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學記者采訪過很多程序員,和有才華的優秀小說作家,他們都共同表示,腦力勞動很心累!抑鬱症活得很痛苦
沒辦法的事情吧。人要工作才有飯吃吧。現在買房買車娶媳婦壓力太大了吧
Ⅱ 少兒編程是在培養碼農嗎
不是的,不要把社會工作上的碼農直接代入到少兒編程學習中,認為少兒編程就是在培養「小碼農」。回歸到本質,孩子在幼兒時期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激發孩子創造力、好奇心、探索和動手能力。只要是有助於孩子的思維培養,家庭條件的允許下是可以參與的、學習的。我也幫孩子報名了和碼編程,純在線編程課,在家就可以上,主要是針對想要提升數學又想掌握編程技能的孩子。
Ⅲ 貝志誠的介紹
貝志誠為《防火牆5788》劇中男二號,扮演者郭京飛。工作:計算機程序員。
貝志誠是一位年輕有為,技術超凡的程序員,與舒蓉(傅淼飾)一起成立了舒誠集團,但他心地單純,除了編程方面的專業知識之外,其他事情都交給舒蓉完成。
貝志誠的童年經歷坎坷,無疑給這個人物營造上一層凝重悲傷的色彩,但他陽光燦爛的性格又使得這個人物在經歷了人生曲折之後,重新領悟了父愛,尋回了自己失散多年的親人。劇中,郭京飛陰錯陽差的與姚晨扮演的宋玉秀相識,兩人之間發生了一連串啼笑皆非的趣事,對手好戲不斷,是整個劇中溫情暖色的主調。
(3)程序員童年擴展閱讀
劇中女友:宋玉秀(姚晨飾)
劇中合作夥伴:舒蓉(傅淼飾)
小貝介紹:父母離異,弟弟小時候隨母遠赴美國,失散多年。在其弟追趕途中,卻無意間撞傷了長裙少女,火紅的炭灼傷了少女(宋玉秀)的小腿。
最初郭京飛所要飾演的並不是貝志誠,而是劇中另一重要角色,開拍之前主創陣容有過調整,表演基本功扎實的郭京飛對新角色把握的游刃有餘,在短短的時間內研讀劇本,熟悉人物,多次與導演商討,對貝志誠一角有了更全面的定位。
長期執著於戲劇舞台的郭京飛現在仍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職業演員,他曾在《牛虻》,《和空姐同居的日子》,《龍須溝》等多部話劇作品中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角色,獲得話劇界新一代的「當家小生」的美譽。去年年底,在寧財神的話劇《武林外傳》中,「莫小寶」一角的成功塑造,不僅讓郭京飛名聲大噪,而且在表演功力上更是獲得了高度贊賞。
Ⅳ 葛軍,是做什麼的 憑什麼出名
葛軍,「灰鴿子工作室」的創辦者,一個低調而又引人注目的程序員。是憑借 灰鴿子工作室」,黑客中的高手.以下是他的簡介:
今年年初,筆者第一次接觸到灰鴿子。這款遠程式控制制軟體的綜合性能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冰河,在國內的使用者也相當多。一邊是木馬程序、黑客軟體和不斷的質疑;一邊是追求自由的精神,艱苦的開發與不懈的探索,葛軍將怎樣面對未來? 童年生活 ,1982年,葛軍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市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從小跟隨媽媽在農田裡長大的葛軍非常羨慕每天背著書包去上學的姐姐。五歲的時候,葛軍盼來了自己邁入課堂的那一天。 幼年對學校的渴望讓葛軍異常地嚮往學校的生活,在小學時他一度成為班長,兒時優異的成績給葛軍的內心帶來了極大的優越感,以至於這種優越感一直延續到他踏進中學的大門。 初中剛剛開學的第一天,年輕氣盛的葛軍就因為和同班同學爭論誰的小學更加優秀而動了手,入學的打架事件給老師留下了極不好的印象。隨後語言環境的落差更進一步造成了葛軍的逆反心理,由於中學老師要求所有學生說普通話,這讓第一次走出農村的葛軍很不適應,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我找到了理想 1996年,父親堅持著給葛軍買了一個高中指標,但是葛軍的學習態度仍然沒有轉變。這時,他迷戀上了電子游戲機。家人對葛軍失去了信心,為了讓他在高中畢業後能夠有點事干,父親在葛軍即將高中畢業的時候,為他報了一個電腦培訓班。 「在學習班的那段時間,我感覺時間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兩個月就過去了。畢業前,學習班的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現在所學的電腦知識僅僅是一些應用上的東西,如果你想真正的了解電腦,操縱電腦,一定要好好地學習編程。』」葛軍回憶說,當時編程在自己的心中根本沒有概念。如今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但是葛軍一直強調這對他來說是一次改變人生的談話! 2000年,在葛軍的幾次游說下,父親終於狠下心來給葛軍買了一台電腦。有了電腦之後,葛軍又回想起當年老師的那句話,於是葛軍從書店挑選了一本Visual Basic編程的書,開始認真地學了起來。 「我當時就想編寫一個程序來證明自己。」葛軍回想起當年在電腦學習班中,老師曾經被計算機病毒搞得坐立不安,這件事情讓他對病毒充滿了好奇。「思考了許久之後,我決定要編寫一個病毒!」不知道是機緣巧合還是命中註定,VB此時又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葛軍順利開發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病毒程序——哎靈病毒。 帶著理想飛翔 2001年,葛軍所在的地質隊接通了Internet,當時他對網路的印象除了速度慢以外,就一個「貴」字。在這期間,葛軍注意到了遠程式控制制軟體。「我當時在網上找到的第一款遠程式控制制軟體是冰河,然後我開始在單位里做實驗,給同事的電腦安裝上,然後利用冰河的屏幕監視功能學習同事使用AutoCAD的經驗。」在得到樂趣的同時,葛軍發現殺毒軟體已經能夠查殺冰河了,於是他開始策劃著自己編寫一款遠程式控制制軟體。 「有一次,我在逛書店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本Delphi的書籍,讀後發現Delphi和VB很相似,跟搭積木一樣簡單,最關鍵的是它不會出現VB那種動態鏈接庫的情況。」 對VB已經很熟悉的葛軍來說,學習Delphi非常得心應手,他很快就掌握了Delphi的相關技巧,並開始模仿冰河寫自己的遠程式控制製程序。「冰河是用C++ Builder編寫的,由於Delphi和C++ Builder都是Borland公司的開發工具,因此我很輕松地就用Delphi模仿出了冰河的界面,並輕松地實現了部分冰河的功能。」「後來我逐漸在灰鴿子上添加了各種功能,最終讓它模仿了冰河的全部功能。我感覺這款軟體基本成型後就發布到Internet上了。」 灰鴿子發布後,很快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用戶,成為了中國網路中繼冰河之後又一款用戶群廣泛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後來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也不得不對部分有特殊要求的用戶進行收費,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葛軍說,收費實屬無奈,畢竟從網站開銷到相關資料的購買,都需要資金的支持。 在采訪的最後,葛軍對筆者說,他並不能算一個真正的黑客,甚至不能算是黑客,自己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程序員而已
Ⅳ 170萬年薪的阿里程序員徵婚被嘲: 從愛情到婚姻要經歷什麼
男孩子在農村家庭長大,通過自己的努力,一路走到現在,有了車,有了房,有了好位置,從以前的自卑到現在的自負,因為他覺得物質已經足夠了。
兒童的物質自卑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會被看似豐富的外部條件所填滿,但他們的內心仍然沒有被填滿。
他工作很忙,所以這個女人應該照顧家庭。他喜歡孩子,所以你最好接受第二個孩子。這些想法是如此赤裸裸,以至於很多人,尤其是女孩,無法接受。
在他看來,所有這些都是合理的,而且綽綽有餘。我的年薪是170萬,降低標准,找到一個月薪1萬的目標。這些要求可以不提嗎?然而,在女人的眼裡,這些都帶有貶義與惡意。
更不用說,現代女性變得越來越獨立,有很多人有傑出的事業,越來越多的女性從婚姻和家庭中解脫出來。他們也可以創造不朽的社會成就。即使是平凡的,也不會願意從一開始就進入一段墮落的關系。
如今,許多相親場景,首先把物質條件放出來,然後再談家庭背景和個性愛好。這種顛倒現狀的現象令人厭惡,但卻是一種更現實、更快的匹配方式。
大多數現代男性和女性都希望找到靈魂伴侶,同時又不想讓自己在物質上處於劣勢。從愛情到婚姻,首先要有愛情,然後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在一起。如果開始只是物質上的匹配,那麼婚姻不會長久。
Ⅵ 程序員都在追求什麼
首先,我以自問自答開始。 A 基本都是窮人家的孩子。 A 相對於風吹雨淋的烤紅薯和修車,程序員是個不錯的選擇。不是城管看不起烤紅薯的人,因為烤紅薯的人如果能做高薪程序員的話,他還是繼續一天烤幾個紅薯? 烤紅薯的人其實是不想烤紅薯的,同理,程序員其實是不想當程序員的。 A 看起來是的,無論哪個行業,包括程序員,除了自己開公司的以外都得靠自己剝削自己來積累財富,慢慢往上爬。 Q能改變么?A 基本不能改變。因為我們程序員喜歡自己騙自己。 這是所有人的問題。錢是水漲船高的。"你"那時候的目標是,啊,想在北京買個X百平的房子,似乎下輩子都攢不夠錢啊。 為什麼?社會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從個人來看,是建設個人美好的未來;但是從整體來看是大家一起努力來把"未來幸福"的門檻整體抬高。我們很大一部分努力的結果,最後變成了相互之間造成的痛苦,這是我們痛苦的根源。個人追求幸福的結果是整體的不幸,這個是永恆無解的問題-----就好像我們所有的人小的時候,都犧牲童年的幸福去追求比別人更成功一樣(什麼奧賽班,美術課等等),結果就是所有的人成功幾率都不會增加,得到唯一結果的就是所有的人童年都不幸福。 這個悖論問題就是囚徒困境,永恆無解。 過去的青年是這樣的迷茫,現在的青年是這樣的迷茫,等我們成了灰,未來的青年還是這樣的迷茫。 在這個問題上,不止是80後,所有的x0後,我們的父輩,我們的後代,都逃不出這個怪圈。 關於烏托邦: 我們的期許其實就是一個烏托邦。 因為我們害怕未來!所以我們給自己一個期許----未來會更好。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大部分人,自己都是心虛的。生活,它並不美好,也並不糟糕,從來就是那樣。痛苦更多的來自我們對自己的期許。我們定下一個生活和事業的目標,與其說是胸有大志要干一番大事業的豪情,不如說是來自於對"低收入低社會地位以及沒有安全感"的恐懼預感,所以我們才不斷的鞭策自己,自己給自己畫大餅。 80年代的程序員最喜歡談論硬體如何節省內存,用匯編提高效率;90年代程序員喜歡談論微軟,學習微軟和Borland的技術OLE,activeX,VBA,com,delphi,崇拜比爾蓋茨;00年代的程序員愛好談論Google,巴不得鄙視世界上所有不用gg搜索引擎的人;現在的我們看到M$,,Google的筆試題面試題就有一種打開網頁研究一番的沖動-----------好像是看完了以後,馬上就被能其中的某個大公司錄取了,然後幻想著和一同研究的朋友們高喊著"同去,同去"... ... 寫道這里,我發現我還是在做著手上那雖然無聊無法改變世界,卻一直能給我一份薪水的工作。能養家,還能上網。 人有一種弱點,就是會不斷的陷入"想要得到某種解脫的渴望"的痛苦,就像程序員不斷的問自己"我什麼時候才能不再編程了",攤煎餅的問自己"我什麼時候不再攤煎餅了"。我們自己的理性,並不能使我們從痛苦的泥沼當中,解脫出來。未來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因為造物主沒有給與我們某種預定的期望.與其為了未來犧牲掉現在眼前的幸福,不如,在當下,做什麼事情都對自己好一些。只要是有機會的時候,就優待一下自己。彌賽亞明天不會來了。
Ⅶ 騰訊知名游戲程序員毛星雲墜樓身亡,墜亡前有何異常
有知情者稱:他領導研發了某款3 A游戲,但因為研發過程遭遇瓶頸,進度遲緩,導致團隊整體業績下滑、年終獎金銳減。毛**在和上級談判失敗之後選擇了跳樓自殺,這是一起令人悲痛的事例。有網友透露毛**患有抑鬱症,前段時間曾住院治療,但是沒想到他選擇了一個悲劇的方式結束生命,此時,我們所能做得就是不聽謠、不信謠、不傳謠,靜靜地等待相關部門核查,讓逝者安息,從精神分析角度探究,對此事件嘲諷者大致有五種心理:
第五、敵視心理。此人習慣性以仇視的目光對待別人——這種心理通常來源於童年時期,他/她在家庭或社會環境中感受不到親情溫暖。具有敵視心理的人在遭遇外界不良刺激後,可能會逐漸演化為犯罪,“嘲諷他人”只是他/她的常規操作。
Ⅷ 74751是什麼梗
74751是超級小桀直播間ID。超級小桀,別名小桀,真名叫段東傑,湖南長沙人,斗魚主機游戲(馬里奧)人氣主播。
超級小桀原來的職業是一名程序員,後來接觸到斗魚,從此入坑。超級小桀有招人喜歡的性格,和水友們相似的童年經歷,自身的努力和認真的態度。
超級小桀經常自黑、不避諱黃段子(也不時來上一段),經常自帶節奏,但不會滑向三俗,而且滿是真誠。你會覺得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是和直播間中表現出來的自己沒有分別,也就是說,給你一種直播的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人,而不是製造出來的形象。
超級小桀作為整個直播行業赫赫有名的技術宅男自身所擁有的黑科技不計其數。超級小桀自己在日常的研究中,開發了不少彈幕數據的小程序。除此以外彈幕黑科技、抽獎、手機直播、攝像頭等等都有著超級小桀自己的製作,超級小桀也在直播中透露自己有著60多項二類專利,讓大家深深佩服。
當然,除了對科技非常感興趣之外,超級小桀最為痴迷的或許就是熱門主機游戲馬里奧了吧。還記得超級小桀數年的時間內一直痴迷於馬里奧游戲。在數年的時間內,超級小桀通關了無數難度的馬里奧,因此被稱為斗魚最強馬里奧玩家。
Ⅸ 《脫口秀大會》龐博講的什麼梗
【餃子上頭】黑暗童年系列之串門篇來了!只聽說酒桌上有勸酒擋酒的,沒想到串門兒還要被父母拿來擋飯,親愛的爸爸媽媽,餃子吃多了也上頭啊, 這波段子成功喚起心理陰影了我個人認為你是交大程序員里說脫口秀最好的,脫口秀里處理bug最好的,
Ⅹ 為何家會傷人,揭開成長與戀愛的秘密
本期話題講的是家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成長,甚至影響他日後的工作和戀愛!為什麼本期話題會講家庭呢?其實是因為朋友樓上的一位老師,她教自己九歲的小孩的方式很特別,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無論她的小孩能否在晚上九點之前完成作業,她一定叫小孩上床睡覺,作業完成多少算多少。如果是其他家長,不完成作業你還想睡?沒門!特別是考試期間,學校的作業十分繁重,這位既老師也是媽媽的家長居然主動幫他的小孩完成作業,盡量不影響小孩原有作息和玩樂的時間,她說現在是孩子長腦袋的時候,如果過多的壓力會影響大腦發育,而且睡眠不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所以作為家長應該要平行小孩學習和游戲的時間。注意哦!這位不是普通的老師哦,有不少家長願意花重金聘請她幫忙輔導自己小孩,但這位老師也會安排大量繁重的作業給他們的小孩做,因為那些家長花錢買的是成績,而她希望自己的小孩獲得是健康的成長。就是這樣一位既是老師也是媽媽的家長推薦了一本書給我的朋友看,就是這本由武志紅所著的《為何家會傷人》。
當朋友跟我講起這位老師和這本書的時候,我開始關注這本書,立刻上網買回來閱讀。可能是我還沒有結婚和組建家庭吧,所以呢,我看這本書的時候重心是放在了工作和戀愛方面,這本書確實擴展了我了解同事信息的維度,讓我除了關心團隊里大家的個人情況,還會適當延伸地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方便日後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跟他們溝通和協作。還有在戀愛方面,可能有些男生會發現有些女生很愛發脾氣,而且是無厘頭的發脾氣,就誤解為這是大小姐脾氣,但是事實真的這么簡單嗎?接下來跟大家好好聊聊《為何家會傷人》幫你解開這些謎團。
這是一本充滿了負面信息的書,裡面全都是失敗的案例,在失敗的案例里讓大家看到問題的真相。這本書把家對孩子從嬰兒時期到成人時期戀愛結婚等等,整個人生重要的時刻的影響都寫進來了。可以說人的一生做事情的方法方式幾乎都是受到家的影響,很少人能跳出這個影響。比如你的做事風格、對事物的厭惡喜好(例如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害怕蛇、就是喜歡吃榴槤等等)、甚至你看到異性會一見鍾情,這些可能連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但其實這些都是在你的父母影響下所產生的結果。
=== 成長的秘密 ===
現在不少父母把孩子定義成屬於自己的私人財產,自己喜歡如何支配就如何支配,喜歡打就打,喜歡罵就罵,完全沒有把孩子當成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來看待。書中提到的溺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支配方式,溺愛其實是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強加給孩子的一種行為,比如自己很想學鋼琴,但是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就把這個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學,自己沒能力考博士,就讓孩子去考博士,有不少孩子都是為家長而考的,孩子成為了家長實現夢想的替身。
有一些父母把什麼事情都幫孩子想好,把孩子未來人生的路都規劃好,孩子有什麼問題都幫他處理好,然後還大義凜然的說這是為你好,這樣說彷彿變得不可指責。但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性,過度的保護和避免孩子犯錯,會讓孩子喪失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工作中遇到問題自己無法解決,也不會主動的去尋找解決方法。我們公司就有這么一位同事,他是一名程序員,遇到開發上的問題自己不能獨立解決,也不問同事,最後我發現問題的時候,他說自己不會解決,我問他為什麼不請教一下身邊的同事呢?他沒有回復,一直看著顯示器憋著。最後我協調其他同事幫他把問題給解決了,並且叮囑他有什麼問題先網路一下,如果沒有找到解決方法就問身邊同事,我也幫他給其他同事打了招呼,有需要的時候大家幫他解決一下問題,後來他才慢慢的學會如何跟同事們協作來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多讓孩子獨立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即使他受挫了也是一種經驗啊,這樣才能培養他自己尋找解決方法的能力,否則可能孩子長到五大三粗了,連生活上等問題都要父母來處理,例如襪子底褲等等都要父母來買,去趟醫院看個感冒都要媽媽帶著。那句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其實都是這些父母自找的,把幫助孩子解決一切問題變成了慣性,孩子長大了他自己有能力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嗎?可能連這些家長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能力,所以不憂才怪呢!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詞叫「挫折商」,人除了智商、情商、還有一個是挫折商,心理學認為,經歷多樣性比經歷單一性要好,就是說不可以總是順風順水,或者總是遭受挫折,一定要經歷過順風順水也受過挫折,這樣人才能形成多維度的思維,想問題才會比較全面,不會太片面,就像最近一直順風順水的文章遭遇出軌事件一樣,相信這對文章同學來說應該是他成長的重要時刻。一定程度的挫折還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失戀也不會那麼容易想到要去輕生。還有一些父母把孩子當成了他們的面子工程,如果孩子成績不好,或沒有特長,自己在外面跟其他家長的孩子對比的時候沒面子,所以給孩子報了N多的培訓班或興趣班。綜上所述這些都是父母的主觀意願,但是這些真的是孩子成長需要的嗎?這本書說這些都是以愛的名義去扼殺孩子的選擇權。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擁有選擇權就是擁有自由,可以自我選擇的孩子才會成為真正的自己。
這讓我想起兩年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我的女兒是中等生》,文中女兒的成績一直都是在班裡中等水平,全班50人,她女兒一直就保持23名的位置,所以同學們都管她叫23號。有一次在父母的老同學聚會上,有人要孩子們都說說將來要做什麼?各家小孩都說要做什麼鋼琴家、要當明星、要當政界要人,連四歲半的小孩都說要當電視主持人,而她15歲的女兒卻說要當幼兒園老師,這樣可以領著孩子們唱歌,做游戲。可能這個答案並不是這位媽媽想要的,所以緊接著追問她,那你的第二志願是什麼呀?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媽媽,穿著印叮當貓的圍裙,在廚房裡做晚餐,然後給我的孩子講故事,領著他在陽台上看星星。」這個回答頓時讓現場的親友們愕然,面面相覷(qu),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氣氛極為尷尬。
在一次期中考試後,這位母親接到了班主任的電話,知道了成績依然是中等,但班主任說:「他從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在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上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最後的結果是除了你的女兒自己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你的女兒的名字。理由有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他感嘆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一般,可是做人,實在很優秀!」 這位母親高興的回家跟女兒說:「你快要成為班裡的英雄了。」 女兒歪著頭想了想,然後認真地告訴媽媽說:「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有人坐在路邊鼓掌….。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就是這樣一名中等生,在兩個小男孩,一個數理天才,一個英語高手爭搶食物,誰也不肯放手,更不願平分的時候,她提出用擲硬幣的方法,輕松地打破了這個僵局。在班級聚餐回來的路上由於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這位中等生一個接一個的笑話,讓全車人都被逗樂了。當她講笑話的時候,她手底下也沒閑著,用裝食品的彩色紙盒,剪出許多小動物,引得這群孩子贊嘆不已。直到下車,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孩子們都連連道謝。就是這樣一名會帶給別人快樂,會無償幫助同學的中等生獲得了全班同學的愛戴。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中的平凡人。如果能健康快樂,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呢。大家如果對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話,可以在劉子駿的微信公眾賬號上回復「中等生」即可閱讀。在我收集資料的時候發現了方剛博士也寫了一本書叫《我的孩子是「中等生」》,書裡面說「據媒體報道,過去20多年間的「高考狀元」,工作後大都成績平平,而那些昔日的「中等生」,許多人卻成為社會的精英人才」。這本書推薦給一些還是以考試成績論英雄的父母看看。
=== 戀愛的秘密 ===
原來男的不壞女的不愛這句話是跟父母有關的!父母過多干涉孩子的方方面面,孩子會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書中有一個案例,有一女孩她一直找的男朋友都是小混混,他媽媽無論多少次反對,甚至自殘,還有以死相逼,但是女兒就是不聽,為什麼呢?因為這位媽媽過度干涉孩子的方方面面,什麼都管,相當於把女兒囚禁在她權利的牢籠里,導致讓她的女兒產生了逆反心理,女兒喜歡小混混,其實就是喜歡他們可以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喜歡這種自己嚮往的生活狀態,這些都是女兒心裡最渴望的東西。所以即使她跟小混混吵架鬧分手,每次都是這女孩主動回來哀求復合,有時甚至用自己的身體來維護這樣的關系,墮胎一次又一次,即使男朋友對她很差,還要她去偷東西,還有壞習慣一大堆,但她依然對這樣的男朋友不離不棄。心理醫生在與她交流的時候發現,這女孩潛意識里隱含了一種邏輯,媽媽經常說她的身體是媽媽給的,所以媽媽對她有控制權,而她自己沒有身體的控制權,那自己為什麼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呢!所以男的不壞女的不愛這個現象,原來是這些父母努力的成果。當然啦,現在大家已經把這個「壞」理解為男人幽默、風趣等等能吸引女孩子的優點。
但凡事不能走極端,除了不可以過度的干涉孩子的方方面面,也不能對孩子不理不睬,有些家庭對孩子的態度就是給飯你吃,供你讀書就行了,其他的不聞不問,父母應該給與孩子的溫暖和無條件的愛完全木有。這樣也會讓孩子形成另一個極端,這時候孩子會幹些小破壞,發些小脾氣來吸引父母的關注,希望父母可以關愛他,久而久之在孩子長大談戀愛的時候,就變成了一種要求對方關注他的方式。所以如果你發現你的另一半喜歡跟你亂發脾氣,那你應該警惕,適當的深入了解一下對方的家庭情況,對方跟父母之間的關系,或許你會找到答案,幫助他修補內心的創傷。
還有一見鍾情也跟父母有關,為什麼有些人會對另一半一見鍾情呢?在現實中的父母或多或少的讓我們不滿意,所以我們心中都藏著一個理想父母的模型,這個模型就是你選擇戀人的基石,所以我們找戀人的時候會潛意識地按照理想中的父母模型來找。這本書說「戀愛是親子關系的復制,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會復制這樣的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復制這樣的痛苦」,例如爸爸對女兒很好,女兒很容易就會按照爸爸的性格外貌等特徵來找另一半,來重新復制童年的幸福,可以讓她回到童年,變回那個受爸爸疼愛的小女孩。書中說的阿蓮就是這樣,她性格外向,漂亮迷人,追她的男人至少有一個排,但她就喜歡不解風情沒有一點生活情趣的劉凱。劉凱在跟阿蓮談戀愛的過程中,幾乎從不送花,很少甜言蜜語,很少表達愛意,但是阿蓮就是喜歡他,這連劉凱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突然有美女會這么愛自己,而且還是美女主動去追他的。阿蓮在跟別的男人談戀愛的時候很在乎對方浪不浪漫,有沒有生活情趣,但奇怪的是她對劉凱從不提這些要求,覺得單單兩個人在一起就已經很滿足了。
他們認識半年後就結婚了,在婚禮上阿蓮說他跟劉凱是一見鍾情,但一些阿蓮的追求者在婚禮上發現,劉凱跟阿蓮的爸爸長得特別像,不僅長相,還有動作和性格都很合拍,所以如果你或你的朋友希望找到一個能一見鍾情的人,那你應該心裡有數了吧。故事發展到這里感覺是一段美好的姻緣,但是最終的結局是他們離婚了。當時阿蓮希望生一個孩子來繼續維系這個家,但是依然改變不了這個結局。在這段感情里,阿蓮不可能一直都活在童年時與爸爸的關系,她是活在成人的世界裡,雖然她結婚了,但是依然還有不少追求者鍥而不舍地為她獻殷勤,這樣一對比,發現劉凱其實並不是心裡想要的,這種戀愛關系的意識錯位,也是讓很多一見鍾情觸礁的原因。但一見鍾情也並非都會失敗,只要兩個家庭的父母關系都比較健康,那一見鍾情也是一樁美好的姻緣。
一見鍾情也是屬於一種戀母情結或者是戀父情結,這也是父母給予過多的溺愛而導致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適當的讓他們獨立出來,大概就是孩子5歲左右,例如跟孩子分開睡,不能再睡一起了,否則這輩子他都只能跟媽媽一起睡了,書中也有這樣的案例。只有學會分離才能給予孩子真正的愛,這本書說分離是幫助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步,從在媽媽肚子里分娩開始到讀書到自己成家,人的一生就是在一個不斷分離的過程中成長,拒絕分離就等於拒絕成長,拒絕分離的愛就是假愛。要適當的給予大家空間,這樣的關系才會良性發展,過多的侵佔對方的空間,這樣雙方關系都會難以良性發展,所以讓孩子盡量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性是很重要的。這樣孩子的戀愛關系的意識才不會錯位,才會遵循自己心裡真正需求和想法來尋覓對象。
其實婆媳關系也是這樣導致的,母親希望把母子關系在兒子組建的新家庭里繼續延續下去,但是這樣會影響兒子自己的家庭,甚至會破壞兒子的家庭。畢竟兒子是母親人生第二重要的人,把兒子的愛分割出去是很多母親難以割捨的,所以這本書說不建議婆媳一起住,應該兩個家庭都獨立分開,各自生活,這樣的關系才會更加健康。如果你現在沒有辦法,婆媳問題既成實事,這本書也有教你如何處理婆媳關系的。婆媳關系其實是一個謊言,三角關系才是真相,而作為三角關系的核心兒子,是調解婆媳關系的最佳人選,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那麼就需要主動去承擔這個調解的工作。最後這本書給長輩們分享一句話「孩子不該是你的最愛,配偶才是你最重要的愛人」。
更多有意思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號:liuzijuncom 或在微信搜索劉子駿,或在新浪微博上 @LiuTALK劉子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