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斗導航系統三維定位至少需要幾顆
理論上3棵可以定到位,但最少需要5~6棵才能基本定到相對准確,有7~9棵就算精準了。
❷ 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GPS定位系統的簡單技術比較
「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與GPS系統比較
(1) 覆蓋范圍
北斗導航系統是覆蓋我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覆蓋范圍東經約70°一140°,北緯5°一55°。GPS是覆蓋全球的全天候導航系統。能夠確保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能同時觀測到6-9顆衛星(實際上最多能觀測到11穎)。
(2) 衛星數量和軌道特性
北斗導航系統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設置2顆地球同步衛星顆衛星的赤道角距約60°。GPS是在6個軌道平面上設置24顆衛星,軌道赤道傾角55°,軌道面赤道角距60°。航衛星為准同步軌道,繞地球一周11小時58分。
(3) 定位原理
北斗導航系統是主動式雙向測距二維導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統解算,供用戶三維定位數據。GPS是被動式偽碼單向測距三維導航。由用戶設備獨立解算自己三維定位數據。「北斗一號」的這種工作原理帶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用戶定位的同時失去了無線電隱蔽性,這在軍事上相當不利,另一方面由於設備必須包含發射機,因此在體積、重量上、價格和功耗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
(4) 定位精度
北斗導航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GPS三維定位精度P碼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碼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時精度日前約20ns。
(5) 用戶容量
北斗導航系統由於是主動雙向測距的詢問--應答系統,用戶設備與地球同步衛星之間不僅要接收地面中心控制系統的詢問信號,還要求用戶設備向同步衛星發射應答信號,這樣,系統的用戶容量取決於用戶允許的信道阻塞率、詢問信號速率和用戶的響應頻率。因此,北斗導航系統的用戶設備容量是有限的。GPS是單向測距系統,用戶設備只要接收導航衛星發出的導航電文即可進行測距定位,因此GPS的用戶設備容量是無限的。
(6) 生存能力
和所有導航定位衛星系統一樣,「北斗一號」基於中心控制系統和衛星的工作,但是「北斗一號」對中心控制系統的依賴性明顯要大很多,因為定位解算在那裡而不是由用戶設備完成的。為了彌補這種系統易損性,GPS正在發展星際橫向數據鏈技術,使萬一主控站被毀後GPS衛星可以獨立運行。而「北斗一號」系統從原理上排除了這種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統受損,系統就不能繼續工作了。
(7) 實時性
「北斗一號」用戶的定位申請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統,中心控制系統解算出用戶的三維位置數據之後再發回用戶,其間要經過地球靜止衛星走一個來回,再加上衛星轉發,中心控制系統的處理,時間延遲就更長了,因此對於高速運動體,就加大了定位的誤差。此外,「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也有一些自身的特點,其具備的簡訊通訊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備的。
綜上所述,北斗導航系統具有衛星數量少、投資小、用戶設備簡單價廉、能實現一定區域的導航定位、通訊等多用途,可滿足當前我國陸、海、空運輸導航定位的需求。
缺點是不能覆蓋兩極地區,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維主動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戶高程數據,不能滿足高動態和保密的軍事用戶要求,用戶數量受一定限制。
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號」導航系統是我國獨立自主建立的衛星導航系統,它的研製成功標志著我國打破了美、俄在此領域的壟斷地位,解決了中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有無問題。它是一個成功的、實用的、投資很少的初步起步系統。
❸ 北斗導航系統信號解析後的數據是怎樣的
北斗導航系統的數據輸出一般同樣採用NMEA0183報文格式,欄位頭為$BD以區別GPS系統的$GP ,其他欄位定義相同,因此熟悉0813報文輸出就可以解析北斗/GPS/GLONASS等系統的輸出數據了。
❹ 什麼叫"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BDS),是繼美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優於20m,授時精度優於100ns。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空間信號介面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導航業務正式對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2013年12月2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一周年新聞發布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召開,正式發布了《北斗系統公開服務性能規范(1.0版)》和《北斗系統空間信號介面控制文件(2.0版)》兩個系統文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及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一起,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
❺ 北斗導航系統怎麼是雙星定位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系統構成有:兩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地面中心站、用戶終端。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雙星定位」:以2顆在軌衛星的已知坐標為圓心,各以測定的衛星至用戶終端的距離為半徑,形成2個球面,用戶終端將位於這2個球面交線的圓弧上。地面中心站配有電子高程地圖,提供一個以地心為球心、以球心至地球表面高度為半徑的非均勻球面。用數學方法求解圓弧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即可獲得用戶的位置。
由於在定位時需要用戶終端向定位衛星發送定位信號,由信號到達定位衛星時間的差值計算用戶位置,所以被稱為「有源定位」。
❻ 北斗是導航系統,GPS是定位系統,它們有什麼區別
我們知道最近其中中國最後一顆北斗衛星已經發射升空,在不久後的將來,這顆北斗衛星也會被人類投入使用。這是中國在自研衛星上的一個突破,局也是打破其他國家對於我國的一個衛星定位的一個限制。關於北斗衛星,這是一個令我們中國人驕傲的一個衛星系統,這個衛星系統它有48顆衛星共同組成一個系統。那麼北斗是導航系統,gps是定位系統兩者的有什麼區別?這其中表現在以下幾點。
最後一點就是就目前北斗衛星的一個使用僅供中國進行獨家使用,並沒有像美國的gps那樣向其他國家進行出售使用許可權,但在未來還有個不久中國可能也會像其他國家那樣,把北斗衛星的一些使用權打包出售給其他國家。
❼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原理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原理是基準站接受衛星導航信號後,會通過數據處理系統形成相應的信息,再由衛星、廣播、移動通信等手段將信息實時發送至應用終端,實現定位服務。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定位精度為10米,測速精度為0.2米/秒,授時精度為10納秒。
北斗導航為是我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和美國的GPS、歐洲伽利略(GALILEO)、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都屬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NGSS)。
北斗導航系統的構成。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據《蘭州晚報》報道,空間段由若乾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三種軌道衛星組成;地面段包括基準站、主控站、時間同步/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乾地面站;
用戶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晶元、模塊、天線等基礎產品,以及終端產品、應用系統與應用服務等。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通過這三部分實現精準定位。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精準定位就是它的最強技能
❽ 北斗導航的精度是多少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定位精度是10米。
服務類型:
1、基本導航服務
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空間信號精度將優於0.5米;全球定位精度將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亞太地區定位精度將優於5米,測速精度優於0.1米/秒,授時精度優於10納秒,整體性能大幅提升。
2、短報文通信服務
中國及周邊地區短報文通信服務,服務容量提高10倍,用戶機發射功率降低到原來的1/10,單次通信能力 1000 漢字(14000比特);全球短報文通信服務,單次通信能力40漢字(560比特)。
3、星基增強服務
按照國際民航組織標准,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支持單頻及雙頻多星座兩種增強服務模式,滿足國際民航組織相關性能要求。
4、國際搜救服務
按照國際海事組織及國際搜索和救援衛星系統標准,服務全球用戶。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共同組成全球中軌搜救系統,同時提供返向鏈路,極大提升搜救效率和能力。
(8)山東agv北斗導航演算法擴展閱讀:
覆蓋范圍:
2011年12月27日起,北斗導航系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覆蓋范圍東經約70°~140°,北緯5°~55°。北斗衛星系統對東南亞實現全覆蓋。
2018年12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開始提供全球服務。這標志著北斗系統服務范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❾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少需要多少顆衛星就可以定位
理論上衛星導航最少只需要三顆衛星就可以實現定位,理論上要實現實時定位,一般是需要4顆衛星,因為需要解算3個位置參數和一個鍾差參數。
我國北斗導航系統,最少三顆衛星就可以對一個用戶進行實時定位,實際情況我國北斗導航系統是使用四顆衛星進行定位的,除三顆三星定位原理的衛星,第四個衛星主要用於解決衛星之間的時差,而第四個衛星通常是地球同步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