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疫情期程序員

疫情期程序員

發布時間:2025-07-10 13:01:54

A. 從深圳流水線去了紐約做程序員的女工,最近失業了是怎麼回事

曾經從深圳流水線女工逆襲為紐約程序員的孫玲,還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如果不能在八月中旬前找到工作,她就面臨簽證失效的風險。

從月薪2300元的流水線工人到紐約高薪軟體工程師,孫玲的經歷曾被作為「逆襲典型」被大家熟知。她出生於湖南婁底小村鎮,做木工的父親不支持她讀書,於是她做農活、學習理發。

在親戚的勸說下,父親終於同意孫玲讀完高中,之後她成為深圳流水線上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月薪2300元的一名女工。

高考結束後,孫玲偶然了解到軟體培訓機構的活動,心底埋下了學習計算機的想法。通過在肯德基打工、做電話客服,她積攢學費學習了相關軟體,如願以償進入了IT行業。

之後孫玲在英語機構學習英語,又自考了深圳大學的本科,拿出12萬的積蓄前往美國學習碩士計算機項目。2018年,她終於拿到EPAM Systems公司offer,作為外包程序員在谷歌辦公室上班。

(1)疫情期程序員擴展閱讀

求職與困境

3月9日,孫玲向公司申請了84天探病假期回到中國。當時疫情已經在全球蔓延,美國發布了限制旅行的禁令。在回國之前,她被公司警告:如果不能在假期結束前返回美國,你就會被解僱。

但是她不得不飛回老家,身患癌症的父親病情更加惡化,她必須回來見最後一面。孫玲回到家的三天之後,父親去世了。因為需要在縣城賓館隔離14天,她甚至無法參加父親的葬禮。

由於父親病逝,「照顧家人」的理由不成立,公司把她的家人陪護假改為了個人事假,縮短到40多天,這打亂了她的計劃,她需要在4月30號之前回到公司。因為限航政策和跨國旅行限制,孫玲沒能按時回到紐約。她被解僱了。

孫玲現在已經畢業,在工作期間持有的是OPT簽證(F1學生簽證畢業後的實習期),在工作結束之後只有90天寬限期,她必須要在七月底之前找到新的工作,才能留在美國。

疫情和相關政策給全球職場都帶來了沖擊,許多人發布個人信息和求職意向,希望能獲得新的工作機會。於是孫玲在個人主頁也發布了自己的經歷和求助信息。

孫玲爭取到一份實習,可以幫她把寬限期延長到九月底,而申請流程還需要時間,所以需要在八月中旬之前找到工作。現在她還處在幾個面試流程中,能不能拿到offer還是未知數,而剩下的時間已經不足一個月。

B. 大批程序員被裁——失業背後的三個原因

在21世紀初,互聯網被視為前沿技術的代名詞,它預示著世界有潛力變得更好,並吸引了許多冒險家企業家投身於這一浪潮。然而,20年的變故之後,互聯網行業的三大巨頭以及京東、美團、B站等公司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勁,但實際上,預增值的泡沫已經被無情地戳破,而大規模的裁員似乎預示著這場泡沫的終結。
自2021年初,互聯網行業的市場開始出現下滑趨勢,對此的解釋多種多樣。有人指出,美國對中國互聯網大廠的制裁,有人認為,世界經濟體正在向實體經濟轉型,而虛擬經濟——互聯網,並未獲得一致的國家認可和推崇。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公司經歷了第一波陰跌,這也似乎是在向程序員們無情地暗示,屬於他們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
到了2022年,疫情的再次爆發和城市的遲緩發展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由於疫情對經濟水平的嚴重影響,人們的消費能力不斷下降,這在互聯網公司的財報上體現為營業收入的穩定增長與凈利潤的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愛奇藝、騰訊、網路、阿里、B站、滴滴、京東等知名互聯網大廠紛紛採取了裁員措施。
裁員背後的原因復雜多樣,以下是我對此的一些觀點:
一. 疫情反復,宏觀經濟頹廢
今年出現的兩大現象——大規模的靈活就業和大規模的內卷考試,部分是因為社會環境導致就業困難,部分是因為行業飽和度增加和大環境壓力使得市場門檻提高。由於宏觀經濟的放緩,人們的消費能力下降,CPI消費水平減少,互聯網公司面對財務利潤減少和負債加深,不得不裁減部分沒有增長空間或無前景的部門和項目,導致員工失業。
二. 大廠非主營業務不斷擴大
為了擴大品牌IP和影響力,許多大廠在主營業務之外拓展其他業務,這需要更多的程序員支持。然而,這些業務大多除了給員工或股東帶來心理安慰外,實際效果並不顯著,常常虧損。在經濟敏感時期,為了節省開支,公司可能會切斷這些非主營業務。
三. 世界格局變化,美帝對中國制裁
自去年起,美國開始對中國互聯網公司進行制裁,以侵犯美國本土隱私權為由,威脅讓這些公司退市。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對未來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更傾向於相信可能的風險,導致互聯網公司市值縮水。互聯網公司是否做錯了什麼?泡沫終將過去,市場將回歸理性,這場動盪是中美之間的博弈,也是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博弈。至於未來互聯網大廠是否還能享受紅利期,誰也不知道。正如雷軍所說:「站在風口上,即便是豬都會飛。」而我想加一句:「做好最壞的准備,然後全力以赴,當風口來臨時,你一定會飛起來。」

C. 杭州程序員的真實現狀

杭州程序員的收入普遍較高,但加班現象嚴重,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成為一個難題。薪資差距顯著,高技術水平的程序員薪酬遠遠高於普通水平的程序員。對於非985、211高校畢業生而言,在杭州找到高薪程序員工作較為困難。疫情期間,不少程序員失去了工作,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盡管如此,對於那些技術過硬的程序員來說,他們在杭州的生活質量較高。杭州作為互聯網企業聚集地,為程序員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優厚的福利待遇。技術實力較強的程序員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享受更高的薪資和更穩定的工作。

然而,杭州程序員的工作壓力也不容忽視。長時間加班、高強度工作是家常便飯,這對於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極大的考驗。盡管如此,高薪與高壓力並存的現實讓許多程序員願意在杭州拼搏。

此外,杭州的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為了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程序員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參加各種培訓和考試,以獲得更多的職業機會。在這個過程中,高學歷不再是唯一決定因素,實戰經驗和項目經驗同樣重要。

總體而言,杭州程序員的生活充滿了機遇與挑戰。雖然面臨許多困難,但高薪與職業發展的機會也讓他們在面對壓力時能夠堅持下去,努力追求更好的未來。

D. 大批程序員被裁——失業背後的三個原因

   在21世紀進入互聯網時代前,互聯網無疑是一個前衛的代名詞,它不僅代表了當前世界有能變更好的可能,還表明著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去等待著那些冒險家企業家跨入商潮,自20年變故之後由此演變出來了三巨頭 tba以及京東,美團,b站等等,這似乎看起來依舊很好,但實際上的預增值點卻無情的戳破了互聯網這個泡沫,而無數的裁員彷彿在暗示這場泡沫的結束。

  自2021年初,屬於互聯網時代的市場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究其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美國公司開始制裁中國互聯網大廠了,也有人說世界經濟體開始向實體發展,而代表互聯網的虛擬經濟其本身並非國家一致認可說提倡。但不管如何在其霧霾的背景下,那些互聯網公司迎來了第一波陰跌,而這一波陰跌彷彿像是那些給予程序員的警鈴在無情的暗示他們屬於你們的時代已經結束。

時間來到2022年自疫情再度爆發已經無間斷性的進化,城市的滯後發展是一個無可非厚的事了,而在這段期間因為經濟水平受到其疫情的嚴重滯後,人們的消費水平也不斷減少,而反應在大廠的財報上便是頻頻出現營業收入的穩增長然凈利潤的負增長,是否是偽裝者為了自身編織的謊言而自己買單還是為了讓人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的故事我們無從知曉。其後便傳出大批程序員的離職,愛奇藝,騰訊,網路,阿里,b站,滴滴,京東等等我們所謂的知名的互聯網大廠紛紛採取了行動。究其真正原因我想也有很多,再此我來闡述一下自己對此的觀點。

  一.疫情情況反復,宏觀經濟體略顯頹廢

  我想這個最簡單的反應的就是今年所出現的兩個極端,一個是大規模的靈活就業,還有一個就是大規模的內卷考試,後者我想其主要原因是想避免因社會環境所致導致自己畢業即失業的慘狀,因其行業本身飽和度的增值及大環境下必使市場門檻變高,就業環境的愈加惡劣也是其選擇學習的第二考量目標。說了點閑話,回歸主題 因其宏觀經濟的不顯著社會增速變慢,使得人們不得不減少消費能力其反應在cpi上就是消費水平的減少,而早因資產市場縮水的互聯網公司再面對財務利潤的變少 負債的加深下一定得決定切斷部分一直顯著沒有增長空間的部門或是當前無前景的項目,而這種結果便是員工的大批失業。

  二.大廠的非主營業務的不斷擴大

    長期以來,為了能讓自身品牌IP和影響力擴大 很多大廠都選擇在從事完自身主營業務後擴展別的業務,這樣不得不聘請更多的計算機程序員,然真正的情況是大部分業務除了能更員工或股東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外,它的實際效果並不顯著,相反大多都以常年虧損為主,而在這個經濟敏感時期為了能節流,所以選擇切斷部分非主營業務也是無可厚非的。

 三.世界格局突變,美帝對中國制裁

    我想這個問題還是得回歸最初我說過的話,從去年開始美國在中國互聯網概念上的制裁便開始了,他常常以中國互聯網公司侵犯美國本土隱私權為例,一直要挾大多數中國互聯網公司退市,結果是顯著的,大多投資者在未來不確定性因素變多的情況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在陰跌路上雄關漫道的互聯網公司不斷的市值縮水。那麼互聯網公司錯了嗎?我想泡沫終將過去,市場也會回歸理性,這一場動亂是中美之間的博弈,也是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博弈。至於未來是否還會有屬於互聯網大廠的紅利期呢,誰知道嗎,想起了了雷軍說過的那句話:站在風口上,即便是豬都會飛。而我現在想在前面加一句,然後該該。

「做好最壞的准備,然後全力以赴,我想待風口來臨時 你一定會飛起來。」

E. 關於程序員手工建波音737模擬駕駛艙一事,你有何看法

看到這件事情我只有一個想法,人生非常的短暫,有夢想就要敢於去實現。這位杭州的小夥子本職工作是一位程序員,平時工作非常辛苦,但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這個小夥子的愛好就是航天。從小他就酷愛飛機,家裡總是有各種各樣的飛機模型,關於航空的書集合在一起整整有兩個人這么高。

很多人看到這里都忍不住感嘆,沒想到這個小夥子這么有毅力。我們的人生非常短暫,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可能很多人的夢想會被現實生活所打敗,最終不得不放棄。只不過這個小夥子卻並沒有這樣,雖然過程非常困難,但他最終卻實現了自己從小到大的願望,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去學習。

F. 好傢伙!30% 國外程序員每天「摸魚」四五個小時,國內似乎更嚴重

2020 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支出遠程辦公,除了一些必須在現場辦公的崗位之外,很多崗位的員工都可以居家辦公。

在不少人眼裡,「居家辦公」的潛台詞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各種摸魚。

這種「懷疑」站得住腳么?還是遠程辦公群體的名聲不好呢?

近三成 IT 人每天「摸魚」四五個小時

2021 新年伊始,國外匿名雇員交流平台 Blind 有一項調查:《每天真正用在工作的時間是多少?》。原調查對象是軟體工程師群體,共有 2601 人程序員參與調查。

Blind 的投票結果

30.9% 的一天真正工作時間只有 3~4 小時;

43% 的 eBay 工程師、32% 的谷歌工程師、55% 的Adobe工程師都是這種情況

27.4% 工作 5~6 小時;

50% Airbnb 工程師是這種情況

10.7% 只工作 1~2 小時;

10% 的微軟工程師是這種情況

15.5% 工作 7~8 小時;

27% 的位元組跳動工程師是這種情況(從參與人員的數據來看,這應該它們的海外員工)

15.5% 工作 9~10 小時;

12% 的谷歌工程師是這種情況

在居家辦公的時候,大多數人員工也會處理一些私人事務,比如下午接孩子放學或者中午遛狗。

一位 Facbook 員工表示,

「如果把開會算進工作時間,那麼工時有 9~10 小時,如果不算,那可能不到 1 小時。」

有位 Amazon 的工程師表示,

「雖然有時我會在下午 2 點到 4 點之間打個盹(通常沒有午休),或者出去遛狗,再花 2 小時吃晚餐。大部分工作時間從早上 9:30 到午夜。」

另外一位 Amazon 的工程師表示,

「去年,我每天工作 12~14 個小時。每周 65~70 小時。一周又一周,倦怠開始。而且絕對沒有報酬:沒有認可,沒有晉升,對我沒有真正的好處。只是痛苦。現在我每周只工作 44~48 小時。我更專注,更有效率,也更快樂。」

另外一位 Amazon 的工程師表示,

「除了例外情況(周五有時候工作時間短,周末工作時間長),亞馬遜要求每天至少工作 10 小時。在疫情期間,我的工作時間更長了,日程表滿滿的,領導層要求更多。」

看完 Blind 的投票結果後,肯定有人會認為「原來程序員摸魚這么嚴重啊!」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大多數上班族是在摸魚,每日平均有效工作時間不到 3 小時

2019 年 2 月,英國 vouchercloud 平台做了一項調查,目的是了解英國各地員工的上網習慣和工作效率。一共有 1989 名 18 歲的上班族參與,所有受訪者目前都在辦公室全職工作。

調查結果顯示,

「你認為自己在整個工作日都很有效率嗎?」

79% 的人承認沒有效率,只有 21% 的認為自己一整天都很有效率。

「你每天在工作時間內高效工作的時間有多長?」

調查結果顯示,上班族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只有2 小時 23 分。

泡社交網站和刷新聞網站,是影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英國職場的前十大摸魚行為

網友評論

國內程序員的工作專注時間長度如何?

1、微博投票

我們在微博發了一個相同的投票。

大致結果如下:

27.5% 的人每天專注工作的時間是 1~2 小時;

19.3%是 2~3 小時;

16.9%是 3~4 小時;

好傢伙,看這節奏和趨勢,國內程序員的「摸魚」比國外同行更厲害啊 😂

提示:投票結果,未必能反映出真實情況。

閱讀全文

與疫情期程序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mbedtls庫編譯 瀏覽:148
怎麼用安卓登陸ios王者榮耀 瀏覽:454
思迅架設到雲伺服器 瀏覽:815
阿里雲遠程伺服器如何開全屏 瀏覽:852
rsa加密轉碼問題 瀏覽:475
關於雲伺服器的文案 瀏覽:818
利用python製作軟體 瀏覽:259
不設DNS伺服器地址 瀏覽:913
手機app開發需要什麼原則 瀏覽:307
如何使用blob加密 瀏覽:721
谷歌伺服器為什麼要建在沙漠里 瀏覽:456
開發安卓app用什麼語言好 瀏覽:649
基於單片機的監控系統設計 瀏覽:693
我的世界命令方塊去掉葯水效果的指令 瀏覽:639
hskpdf 瀏覽:562
壓縮袋有哪些功效 瀏覽:694
2007向程序發送命令時 瀏覽:868
異地怎麼登錄公司伺服器 瀏覽:985
材料物理pdf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