etc/hosts
按「i」進入插入狀態 將原有的地址注釋掉
在新的一行輸入:ip地址 主機名(如172.17.171.42 bigdata)(註:可以雙擊xshell的窗口再打開一個連接窗口,可以在新的窗口查詢ip地址並進行復制)
按「Esc」退出插入狀態
輸入:wq保存退出
修改完之後可以輸入hostname回車,查看是否成功
reboot:重啟,使得剛剛的修改生效
(5)將包放到opt下:cp hadoop-2.7.2.tar.gz /opt/
cp jdk-8u111-linux-x64.rpm /opt/
進入opt:cd /opt/
查看opt下的文件:ll
(6)安裝jdk,配置jdk的環境變數
安裝命令:rpm -ivh jdk-Bu101-linux-x64.rpm
配置環境變數:進入profile進行編輯:vi /etc/profile
並按照上面的方式在最後寫入並保存:java_HOME=/usr/java/default/(/usr/java/default/是jdk的安裝目錄)
列印JAVA_HOME檢驗是否配置好:echo $JAVA_HOME結果發現列印出來的沒有內容因為我們對/etc/profile的修改需要通過以下命令對它生效source /etc/profile。再次輸入echo $JAVA_HOME,列印結果為/usr/java/default/
(7)驗證jdk安裝好:java -version
(8)配置SSH(免密碼登錄)
回到根目錄:cd 安裝SSH秘鑰:ssh-keygen -t rsa會自動在/root/.shh/目錄下生成
查看目錄:ll .ssh/有兩個新生成的文件id_rsa(私鑰),id_rsa.pub(公鑰)
進入.ssh/:cd .ssh/
將公鑰寫入authorized_key中:cat id_rsa.pub >> authorized_keys
修改authorized_keys文件的許可權:chmod 644 authorized_keys
修改完後退出.ssh的目錄cd進入初始目錄輸入:ssh bigdata(bigdata為你要遠程登錄的主機名或者ip地址)第一次登錄需要確認是否需要繼續登錄輸入yes繼續登錄
退出exit
(9)安裝及配置hadoop
解壓:tar zxf hadoop-2.7.2.tar.gz
查看/opt目錄下是否已經存在解壓的文件:ll(結果為出現hadoop-2.7.2)
繼續查看hadoop-2.7.2里的內容:cd hadoop-2.7.2
配置HADOOP_HOME:修改/etc/profile
進入hadoop的配置文件目錄cd /opt/hadoop-2.7.2/etc/hadoop/,會用的的配置文件如下:
core-site.xml
配置hadoop的文件系統即HDFS的埠是什麼。
配置項1為default.name,值為hdfs://bigdata:9000(主機名:bigdata也可也寫成ip地址,埠9000習慣用)
配置項2為hadoop臨時文件,其實就是配置一個目錄,配置完後要去創建這個目錄,否則會存在問題。
配置項3分布式文件系統的垃圾箱,值為4320表示3分鍾回去清理一次
<property>
<name>fs.default.name</name>
<value>hdfs://bigdata:900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adoop.tmp.dir</name>
<value>/opt/hadoop-2.7.2/current/tmp</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fs.trash.interval</name>
<value>4320</value>
</property>
hdfs-site.xml
配置項1,namenode的細節實際上就是一個目錄
配置項2,datanode的細節,真實環境中datanode的內容不需要再namenode的系統下配置,在此配置的原因是我們的系統是偽分布式系統,namenode和datanode在一台機器上
配置項3,副本的數量,在hdfs中每個塊有幾個副本
配置項4,HDFS是否啟用web
配置項5,HDFS的用戶組
配置項6,HDFS的許可權,現在配置為不開啟許可權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name.dir</name>
<value>/opt/hadoop-2.7.2/current/dfs/nam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datanode.data.dir</name>
<value>/opt/hadoop-2.7.2/current/data</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replication</name>
<value>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webhdfs.enabled</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permissions.superusergroup</name>
<value>staff</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permissions.enabled</name>
<value>false</value>
</property>
創建配置文件中不存在的目錄:mkdir -p /opt/hadoop-2.7.2/current/data
mkdir -p /opt/hadoop-2.7.2/current/dfs/name
mkdir -p /opt/hadoop-2.7.2/current/tmp
yarn-site.xml
配置項1,resourcemanager的hostname,值為你運行的那台機器的主機名或IP地址
配置項2,nodemanager相關的東西
配置項3,nodemanager相關的東西
配置項4,resourcemanager的埠,主機名+埠號(IP+埠)
配置項5,resourcemanager調度器的埠
配置項6,resourcemanager.resource-tracker,埠
配置項7,埠
配置項8,埠
配置項9,日誌是否啟動
配置項10,日誌保留的時間長短(以秒為單位)
配置項11,日誌檢查的時間
配置項12,目錄
配置項13,目錄的前綴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hostname</name>
<value>bigdata</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nodemanager.aux-services</name>
<value>maprece_shuffl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nodemanager.aux-services.maprece.shuffle.class</name>
<value>org.apache.hadoop.mapred.ShuffleHandl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address</name>
<value>bigdata:1804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scheler.address</name>
<value>bigdata:1803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resource-tracker.address</name>
<value>bigdata:18025</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admin.address</name>
<value>bigdata:1814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webapp.address</name>
<value>bigdata:18088</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log-aggregation-enable</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log-aggregation.retain-seconds</name>
<value>8640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log-aggregation.retain-check-interval-seconds</name>
<value>8640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nodemanager.remote-app-log-dir</name>
<value>/tmp/logs</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nodemanager.remote-app-log-dir-suffix</name>
<value>logs</value>
</property>
mapred-site.xml
沒有mapred-site.xml,輸入vi mapred-按「TAB」發現有mapred-site.xml.template,對該文件進行復制
cp mapred-site.xml.template mapred-site.xml 配置項1,maprece的框架
配置項2,maprece的通信埠
配置項3,maprece的作業歷史記錄埠
配置項4,maprece的作業歷史記錄埠
配置項5,maprece的作業歷史記錄已完成的日誌目錄,在hdfs上
配置項6,maprece中間完成情況日誌目錄
配置項7,maprece的ubertask是否開啟
<property>
<name>maprece.framework.name</name>
<value>yarn</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maprece.jobtracker.http.address</name>
<value>bigdata:5003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maprece.jobhisotry.address</name>
<value>bigdata:1002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maprece.jobhistory.webapp.address</name>
<value>bigdata:19888</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maprece.jobhistory.done-dir</name>
<value>/jobhistory/don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maprece.intermediate-done-dir</name>
<value>/jobhisotry/done_intermediat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maprece.job.ubertask.enable</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slaves
bigdata
hadoop-env.sh
JAVA_HOME=/usr/java/default/
格式化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hdfs namenode -format
成功的標志: INFO common.Storage: Storage directory /opt/hadoop-2.7.2/current/dfs/namehas been successfully formatted.
啟動Hadoop集群:/opt/hadoop-2.7.2/sbin/start-all.sh
驗證Hadoop集群是否正常啟動:
jps,系統中運行的java進程;
通過埠查看(關閉防火牆或者service iptables stop在防火牆的規則中開放這些埠):
http://bigdata:50070(http://http://192.168.42.209/:50070),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的情況
yarn http://bigdata:18088(http://http://192.168.42.209/:50070)
Ⅲ Linux系統 CentOS 7怎麼搭建集群
CentOS 7下怎麼搭建高可用集群。高可用集群是指以減少服務中斷時間為目的的伺服器集群技術。它通過保護用戶的業務程序對外不間斷提供的服務,把因軟體/硬體/人為造成的故障對業務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那麼新的centos下怎麼來搭建高可用集群。環境:本文以兩台機器實現雙集熱備高可用集群,主機名node1的IP為192.168.122.168 ,主機名node2的IP為192.168.122.169 。
一、安裝集群軟體必須軟體pcs,pacemaker,corosync,fence-agents-all,如果需要配置相關服務,也要安裝對應的軟體
二、配置防火牆
1、禁止防火牆和selinux
修改/etc/sysconfig/selinux確保SELINUX=disabled,然後執行setenforce 0或者reboot伺服器以生效
2、設置防火牆規則
三、各節點之間主機名互相解析分別修改2台主機名分別為node1和node2,在centos 7中直接修改/etc/hostname加入本機主機名和主機表,然後重啟網路服務即可。
配置2台主機的主機表,在/etc/hosts中加入
四、各節點之間時間同步在node1和node2分別進行時間同步,可以使用ntp實現。
五、各節點之間配置ssh的無密碼密鑰訪問。下面的操作需要在各個節點上操作。
兩台主機都要互相可以通信,所以兩台主機都得互相生成密鑰和復制公鑰,相互的節點上的hosts文件是都要解析對方的主機名, 192.168.122.168 node1 192.168.122.169 node2
六、通過pacemaker來管理高可用集群
1、創建集群用戶
為了有利於各節點之間通信和配置集群,在每個節點上創建一個hacluster的用戶,各個節點上的密碼必須是同一個。
Ⅳ centos7上怎麼用intel mpi搭建集群
您好,你的問題,我之前好像也遇到過,以下是我原來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幫助到你,若有錯誤,還望見諒!展開全部
一.配置安裝MPI
先在官網下載openmpi安裝包(Linux版):下載MPI
2.然後通過一下命令安裝:
解壓:
tar -zxvf openmpi-1.6.4.tar.gz
進入到解壓文件目錄下:
cd openmpi-1.6.4
執行:(在這一步之前,要確保已經安裝g++,沒有安裝可以輸入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g++進行安裝)
./configure
安裝所有文件:(這一步會花幾分鍾的時間,慢慢等待)
make all install
為/etc/profile文件添加庫共享路徑,(默認情況下,MPI的庫文件在/usr/local/lib目錄下),執行sudo geidt /etc/profile,然後在其中加入一行export LD_LIBRARY_PATH=$LD_LIBRARY_PATH:/usr/local/lib
執行下面命令,使配置的文件有效:
source /etc/profile
到這里MPI就已經配置完成了!
接下來測試一下:
測試成功!!!(如果出現:「cannon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的情況,需要重新編譯source /etc/profile)
二、安裝eclipse,下載eclipse。下載完畢,直接解壓運行即可。
三、給eclipse裝PTP插件
打開eclipse>help>install new software>>add,然後輸入需要安裝的PTP……
安裝完成!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Ⅳ 如何最快搭建LINUX伺服器集群
1.2.並行技術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建造四節點的小集群系統的例子,它是構建在Linux操作系統上,通過MPICH軟體包實現的,希望這個小例子能讓大家對集群系統的構建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2.使用MPICH構建一個四節點的集群系統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建造四節點的小集群系統的例子,它是構建在Linux操作系統上,通過MPICH軟體包實現的,希望這個小例子能讓大家對集群系統的構建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2.1 所需設備
1).4台採用Pentium II處理器的PC機,每台配
置64M內存,2GB以上的硬碟,和EIDE介面的光碟驅動器。
2).5塊100M快速乙太網卡,如SMC 9332 EtherPower 10/100(其中四塊卡用於連接集群中的結點,另外一塊用於將集群中的其中的一個節點與其它網路連接。)
3).5根足夠連接集群系統中每個節點的,使用5類非屏蔽雙絞線製作的RJ45纜線
4).1個快速乙太網(100BASE-Tx)的集線器或交換機
5).1張Linux安裝盤
2.2 構建說明
對計算機硬體不熟的人,實施以下這些構建步驟會感到吃力。如果是這樣,請找一些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1. 准備好要使用的採用Pentium II處理器的PC機。確信所有的PC機都還沒有接上電源,打開PC機的機箱,在准備與網路上的其它設備連接的PC機上安裝上兩塊快速乙太網卡,在其它的 PC機上安裝上一塊快速乙太網卡。當然別忘了要加上附加的內存。確定完成後蓋上機箱,接上電源。
2. 使用4根RJ45線纜將四台PC機連到快速乙太網的集線器或交換機上。使用剩下的1根RJ45線將額外的乙太網卡(用於與其它網路相連的那塊,這樣機構就可以用上集群)連接到機構的區域網上(假定你的機構區域網也是快速乙太網),然後打開電源。
3. 使用LINUX安裝盤在每一台PC機上安裝。請確信在LINUX系統中安裝了C編譯器和C的LIB庫。當你配置TCP/IP時,建議你為四台PC分別指定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第一台PC為你的伺服器節點(擁有兩塊網卡的那台)。在這個伺服器節點上的那塊與機構區域網相連的網卡,你應該為其指定一個與機構區域網吻合的IP地址。
4.當所有PC都裝好Linux系統後,編輯每台機器的/etc/hosts文件,讓其包含以下幾行:
192.168.1.1 node1 server
192.168.1.2 node2
192.168.1.3 node3
192.168.1.4 node4
編輯每台機器的/etc/hosts.equiv文件,使其包含以下幾行:
node1
node2
node3
node4
$p#
以下的這些配置是為了讓其能使用MPICH』s p4策略去執行分布式的並行處理應用。
1. 在伺服器節點
,建一個/mirror目錄,並將其配置成為NFS伺服器,並在/etc/exports文件中增加一行:
/mirror node1(rw) node2(rw) node3(rw) node4(rw)
2. 在其他節點上,也建一個/mirror目錄,關在/etc/fstab文件中增加一行:
server:/mirror /mirror nfs rw,bg,soft 0 0
3. /mirror這個目錄從伺服器上輸出,裝載在各個客戶端,以便在各個節點間進行軟體任務的分發。
4. 在伺服器節點上,安裝MPICH。MPICH的文檔可在
5.任何一個集群用戶(你必須在每一個節點新建一個相同的用戶),必須在/mirror目錄下建一個屬於它的子目錄,如 /mirror/username,用來存放MPI程序和共享數據文件。這種情況,用戶僅僅需要在伺服器節點上編譯MPI程序,然後將編譯後的程序拷貝到在/mirror目錄下屬於它的的子目錄中,然後從他在/mirror目錄下屬於它的的子目錄下使用p4 MPI策略運行MPI程序。
2.3 MPICH安裝指南
1.如果你有gunzip,就d下載mpich.tar.gz,要不然就下載mpich.tar.Z。你可以到http://www.mcs.anl.gov/mpi/mpich/downloa下載,也可以使用匿名FTP到ftp.mcs.anl.gov的pub/mpi目錄拿。(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太大,你可以到pub/mpi/mpisplit中取分隔成塊的幾個小包,然後用cat命令將它們合並)
2.解壓:gunzip ;c mpich.tar.gz tar xovf-(或zcat mpich.tar.Ztar xovf-)
3.進入mpich目錄
4.執行:./configure為MPICH選擇一套適合你的實際軟硬體環境的參數組,如果你對這些默認選擇的參數不滿意,可以自己進行配置(具體參見MPICH的配置文檔)。最好選擇一個指定的目錄來安裝和配置MPICH,例如: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1.2.0
5.執行:make >&make.log 這會花一段較長的時間,不同的硬體環境花的時間也就不同,可能從10分鍾到1個小時,甚至更多。
6.(可選)在工作站網路,或是一台單獨的工作站,編輯mpich/util/machines/machines.xxx(xxx是MPICH對你機器體系結構取的名稱,你能很容易的認出來)以反映你工作站的當地主機名。你完全可以跳過這一步。在集群中,這一步不需要。
7.(可選)編譯、運行一個簡單的測試程序:
cd examples/basic
make cpi
ln ;s ../../bin/mpirun mpirun
./mpirun ;np 4 cpi
此時,你就在你的系統上運行了一個MPI程序。
8.(可選)構建MPICH其餘的環境,為ch_p4策略使
用安全的服務會使得任何啟動速度加快,你可以執行以下命令構建:
make serv_p4
(serv_p4是一個較新的P4安全服務的版本,它包含在MPICH 1.2.0版中),nupshot程序是upshot程序的一個更快版本,但他需要tk 3.6版的源代碼。如果你有這個包,你就用以下命令可以構建它:
make nupshot
9.(可選)如果你想將MPICH安裝到一個公用的地方讓其它人使用它,你可以執行:
make install 或 bin/mpiinstall
你可以使用-prefix選項指定MPICH安裝目錄。安裝後將生成include、lib、bin、sbin、www和man目錄以及一個小小的示例目錄,
到此你可以通告所有的用戶如何編譯、執行一個MPI程序。
Ⅵ 如何搭建android編譯集群
編譯前
(不建議寫到環境變數中)
Ⅶ 如何搭建伺服器集群
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創建集群:1.創建一個集群,並同時創建若干個雲伺服器。可以通過容器服務直接創建一個包含若干個新雲伺服器的集群。2.創建一個零節點的集群並添加已有的雲伺服器。創建一個零節點的集群。如果您已經在雲伺服器 ECS 上購買了若干個雲伺服器,可以在容器服務上創建一個零節點的集群。
Ⅷ 家用電腦如何組建集群
超級計算機!微軟集群版 windows compute cluster server 2003
這個,就是最容易實現的方法了,它可以像加個U盤一樣的添加計算機節點到你的集群計算機系統中,讓你的多個電腦合體成為一台更強悍的電腦,Windwos Server 2003 Compute Cluster Edition 是微軟在Windwos Server 2003 x64 的基礎上開發的一款基於64硬體的可以輔助用戶組建網格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如果你有一台以上的計算機,就可以嘗試組建一台你自己的超級計算機。這款操作系統可以集合兩台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內存和儲存空間,可以使你的計算機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像一台計算機 想像一下你擁有8G內存的電腦將是什麼感覺~~
Ⅸ 怎麼用虛擬機搭建docker集群
與安裝Docker Compose相似,你可以從GitHub的release分支中獲取Machine的二進制安裝文件,也可以下載源代碼自己編譯安裝或者安裝Docker ToolBox,ToolBox打包了所有的Docker工具,提供UI界面的安裝。
例如,在OS X 機器上,你可以在Github上獲取安裝文件,並存儲在 /usr/local/bin/docker-machine路徑下,然後賦予可執行許可權,可以通過測試版本的方式測試是否安裝正確。例如:
$ sudo curl -L https://github.com/docker/machine/releases/download/v0.6.0/
docker-machine-`uname -s`-`uname -m` > /usr/local/bin/docker-machine
$ sudo chmod +x /usr/local/bin/docker-machine
$ docker-machin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