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都說滴滴不賺錢,但為什麼越來越多司
滴滴打車司機賺是賺,賺多少還是要看自己努力的。不過現在較以前相比有點差別了。
注冊滴滴的流程:需要的條件和注冊的步驟詳述如下基本條件(各個地方有細微差別)
1. 有一部自己的四門汽車,裸車價格在8萬元以上,車齡在6年以內; 2. 司機有一年以上的駕齡; 3. 准備一部安卓手機或蘋果手機(4G手機最好)。所有司機開始都是從快車做起,當完成一定訂單量並且車型滿足專車的要求,就可以升級成為專車。成為專車之後,可以接快車的訂單和專車的訂單。未加入滴滴的司機請點擊掃我頭像的碼(滑鼠移動到我名字點開,看到頭。像的二維碼),使用微信掃一掃即可。注冊可以直接在手機上自助完成,非常簡單。
全職跑滴滴的,他們雖然和傳統計程車工作方式類似,但的士牌照需要花費幾十萬,的士公司按天抽成。而滴滴司機只要有車,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就可以賺錢。
因為全職的滴滴司機, 大多都是家庭收入的支柱,所以滴滴平台的政策發生變化都會影響滴滴司機的切身利益。他們的預期是一個月賺1到2萬,而當他們只能賺6000到8000的時候就會抱怨不賺錢了。
這幾年實體經濟不太景氣,主要是受到了互聯網經濟的沖擊,很多失業員工選擇了跑滴滴作為再就業的機會。根據《央視財經》對一位網約車司機的采訪來看,這位叫馮凱春的師傅在兩年內跑的流水達到46萬元,盡管司機補貼逐漸減少,但因為星級高服務態度良好,訂單量增加更多。
勤快的司機,專職跑滴滴的司機,每天的接單數量在10單以上的,算上滴滴的各種獎勵和補貼,還是有點工錢的。想賺很多錢,很難,滴滴司機最適合那些無業的遊民。,因為他們沒有工作,就沒得對比,相當於是零成本,做起來滿意度會相對高點。上了5000左右的工薪族,跑滴滴就會覺得不劃算。每天7點出車,中午休息一會兒,晚上9-10點收車,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一天平均收入350,每天220公里左右由於車是2.0t的,市區比較耗油,油費250-300元,一天賺50-100元左右(還要除一頓10元錢的午餐),如果一個月不休息應該可以賺個1千至2千左右(不計算車輛損耗和其他任何費用)
如果算上20幾萬的車車損(30萬公里里程,出10公里後車輛修理無法算,20幾萬的車隨便壞個什麼東西也要好幾百一兩千,一個輪胎要1000多,四個4000多,開個幾個月輪胎竟然快磨了一半。(但有開一輛車修一輛車的說法)保養每月一次要1000元左右,一月6000公里以上,洗車每次20元一月2次40元,一年7~8千的保險,平均一個月也要600多,每月電話費2000分鍾,流量2G,套餐價每月300元。還有一天工作12小時(正常工作時間8小時)。
對此,一位廣州滴滴師傅在網路貼吧「滴滴吧」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在這位老司機看來,滴滴打車的補貼相對過去已經明顯減少了。就在這位滴滴司機發帖的五月份,15單的補貼降低到80元,星級要求4.8分左右,成交率要滿足70%。正是因為星級評價和成交率上的硬性要求,導致滴滴等網約車司機既不願意乘客給出差評價,尤其是乘客無故取消訂單的話,將直接影響到滴滴司機的補貼。
平均算(輪胎要四個4000多,8萬公里一次,剎車片500元,8萬公里一次,車輛打蠟保養全面清洗車輛2000元8萬公里,雨刮器,車燈,防凍液,正式皮帶等8萬公里1000元,其他費用每年500元)
另外,還要擔心被當黑車抓的風險。經歷早晚高峰2小時,早晚高峰接了堵車的單,不然滴滴會給你1倍獎勵,根本就是賺不夠油費。總的來說,很辛苦,又其實賺不了什麼錢。所以必須勤快,靠多接單多拿補貼,才能賺點小錢,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勸你乾脆不要做。如果去上個班,還有休息天,每天8小時比這個賺錢。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叫車應用在國內各大城市暫緩補貼,原先還可以靠補貼、獎勵賺取豐厚收入的網約車司機,正在處於一個兩難境地。對於滴滴打車司機來說,如果繼續跑下去,可能利潤微薄乃至賺回油錢。由此,部分滴滴司機可能暫時不接單,或者接單的意願不如以前那麼強烈。而這,無疑是滴滴打車等智能出行平台必須重視的問題。
但是還有個問題,當蜜月期過去之後。但現在的問題是「蜜月期」過去之後,這些特地花錢置辦新車跑專車的司機日子並不好過。「幹了一年的差不多已經出來了,至少車錢差不多賺回來了,但後來者現在頂多才把車頭錢賺出來。」齊師傅是個老北京人,作為專職司機,經歷過專車平台「高基本工資(6000元左右)+訂單提成+油費補貼」的好日子,一個月收入也能有個1萬多。現在除了和帶車司機一樣得按照訂單總額分成,每天還得上繳將近200元的汽車租賃費用,「現在每個月到手的錢還不如之計程車司機。」兩個月前,50多歲的齊師傅和他的一幫老哥們准備跳槽去另一家新進入的專車公司,因為超45周歲,他們連面試機會都沒拿到就被拒絕了。「不是我擔心別人和我搶訂單,現在專車真得不好做,輕松賺錢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而且像我們這樣沒車的司機也還沒有保險。小武是一個典型帶車加盟的專車司機,但是他最近准備不幹了,「收入降得太快了,2月份過年我也沒怎麼歇著,但真正到手都不到5000塊,我還不如找個固定工作。」
『貳』 大家好!有誰是滴滴順風車車主啊我想問一下這個一天可以接幾單全職干這個能掙錢嗎不知道怎麼樣幫
我跑了兩天,經測試滴滴順風車是不掙錢的,跑100公里基本是110元到120元之間的車費,如果接客人距離比較遠,那就更不行啦,基本上100公里100塊錢甚至更少,沒賺頭,刨去油費,你可以自己算一下能不能掙錢啦。除非你原地不動客人就能上車,每單如此的話那還能賺點錢。接客距離遠,跑空車都是要耗油的,自己可以算一下自己的油耗。如果是超省油的車有可能會掙錢百公里不超5個油的話還可以,我的是百公里平均7個油。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28歲程序員想轉行,到底能做什麼
我也是28歲程序員一枚,從21歲干到現在一直想轉行,也沒找到合適的機會
『肆』 如何看待互聯網大廠程序員因厭惡編程,辭去月薪2w+的工作去當司機
人各有志,只要能過上開心快樂的日子,做什麼職業不重要。
外面的人看到的都是程序員的工資高,卻不知道程序員工作中的煩惱
奇葩的需求
2018年中國平安的產品經理和APP開發人員在辦公室打了起來,原因是該產品經理給開發提了一個需求,根據用戶手機殼的顏色自動調整APP的主題,程序員聽到這樣的需求後對產品經理大打出手。假如這樣的需求給到我的話,大打出手倒不至於,辭職是肯定的。對於這種完全不懂編程的產品經理,日常被程序員問候已經是常態了。
2019年某次元視頻網站源碼泄漏事件中,不少人在源碼的注釋中看到了這個
可見程序員日常寫代碼中都不忘問候產品經理,對產品經理的仇視是日積月累的。
還有這個
地位
程序員被戲稱為碼農、代碼搬運工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在需求上沒什麼話語權,需求來了,即使覺得這樣的需求不合理、沒有意思,也要硬著頭皮去做完;拿到需求,只能默默低頭完成,這時候培養一個好心態尤為重要,不然將是無休止的口水戰爭。
彈性工作時間
程序員的加班是無休止的,996已經是工作常態了(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遇到緊急任務或者產品上線,有時甚至需要工作到凌晨,去年較火的github項目996.ICU,程序員集體反抗,但是作用根本不大,除了讓外界知道程序員加班外,工作時間沒有任何改善,甚至由於大環境不好,很多程序員都丟了工作。現在的招聘信息中,工作要求中一般都不寫加班,但是在會在面試的時候問你能不能接受加班,你要是說不能接受,基本就涼了。
身體越來越差
當程序員的,在變強的道路上禿頂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剛入行時關注編程能力的變強,到入行後的養生,行內的規矩,根據程序員的發亮去判斷一個程序員的技術水平,雖然是吐槽,但是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程序員的工作本來就燒腦,平時工作頭發掉得多,還有工作時間也導致了這個行業普遍都掉發嚴重,晚上得不到好的休息。
後來還出現了幫助程序員通過面試的發型
通過發型迷惑面試官,讓面試官認為你是具有多年開發經驗的老手。
發亮都是表面上看到的,還有內在的,程序員因為工作時間長,平時沒有時間鍛煉身體,久坐,導致的腰肌勞損,頸椎病都是常態
所以工作多年的程序員中就兩種體形,一種骨瘦如柴,一種發胖型,就沒有幾個是壯的。
最後
程序員的轉行都是多種原因,日積月累的,曾經剛入行時對這個行業的神秘感,到真正工作時對他的厭倦,其實不止是程序員厭惡編程,其他工作也一樣,當愛好變成了你的日常工作,你的這個愛好就已經被扼殺了。程序員轉行當司機,也許是真的受不了這樣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吧。
『伍』 30歲後,程序員的出路在哪
程序員是很苦的,技術發展太快,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以更新知識與技能,否則很快這會被時代所淘汰,沒有成功的程序員,只有時代的程序員,我們不想像諾基亞那樣被時代所拋棄。世界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未來是大數據的時代,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就是數據,你所擁有的數據越多你就越有說話權,因此未來企業里最牛逼的員工應該是和數據有關的職位,比如CDO(首席數據官)、數據科學家、數據分析師、數據工程師等,我個人認為這些職位將成為程序員又一個美好的出路。
大數據之愛絕非偶然
1、技術日漸成熟,應用空間得以拓展
大數據技術,最早於1980年被首次提及,卻在近幾年才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相較於幾十年前神經網路演算法捉襟見肘的計算能力,如今處理器對大規模數據的高速處理能力無疑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藉助於處理器的高性能,使我們短時間內完成PB 級數據的機器學習和模型訓練成為可能,由此為高度依賴深度學習的圖像、語音識別產品的快速迭代奠定基礎,大數據應用空間得以拓展,也由此催生了提供相關產品與服務的技術公司。
2、重視數據資產,數據挖掘已成必然
現代信息技術使每日產生的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企業發展再也無法迴避對數據價值的挖掘與利用。電商平台利用畫像做個性化推薦,互聯網金融公司利用高危識別技術管控金融風險,滴滴出行利用交易數據通過實時定價優化利潤……這些都是對大數據價值的發掘和利用。隨著數據資產意識的加強,數據挖掘也將獲得越來越多結合具體行業場景的重視。
3、技術催生業務新模式,蘊含創業新契機
大數據產業鏈,催生出針對不同版塊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業務組合新模式,無論是利用推薦演算法做內容服務的今日頭條,還是基於數據整合提供監測服務的 TalkingData,或者是提供底層架構支持的阿里雲,無不是發覺了大數據產業鏈條所蘊含的創業先機。
大數據創業,時至今日熱度不減,雖難出BAT那樣巨頭獨大的局面,其提供的相對公平的競爭機會,依然在吸引著新的創業公司加入。
4、市場供不應求,崗位挑戰空間大
翻看大數據相關招聘崗位,一方面是供不應求的招聘局面,另一方面是騰訊、華為等大牌互聯網公司開出的誘惑薪資,都讓普通崗位的程序員躍躍欲試。
再加上這些崗位相比於傳統的軟體工程,有更高的挑戰空間和更大的難度,自然引得更多人才進入到這個領域。
『陸』 32歲程序員失業後,轉行開網約車又賠錢,後來怎樣了
一位叫做劉小板的32歲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職業歷程。
2012年,他在剛剛興起的互聯網大潮中,成為了一名程序員,在北京奮鬥了幾年後,進入到了行業"大廠"。但996、無休止的加班,讓他對人生產生了懷疑,難道要這樣當一輩子"社畜"嗎?於是就逃離了北京,去了妻子的老家重慶,乾的還是老本行。
正當他習慣了重慶的生活時,公司卻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響,他的工資從1萬5千降到了7000,後來因為人事調整等問題索性離了職。離職之後去跑了滴滴,第一天賺了95塊錢,第二天卻因為違規停車被罰款200元,就放棄了這個職業。
對於程序員來說,從入職到35歲,有十多年的時間,在這10多年的時間里,不僅要提升自己的寫代碼水平,還需要提升自己的情商、交際能力,爭取早日轉型,成為管理人員,才能夠避免到了35歲被優化掉。沒有成功轉型的,要放平心態,接受自己的平凡,和自己和解,有的時候內心就不會那般郁悶了。
對於30歲以上的人來說,最關鍵的是要內省,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去找到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的途徑。同時也要知道自己有什麼缺陷,避開那些不擅長的事情,對自己了解得更多一點,對未來的迷茫就更少一點。
有人說,人生的下半場,拼的是健康,這一點兒錯都沒有,強身健體,也是抵抗中年危機的途徑之一,看到自己的腹部沒有變得油膩、雙腿還和年輕時一樣有力時,心中的憂愁便會減少幾分。
『柒』 23萬人轉行開滴滴,外賣騎手多了58萬,危機背後亦是轉機,你覺得呢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出現了許多新興行業,如外賣平台、在線汽車等。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大多是年輕人,似乎這兩個行業成了當年的「進廠」替代品。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跑滴滴送外賣快嗎?還是有其他原因?以下是匯編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兩個行業確實賺錢更快
目前,根據一些研究平台的數據,司機和外賣工人在互聯網上的平均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收入水平。對於自身行業景氣度是否有所提升的短期不確定性,選擇這樣一份起步快、彈性強、收入好的工作是明智的選擇。做得好,就做很久。做不好,也不會比找其他臨時工作好。
『捌』 40歲的程序員失業了如何自救繼續找程序員的工作嗎還是應該轉行
每一個人都有中年危機,其實所謂的中年危機,大家除了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此外最重要的無疑就是關心自己在職場當中的處境如何?最怕就是失業,一旦失業就失去了收入來源,生活當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都必須要靠經濟支柱去解決,失去的收入就意味著這座大廈就要倒塌了。
也許大家認為程序員是一個高薪而且技術含量極高的職業。但是往往我們也發現,程序員要想能夠在職業生涯當中獲得比較長久的職業年限,確實是相當困難,畢竟很多人的職業生涯都是從大學畢業開始算起,在黃金的十年發展階段,一旦面臨到了35以及40歲這樣的年齡階段,大多數的在職程序員都已經從此激流勇退。
其實任何的一個職業都有它的一個生命周期,除非自己有能力有背景能夠進入國企乃至公務行政系統,那就安枕無憂。否則大家即便是面臨著中年危機,首要任務就是讓自己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扛起一個中年人的重擔。
『玖』 滴滴程序員是干什麼的
程序開發、程序維護。
一般將程序員分為程序設計人員和程序編碼人員,軟體從業人員分為初級程序員、中級程序員、高級程序員、系統分析員,系統架構師,測試工程師六大類。
『拾』 為什麼程序員越跳槽收入越高
因為現在優秀成熟的程序員不好招程序員肯定要有一定的經驗,他越跳槽越有經驗,當然收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