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程序員被納入「新生代農民工」,碼農為何會被官方定義為「新生代農民工」
01 什麼是新生代農民工「碼農」就是我們常說的程序員,因為靠寫代碼衛生,而且收入低,要長時間面對電腦,所以就自嘲為「碼農」。
我們先來看看「新生代農民工」的定義:
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戶籍人口。
具體點來說,他們是「集中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從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打工人」。
所以如果單從這個描述來說的話,從事軟體和信息服務的程序員們很顯然就是「新生代農民工」中的一員。
但如果你看仔細點的話,你就會發現要滿足「新生代農民工」,條件有兩個:
1.在外地從事非農業行業;
2.農村戶口。
因此嚴格來說,標準的「碼農」前提要有「農村戶籍」,「城鎮戶口的碼農」是不屬於「新生代農民工」范疇的。
就光看這幾點,哪個跟農民工兄弟不是一樣的?
『貳』 嫁給程序員的弊端是什麼
嫁給程序員的弊端:
1、程序員邏輯思維特別強,以至於什麼都用理性思維去對待,感性的女孩別想從程序員身上得到多少浪漫的元素。
2、程序員是IT界的民工,比工新階層還要工薪,身處社會底層的他們,沒辦法滿足女孩更多物質上的需求。
3、程序員擁有一顆呆腦袋,女孩在給程序員講有趣的事時,或許他心裡已經笑開了花,但臉上卻只有淡淡的微笑,讓人難堪,讓人曲解。
4、程序員是也是廉價勞動力的一種,跟沒背景的教師職工一樣,今天是這樣,十年內也是這樣,二十年後還是這樣,前途一片黑暗。
5、程序員在談吐方面比不上一般人,因為平時難得講話、接觸的人少,不僅在日常交際中談吐能力有限,女孩也更別想從他們身上聽到什麼甜言蜜語。
6、程序員一般都不多話,在別人面前總是自信不足,更別談什麼霸氣,當然,他們也沒法給女孩帶來更多面子上的東西。
『叄』 官方坐實了:程序員都是農民工!
昨天下午,我在閑暇之餘,看到了一則有趣的新聞,官方宣布程序員是新時期的農民工,這個消息迅速在朋友圈傳播開來。
這個消息的發布機構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所以這個認定是經過官方認證的,看來程序員作為農民工的身份是確鑿無疑了。
雖然如此,我們程序員其實早就有這樣的自我認知,在官方認定之前,我們便自稱為「碼農」、「IT民工」。
為什麼我們喜歡這樣稱呼自己呢?主要是因為這種自嘲的心態,我們覺得自己和上一代的農民工並沒有太大區別:
1、上一代的農民工在工地上搬磚,而新一代的農民工則在寫字樓里「搬磚」,雖然環境有所改善,但本質並沒有改變。
2、上一代的農民工辛勤勞作是為了養家糊口,沒有家庭的為了娶媳婦;新一代的農民工為了買房娶媳婦而奔波。
3、我們都是為了賺錢而四處奔波,住在出租屋裡,吃著工作餐,無論刮風下雨都要堅持上班。
4、上一代的農民工是用體力賺錢,而新一代的農民工則是用996/007的工作模式在賺錢。
5、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新一代農民工的工資比上一代稍高,但想要買房的壓力仍然很大。
正因為如此,我們程序員喜歡自稱為碼農,雖然表面光鮮,但背後卻含辛茹苦。
現在,官方已經坐實了我們的身份,別人也知道我們是農民工了。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的認定不僅針對程序員,產品經理、設計師、運營人員等也都被視為農民工。
官方對農民工的定義是:在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業戶口人員,他們有農村戶口,有承包土地,但離開戶籍所在地,主要從事非農產業。
簡單來說,只要你是農村戶籍,在外打工,不管從事什麼工作,不論學歷高低,不論月薪多少,你都可以被稱為農民工。
至此,大家心裡應該有了一絲安慰。
這並不是國家要區別對待我們,而是在這個國家,每個人都是農民工。
此前,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國家什麼時候能管管程序員高薪這個現象?」看到這個問題,我感到非常氣憤,還特意去理論了一番:為什麼不去問國家何時整治那些日薪驚人的小鮮肉演員、流量明星、富得流油的資本家?為什麼只挑程序員這個軟柿子捏?
而且,我們的工資是憑借努力賺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份勞動一份收獲,我們只是拿自己應得的工資。
但現在,官方已經認定我們是農民工,我們農民工能有什麼壞心思呢?我們只是想好好工作,拿到自己應得的工資。
難道還要剋扣我們農民工的工資?想欺負我們老實人?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