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程序員的悲哀是什麼
「碼農」這個詞,不管是不是從事IT工作的人,都略有耳聞。這個詞的誕生無從考究,不知是程序員的自嘲,還是外行帶有顏色的嘲諷。總之,對於這個詞,我是既無奈又無力反駁。確實,工作中,我們大多數底層程序員每日做的工作相當於流水線的作業。
大部分程序員是悲哀的,不是情商、衣著、自黑之類,悲哀的是沒有決策權。項目做成什麼樣,那是領導和產品經理的事;用什麼技術框架,那是架構師的事;資料庫的設計,業務那是項目經理和產品的事;而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底層碼農,我們只需要拿到需求,然後等設計給圖子,流水化的寫出實現代碼。我們只是一個執行者,別人叫你幹啥就幹啥。最後項目做壞了,裁員的是誰?程序員。
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碼農」。讀書那會,我的老師跟我說,「如果從業十年,你依舊在寫最基礎的代碼,做一個碼農,那麼就不要做程序員了,轉行吧」。現實中,每個公司存在最多的就是這些「碼農」,那種掌握核心技術,產於項目設計,技術架構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程序員都處於被動接受,按需求完成代碼的任務。
做程序員越久,越是感到:我們就是新時代的手工藝者。只有少數的人,從手工藝者,變成了發明手工藝製作機器的人,少部分人變成了設計手工藝品的人,少部分人變成了車間主任罷了。
「碼農」這個詞有著深深地悲哀。
見過太多剛入行的菜鳥,像極了曾經那個滿懷激情,夢想的自己。當第一次接觸Java的面向對象思想時,那種興奮,彷彿能用Java描述整個世界,彷彿自己就是上帝一般,在現實世界,創造出另一個虛擬世界。而現實中,一兩年的流水化作業,沖淡了一切。
對於產品,彷彿是自己的孩子,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看著一個網站,產品,在自己的手下,滿滿長大,那種滿足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最後你希望它變得更優秀時,卻發現它不受你控制,彷彿養了好幾年的兒子,被人教唆去做壞事,你不能說任何話,因為撫養費不是你出的。
決定你有沒有決策權的是你的縱向位置,也就是在本行業金字塔的位置,出類拔萃者說話就響。過慣了咸魚生活,但誰又甘心做一個「碼農」,我們希望發出自己的聲音,成為那個有權利選擇的人,這一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作為支持。在國外,程序員被稱為程序設計師,而國內「碼農」,區別可想而知。
Ⅱ 為什麼程序員在35歲的時候,會遇到自己職業的瓶頸
Ⅲ 頹廢沒有那麼容易 為什麼程序員容易頹廢
因為一個人變得對生活沒有希望了看淡了一切就沒有生活的希望了做什麼都沒有動力了,再從泥瓦里爬出來就很難了,除非讓他有生活的希望方可讓他為此上進但是能讓他重新充滿希望
Ⅳ 為何程序員都說他們平時的工作很枯燥
職場中,有一個職位是程序員。作為程序員,他們經常會覺得工作特別的枯燥。其實在工作中很多的工作都是枯燥無味的,感覺到工作枯燥有以下幾個原因。
不論為生活還是職場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日復一日的工作,這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心態好了覺得做什麼事都不覺得枯燥無味。
Ⅳ 程序員35歲後就淘汰,為啥不是越老越香
程序員這份工作並不是越老越吃香的一個職業。因為自己了解和從事過這個行業,在這方面有著非常深刻地體會。
程序員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但是高收入的背後往往有著非常慘痛的代價,尤其是年齡上的問題,讓很多程序員不得不面臨轉業或者是選擇第二職業的考慮。
其實從整個中國互聯網的行業以及包括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也肯定會出現大齡程序員,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因為專業人才和技術上的沉澱才是老程序未來的發展優勢,也是整個互聯網行業所要解決的人才問題。
Ⅵ 做程序員久了為何越來越孤獨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長期和電腦打交道的原因吧,畢竟程序員的工作就是開發程序和維護程序,每天都是重復機械的工作,雖說不上有多繁重,但是卻也很辛苦,他們平時甚至連話都很少,因為身邊的同事也都很忙,只顧著埋頭工作,彼此之間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幾乎不會怎麼交流。
對於程序員來說,電腦應該算是他們每天接觸最多的東西。其實不只是工作時期,現在的程序員在上大學以及讀研究生的時期何嘗不是天天與電腦接觸,時間一長,難免會覺得厭倦和孤獨。電腦是機械而冰冷的,它不像人那樣有溫度,有感情,所以跟電腦接觸的時間長了甚至會感到麻木,而且人的性格也是會發生變化的,長時間的沉默可能會讓人變得越來越孤僻,從而也就越來越孤獨。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程序員的社交圈子太小吧。他們每天工作都很辛苦,而且還要經常加班,基本上就是家和公司來回跑,周末不加班的話還想著可以好好補個覺,所以他們是沒有太多時間社交的,他們把自己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面,平時接觸的人就只是自己的同事和老闆,缺少與人之間的交流,這樣一來就更容易感到孤獨了。
但是其實也不是所有的程序員都是這樣,我有個室友的男朋友就是程序員,他每天也很辛苦,但是他仍然會抽出時間和女朋友出去約會,而且他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所以我覺得主要還是看人的心態吧,一個再孤獨的職業也可以讓人活出溫暖的姿態。
Ⅶ 程序員編程時心力交瘁,失去工作熱情怎麼辦
心力交瘁中
導讀:程序員在編程的時候因為心力交瘁,從而失去工作熱情的現象並不罕見。很多文章都可以成為這一方面的證據,證明這已經是IT行業一個普遍現象。因為我已經有處理過職業倦怠的經驗,所以我想要更深入地探索這個問題,幫助大家解決甚至預防它。
倦怠發生的原因
程序員比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我認為有四個主要原因
第一個是生理原因。每天坐在辦公桌前,面對著電腦,是不健康的,會讓人更加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嗜睡還可能導致其他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吃零食,抽煙,熬夜等。然後最終導致郁結於心,產生倦怠感。
第二個原因是,編程是認知高度密集並且壓力非常大的工作,會導致心理疲勞和損傷。
第三,有可能你現在已經精疲力竭了,因為正在做的工作耗盡了你的力量,並且收獲甚微。對此,唯一的解決辦法是離開一段時間,好好反省下――如果不考慮錢的因素,你希望做什麼樣的工作。
第四個原因不是我想出來的,是我在《Hacker News》的評論部分發現的。有一個人准確地描述了,「職業倦怠是由反復做大量犧牲,或努力完成高風險問題最後卻以失敗告終而導致的。這是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負面預測落差的結果。你的大腦需要理智地應對失敗。這一條說得真的太對了。在創建軟體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一天不是處在各種失敗和挫折中。
我本身也經歷過好幾次職業倦怠。雖然我沒有一次放棄編程,但偶爾我也會懷疑我選擇的職業是否正確。所以,從那時起,我開始注重策略化的工作方法,以保持長效的動力和生產力。我將在這篇文章中介紹我的一些開發習慣,以及一些可以預防或甚至消除倦怠的技術手段。
先從基本的開始。
吃好。不要以為做個素食主義者就萬事大吉了。試著逐漸用白開水代替蘇打,低糖飲食,多吃蔬菜,不要吃得過飽。還有最重要的是要持續下去。
睡好。這包括良好的睡眠質量和充足的睡眠時間。更好的睡眠環境,能夠讓我們一覺醒來倍感清爽。具體的一個技巧就是減少會讓人徹夜難眠的藍光照射。這可以通過安裝Flux,來調整計算機顯示器的色彩。
不要勞累過度。已經有很多證據表明,生產效率,即輸出,會在經過4個小時聚精會神的工作之後,急劇降低。像程序員這類認知高度密集的職業,要想長期保持高效,那是不可能的。
番茄工作法。這對於既要保持生產力,又要獲得一些必要休息的程序員,是一個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番茄工作法,即集中精神工作25分鍾,然後休息5分鍾,然後循環。如果在每次的工作時間都有一個特定目標,效果會更好。理想情況下,在休息時間里,應該去做一些遠離計算機的活動。如散步,俯卧撐等。當然你還可以在三次番茄工作法後,休息個30分鍾,效果也很好。
保持活性,保持前進。我本來想說的是――運動,但很多人有一種誤解就是,認為運動必須包括去健身房,或其他。但是在現實中,保持活性也可以通過用爬樓梯代替乘電梯,或者將汽車停放在一角,而選擇騎車上班,總之,其他在日常中就能運動的方式更易於實現,而不是讓人整天沉溺在電腦前。
更具體化的要點
實驗,玩,學,原型。這些事情能讓你在短期內獲益匪淺,並且迅速輸出。例如,以同樣的你慣用的方式,不斷地建立網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逐漸變得乏味,讓人提不起一點興趣。編程有部分也是工程,需要使用經過充分驗證的技術用於生產軟體。但它也可以讓你玩樂、實驗和嘗試新想法。將20%的時間消磨在技術上是避免職業倦怠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所謂消磨在技術上可以是嘗試新的庫,也可以是創造一些有趣的但與工作無關的東西,又或是學習一些自己以前不曾涉獵的內容,如函數式編程。
參加聚會,會議和收聽播客。編程會讓人感到孤單。和其他開發人員碰面,或在播客上聽他們的經驗,能讓你更在意和注重自己的工作。沒有人喜歡抱怨,但是分享或聆聽來自於其他程序員的奮斗經歷,以及他們如何克服困難的過程,能夠激勵你繼續前進。
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千萬不要在工具上吝嗇。能快速編譯的PC,能讓你的時間不必浪費在沒有必要的等待上。確保有一個舒適的椅子、桌子和顯示器以及設置。如你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那麼買一個高品質的耳機,將噪音隔離開來。
掌握工具。良好的工具可以使得編程更加愉快,掌握這些工具能讓工作更加高效。這是眾所周知的一點,但我還是要再重復一遍。了解工具,如編輯器,操作系統,命令行中的所有快捷方式,可以為你節省很多時間。自動化日常任務可以加快進程,進一步遠離倦怠。
休息,涉獵其他方面。除了編程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例如:體育運動,文化活動,sex,閱讀,樂高積木,社交活動,釣魚,烘焙,攝影等。如果你總是持續做一件事,如編程,那麼總有一天你會不可避免地心力交瘁。所以,做一些看似無關但實際可以重新點燃激情的工作,這些工作或許還能激發你新的想法和思路,就像那位傳奇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學習板擺動一樣。
考慮更換工作或啟動一個不同的項目。職業倦怠也有可能是因為你總是在做無趣,又耗費心力的工作,如整天微調現有的代碼庫。也有可能是因為你現在工作的項目已經不符合你的興趣,或你的價值標准。此外,如果你發現編碼再也激發不了你的激情,那麼也可以考慮相關領域,如信息架構,系統管理等,也許可以再次點燃你的激情。
將那些你可以順利完成的工作,整合為日常任務。這些工作包括測試代碼,寫注釋,改善變數命名等等,這些都可以釋放內啡肽,有助於恢復工作行為。這條技巧意在讓我們的大腦對我們做的工作更有積極性。
結論
世上並沒有治癒職業倦怠的仙丹妙葯,而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所以,希望我上面列出來的這些我覺得有效的小貼士也能為你所用。
誠然,我們需要時間來培養新的習慣。但是吃得好,睡得好,鍛煉和好好照顧自己,能讓你感覺更好,從而幫助你在完成工作的時候做得更好,並保持對編程的熱愛。
Ⅷ 作為程序員,在哪一瞬間你感覺自己做不下去了
加班到凌晨一點的時候,突然不想幹了。太累了,加班累成狗,天天寫代碼,修bug,怕會猝死。
Ⅸ 中年程序員面臨最大的危機是什麼
精力與體能的下降造成的工作效率降低,這應該是一個老程序員最大的危機了。
都說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其實這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在程序設計公司幹了半年左右,單位里幾乎沒有年紀太大的程序員,30歲往上的程序員好像一個都沒有,要麼是其他崗位,要麼就已經是領導了。
程序開發這項技術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技術的更新淘汰速度非常快,因此不斷的學習是一件必需的事情,而且學習還不能和工作沖突,也就是說要保證工作完成的前提下,還得自己去努力跟上時代的潮流,沒有精力與體力,這件事是不好辦的。而有了妻兒之後的程序員,恐怕就很難還有那麼大的精力與熱情了。
工作強度,其實很多工作都有這個問題,只不過要是單獨提到程序員,那他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閑的時候什麼事都沒有,忙起來很可能要24小時連軸轉,一方面是我上班那時候程序設計很多都是開發周期中時間安排不明確,所以項目前期都不緊張,然後項目快結束了才開始突擊加班敲代碼。而且上線測試的時候還得有人24小時盯著,隨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BUG,那個時候還是很辛苦的。
不知道中年的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年輕的時候連續幾天熬夜或者通宵第二天照樣可以活力四射,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晚上只要稍微熬點夜,可能好幾天都緩不過來神,這其實就是年紀增長帶來的必然結果,人不服老不行啊。
人到中年,還是考慮一下轉做管理崗,或者換一份別的工作吧,程序員恐怕不再適合你了。
Ⅹ 作為一個兩年的程序員,很迷茫,應該怎麼辦
鹽商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迷茫,不知所措。
其實作為程序員做了兩年,那麼一定是技術很不錯的,也適應了這種生活和工作,就這個階段就需要在進一步的努力突破,現在的技術水平有新的提升,像我那個時候做程序員也有迷茫的時候,後來我又報了一個專業班,進行全方位的進行和學習,從而突破了自己,那麼就從這種迷茫期慢慢的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