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編譯局是哪年成立

編譯局是哪年成立

發布時間:2022-06-11 09:15:18

⑴ 戊戌變法中創辦了幾所學堂

印象中只有京師大學堂吧!即今天的北大的前身
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它開辦於1898年7月3日,屬於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定京師大學堂分普通學與專門學兩類。同時設師范齋和編譯局等部門。以後歷經「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等變故,京師大學堂屢遭摧殘,以致停辦。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師大學堂,先設速成科,下分「仕學館」和「師范館」。

⑵ 何錫麟的中共中央編譯局原顧問

1915年1月13日,出生於天津市軍糧城,曾先後在南京金陵中學和北平匯文中學讀書。
1933年秋,在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1934年春,在蘇州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學習。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
1935年6月,參與組織成立北平左翼青年大同盟(後改名「北平反帝青年團」)。同年12月,加入北平社聯,任執委。
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北平社聯書記、北平文總執委兼黨團組織部部長、中共北平市委文委會委員、北平學委會幹事會主席。
1937年11月,到長沙臨時大學學習。
1938年3月,到抗大第三期學員班學習。同年5月,調入延安馬列學院編譯部從事馬列經典著作翻譯工作,後兼任延安女子大學教員。
1941年秋,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世界經濟研究小組組長。
1943年春至1944年1月,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從事黨報社論撰寫、教材編寫及翻譯工作。
1944年2月,任陝甘寧邊區師范學校教導主任。
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在中共中央外事組從事翻譯及研究工作。
1945年6月,到中央政治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
1946年1月起,先後任中共東北局社會部調查研究室主任,吉林省永吉地委宣傳部部長,吉林大學教育長兼文法學院院長、教授,汪清吉林省政府工作團團長,軍調第33執行小組支部書記兼翻譯,吉林省民主學院教育長。
1948年3月,任吉林大學教育長。同年6月,任東北大學(曾改為「東北師范大學」)教育長。
1952年11月至1961年10月,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第一副校長。
1961年11月至1964年4月,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1964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1978年,任中央編譯局顧問。
1987年12月離休。
2002年經中央批准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
2013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2013年8月15日,何錫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舉行。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對何錫麟同志逝世表示深痛哀悼,向其家屬表示深切慰問。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校、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等單位,何錫麟同志的學生和生前友好分別致電或致函,對何錫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敬獻花圈。
何錫麟同志病逝後,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曉暉到何錫麟同志家中對其家屬表示慰問。中央編譯局領導賈高建、俞可平、魏海生、王學東、陳和平、楊金海,原局領導宋書聲、韋建樺、顧錦屏等同志以各種方式對何錫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向何錫麟同志的親屬表示慰問,並參加何錫麟同志遺體送別儀式。
中央編譯局的專家學者和幹部職工,以及何錫麟同志的親友、同事、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何錫麟同志遺體送別儀式。 何錫麟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投身革命。20世紀30年代,受進步思潮的影響,何錫麟主編了進步刊物《喪鍾》,宣傳社會主義思想。1936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何錫麟同志曾在延安從事馬列經典著作翻譯工作。1943年初,到中央宣傳部工作,從事馬列著作、特別是列寧選集的翻譯工作,也為中央領導翻譯其他資料。1944年冬,調入中共中央外事組。在此期間,何錫麟從國外刊物中摘錄資料,譯成中文,編成《供您參考》,送中央主要領導參閱,受到肯定和表揚。延安時期,何錫麟同志主要翻譯的作品有:《馬恩叢書》中的《資本論提綱》和《政治經濟學論叢》,以及《列寧選集》第一、十一、十六、十七等卷,為黨的思想理論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後,何錫麟同志服從黨的安排,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對用馬列主義指導教育工作進行了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在擔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第一副校長期間,何錫麟大力提倡用馬列主義指導學校的教學和科研,並成立教職工馬列主義業余大學,同時開辦馬列主義、共運史、教育學等研究班為全國各個大學,特別是高等師范院校培養師資力量。何錫麟為全校作了題為《學習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報告,並邀請黨和國家各條戰線的領導同志以及知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到學校作報告。在何錫麟的努力下,北京師范大學於1953年9月成立了政治教育系,明確為中學培養政治課教師。這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培養中學政治課教師的系科,成為現今我國高等師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系科。何錫麟同志在擔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期間,身體力行,親自給學生授課,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黨的三大作風教育。何錫麟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注重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為南開大學的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和教學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何錫麟同志在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期間,嚴謹治學,積極推動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動向的研究,為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制訂提供了寶貴資料。「文化大革命」期間,何錫麟同志受到沖擊,但他始終矢志不渝,堅信黨和人民的事業必將回到馬克思主義的正確道路上來。
何錫麟同志任中共中央編譯局顧問期間,十分關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寧全集》的編譯工作,積極建言獻策,參加學術研討會。離休後,仍然時刻關心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在90多歲高齡時,何錫麟每天都堅持看電視新聞,讀書學習,為編譯局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積極協助編譯局籌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展覽,接受采訪並撰寫回憶錄。何錫麟十分關心編譯局青年一代的成長進步,經常給青年同志講黨的歷史和革命傳統,鼓勵青年同志在本職崗位上努力工作。
作為一名具有7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何錫麟同志大公無私、清正廉潔、淡泊名利、嚴於律己。近些年來,在歷次為災區和貧困地區捐款捐物活動中,何錫麟都率先垂範,積極響應。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和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後,先後交納特殊黨費和捐款共計28000元。2009年,把自己幾十年收藏的一批珍貴圖書捐獻給編譯局圖書館。何錫麟還捐款50萬元,用於青年人才培養。中央編譯局用此捐款設立了「何錫麟青年人才基金」及「何錫麟青年人才獎」。何錫麟用行動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歲月中,何錫麟同志忠誠於黨和人民,始終如一地堅守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黨的思想理論戰線和教育戰線上無私奉獻,努力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何錫麟同志的逝世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事業和教育事業的重大損失。
何錫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獻的一生。

⑶ 常見的事業單位有哪些

常見的事業單位有中共中央黨校、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編譯局、人民日報社、全國人大培訓中心、全國人大信息中心、中國人大雜志、 新華通訊社、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1、中共中央黨校

中共中央黨校是中國共產黨輪訓培訓黨的高中級領導幹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骨乾的最高學府,是黨中央直屬的重要部門,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陣地和幹部加強黨性鍛煉的熔爐,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2、中共中央編譯局

中共中央編譯局全稱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成立於1942年,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副部級單位,主要任務是編譯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和領導人著作。

3、新華通訊社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國的國家通訊社,法定新聞監管機構,同時也是世界性現代通訊社。

4、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5、中國工程院

中國工程院(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於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⑷ 編輯委員會是什麼意思

編輯大型的或重要的出版物,如報刊、叢書、全集、文集、詞典、工具書、成套教科書等,為集思廣益,都成立編輯委員會,簡稱編委會。編委會通常由主編、副主編和若干編輯委員組成。編委會成員大多為該出版物所屬學科的專家學者以及這個領域的權威人士。編委會成員的產生,由上級指派或學術團體推舉,也有由出版單位聘任的。編委會負責確定所編出版物的編輯(纂)方針、編纂體例、編選范圍,解決編輯過程中某些重大問題,並對出版物文稿作最後審定。在編委會領導下,還設置編輯部,從事該出版物的具體編輯(纂)事宜。
某些報刊、叢書、全集、文集、詞典、工具書、成套教科書等,為集思廣益,都成立編輯委員會。
編委會通常由主編、副主編和若干編輯委員組成。編委會成員大多為該出版物所屬學科的專家學者以及這個領域的權威人士。編委會成員的產生,由上級指派或學術團體推舉,也有由出版單位聘任的。
編委會負責確定所編出版物的編輯(纂)方針、編纂體例、編選范圍,解決編輯過程中某些重大問題,並對出版物文稿作最後審定。
在編委會領導下,還設置編輯部,從事該出版物的具體編輯(纂)事宜。
編輯委員會的名稱源於近代的委員制。中國古代校修官書,一般由朝廷派有關大臣及文學侍臣主持,雖也設置專門機構,延攬專人從事,但它們和近代出現的委員制的編委會不同。至20世紀初葉,中國出版界尚未見有編委會的名稱。例如,從1915年開始編纂的<辭海>,經歷20年,先後參與其事的有一至幾十人。到1936年出版時, 並未用編委會的名義。 1915年由陳獨秀編輯的<青年雜志>,1916年改名<新青年>,到1919年才正式成立由陳獨秀、錢玄同、高一涵、胡適、李大釗、沈尹默等組成的編委會。五四運動以後,編委會的名稱才逐漸多起來。1979年出版的新版《辭海》,「前言」中敘述了成立辭海編輯委員會的經過和它的工作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編委會的組織、性質、作用等概況,還表明編委會在徵得出版單位同意的情況下,有權確定編輯成果的出版時間,改換出版的單位。並在書後刊印了編輯委員會主編、副主編、編輯委員、分科主編等人的詳細名單。
編委會的稱謂有時要按照出版物的性質不同而不同。1938年由蔡元培主持出版的《魯迅全集》,署名為「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1951年開始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署名為「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近年來出版的《周恩來選集》、《劉少奇選集》、《朱德選集》、《鄧小平文選》、《陳雲文選》及《毛澤東著作選讀》等,署名為「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上述幾種不同稱呼的委員會,實質上就是編委會。
書籍的編委會一般為業務性組合,主編和編委來自各方面各單位,任務完成後即解體。報紙、期刊的編委會則是長期的。有的出版社也設立主持全社編輯方針和重要圖書規劃的長期性的編委會。至於編輯、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則為常設機構,不同於一般的編委會。在通常情況下,由編委會主持編纂的書籍上,都附有編委會成員的名單。
在新聞機構中,編輯委員會是掌握編務、行政的集體領導機構 (在設有社務委員會的新聞機構中,編輯委員會只主管編輯業務 )。編輯委員會通常由社長、副社長(設有社委會的新聞機構)、總編輯、副總編輯、秘書長和若干委員組成。社會主義國家的新聞機構的編輯委員會由上級主管部門任命和管理。資本主義國家某些新聞機構也設有編委會,負責新聞采訪、編輯和傳播;編輯委員會成員和總編輯、主編,由財團、董事會委任。
中國新聞機構編輯委員會的日常工作有:學習並研究宣傳中共中央、國務院制訂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上級指示,完成各項新聞報道任務;審議和制定編輯部定期的或專題的報道計劃,並組織實施;審議和制定本單位經營管理、基本建設、技術設置、職工培訓、生活福利、公共關系和外事往來等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組織領導業務研究、專業職稱評定及幹部聘任工作;培養和挑選各種專門人才,任免、獎懲所屬幹部。

⑸ 席澤宗的人物經歷

1927年6月9日,出生於山西省垣曲縣。
1941~1944年間,席澤宗在陝西洋縣國立七中二分校上初中,雖然生活極為清苦,但此處施行的是新式教育,席澤宗開始在這里接觸到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包括天文學。
1941年9月21日,發生的日全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4年,進入蘭州國立西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即現在的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席澤宗讀了許多課外讀物,其中有張鈺哲寫的《宇宙叢談》,是一本天文學的科普文集,正是此書使席澤宗對天文學發生了興趣。席澤宗在上海考取了中山大學天文系。
1947年10月,他靠同鄉、同學的幫助前往廣州入學。
1948年元旦,他在廣州《越華報》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預告今年日月食》。此後他一面學習,一面在廣州《建國日報》、《前鋒日報》、《大光報》、《南方日報》、香港《大公報》、《文匯報》、《華僑日報》、《工商日報》等報紙上發表了幾十篇文章。大部分是關於天文學的,但也有諸如《准備迎接文化建設》、《原子舞台上的角色》、《女性中心說》、《蘭州風光》等多種題材。
1951年,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恆星》,那時他還是個學生。
席澤宗從中山大學畢業時,中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他被分配到了北京的中國科學院編譯局,即科學出版社的前身。席澤宗在編譯局擔任《科學通報》的編輯工作,在這里他認識了主管編譯局的副院長竺可楨。
1954年,和戴文賽合作翻譯了蘇聯阿米巴楚米揚等人的《理論天體物理學》,此書1956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後,曾長期被作為研究生的教材。當時蘇聯天文學界對利用歷史資料研究超新星爆發與射電源的關系很感興趣。蘇方曾致函中國科學院,請求幫助調查有關的歷史資料。竺可楨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席澤宗。這是席澤宗涉足天文學史研究之始。此時他面臨科學道路上的第二個轉折,蜚聲中外的《古新星新表》問世。
1954年秋,在竺可楨的大力倡導組織下,成立了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委員會,竺自兼主任,葉企孫、侯外廬兼副主任。委員會在歷史二所(即現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設一研究小組,席澤宗為兼職成員。
1956年,國務院制定的科學發展十二年遠景規劃,科學史部分就是在竺可楨主持下,由葉企孫、譚其驤和席澤宗起草的。
1957年元旦,正式成立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室,席澤宗脫離科學出版社,來此專作研究工作。此後很長時期內,他一直擔任該室最大的一個組——天文、工藝、化學、物理史組長。
1965年,李約瑟即致函竺可楨,建議推薦席澤宗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當時席尚為助理研究員。
從1958年起,席澤宗協助葉企孫負責《中國天文學史》的編撰和組織工作,然而書稿從1959年起不斷隨著政治風雲的變幻而被修改。
1966年,「文革」十年開始,這是中國科學文化的一場浩劫,但即使在這樣的逆境中,席澤宗和同仁仍堅持不懈,盡可能爭取到一點「合法」的地位來進行科學史研究。由席澤宗和嚴敦傑、薄樹人等五人合作的《日心地動說在中國——紀念哥白尼誕生500周年》一文,就可視為一個這樣的例證。此文在1973年發表後,受到國內外的好評。
1975年,在鄧小平主持工作期間,在原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1978年起,席澤宗擔任該所的古代史研究室主任,並負責籌建了該所的近現代史研究室。
1983年~1988年間,席澤宗擔任所長。在為科學史研究事業的組織和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席澤宗仍然勤奮地進行研究工作,撰寫了大量有價值、有影響的論文。
1984年,他成為中國天文學史專業的第一個博士生導師。
1991年,膺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07年8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上,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1997LF4、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第85472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正式被命名為「席澤宗星」。
2008年12月27日23點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⑹ 中國十大出版社排名

1、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穩坐第一的寶座,這個人民教育出版社相信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吧!有很多人從小學開始就學習這個出版社出版的課本,一直到大學,據說人教還是由太上老君開創的呢!
2、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它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它是隸屬於國家教育部的一所大型出版社,鄧小平同志親自為該出版社提筆寫下了出版社的名字。
3、重慶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重慶出版社是一所大型的出版社,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排名第三,它的前身是西南人民出版社,在1980年的時候改名成為重慶出版社。該出版社向社會提供了很多的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都有益的圖書。4、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簡稱外研社)創立於1979年,是一個集外語出版、漢語出版、科學出版、少兒出版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教育出版集團,企業綜合實力、銷售碼洋、年利潤和總資產在國內出版界位居前三。
5、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江蘇教育出版社成立於1984年,是十大出版社排名之一,主要出版學校和業余教育的教材、教學參考書;教育科學理論、學術著作。建社至今,蘇教社走過了20載風雨歷程,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大潮和市場經濟的磨練,從稚嫩邁向成熟,帶著成功的喜悅,帶著未來的期盼,步入了嶄新的世紀。
6、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貝貝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均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全資子公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5月、上海貝貝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2月,均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之全資子公司。

⑺ 中共一大的時間,地點,內容,意義

1、會議時間: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2、會議地點: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
3、會議內容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綱(原件系俄文,題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由中共中央馬恩列所編譯局譯成中文)(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我們的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
黨綱主要內容有: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黨的組織方面的規定為,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地方組織必須接受中央的監督和指導等。
「一大」通過的《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領導工人運動,對黨領導工人運動的任務、方針、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規定或要求。
「一大」選舉的黨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局。陳獨秀雖然沒出席大會,但由於他當時在宣傳社會主義方面的影響和威望,以及他作為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所作的貢獻,大會選舉他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央局的另兩位領導人是李達和張國燾,他們分管組織和宣傳工作。
4、會議意義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

⑻ 衣俊卿的人物履歷

1990年6月,原中央編譯局長衣俊卿曾因怕影響仕途與妻離婚。
2007年3月起任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
2007年4月起擔任黑龍江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
2010年2月起擔任中央編譯局局長。
2013年1月17日,衣俊卿因為生活作風問題,免去其中央編譯局局長職務。
2014年的「第九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被免職22個月後的中央編譯局原局長衣俊卿首次出席公開學術活動並作主題報告 。

⑼ 國家一級出版社都有哪些

如圖所示:


需專題報批的相關類別和選題,提交相關機構組織專家進行出版審查,審查范圍包括出版社的出版資質、編輯人員資質、作者資質和內容問題等。

(9)編譯局是哪年成立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以後,中國出版事業開始有了大的轉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1921.9)、上海書店(1923.11)、長江書店(1926.11)、華興書局(1929)先後成立。一大批私營出版企業,如華夏書店、光華書店、開明書店等和著名的商務印書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新華書店兼有出版、印刷和發行三重任務。1950年全國新華書店第二屆工作會議作出了《關於國營書刊出版印刷發行企業分工專業化與調整公私關系的決定》,從此,出版、印刷、發行分開管理。

閱讀全文

與編譯局是哪年成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名牌包什麼app買 瀏覽:391
phpcnsubstr 瀏覽:788
樂高機器人nxt編程軟體 瀏覽:583
linuxx264編譯 瀏覽:343
華夏銀行網銀盾用什麼app 瀏覽:583
單片機棧區 瀏覽:64
直流馬達如何連接5v單片機 瀏覽:261
後綴為win的文件怎麼解壓 瀏覽:802
壓縮包解壓後為什麼一張白紙 瀏覽:585
伺服器和雲盒子 瀏覽:172
python畫cad電氣圖 瀏覽:419
三菱plcfx3sa編程電纜 瀏覽:314
山西視頻加密防盜 瀏覽:839
華為mml命令查看用戶量 瀏覽:907
場論朗道pdf 瀏覽:373
如何使用qtquick編譯器 瀏覽:50
山西高配伺服器雲伺服器 瀏覽:744
為什麼編譯按f9沒反應 瀏覽:122
購物app都適合買什麼東西 瀏覽:277
savetxt函數python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