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OSI參考模型包括幾層各層的作用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分為七層結構,從下到上順序依次為:
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傳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
Ⅱ OSI參考模型是哪幾層的組織結構
對於計算機或計算機網路來說,它們包含了許多種硬體設備,例如計算機本身、網卡、交換機、路由器等。然而,硬體設備本身並不能工作,就像一台新買回來的電腦沒有安裝操作系統(如:Windows XP)一樣,它除了會浪費電以外,什麼也幹不了。因此,能夠讓這些硬體設備工作的是一系列安裝在設備上的軟體系統,即「協議」。由於這些軟體協議種類繁多且復雜,為了讓人更容易操作、理解和學習這些協議,人們將這些協議根據不同的功能分為七類,形成七層結構,每一層的協議都負責實現數據的傳輸。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OSI七層模型各層的功能:
第七層:應用層
數據 用戶介面,提供用戶程序「介面」。
第六層:表示層
數據 數據的表現形式,特定功能的實現,如數據加密。
第五層:會話層
數據 允許不同機器上的用戶之間建立會話關系,如WINDOWS。
第四層:傳輸層
段 實現網路不同主機上用戶進程之間的數據通信,可靠與不可靠的傳輸,傳輸層的錯誤檢測,流量控制等。
第三層:網路層
包 提供邏輯地址(IP)、選路,數據從源端到目的端的傳輸。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幀 將上層數據封裝成幀,用MAC地址訪問媒介,錯誤檢測與修正。
第一層:物理層
比特流 設備之間比特流的傳輸,物理介面,電氣特性等。
下面是對OSI七層模型各層功能的詳細解釋:
OSI七層模型,也稱為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是一種框架性的設計方法。它通過七個層次化的結構模型,使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網路之間能夠實現可靠的通信。因此,其主要功能是幫助不同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
物理層:OSI模型的最低層或第一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物理層的協議負責產生並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在你的桌面PC上插入網路介面卡,你就建立了計算機連網的基礎。換言之,你提供了一個物理層。盡管物理層不提供糾錯服務,但它能夠設定數據傳輸速率並監測數據出錯率。網路物理問題,如電線斷開,將影響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OSI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其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為了保證傳輸,從網路層接收到的數據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層傳輸的幀。幀是用來移動數據的結構包,它不僅包括原始數據,還包括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網路地址以及糾錯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確定了幀將發送到何處,而糾錯和控制信息則確保幀無差錯到達。數據鏈路層的功能獨立於網路和它的節點以及所採用的物理層類型,它也不關心是否正在運行Word、Excel或使用Internet。有一些連接設備,如交換機,由於它們要對幀解碼並使用幀信息將數據發送到正確的接收方,所以它們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
網路層:OSI模型的第三層,其主要功能是將網路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並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網路層通過綜合考慮發送優先權、網路擁塞程度、服務質量以及可選路由的花費來決定從一個網路中節點A到另一個網路中節點B的最佳路徑。由於網路層處理路由,而路由器因為即連接網路各段,並智能指導數據傳送,屬於網路層。在網路中,「路由」是基於編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達性來指引數據的發送。
傳輸層: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傳輸協議同時進行流量控制或是基於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除此之外,傳輸層按照網路能處理的最大尺寸將較長的數據包進行強制分割。例如,乙太網無法接收大於1500位元組的數據包。發送方節點的傳輸層將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片,同時對每一數據片安排一序列號,以便數據到達接收方節點的傳輸層時,能以正確的順序重組。該過程即被稱為排序。工作在傳輸層的一種服務是TCP/IP協議套中的TCP(傳輸控制協議),另一項傳輸層服務是IPX/SPX協議集的SPX(序列包交換)。
會話層:負責在網路中的兩個節點之間建立和維持通信。會話層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鏈接,保持會話過程通信鏈接的暢通,同步兩個節點之間的對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決定從何處重新發送。你可能常常聽到有人把會話層稱作網路通信的「交通警察」。當通過撥號向你的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請求連接到網際網路時,ISP伺服器上的會話層與你終端機上的會話層進行協商連接。若你的電話線偶然從牆上插孔脫落時,你終端機上的會話層將檢測到連接中斷並重新發起連接。會話層通過決定節點通信的優先順序和通信時間的長短來設置通信期限。
表示層: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翻譯官,在表示層,數據將按照網路能理解的方案進行格式化;這種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網路的類型不同而不同。表示層管理數據的解密與加密,如系統口令的處理。例如:在Internet上查詢你銀行賬戶,使用的即是一種安全連接。你的賬戶數據在發送前被加密,在網路的另一端,表示層將對接收到的數據解密。除此之外,表示層協議還對圖片和文件格式信息進行解碼和編碼。
應用層:負責為軟體提供介面以使用網路服務。術語「應用層」並不是指運行在網路上的某個特別應用程序,應用層提供的服務包括文件傳輸、文件管理以及電子郵件的信息處理。
Ⅲ osi參考模型分為哪幾層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OSl參考模型中從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1、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送比特流。
2、數據鏈路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以實現介質訪問控制。
3、傳輸層為會話層用戶提供一個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優化的數據傳輸服務機制。
4、應用層為特定類型的網路應用提供了訪問OSI環境的手段。
5、會話層負責驗證訪問和會話管理。解除或建立與別的接點的聯系,沒有協議。
6、表示層的功能包括數據格式化,代碼轉換,數據加密,沒有協議。
7、應用層的功能有文件傳輸,電子郵件,文件服務,虛擬終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OSI 分層的好處:
1、每一層更改不會影響其他層。
2、有利於網路設備廠商生產出標準的網路設備。
舉個例子:其實網上買東西的過程就很類似於OSI模型。顧客在淘寶店看到了 一款傢具,顧客就聯系賣家,我要什麼款式,什麼顏色的,什麼型號,價格,然後顧客就拍下傢具支付,廠家這邊就找人打包,打完包後就得把箱子編上號,打包完成後就找快遞員來取貨。
快遞員就會在箱子上寫上寄件人,收件人,手機等,每一個箱子上都貼上;然後快遞員就把箱子搬到中轉站,快遞公司的中轉站每天都有一輛汽車把貨物運往火車站(假如是廠家在北京,顧客在深圳,),這里快遞公司中轉站的汽車就把箱子運往北京火車站。
第二天,貨物就達到深圳火車站,那麼快遞公司的汽車就把貨物從深圳火車站運往快遞公司深圳的中轉站,然後再由快遞員根據單號送到顧客的家裡,廠家就會派人去組裝傢具,最終傢具完整的呈現在顧客的眼前。分層就各負責各的工作。
每一層只關心自己那一層的事情。不關心其他的,就如快遞員不關心裏面是什麼東西,貨運員連寄件人收件人都不看,他就負責每天從中轉站運到火車站就完事了,比如每天運兩次,有一件他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