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linuxag命令

linuxag命令

發布時間:2022-11-26 12:16:28

1. 怎麼在linux系統中創建和使用XFS系統

你說的是xfs文件系統吧
第一步:添加一塊新的硬碟,假設他名字為/dev/sdb

第二步:使用fdisk命令對sdb硬碟進行分區:
[root@linuxprobe ~]# fdisk /dev/sdb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with disk identifier 0x47d24a34.

敲擊字元p查看分區表信息(當前為空):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4194304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47d24a34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敲擊字元n創建新的分區信息:
Command (m for help): n

敲擊字元p,這個p代表是主分區,e為擴展分區: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p

敲擊數字1代表分區編號為1:
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1

磁碟的起始扇區,直接回車即可:
First sector (2048-41943039, default 2048):

鍵入+2G,代表該分區的大小為2G:
Using default value 2048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048-41943039, default 41943039): +2G
Partition 1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2 GiB is set

再看下分區表信息(增加了sdb1分區信息):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4194304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47d24a34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96351 2097152 83 Linux

敲擊字元w,將上述分區信息保存: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讓內核同步分區信息(此步驟僅在沒有找到分區設備的情況下才需要執行,非必要動作。):
[root@linuxprobe ~]# partprobe

第3步:格式化為xfs文件系統。

在Linux系統中用於格式化的命令是mkfs,它支持的文件類型有:

cramfs,ext2,ext3,ext4,fat,msdos,xfs,btrfs,minix,vfat

使用方法非常的簡單:"mkfs.文件類型名稱",例如要格式分區為ext4,則命令為"mkfs.ext4 硬碟分區名稱"。

使用mkfs.xfs來對/dev/sdb1進行格式化:
[root@linuxprobe ~]# mkfs.xfs /dev/sdb1
meta-data=/dev/sdb1 isize=256 agcount=4, agsize=131072 blks
=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 crc=0
data = bsize=4096 blocks=524288, imaxpct=25
=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0
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2560, version=2
=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第4步:將硬碟設備掛載到/newFS目錄。

[root@linuxprobe ~]# mkdir /newFS

[root@linuxprobe ~]# mount /dev/sdb1 /newFS/

第5步:設置系統啟動後自動掛載該硬碟設備。

[root@linuxprobe ~]# vim /etc/fstab

/dev/sdb1 /newFS xfs defaults 0 0

建議你看下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6.html系統學習

2. 怎樣分析linux的性能指標

一、處理器參數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參數,它直觀的描述了每個CPU的利用率。在xSeries架構中,如果CPU的利用率長時間的超過80%,就可能是出現了處理器的瓶頸。
Runable processes
這個值描述了正在准備被執行的進程,在一個持續時間里這個值不應該超過物理CPU數量的10倍,否則CPU方面就可能存在瓶頸。
Blocked
描述了那些因為等待I/O操作結束而不能被執行的進程,Blocked可能指出你正面臨I/O瓶頸。
User time
描述了處理用戶進程的百分比,包括nice time。如果User time的值很高,說明系統性能用在處理實際的工作。
System time
描述了CPU花費在處理內核操作包括IRQ和軟體中斷上面的百分比。如果system time很高說明系統可能存在網路或者驅動堆棧方面的瓶頸。一個系統通常只花費很少的時間去處理內核的操作。
Idle time
描述了CPU空閑的百分比。
Nice time
描述了CPU花費在處理re-nicing進程的百分比。
Context switch
系統中線程之間進行交換的數量。
Waiting
CPU花費在等待I/O操作上的總時間,與blocked相似,一個系統不應該花費太多的時間在等待I/O操作上,否則你應該進一步檢測I/O子系統是否存在瓶頸。
Interrupts
Interrupts值包括硬Interrupts和軟Interrupts,硬Interrupts會對系統性能帶
來更多的不利影響。高的Interrupts值指出系統可能存在一個軟體的瓶頸,可能是內核或者驅動程序。注意Interrupts值中包括CPU時鍾導
致的中斷(現代的xServer系統每秒1000個Interrupts值)。
二、內存參數
Free memory
相比其他操作系統,Linux空閑內存的值不應該做為一個性能參考的重要指標,因為就像我們之前提到過的,Linux內核會分配大量沒有被使用的內存作為文件系統的緩存,所以這個值通常都比較小。
Swap usage
這個值描述了已經被使用的swap空間。Swap
usage只表示了Linux管理內存的有效性。對識別內存瓶頸來說,Swap In/Out才是一個比較又意義的依據,如果Swap
In/Out的值長期保持在每秒200到300個頁面通常就表示系統可能存在內存的瓶頸。
Buffer and cache
這個值描述了為文件系統和塊設備分配的緩存。注意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和更早一些的版本中,大部分空閑內存會被分配作為緩存使用。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以後的版本中,你可以通過修改/proc/sys/vm中的page_cache_tuning來調整空閑內存中作為緩存的數量。
Slabs
描述了內核使用的內存空間,注意內核的頁面是不能被交換到磁碟上的。
Active versus inactive memory
提供了關於系統內存的active內存信息,Inactive內存是被kswapd守護進程交換到磁碟上的空間。
三、網路參數
Packets received and sent
這個參數表示了一個指定網卡接收和發送的數據包的數量。
Bytes received and sent
這個參數表示了一個指定網卡接收和發送的數據包的位元組數。
Collisions per second
這個值提供了發生在指定網卡上的網路沖突的數量。持續的出現這個值代表在網路架構上出現了瓶頸,而不是在伺服器端出現的問題。在正常配置的網路中沖突是非常少見的,除非用戶的網路環境都是由hub組成。
Packets dropped
這個值表示了被內核丟掉的數據包數量,可能是因為防火牆或者是網路緩存的缺乏。
Overruns
Overruns表達了超出網路介面緩存的次數,這個參數應該和packets dropped值聯繫到一起來判斷是否存在在網路緩存或者網路隊列過長方面的瓶頸。
Errors
這個值記錄了標志為失敗的幀的數量。這個可能由錯誤的網路配置或者部分網線損壞導致,在銅口千兆乙太網環境中部分網線的損害是影響性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塊設備參數
Iowait
CPU等待I/O操作所花費的時間。這個值持續很高通常可能是I/O瓶頸所導致的。
Average queue length
I/O請求的數量,通常一個磁碟隊列值為2到3為最佳情況,更高的值說明系統可能存在I/O瓶頸。
Average wait
響應一個I/O操作的平均時間。Average wait包括實際I/O操作的時間和在I/O隊列里等待的時間。
Transfers per second
描述每秒執行多少次I/O操作(包括讀和寫)。Transfers per second的值與kBytes per second結合起來可以幫助你估計系統的平均傳輸塊大小,這個傳輸塊大小通常和磁碟子系統的條帶化大小相符合可以獲得最好的性能。
Blocks read/write per second
這個值表達了每秒讀寫的blocks數量,在2.6內核中blocks是1024bytes,在早些的內核版本中blocks可以是不同的大小,從512bytes到4kb。
Kilobytes per second read/write
按照kb為單位表示讀寫塊設備的實際數據的數量。

3. linux中將已經創建成功的用戶susan加入到Manager組的命令是什麼

usermod -aG Manager susan
注意-a選項常與-G連用,如果是usermod -G Manager susan
會使susan離開原來的所有附加組,只剩下Manager一個組

4. 用LoadRunner怎麼監控Linux主機信息

一、監控windows系統:
1、監視連接前的准備工作
1)進入被監視windows系統,開啟以下二個服務Remote Procere Call(RPC) 和Remote Registry Service (開始—)運行 中輸入services.msc,開啟對應服務即可)。
2)在被監視的WINDOWS機器上:右擊我的電腦,選擇管理->共享文件夾->共享 在這裡面要有C$這個共享文件夾 (要是沒有自己手動加上)。
3)在安裝LR的機器上,開始—》運行,輸入 \\被監視機器IP\C$ 然後輸入管理員帳號和密碼,如果能看到被監視機器的C盤了,就說明你得到了那台機器的管理員許可權,可以使用LR去連接了。(LR要連接WINDOWS機器進行監視要有管理員帳號和密碼才行。)
問題:在執行步驟3)時,輸入 \\被監視機器IP\C$,出現不能以administrator身份訪問被監控系統(若採用這種方式用LR對其監控的話,會提示:「找不到網路路徑」)的情況,現象就是用戶名輸入框是灰色的,並且默認用戶是guest。
解決辦法:這是安全策略的設置問題(管理工具 -> 本地安全策略 -> 安全選項 ->「網路訪問:本地帳戶的共享和安全模式」)。默認情況下,XP的訪問方式是「僅來賓」的方式,如果你訪問它,當然就固定為Guest來訪問,而guest賬戶沒有監控的許可權,所以要把訪問方式改為「經典」模式,這樣就可以以administrator的身份登陸了。修改後,再次執行步驟3),輸入管理員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訪問被監控機器C盤了。
若這樣都不行的話(可能是其它問題引起的),那隻好採取別的方法了。在伺服器的機子上,通過windows自帶的「性能日誌和警報」下的「計數器日誌」中新增加一個監控日誌(管理工具—)性能—)性能日誌和警報),配置好日誌,也能監控伺服器的cpu、memory、disk等計數器。當然,這種方法就不是用LR來監控了。
2、用LR監視windows的步驟
在controller 中,Windows Resources窗口中右擊滑鼠選擇Add Measurements,添加被監控windows的IP地址,選擇所屬系統,然後選擇需要監控的指標就可以開始監控了。
二、監控linux
1 准備工作
可以通過兩種方法驗證伺服器上是否配置了rstatd守護程序:
①使用rup命令,它用於報告計算機的各種統計信息,其中就包括rstatd的配置信息。使用命令rup 10.130.61.203,此處10.130.61.203是要監視的linux/Unix伺服器的Ip,如果該命令返回相關的統計信息。則表示已經配置並且激活了rstatd守護進程;若未返回有意義的統計信息,或者出現一條錯誤報告,則表示rstatd守護進程尚未被配置或有問題。
②使用find命令
#find / -name rpc.rstatd,該命令用於查找系統中是否存在rpc.rstatd文件,如果沒有,說明系統沒有安裝rstatd守護程序。
如果伺服器上沒有安裝rstatd程序(一般來說LINUX都沒有安裝),需要下載一個包才有這個服務,包名字是rpc.rstatd-4.0.1.tar.gz. 這是一個源碼,需要編譯,下載並安裝rstatd(可以在[url]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url]rstatd<wbr>這個地址下載)
下載後,開始安裝,安裝步驟如下:

tar -xzvf rpc.rstatd-4.0.1.tar.gz
cd rpc.rstatd-4.0.1/
./configure —配置操作
make —進行編譯
make install —開始安裝
rpc.rstatd —啟動rstatd進程

2)安裝完成後配置rstatd 目標守護進程xinetd,它的主配置文件是/etc/xinetd.conf,它裡面內容是一些如下的基本信息:

#
# xinetd.conf
#
# Copyright (c) 1998-2001 SuSE GmbH Nuernberg, Germany.
# Copyright (c) 2002 SuSE Linux AG, Nuernberg, Germany.
#
defaults
{
log_type = FILE /var/log/xinetd.log
log_on_success = HOST EXIT DURATION
log_on_failure = HOST ATTEMPT
#only_from = localhost
instances = 30
cps = 50 10
#
# The specification of an interface is interesting, if we are on a firewall.
# For example, if you only want to provide services from an internal
# network interface, you may specify your internal interfaces IP-Address.
#
# interface = 127.0.0.1
}
includedir /etc/xinetd.d

我們這里需要修改的是/etc/xinetd.d/下的三個conf文件 rlogin,rsh,rexec這三個配置文件,打這三個文件里的disable = yes都改成 disable = no ( disabled 用在默認的 {} 中 禁止服務)或是把# default: off都設置成 on 這個的意思就是在xinetd啟動的時候默認都啟動上面的三個服務!
說明:我自己在配置時,沒有disable = yes這項,我就將# default: off改為:default: on,重啟後(cd /etc/init.d/ ./xinetd restart)通過netstat -an |grep 514查看,沒有返回。然後,我就手動在三個文件中最後一行加入disable = no,再重啟xinetd,再使用netstat -an |grep 514查看,得到tcp 0 0 0.0.0.0:514 0.0.0.0:* LISTEN結果,表明rsh伺服器已經啟動。
只要保證Linux機器上的進程里有rstatd和xinetd這二個服務就可以用LR去監視了。
兩點小的技巧:
①檢查是否啟動: rsh server 監聽的TCP 是514。
[root@mg04 root]# netstat -an |grep 514
tcp 0 0 0.0.0.0:514 0.0.0.0:* LISTEN
如果能看到514在監聽說明rsh伺服器已經啟動。
②檢查是否啟動: rstatd
輸入命令: rpcinfo -p
如果能看到類似如下信息:
程序 版本 協議 埠
100001 5 udp 937 rstatd
100001 4 udp 937 rstatd
100001 3 udp 937 rstatd
100001 2 udp 937 rstatd
100001 1 udp 937 rstatd
那就說明rstatd服務啟動了,(當然這里也可以用ps ax代替)
③重起xinetd方法:
在suse linux如下操作:
cd /etc/init.d/
./xinetd restart
看到網上有的地方說使用如下命令:
# service xinetd reload
# /sbin/service xinetd rstart
不知道是在什麼系統用的。
④安裝rsh,和rsh-server兩個服務包方法
a. 卸載rsh
# rpm –q rsh----------查看版本號
# rpm -e 版本號---------卸載該版本。
b.安裝
# rpm –ivh rsh-0.17-14.i386.rpm rsh-server-0.17-14.i386.rpm
⑤在啟動rpc.rstatd時,會報錯「Cannot register service: RPC: Unable to receive;errno = Ction refused」。
解決方法如下:
# /etc/init.d ./portmap start
# /etc/init.d ./nfs start
然後再次啟動rpc.rstatd就好了。
最後,在controller中,將UNIX resources拖放到右邊窗口裡面,右擊滑鼠選擇Add Measurements,添加被監控linux的IP地址,然後選擇需要監控的指標就可以了。
三、監控UNIX
lr監控UNIX,UNIX先啟動一rstatd服務
以下是在IBM AIX系統中啟動rstatd服務的方法:
1、 使用telnet以root用戶的身份登錄入AIX系統
2、 在命令行提示符下輸入:vi/etc/inetd.conf
3、 查找rstatd,找到
#rstatd sunrpc_udp udp wait root /usr/sbin/rpc.rstatd rstatd 100001 1-3
4、將#去掉
5、:wq保存修改結果
6、命令提示符下輸入:refresh –s inetd 重新啟動服務。
這樣使用loadrunner就可以監視AIX系統的性能情況了。
註:在HP UNIX系統上編輯完inetd.conf後,重啟inetd服務需要輸入inetd -c
UNIX上也可以用rup命令查看rstatd程序是否被配置並激活
若rstatd程序已經運行,重啟時,先查看進程ps -ef |grep inet,然後殺掉進程,再refresh –s inetd進行重啟。

5. Linux系統-文件系統&用戶組管理-問題解答

1)ls

ls  -l  /home/     #顯示home目錄下文件或文件夾的包括訪問許可權、所屬用戶、所屬主組、文件大小等信息, ls  -l  也是別名ll的命令與選項部分。

ls  -a    /root    #顯示root目錄下包括隱藏文件在內的所有文件

ls  -d    /etc/*    #顯示etc目錄下所有子目錄(不包括文件)

ls  -S   /root     #按文件從大到小排列顯示root目錄下各文件

ls  -Sr   /root   #按文件從小到大排列顯示root目錄下各文件

ls  -U   /root   #按文件創建時間從新到舊排列顯示root目錄下各文件

ls   -X   /root   #按文件後綴排序顯示root目錄下各文件

ls  -R   /root    #遞歸顯示root目錄下所有文件

ls  -t   /root     #按修改數據內容的時間(mtime)從新到舊排列顯示root目錄下各文件

2)touch

touch    /data/file1      #在data目錄下創建file1文件,如果目錄下已經有同名文件,則不會覆蓋同名文件

touch   -t   201910200830.50   /etc/hosts        #修改/etc/hosts文件的atime以及mtime的時間戳為2019年10月20日8點30分50秒

touch  -c  /data/f2     #刷新data目錄下f2文件的atime、mtime、ctime,如果f2文件不存在,則不會創建f2

3)cp

cp  etc/hosts   /home/     #復制/etc/hosts文件到 /home目錄下,如果home目錄下沒有hosts文件,則自動創建同名文件;如果有,則會直接覆蓋。

cp  -i   etc/hosts   /home/   #復制/etc/hosts文件到 /home目錄下,如果home目錄下沒有hosts文件,則自動創建同名文件;如果有,則會詢問用戶是否覆蓋。

cp  -r  /etc/ntp   /root     #復制/etc/ntp目錄下所有子目錄以及文件到root目錄下

cp  -a    /home/*  /data/    #復制/home/目錄下所有子目錄以及文件到data目錄下,所有文件的類型、軟鏈接、文件所屬關系、時間戳等信息都一並復制(但是home目錄下的隱藏文件不會被復制到data目錄下)

cp  -av   /home/*  /data/   #在實現cp  -a    /home/*  /data/   復制的基礎上,在終端上顯示復制過程

cp  -u   /etc/*   /data/       #將etc目錄下的文件復制到data目錄下,如果etc目錄的文件比data目錄下的同名文件新,則覆蓋data目錄下的同名文件,如果etc目錄下的文件比data目錄里的與之同名文件舊,則不覆蓋。

cp   --backup=numbered    etc/hosts   /home/hosts      #將etc目錄下hosts文件復制到home目錄下的hosts,在復制之前,會先對home目錄的hosts文件進行備份,避免被覆蓋後,原文件內容丟失。

4)mv

mv   /etc/hosts    /data/         #將etc目錄下hosts文件轉移到data目錄下,如果data目錄有同名文件,則直接覆蓋    

mv  -i    /etc/hosts    /data/    #將etc目錄下hosts文件轉移到data目錄下,如果data目錄有同名文件,則詢問是否覆蓋 

mv  f1   f2       #將當前目錄下的f1文件修改名字為f2

mv   -t    /data/    /etc/hosts     #將etc目錄下hosts文件轉移到data目錄下,如果data目錄有同名文件,則直接覆蓋 。功能實現上與mv   /etc/hosts    /data/    相同,但是移出路徑參數與移入路徑參數的位置發生了互換

mv    downloads/    D      #將當前目錄下的downloads目錄的名字改成D

5)rm

rm   /data/f1     #刪除data目錄下的f1文件

rm  -r   /data/*    #遞歸刪除data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rm  -rf    /data/*   #強制遞歸刪除data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6)file

file   /etc/hosts     #查看etc目錄下hosts文件的文件類型,如文本文件、壓縮文件、可執行程序等

7)stat

 stat   /data/f1      #查看/data/f1文件的三個時間,內容數據修改時間mtime,讀取時間atime,元數據修改時間ctime

8)pwd

#在當前目錄下輸入pwd回車,查看當前所在目錄路徑

pwd  -P    #顯示當前目錄或文件夾的真實路徑

9)cd

cd  /data    #進入data目錄   

cd  ~root    #進入root的家目錄

cd  -       #回到剛才離開的目錄

10)mkdir

mkdir  /data/dir        #在data目錄下創建dir目錄 

mkdir  -p   /data/dir1/dir2/dir3/dir4           #在data目錄下創建子目錄dir1/dir2/dir3/dir4,若dir1、dir2、dir3都不存在,則遞歸創建

11)rmdir

rmdir     /data/dir        #刪除data目錄下的dir目錄,如果dir裡面有文件,則dir不能被刪除

rmdir  -p    /data/dir1/dir2/dir3/dir4          #若dir1、dir2、dir3、dir4都是空目錄,則遞歸刪除data目錄下的dir1、dir2、dir3、dir4目錄

12)ln

ln    /data/f1    /data/f2        #在data目錄下創建文件f1的硬鏈接f2

ln  -s     f1   f1.link            #在當前目錄下創建文件f1的軟鏈接f1.link

#當軟鏈接路徑與原文件路徑不同時,如軟鏈接位置是:/root/f1.link  ,而原文件路徑是:/data/f1   。 則在創建軟鏈接時需要相對於軟鏈接的路徑,對原文件路徑補完相對路徑,具體如下:

ln  -s  ../data/f1   /root/f1.link

答:

1)創建/tmp/a1, /tmp/a2, /tmp/a1/a, /tmp/a1/b

mkdir   /tmp/a{1,2}

touch   /tmp/a1/{a,b}

2)在/tmp目錄下創建目錄:x_y, x_z, q_y, q_z

mkdir     /tmp/{x,q}_{y,z}

答:文件的元數據信息包括:

文件類型: 指文件所屬的類型,包括目錄、文本文件、壓縮文件、可執行程序等。系統實際上查看文件的頭部信息,magic number。

節點編號: 每個文件、文件夾在同一個磁碟分區內,都有一個唯一的節點編號inode,用於識別磁碟分區內的文件。節點編號的數量在一個磁碟分區內是有限的,如果節點編號耗盡,無論磁碟空間是否真的占滿,都會顯示磁碟空間已滿。

硬鏈接數: 是指指向該文件節點編號inode的文件名稱數量。

所屬用戶UID: 創建該文件的用戶的uid

所屬主組GID: 創建該文件的用戶的主組gid

文件大小: 表示該文件的磁碟空間佔用大小

mtime時間戳: 指文件的內容數據發生修改時的時間點

atime時間戳: 指文件被訪問時的時間點

ctime時間戳: 指文件的元數據發生變化時的時間點

訪問許可權: 指不同用戶對文件的訪問、修改、執行等操作的許可權

指向磁碟數據塊的直接指針: 直接指向磁碟數據塊的指針,一個文件最多有12個直接指針,每個直接指針指向一個4k大小的數據塊

指向磁碟數據塊的間接指針: 間接指向磁碟數據塊的指針,一個間接指針會先指向一個4k大小數據塊作為次階指針表,該數據塊又分成1024個4位元組大小的區間,一個區間存儲一個次階的指針,次階指針指向一個4k的磁碟數據塊存儲真正的文件數據,若依然不能滿足空間要求,則可繼續嵌套次階指針表,直到滿足文件存儲要求為止。

查看元數據信息方式:

1)ls  -l   /data     #可查看data目錄下非隱藏文件的訪問許可權、所屬用戶UID、所屬用戶主組GID、mtime時間戳、文件大小、硬鏈接數。

2)stat    /root/bin     #可查看root目錄下bin目錄的atime時間戳、mtime時間戳、ctime時間戳

3)ls   -lc     /root/    #查看root目錄下非隱藏文件的ctime時間戳

4)ls   -lu     /root/    #查看root目錄下非隱藏文件的atime時間戳

5)ls  -i    /root      #查看root目錄下所有非隱藏文件的節點編號

6)file   /root/.bashrc      #查看root目錄下.bashrc文件的文件類型

修改文件的時間戳信息:

touch   -t   201910200830.50   /etc/hosts       #將etc目錄下hosts文件的atime和mtime時間戳修改成2019年10月2日8時30分50秒

touch   -a   /etc/hosts    #更新etc目錄下hosts文件的atime和ctime為當前時間

touch   -m   /etc/hosts      #更新etc目錄下hosts文件的mtime和ctime為當前時間

答:  touch  /tmp/tfile-`date  +"%F-%H-%M-%S"`

答:

mkdir    /tmp/mytest1     #先創建mytest1目錄

cp    -a     /etc/p*[^0-9]      /tmp/mytest1/

或:

cp     -a      /etc/p*[^[:digit:]]      /tmp/mytest1/

答:

useradd   -u 5001  -md  /tmp/tom   -s  /bin/zsh     -G  jack    tom

1)useradd

useradd   jack     #創建用戶jack,用戶策略採用系統默認配置

useradd   -u 1008  jack       #創建用戶jack,指定用戶的UID為1008

useradd   -d   /data/jack    jack     #創建用戶jack,指定用戶家目錄路徑為/data/jack

useradd   -g  1111  jack     #創建用戶jack,指定用戶主組是GID=1111的組,但GID=1111的組需要事先存在,否則無法創建

useradd   -G  tom  jack      #創建用戶jack,指定用戶jack加入附加組tom,但tom組需要事先存在,否則無法創建

useradd  -s  /bin/zsh  jack      #創建用戶jack,制定用戶jack的shell類型是zsh

useradd  -r    jack        #創建系統用戶jack,系統用戶默認不創建家目錄

useradd  -r  -md   /data/jack    jack     #配合-d選項,創建系統用戶jack,指定該系統用戶創建家目錄/data/jack,並在家目錄中載入默認配置文件

useradd  -N    jack     #創建用戶jack,不創建jack同名主組,將jack主組默認為users

useradd  -M    jack    #創建用戶jack,強制用戶jack不創建家目錄

2)usermod

usermod  -G  wang   jack     #將jack用戶的附加組更改為wang,原有附加組刪除

usermod  -aG  wang   jack    #在不退出原有附加組情況下,jack用戶增加附加組wang

usermod   -l   jacky   jack      #修改用戶名稱為jacky

usermod  -e  20181212  jack    #將用戶jack的賬號過期日期修改為2018年12月12日

usermod  -s   /bin/csh    jack     #修改用戶jack的shell類型為csh,與命令:   chsh   -s   /bin/csh   jack    相等 

usermod  -c    'abcdefg'    jack    #編輯用戶jack的注釋為abcdefg

3)userdel

userdel   jack      #刪除用戶jack

userdel   -r    jack     #刪除用戶jack,包括用戶的家目錄、郵箱

4)groupadd

groupadd   -g   1010  leo    #創建組leo,指定GID為1010

groupadd   -r    leo       #創建系統組leo

5)groupmod

groupmod  -n   lee  leo    #修改組leo名字為lee

groupmod  -g   1111   leo   #修改組leo的GID為1111

6)groupdel

groupdel     wang           #刪除wang組,但是wang組必須不是任何用戶的主組,否則不可以刪除

7)su

su    jack   #當前用戶非登錄切換到jack賬號,不讀取jack賬號配置文件

su  -   jack   #當前用戶登錄切換到jack賬號,讀取jack賬號配置文件

8)groupmems

groupmems    -l   -g    root       #查看所有屬於root組的用戶

9)id

id       #查看當前用戶的UID名稱 、 主組名稱GID 、 附屬組名稱GID

id  root     #查看root用戶的UID名稱、  主組名稱GID  、附屬組名稱GID

id  -u  root    #查看root用戶的UID名稱  

id  -g   root   #查看root用戶的主組名稱GID  

id  -G  root   #查看root用戶的主組名稱GID 、 附屬組名稱GID

id  -nG  root   #只查看root用戶的主組名稱 、 附屬組名稱

10)chfn

chfn   jack     #編輯修改用戶jack的注釋  ,與命令:usermod  -c    'abcdefg'    jack   類似

11)chsh

chsh   -s   /bin/csh   jack     #修改用戶jack的shell類型為csh

12)chage

chage     jack         # 互動式修改用戶jack的密碼策略,包括修改:密碼創建時間、最小密碼修改期、密碼有效期、過期通知、過期寬限期、賬戶有效時間

chage   -l     jack     #查看用戶jack的密碼策略

chage    -d    0    jack     #讓用戶jack密碼期限立即過期,重新登錄需要更換密碼

13)passwd  

passwd     #修改當前用戶的賬號密碼

passwd    jack    #修改jack賬號密碼   (僅限root賬號)

passwd  -e   jack   #強制jack用戶下次登錄修改密碼 (僅限root賬號)

echo    hello   |  passwd  --stdin   jack     #利用管道標准輸入,快速將jack用戶密碼修改成hello,無需輸入兩次新密碼,不檢驗密碼的復雜度

14)newgrp

newgrp     root       #將當前用戶的主組切換成root,原主組切換成附屬組,如果當前用戶的附屬組沒有root組,切換時需要輸入root組密碼;如果當前用戶的附屬組包含root組,則無需輸入組密碼,直接切換

15)gpasswd   

gpasswd    jack     #創建jack組密碼

gpasswd   -a  wang   jack    #將wang用戶添加至jack組里

16)groups

groups   jack      #查看用戶jack所屬的組列表

6. linux下用什麼命令更改文件的讀寫執行許可權

查看文件許可權的語句:x0dx0a在終端輸入:x0dx0als -l xxx.xxx (xxx.xxx是文件名)x0dx0a那麼就會出現相類似的信息,主要都是這些:x0dx0a-rw-rw-r--x0dx0a一共有10位數x0dx0a其中: 最前面那個 - 代表的是類型x0dx0a中間那三個 rw- 代表的是所有者(user)x0dx0a然後那三個 rw- 代表的是組群(group)x0dx0a最後那三個 r-- 代表的是其他人(other)x0dx0a然後我再解釋一下後面那9位數:x0dx0ar 表示文件可以被讀(read)x0dx0aw 表示文件可以被寫(write)x0dx0ax 表示文件可以被執行(如果它是程序的話)x0dx0a- 表示相應的許可權還沒有被授予x0dx0a現在該說說修改文件許可權了x0dx0a在終端輸入:x0dx0achmod o w xxx.xxxx0dx0a表示給其他人授予寫xxx.xxx這個文件的許可權x0dx0achmod go-rw xxx.xxxx0dx0a表示刪除xxx.xxx中組群和其他人的讀和寫的許可權x0dx0a其中:x0dx0au 代表所有者(user)x0dx0ag 代表所有者所在的組群(group)x0dx0ao 代表其他人,但不是u和g (other)x0dx0aa 代表全部的人,也就是包括u,g和ox0dx0ar 表示文件可以被讀(read)x0dx0aw 表示文件可以被寫(write)x0dx0ax 表示文件可以被執行(如果它是程序的話)x0dx0a其中:rwx也可以用數字來代替x0dx0ar ------------4x0dx0aw -----------2x0dx0ax ------------1x0dx0a- ------------0x0dx0a行動:x0dx0a 表示添加許可權x0dx0a- 表示刪除許可權x0dx0a= 表示使之成為唯一的許可權x0dx0a當大家都明白了上面的東西之後,那麼我們常見的以下的一些許可權就很容易都明白了:x0dx0a-rw------- (600) 只有所有者才有讀和寫的許可權x0dx0a-rw-r--r-- (644) 只有所有者才有讀和寫的許可權,組群和其他人只有讀的許可權x0dx0a-rwx------ (700) 只有所有者才有讀,寫,執行的許可權x0dx0a-rwxr-xr-x (755) 只有所有者才有讀,寫,執行的許可權,組群和其他人只有讀和執行的許可權x0dx0a-rwx--x--x (711) 只有所有者才有讀,寫,執行的許可權,組群和其他人只有執行的許可權x0dx0a-rw-rw-rw- (666) 每個人都有讀寫的許可權x0dx0a-rwxrwxrwx (777) 每個人都有讀寫和執行的許可權

7. 怎麼從Linux命令行刻錄鏡像文件到DVD光碟中

當我們在操作Linux系統的時候,需要將鏡像文件刻錄到DVD中,那麼要怎麼做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怎麼從Linux命令行刻錄鏡像文件到DVD中,一起來學習下吧。

最常見的兩種鏡像文件格式是ISO(.iso為文件擴展名)和NRG(.nrg為文件擴展名)。ISO格式是一個由ISO(國際標准組織)創立的全球標准,因此被大多數操作系統所支持,它提供了很高的便攜性。另一方面,NRG格式是由Nero AG開發的私有格式,Nero AG是一個很流行的磁碟鏡像和刻錄軟體公司。

下面來解答怎樣從Linux命令行刻錄.iso或.nrg鏡像到DVD。

刻錄.ISO鏡像文件到DVD

要刻錄.iso鏡像文件到DVD,我們將使用growisofs這個工具:

# growisofs -dvd-compat -speed=4 -Z /dev/dvd1=.iso

在上面的命令行中,「-dvd-compat」選項提供了與DVD-ROM/-Video的最大介質兼容性。在一次寫入式 DVD+R 或 DVD-R 上下文中,導致不可添加記錄(關閉磁碟)。

「-Z /dev/dvd1=filename.iso」選項表示我們刻錄.iso文件到設備選單(/dev/dvd1)中選擇的介質中。

「-speed=N」參數指定了DVD刻錄機的刻錄速度,這與驅動自身的能力直接相關。「-speed=8」將以8x刻錄,「-speed=16」將以16x刻錄,以此類推。沒有該參數,growisofs將默認以最低速刻錄,在這里是4x。你可以根據你刻錄機的可用速度和磁碟類型選擇合適的刻錄速度。

你可以根據此教程找出你的DVD刻錄機的設備名稱和它所支持的寫入速度。

刻錄進程完成後,磁碟會自動彈出。

把NRG鏡像轉換為ISO格式

由於ISO被廣為採用,刻錄.iso鏡像到CD/DVD就非常簡單。但是,要刻錄一個.nrg鏡像則首先需要將它轉換為.iso格式。

把一個.nrg鏡像文件轉換到.iso格式,你可以使用nrg2iso這個工具。它是一個開源程序,用來將Nero Burning Rom創建的鏡像轉換到標準的.iso(ISO9660)文件。

在Debian及其衍生版上安裝nrg2iso:

# aptitude install nrg2iso

在基於Red Hat的發行版上安裝nrg2iso:

# yum install nrg2iso

在CentOS/RHEL上,你需要先啟用Repoforge倉庫,再通過yum安裝。

安裝完nrg2iso包後,使用以下命令來將.nrg鏡像轉換到.iso格式:

# nrg2iso filename.nrg filename.iso

轉換完成後,在當前目錄中會出現一個.iso文件:

檢查已刻錄介質的完整性

關於這一點,你可以通過將刻錄的DVD的校驗和與原始.iso文件的md5校驗和進行對比,以檢查所刻錄介質的完整性。如果兩者相同,你就可以放心了,因為刻錄成功了。

然而,當你使用nrg2iso來將.nrg鏡像轉換為.iso格式後,你需要明白一點,nrg2iso創建的.iso文件的大小不是2048的倍數(通常,.iso文件的大小是它的倍數)。因此,常規的校驗和對比,該.iso文件和刻錄介質的內容不一樣。

另一方面,如果你已經刻錄了一個不是由.nrg文件轉換而來的.iso鏡像,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來檢查記錄到DVD中的數據的完整性。替換「/dev/dvd1」為你的設備名。

# md5sum filename.iso; dd if=/dev/dvd1 bs=2048 count=$(($(stat -c 「%s」 filename.iso) / 2048)) | md5sum

命令的第一部分計算.iso文件的md5校驗和,而第二部分則讀取/dev/dvd1中的磁碟內容,然後通過管道輸出給md5sum工具。「bs=2048」表示dd命令將使用2048位元組塊為單位檢查,因為原始iso文件以2048為單位劃分。

如果兩個md5校驗和的值相同,這就意味著刻錄的介質是有效的。

上面就是在Linux命令行上將鏡像文件刻錄到DVD中的方法介紹了,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你還可以使用工具或其他方法將鏡像文件刻錄到DVD中。

8. 在地址為192.168.1.44的主機上,要檢查到另一台主機的端到端連接性,可通過CLI執行哪個命令

ping:通過ICMP回應/回復報文檢查遠端主機的端到端連接性(RTT延時,抖動,丟包)。用來檢查系統狀態和可連接性很不錯
.hping:網路掃描和檢測工具,可以產生ICMP / TCP / UDP ping數據包。常常用於高級埠掃描,防火牆測 試驗,手動MTU路徑發現和碎片測試.traceroute
:通過TTL限定的ICMP / UDP / TCP偵測包來發現從本地主機到遠端目標主機之間的第三層轉發路徑。用來調試網路連接性和
路由問題.mtr:traceroute的一個變種,能根據運行時統計數據整理出每一跳的包丟失/動作。用來評估路由路徑延時很不錯.netcat
/ socat:TCP / IP網路里的瑞士軍刀,可以讀/寫TCP / UDP協議位元組流。用來調試防火牆策略和服務可用性很不錯.dig
:DNS調試工具,可以生成正向查詢,反向查詢,搜索域名伺服器,檢查CNAME,MX及其他DNS記錄。可以在偵錯的時候查詢特定的DNS伺服器.nslookup
:另外一個DNS檢查/調試工具。支持所有DNS查詢和記錄。可以查詢特定DNS伺服器。
dnsyo:一個DNS測試工具,通過對全世界1500個不同網路中的大量開放解析器執行DNS查詢來測試DNS傳輸.lsof
:顯示進程打開的文件信息(例如,普通文件,管道或套接字)。用來監視網路連接很不錯
.iftop:一個基於ncurses的命令行界面應用,可以實時監視各個網路物理介面上的網路連接和帶寬佔用。用來記錄霸佔帶寬的應用,用戶,目的地和埠等很不錯
.netstat:一個網路統計工具,可以顯示狀態以及統計信息,當前網路連接(TCP / UDP埠,IP地址),路由表,TX / RX流量以及網路協議。用來做網路相關診斷和性能調試很不錯
.tcpmp:一個常用的基於libpcap抓包庫的包偵測工具。可以按伯克利包過濾器格式定義抓包條件
.tshark:另一個命令行抓包工具,和它的GUI版本Wireshark完全兼容。支持1000種協議而且這個列表還在增加。用來調試,分析和保存實時 。絡封包信息很不錯
的ip:。一個多功能的命令行網路工具,是iproute2的包的一部分可以檢查和修改路由表,網路設備狀態以及IP隧道設置用來查看路由表,增加/刪除靜態路由,配置網路介面,以及調試路由問題很有用.ifup
/ ifdown:用來激活和關閉特定的網路介面。經常用於重啟整個網路服務.autossh
:一個能建立SSH連接並在斷線後自動重新連接的程序。用來創建長時間保持的穿越嚴格企業網路的SSH隧道很有用.iperf
:一個網路測試工具,通過在發送自定義TCP / UDP數據流來衡量主機間雙向最大吞吐量
.elinks / lynx:為基於命令行的伺服器環境下使用的基於文字的網頁瀏覽器。
安全工具
iptables的:一個用戶空間下的命令行工具,用於配置Linux的內核防火牆可以創建和修改的Linux內核空間的網路包接收,轉發和發送規則。
NMAP:一個常用的為了安全審查目的的埠掃描和網路發現
TCP包裝:一個主機端的網路訪問控制列表工具,可以過濾進入/出去的網路請求/ 工具。用來在本地網路回復經常配合iptables的一起使用,作為額外一層安全保護。
getfacl的說明書/ setfacl的:查看和定製文件和目錄的訪問控制列表,作為傳統文件許可權的擴展。
cryptsetup:用於創建和管理LUKS加密磁碟分區
lynis :一個命令行的漏洞掃描工具。可以掃描整個Linux系統,並匯報潛在的漏洞以及相關可能解決方案
.maldet:一個惡意軟體掃描命令行工具,可以檢測和隔離潛在的感染文件。可以在後台運行長期監 。
rkhunter / chkrootkit的:一個命令行工具,可以掃描本地系統里的潛在木馬,隱藏後門和可疑利用,並禁用它們。
存儲工具
的fdisk:一個磁碟分區編輯工具用於查看,創建和修改本地磁碟或可移動磁碟的分區
.sfdisk:fdisk的一個變種,能用一種非交互的方式訪問或更新磁碟分區表。用來自動化備份和恢復過程中的磁碟分區很有用
.parted:另一個磁碟分區編輯器,支持超過2TB的磁碟的GPT(GUID分區表)格式.gparted是parted的一個前端GTK +圖形界面.df
:用來查看不同分區或文件路徑的已用/可用存儲空間和掛載點。還有一個更易用的變種DFC。
:用來查看不同文件和目錄的當前磁碟佔用情況(例如, -sh *)。
mkfs:一個磁碟格式化命令,用來在獨立磁碟分區上建立文件系統。有多個文件系統相關的版本:ext2,ext3,ext4,bfs,ntfs,vfat /
fat.fsck:一個命令行工具,用來檢查文件系統錯誤並嘗試可能的修復。通常在啟動時自動運行,但是在卸載一個分區後也可以根據需要手動運行
.mount:用來映射一個物理磁碟分區,網路共享或遠程存儲到一個本地掛載點。任何對掛載點里的讀/寫操作都是對應實際存儲的實際數據讀/寫
.mdadm :一個命令行工具,用來管理物理塊設備上的軟體RAID設備。可以創建,構造,增長或監視RAID陣列.lvm
:一套命令行工具集,用來管理卷分組和物理/邏輯卷,可以。用最小的停機時間在多個物理磁碟上創建,調整大小,狀語從句:拆分合並卷
日誌訪問工具
尾:用來查看一個(長中的)日誌文件的尾部有幾個變種,包括multitail(多窗口查看)和ztail(支持的inotify和正則表達式過濾以及顏色)。
logrotate的:一個命令行工具,可以在根據設定的時間段拆分,壓縮並通過郵件發送舊的/大的日誌文件。用來管理可能產生大量日誌文件的繁忙主機很有用.grep
/ egrep:可以通過特定的模式或正則表達式過濾日誌內容。變種包括用戶更友好的ack和速度更快的ag.awk
:一個多功能的文本掃描和處理工具。常用於從文本/日誌文件中找出特定的列或內容,並輸出給其他工具.sed
:一個文本流編輯工具,可以過濾和改變(例如,刪除行/空格,替換/轉換單詞,增加計數)文本流並通過管道連接到標准輸出/標准錯誤或者其他工具。
備份工具
rsync:一個快速的單向增量備份和鏡像工具(常規於復制一個數據倉庫到線下存儲,可以選擇通過SSH或stunnel的加密連接
.rdiff-backup :另一個有效利用帶寬的增量備份工具.diplicity
:一個加密的增量備份工具。使用GnuPG加密備份,並通過SSH上傳到遠程伺服器。
性能監視工具
top:一個命令行的進程查看程序。可以監視系統負載,進程狀態,CPU和內存佔用。有一個更易用的變種htop。ps
:顯示系統所有運行中進程的一個快照。輸出可以定製成顯示PID,PPID,用戶,負載,內存,積累的用戶/系統時間,啟動時間,以及更多。有一個變種pstree可以用樹結構顯示進程
.nethogs:一個帶寬監視工具,按進程來分組顯示活動網路連接,實時匯報 -個進程佔用的(上傳/下載)帶寬
.ngxtop:一個網頁 伺服器訪問日誌解析和監視工具,界面受到了top命令啟發。它可以實時匯報整理過的頁面請求列表,包括頻率,大小,HTTP返回值,IP地址,等等.vmstat
:一個簡單的命令行工具,可以顯示多個實時系統特徵,例如進程數,剩餘內存,分頁狀態,CPU佔用,塊設備I / O活動,中斷/上下文切換統計,
等等.iotop:一個基於ncurses的I / O監視工具,可以實時排序顯示所有運行中進程的磁碟I / O活動
.iostat:一個命令行工具,可以匯報當前CPU使用情況,以及設備I / O使用情況,這里的I / O使用情況(例如,塊傳輸速度,位元組讀/寫速度)是按設備或分區來匯報的。
效率工具
screen:用來把一個單一的終端拆分成多個持久的虛擬終端,也支持遠程用戶訪問,類似teamviewer的屏幕分享功能
.tmux:另一個終端復用工具,可以支持多個長期會話,還可以橫向/縱向拆分終端。
作弊:一個簡單的命令行工具,可以讓你查看多個常用Linux命令的備記錄,就在手邊非常方便。內建的備忘錄也可以完全定製.apropos
:用來在幫助手冊里查找描述或關鍵字很有用。
包管理工具
apt:基於Debian系統的事實上的包管理工具,例如Debian,Ubuntu或Backtrack。一個救生圈.apt
-fast:apt-get的一個支撐應用,可以通過多個並行連接明顯提高apt-get的下載速度
.apt-file:用來查看某個特定文件屬於哪個.deb包,或者顯示一個特定.deb包里的所有文件。已安裝和未安裝的包都能支持
.dpkg:一個用來手動安裝.deb包的命令行工具。強烈建議盡可能的使用apt.yum
:用於基 於紅帽的系統的自動包管理工具,比如RHEL,CentOS或Fedora。這是另一個救生圈!
rpm:通常我都是使用rpm來配合yum使用。有很多有用的參數,比如-q,-f, -l可以分別用來查詢,指定文件和路徑。
硬體工具
lspci的:一個命令行工具,可以顯示已安裝的PCI設備的各種信息,比如型號名稱,設備驅動,設備功能,內存地址,PCI匯流排地址。
lshw:一個命令行工具,可以查詢和顯示不同分類下的硬體配置的詳細信息(例如,處理器,內存,主板,網路,存儲)支持多重輸出格式:HTML,XML,JSON文本。
inxi:一個綜合硬體查看工具,可以提供不同硬體模塊的總覽,例如CPU,顯卡,音效卡,網卡,溫度/風扇感測器,等等。

9. Linux實用命令有哪些

1、bc


這個Linux命令用於精度比較高的數學運算。如:開平方根等。下面利用bc命令寫個腳本(文件名:sqrt)


#!/bin/bashif [ $then echo 'Usage: sqrt number' exit 1else echo -e "sqrt($1) quit " | bc -q -ifi


接著,可使用這個腳本進行平方根運算:


[hchen@RHELSVR5]$ ./sqrt 366[hchen@RHELSVR5]$ ./sqrt 2.00001.4142[hchen@RHELSVR5]$ ./sqrt 10.00003.1622


2、split


如果你的文件很大,卻接到命令要把它分割成小文件,那麼這個命令就派上用場了。


[hchen@RHELSVR5 applebak]# ls -l largefile.tar.gz-rw-r--r-- 1 hchen hchen 436774774 04-17 02:00 largefile.tar.gz[hchen@RHELSVR5 applebak]# split -b 50m largefile.tar.gz LF_[hchen@RHELSVR5]# ls -l LF_*-rw-r--r-- 1 hchen hchen 52428800 05-10 18:34 LF_aa-rw-r--r-- 1 hchen hchen 52428800 05-10 18:34 LF_ab-rw-r--r-- 1 hchen hchen 52428800 05-10 18:34 LF_ac-rw-r--r-- 1 hchen hchen 52428800 05-10 18:34 LF_ad-rw-r--r-- 1 hchen hchen 52428800 05-10 18:34 LF_ae-rw-r--r-- 1 hchen hchen 52428800 05-10 18:35 LF_af-rw-r--r-- 1 hchen hchen 52428800 05-10 18:35 LF_ag-rw-r--r-- 1 hchen hchen 52428800 05-10 18:35 LF_ah-rw-r--r-- 1 hchen hchen 17344374 05-10 18:35 LF_ai。


反而來,合並也只需要簡單的合並就行,如:


[hchen@RHELSVR5]# cat LF_* >largefile.tar.gz。


3、pgrep


pgrep名字前有個p,可以猜想它可能和grep有關,確實這是進程相關的grep命令。不過,這個命令主要是用來列舉進程ID的。如:


$ pgrep -u hchen2244122444


這個命令相當於:


ps -ef | egrep '^hchen' | awk '{print $2}'。


4、nl


nl命令其它和cat命令很像,只不過它會打上行號。如下所示:


[hchen@RHELSVR5 include]# nl stdio.h | head -n 10 1 /* Define ISO C stdio on top of C++ iostreams. 2 Copyright (C) 1991,1994-2004,2005,2006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3 This file is part of the GNU C Library. 4 The GNU C Library is free software; you can redistribute it and/or 5 modify i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Lesser General Public 6 License as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either 7 version 2.1 of the License, or (at your option) any later version. 8 The GNU C Library is distributed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be useful。


5、ldd


這個命令,用來可執行文件所使用了動態鏈接庫。如:


[hchen@RHELSVR5 ~]# ldd /usr/bin/java linux-gate.so.1 => (0x00cd9000) libgij.so.7rh => /usr/lib/libgij.so.7rh (0x00ed3000) libgcj.so.7rh => /usr/lib/libgcj.so.7rh (0x00ed6000) libpthread.so.0 => /lib/i686/nosegneg/libpthread.so.0 (0x00110000) librt.so.1 => /lib/i686/nosegneg/librt.so.1 (0x009c8000) libdl.so.2 => /lib/libdl.so.2 (0x008b5000) libz.so.1 => /usr/lib/libz.so.1 (0x00bee000) libgcc_s.so.1 => /lib/libgcc_s.so.1 (0x00aa7000) libc.so.6 => /lib/i686/nosegneg/libc.so.6 (0x0022f000) libm.so.6 => /lib/i686/nosegneg/libm.so.6 (0x00127000) /lib/ld-linux.so.2 (0x00214000)。


關於Linux實用命令有哪些,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你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閱讀全文

與linuxag命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彎村紅羊電影 瀏覽:157
我和我的家教老師韓國 瀏覽:102
日本經典高分電影 瀏覽:627
動物真人版電影鳳凰定製 瀏覽:360
海客雲伺服器一個月怎麼算的 瀏覽:161
黑道小說主角外號瘋子 瀏覽:309
書包cc網電子書txt免費下載 瀏覽:354
帶一點黃的小說 瀏覽:257
法國倫理電影小僕人 瀏覽:187
印度搶打火機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291
求在線觀看資源2020年 瀏覽:946
聚優電影可以在哪些影院使用 瀏覽:124
阿里雲伺服器怎麼安裝bt面板 瀏覽:630
霍爾瓦特大街小說 瀏覽:857
可以看的網址大全 瀏覽:416
一個名叫尼克和保姆的電影 瀏覽:613
電影里有戒尺的 瀏覽:845
徐英演的哪些大尺度電影 瀏覽:412
鬼片英文版 瀏覽:600
《前度2》完整未刪減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