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领导叫上峰
旧时称上级长官:俗称军令如山,上级的命令就有如山峰一样,因此上峰有令即指执行上峰的命令。国民党时期对长官的称呼,特别流行于特务机构。
上峰比较多在特务机关里用,像正规军事部门不太用这个词,一般是团座、师座、军座这类的比较庄重的叫法。因为特务机关很强调服从命令,军令如山,上级的命令一定要执行,所以上峰就被国民党的特务机关一直用着。算是一种隐蔽的叫法,也是尊称,对上级的尊重,党国内部的等级比较明确,礼节性的东西很重要。
(1)国民党上级命令视频扩展阅读:
1、上峰,拼音shàng fēng,字面意思高峰,如: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
2、领导是在一定条件下,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其中,把实施指引和影响的人称为领导者,把接受指引和影响的人称为被领导者,一定的条件是指所处的环境因素。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
2. 连续剧保卫延安中国民党里面有个叫刘勘的将领,真有这人吗,求此人资料
刘勘的原型是刘戡。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从军,参加北伐战争。曾任93军军长、37集团军总司令。
1933年,刘戡任国民革命军83师师长,奉调北上援助宋哲元部,参加抗击日本侵略的长城抗战。战后,晋升为93军军长。1943年,日军攻占洛阳,陕西震动,在胡宗南的推荐下,刘戡被任命为第63集团军总司令,在河南灵宝一带构筑防线,抵抗日军。
1944年秋,刘戡调任重庆陪都卫戍副司令。1945年抗战胜利后,刘戡赴陕西任37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37集团军整编为第29军,刘戡任军长。
1948年2月,彭德怀率军攻打宜川,刘戡率第27师和第90师两个整编师驰援,2月26日,胡宗南指定刘戡走经瓦子街的洛宜公路,遭到彭德怀伏击,被包围。3月3日,刘戡兵溃,自杀身亡,时年42岁。
(2)国民党上级命令视频扩展阅读
保卫延安剧情简介:
1947年初,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重点进攻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敌众我寡,形势严峻,党中央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战中消灭胡匪。大敌当前,彭德怀主动请缨,挑起重任,接到军委急电,二纵立刻西渡黄河奔赴陕北。
周大勇率领的独立营群情激昂,誓死捍卫延安。大战在即,总部医院护士谢芳苓负责的伤员,总部参谋王成德偷跑了,谢芳苓寻迹追赶。延安保育院情况紧急,独立营奉命去解救。交战中,一个孩子遗落在敌我双方阵地间,谢芳苓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去营救。
她的勇敢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青化砭失利,胡宗南命令部队实施整体推进,互相呼应的方型战术,妄图把我军赶过黄河。彭德怀想到了一招对付敌人方形战术的办法。旅部命令独立营冒充我军主力,佯装向磻龙、青化砭逃窜。
周大勇让王成德指挥这次行动。王成德用迅速消灭敌人搜索连,故意扔掉重机连的重武器的办法吸引了敌一个旅的部队。彭德怀乘机指挥解放军主力在羊马河全歼敌整编135旅。蒋介石派空军封锁黄河,切断我军补给线,实施所谓“困兽计划”。
我军缺少粮食弹药,战士们野菜充饥。周大勇到游击队借粮食,李玉明把仅有的两口袋小米给他们。李大爷找到了,谢芳苓给他喂饭、洗脚。失去孙子的李大爷冰冷的心慢慢复苏。独立营全体官兵迎接李大爷。陕北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子弟兵的行动,激励着每一个战士。
彭德怀指挥西野主力对敌人的补给站磻龙发起攻击。磻龙主阵地集玉峁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攻坚战异常激烈。独立营发动了一次次攻击,伤亡严重。彭德怀来到连队了解情况,恰巧遇见战士大个子和李大旺比荷包。彭总严厉批评了他们。
彭总采纳了王成德的“对壕作战”方案,惨烈的战斗再次打响。激烈的战场上,李大旺与未婚妻巧花偶然擦肩而遇,俩人呼唤着对方,又投入战斗。宁金山在作战中发现了自己的弟弟,国军士兵宁二子,他命令弟弟放下武器。
战斗结束了。夕阳如血,彭德怀面对国共双方战士的尸体,百感交集。他捡起大个子鲜血染红的荷包,目光投向远方。
陕北小河村,中央提出,刘邓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移军苏鲁皖,陈赓、谢富治组成新的兵团,南下豫西、鄂北和陕南。三支大军互成犄角,形成“品”字形结构,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为了牵制陕北敌军,调敌北上,西野横穿沙漠,进兵榆林。上级命令独立营接应从晋西北送来的粮食。独立营一路忍饥挨饿,艰难地往榆林进发。蒋介石亲自飞抵延安,部署榆林围歼计划为了减轻彭德怀的压力,毛泽东带着刘戡捉迷藏。
一路险象环生。战场形势突变,彭德怀沉着地撤出了部队。榆林解围成功。毛泽东被追到“四绝之地”,胡宗南大喜,令刘戡,钟松南北夹击共军主力,择机捕杀中共首脑。蒋介石也欣喜地以为此一战即可定陕北局势。
独立营与野战医院相遇,王成德鼓动周大勇当面向谢芳苓表达。周大勇此时却害羞了。谢芳苓对独立营的战士们喊着:独立营的战友们,我爱你们,祝你们战场上英勇杀敌,平安归来。黄河岸边,毛泽东与周大勇、王成德、谢芳苓、李大爷告别。宝塔山下,周大勇、王成德、谢芳苓三人约定,全国解放见。
3. 《亮剑》中有一个人遵守上级命令但是还是打了败仗,最后被拉去枪毙了是哪一集
30集版的第20集,是一个国民党炮兵参谋
4. 国民党为啥称上峰
上峰比较多在特务机关里用,像正规军事部门不太用这个词,一般是团座、师座、军座这类的比较庄重的叫法。因为特务机关很强调服从命令,军令如山,上级的命令一定要执行,所以上峰就被国民党的特务机关一直用着。算是一种隐蔽的叫法,也是尊称,对上级的尊重,党国内部的等级比较明确,礼节性的东西很重要。
5.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都牺牲了吗
结局活着的有孟烦了、迷龙、还有董剑。
不辣从树堡被救出后终因腿伤在医院死去,迷龙错手杀了一个高级将领的儿子,接到虞啸卿的龙文章下令处死,而龙文章不愿意服从命令去打共军选择自杀,克虏伯作为龙文章的追随者龙文章也拔枪自杀了。
孟烦了受不了失去团长的打击,把小醉托付给了张立宪,决定北上攻打共军,和他一起的阿译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团长于是在烦了面前自杀。
《我的团长我的团》人物简介
1、龙文章(段奕宏饰)
他对战争有着独特的敏锐嗅觉,明白有战争就有牺牲的道理。却又不能真正面对因自己的命令而失去的生命。
与炮灰团的战友接触后开始转变自己的初衷,把全部的战争热情转变为让这些炮灰活下去。在经历南天门战役,险些断送整个炮灰团后,对战争及国民党的派系之争彻底失望。
最后接受不了上级指令自杀。
2、孟烦了(张译饰)
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内心善良,珍惜身边的亲情友情。但总爱用损毒的语言,堕落的行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炮灰团的日子中迷失了自己原本的愿望与热情,并只希望能凑合活着就好。日本人的刺刀刺入大腿两寸,从此有了一条作为对日战争证据的残腿,但也因此丢失了魂魄。
最后只剩一人活着,战友都相继死去。
6. 原国民党军队的“上峰”是什么意思
旧时称上级长官:俗称军令如山,上级的命令就有如山峰一样,因此上峰有令即指执行上峰的命令。国民党时期对长官的称呼,特别流行于特务机构。
7. 求分享大进军之大战宁沪杭(1999)由古月和卢奇主演的百度云高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链接
《大进军之大战宁沪杭》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导演:韦廉/石伟/和小江
编剧:李平分/韦廉/宋国勋
主演:古月/卢奇/孙飞虎/吕晓禾/傅英/周洁/杜雨露/阎雨生/赵恒多/李龙吟/陈锐
类型:历史/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99
片长:114分钟
1949年4月,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尚被国民党当局控制的广大地区发起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矛头所指首先对准了国民党重兵盘踞的京(指南京)沪杭地区。1949年4月20日,我百万雄兵分中、东、西三个集团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千里长江防线在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攻势面前土崩瓦解。人民解放军乘胜南下,继而攻克南京,切断浙赣线,占领杭州,直逼上海。为保护上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市区建筑,解放军经过周密部署并作出很大牺牲后,终于5月27日解放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影片在展现这一恢弘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在中国社会重大变革的历史时刻,重要事件、重要矛盾的发生、演变和重要人物即历史事件的决策者、指挥者、参与者以及“活的历史”——当事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及情感世界。
8. 国民党中统和军统有啥区别
1、主管上级单位不同。
蒋介石并非一直担任国民党政府的党政一把手,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主席是林森,但有一个职务始终由蒋介石担任,就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换言之,蒋是以控制军权来控制党务和政府,直到解放战争开始后才出任“国民党总裁”和“中华民国总统”。
所以,军统直接隶属于军事委员会,是军队编制,工作人员为现役军人,有军装有军衔。
而中统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管理,实际掌权人是陈果夫和陈立夫,中统是党务机构,没有军衔,常见的制服是中山装。
2、职责和分工不同。
军统是蒋介石用来监视、控制军队的部门,抗日战争爆发后兼有谍战、反特和敌后武装等工作范畴;
中统仅限于党务调查、舆论控制和党政机关的思想监控,不能插手军事任务和军队事务,这是蒋介石划的红线,避免中统权力过大。戴笠至死不加入国民党,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不想因为党员身份接受中央党部的领导,那样对军统与中统的斗争非常不利。
3.领导人的派系不同。
以抗日战争期间为准,中统局局长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副局长徐恩曾,都是二陈的cc系要员;
军统局长是国民政府办公厅主任贺耀祖中将、副局长戴笠少将,再加主任秘书郑介民等人,实际上是黄埔系,自然蒋介石更信任和偏爱军统一些。
4.组织成员成份不同。
中统从其前身“党务调查科”开始,人员骨干一直是文化程度较高的,象徐恩曾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物以类聚,选用的工作人员也是知识分子较多,所以通常中统的逻辑能力、分化劝降能力和潜入我方能力较强;
军统则一般招纳黄埔毕业生和军队中表现优秀的军士,军事素质和行动能力较强。
5、控制的势力范围不同。
中统在各省各大城市的政府、党部和警察局中,具有最大化的控制力,蒋介石也有意不许军统染指,以免戴笠失控;
而军统在野战部队、各地警备司令部和军事机构中有绝对优势,这些也是中统禁区。
9. 为什么要北伐战争
1、五卅运动使中国革命形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憎恨更加强烈,渴望结束已经持续十多年的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2、中国共产党决定利用反奉战争的有利形势,积极推动人民群众进行反奉倒段的斗争。
3、国民军的失败,使北方局势更加恶化,广大人民越来越把希望寄托于广州国民政府。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妥协告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并没有受到削弱,革命果实却落到帝国主义所中意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伐战争的影响
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内外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连串内斗冲突。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决裂,开始对抗国民政府,导致十年内战。
10. 解放军渡海作战之时,镇守海南岛的国军将领是( )
薛岳
海南解放大战记
接受上级命令 1949年10月17日,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解放广州后的第三天,毛泽东即致电林彪:“……使十五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消灭残敌,平定全粤。” 当时,从广东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军残部已逃到海南岛,连同岛上原有部队,共计10余万人,经重新整编,并依靠岛上50余艘舰艇、40余架飞机,在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字伯陵)的指挥下,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 12月初,随着广西战役的基本结束,四野前委开始着手进行攻打海南岛的准备工作。林彪电告正在访苏的毛泽东,拟增派第十二兵团的第四十军参加海南岛战役,同时决定,派李作鹏的第四十三军与韩先楚的第四十军一道,并配属加农炮兵第二十八团、高射炮兵第一团和工兵一部,共计10万余人,组成“渡海兵团”,由中共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统一领导,由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组织指挥,“采取小部队偷渡”的办法,渡海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