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氣象服務演算法大賽

氣象服務演算法大賽

發布時間:2022-06-30 19:54:32

『壹』 提升騎手體驗,餓了么推出騎手天氣安全防護體系,是否能有效的提高效率

最近,餓了么和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簽署了協議,為騎手們提供精準的天氣數據,如當前的天氣狀況,中暑指數、空氣污染擴散條件指數等等,同時對配送的路線進行優化,讓騎手有更好的騎行體驗,能夠更好的工作。

一、可以提高騎手的效率

因為為騎手服務的天氣安全防護體系,會比較細致的提供到格點化、逐分鍾的實況溫度、風速、降水、PM2.5等數據,從而幫助推進配送線路及時間優化。 這對騎手來說是一件好事,比如說天氣預報可能會下雨或者標注了今天可能會下冰雹,騎手就會提前知道,為自己准備雨衣或者其他的防護用品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騎手的效率是提高的,所以這個系統是很有用處的。

『貳』 香港天文台的歷史

天文台成立迄今已逾百年,部門的運作模式及服務范圍亦不斷與時並進,以滿足現代社會的期望和需求。其間天文台不斷引入先進科技,以配合業務發展。下表就天文台的發展歷程作一大事紀要:
1883年,香港天文台成立。
1884年,開始定時作氣象觀測。 設立熱帶氣旋警告系統﹝香港最早的海洋氣象服務﹞。
1885年,時間球於尖沙咀警署首次降下。
1892年,開始提供海港氣象服務。
1908年,透過無線電報接收船舶天氣報告。
1915年,開始提供船舶天氣預報的無線廣播。
1921年,利用測風氣球作高空探測。 開始地震測量工作。
1928年,開始提供天氣預報的話音廣播。
1937年,設立航空氣象服務。
1949年,利用無線電探空儀及雷達探空系統測定高空氣象資料。
1959年,天文台設置首座天氣雷達。
1961年,開始測量大氣中的放射性。
1967年,開始發出有關雷暴及豪雨的警告。
1973年,天文台設置首部計算機系統。
1975年,天文台透過世界氣象組織全球電信系統﹝GTS﹞交換氣象資料,並全面建立了下列三組地區性專用電路: 香港─東京﹝1969﹞ 香港─曼谷﹝1970﹞ 香港─北京﹝1975﹞ 開始發展首個天氣預報數值模式。
1977年,接收日本氣象廳的地球同步氣象衛星﹝GMS﹞圖像。 開始發出山泥傾瀉警告。
1979年,設置了一套由三個站組成的短周期地震儀網路。 天文台首個天氣預報數值模式﹝平衡正壓模式﹞開始投入業務運作。
1980年,設置了首套銫原子鍾報時系統。
1985年,首個粵港興建的自動氣象站於黃茅洲開始運作。 設立「打電話問天氣」服務。
在京士柏建立了一所輻射測量室。
1987年,設立環境輻射監測計劃。
1988年,一套新的天氣預報數值模式(有限區域數值模式)投入運作,集中處理影響香港及鄰近區域的小尺度天氣系統.
1990年,輻射監測及評價中心成立。
1992年,一套以顏色為標記的「暴雨警告系統」開始使用。
1993年,天文台開始測量高空的臭氧及輻射。
1994年,天文台第一台多普勒天氣雷達開始運作。
1996年,天文台在網際網路設立網頁。
1997年,將地震站網擴展至8個台站,並以數字式信號傳送。
1998年,提供互動形式的資料查詢系統﹝IES﹞服務。 天文台的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TDWR﹞投入運作,每分鍾探測風切變及湍流,向航機發出有關警告。
推出四天天氣預報服務。
1999年,天文台在大帽山裝置的新天氣雷達系統正式啟用。新系統提供高解析度雷達數據,能更有效地監測惡劣天氣系統。 天文台添置了一部超級計算機,用作運行一套高解析度天氣預報數值模式﹝業務區域譜模式﹞,以加強預測暴雨的能力。
開始發出寒冷天氣警告。
開始提供紫外線指數。
2000年,開設了一所位於天文台附近一幢商業大廈內的資源中心,方便市民索取資料及刊物。 天文台添置了一套高效能伺服器簇,以提高氣象數據處理的能力。
推出五天天氣預報服務。
開始發出酷熱天氣警告。
2001年,天文台增強網站服務,提供文字版及有聲網頁,讓視障人士更容易獲得天氣信息。此外,天文台亦推出網站的「無線應用系統規約」(WAP)版本,供流動電話客戶使用。 天文台裝置了一套衛星接收系統,以接收由極地軌道衛星發放的高解析度衛星雲圖。
香港首個氣象浮標開始運作。
天文台位於長洲的最後一個信號站關閉,標志著利用懸掛風球傳遞風暴信息的時代的終結。
2002年,由世界氣象組織主辦,香港天文台開發和管理的「世界天氣信息服務」網站正式運作。這個是世界上首個涵蓋全球各大城市官方天氣預報的網站。 天文台在赤角裝置了世界上首台用於機場天氣預警的激光雷達。
天文台獲頒授ISO9001:2000認證,以認可天文台所提供國際航空氣象服務的質素。天文台是亞太區第一批獲得ISO認證的航空氣象服務單位之一。
2003年,首次成功接收到從商業航機上計算機傳送來的自動天氣報告。 天文台更新了臨近天氣預報系統的計算機。新計算機可以處理更多的實時天氣資料,運行更先進的演演算法,以改良預報產品。
天文台網站向應香港政府信息政策,採用了「統一的外觀與風格」設計為網站更新外觀。
提供「可擴充標示語言」天氣資料的服務。
推出七天天氣預報服務。
2004年,全東南亞首套自動高空探測系統正式啟用。 推出「個人數碼助理」網站。
開始向國際度量衡局提供天文台的原子鍾時數據,參與訂定協調世界時。
以東道主的身份協辦世界氣象組織第二區域協會(亞洲)第十三次屆會。
成為亞洲第一個氣象部門接收和向全世界發送從商業航機上自動傳來的天氣報告。
首次為香港奧運滑浪風帆代表隊提供了比賽場地天氣預報服務及技術支持。
2005年,天文台與廣東省氣象局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合作建成閃電定位網路,並推出閃電位置信息服務。 天文台發表香港未來百年雨量評估。
天文台代表世界氣象組織參與建立印度洋海嘯警報系統及協助巴基斯坦大地震災後撤消。
天文台開發的世界上首個激光風切變預警系統在香港國際機場正式業務運作,為升降的航機提供風切變警報服務。
香港天文台受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委託開發和管理的兩個網站,即「世界天氣信息服務」和「惡劣天氣信息中心」開始業務運作,正式成為世界氣象組織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叄』 高性能計算的氣象事業

人類從人力推算到高性能計算機,傾注了無數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對於現代天氣預報和氣象研究工作,高性能計算機則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
氣象工作離不開高性能計算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社會和公眾對氣象預報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一些特殊氣象保障任務需要預報員提供定點、定時、定量的精細氣象預報和服務。而對於現代天氣預報而言,為確保其實施的實效性和運行的穩定性,必然要求建立在數值預報基礎之上,但數值模式普遍具有計算規模巨大、高精度等特點,於是高性能計算機便成為了現代氣象研究的中流砥柱。
數值天氣預報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世界各國氣象事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與科羅拉多大學合作,採用了IBM藍色基因超級計算機來模擬海洋、天氣和氣候現象,並研究這些現象對農業生產、石油價格變動和全球變暖等問題的影響。日本科學家研製成功了代號為「地球模擬器」的超級計算機,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供准確的全球性天氣預報,使各個國家和地區更好地防禦暴風雪、寒流和酷暑期的到來。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在氣候上呈現多層次、多樣性、多變性等特點,尤其是近幾年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比較嚴重,及時、准確的天氣預報逐步受到重視,因此隨著地區氣象市場的逐步成熟,更高效率的高性能計算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對象。作為國產伺服器第一品牌的曙光公司,一直以來就非常關注氣象領域對高性能計算機的需求。
由於採用了軟硬體一體化設計,曙光氣象專用機在硬體平台上直接移植了在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NCA MM5系統,這套系統每天自動定時定點進行業務系統預報,從數據導入到氣象繪圖的整個流程自動完成,不需要人工干預;用戶可以隨時監控整個系統的運行,大大節約了操作的時間。甚至不需要任何計算機系統知識的培訓,用戶就可以快速掌握整個預報系統。而且該系統既可以作為業務預報系統,又可以作為氣象研究和測試的平台,一機多用,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參數設定和演算法調試。系統還提供了數據保存功能,使得用戶可以對以往一個月內不滿意的預報進行重新計算和分析,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氣象部門准確及時預報的需求。
氣象工作離不開高性能計算機,而且每隔三四年就有一次主機的更新,速度還要提高一個數量級。在前10年,我們還只能選擇國外品牌高性能計算機,而近幾年以曙光為代表的高性能計算機已經明顯提升了氣象服務的綜合實力。曙光機在我國氣象領域取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大大促進了中國氣象科技水平的提升,為老百姓的日常出行和眾多國家重大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從日常天氣預報到大型氣候研究、從陸地到海洋、從地面水文氣象到太空天氣等領域,都活躍著曙光高性能計算機的身影。

『肆』 氣象學專業坑不坑,就業前景怎麼樣

應用氣象學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農業氣象及生態環境監測調控、信息分析處理、資源開發利用和防災減災等科研、教學和業務部門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後主要在新能源、計算機軟體、環保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計算機軟體
3 環保
4 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5 計算機服務(系統、數據服務、維修)
6 互聯網/電子商務
7 電氣/電氣/電力/水利
8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從事物流專員、廢氣處理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技術支持工程師
2 高級售前工程師
3 java開發工程師
4 數據分析師

『伍』 大學生氣象大賽活動策劃案預期效果

謝邀。徵文類比賽的形式一般分為線上、線下以及兩者結合。校園范圍不大,建議採用線上投稿,線下評比與頒獎的模式。

徵文類大賽策劃書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比賽目的,簡單扼要陳述活動出發點及預期效果與意義,以及大賽宗旨等;

2.大賽主題,針對活動目的與參賽人群,設定一句文案標題,用來號召目標人群參與

3.面向人群,哪些人可以參與,是師生還是廣老師,或是校外人士也可以參加

4.參與方式,如何參與

3.參賽要求,作品格式等規范化要求,原創要求等

4.賽程安排,什麼時候投稿,什麼評稿,什麼時候頒獎,如果有線下活動安排,簡單的日程安排清單等

5.評選方式,是專業評委組的話要簡單介紹每個人,粉絲助力投票的話要大致寫清規則,以及評分標准等

6.獎品設置,既然是比賽,那就有獎品,獎品的設置

7.注意事項,內容積極向上不違規,版權說明等

8.主辦單位、協辦單位、承包單位等

9.宣傳方案,活動如何讓更多的人參與,達到活動目地

10.物料方案,線上推廣、線下宣傳海報,獎品、禮品采購安排,如果有線下活動還要考慮布場問題,頒獎儀式的話還需要頒獎慶典方案

11.人員分工與合作,可成立活動小組,根據臨時職務負責各項工作

12.活動進程跟進,結合活動時間節點與人員分工,什麼時候需要誰完成哪一項具體的工作任務

以前,是一個大型徵文類活動的方案框架。當然,既然你是策劃書大賽,直接讓參賽選手就這個活動出策劃書,也是可以的。

『陸』 現代側天氣的手段(今天就要)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遙感、計算技術和氣象衛星資料的廣泛應用,世界天氣預報出現了新的飛躍,傳統的天氣圖已被數值天氣預報取代。所謂數值天氣預報應用7個流體力學、熱力學微分議程來描述大氣運動規律,7個議程中含有7個未知數--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水量、濕度、氣壓、風向、風速,通過大型高速計算機求解方程組,獲得未來7個未知數的時空分析,即未來天氣分布。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開展數值預報業務,發達國家建立了全球和有限區域兩種預報模式,計算機最高運行速度40億次/秒。全還應數值預報模式垂直分層超過30層,水平解析度60公里,預報可用時效中高緯10天,低緯5天。有限區域預報模式水平解析度15公里,美國、德國可達2公里。

發達國家氣象中心每天定時發布全國各城市或各區域(日本將全國劃成191個格距20公里正方形區劃)天氣預報,預報時效7-8天,逐日滾動。各地氣象台根據本地實況和預報員經驗對氣象中心發來的預報進行訂正。幾乎所有國家的氣象部門都實行垂直領導,發達國家按氣候區劃設置台站。美國實行兩級管理體制,即國家氣象中心和天氣服務台。國家級中心有9個--國家氣象中心(逐日發布全國各城市7天預報)、國家颶風預報中心、國家強風暴預報中心、國家環境模擬中心、國家業務控制中心、國家水文氣象預報中心、國家航空預報中心、國家海洋預報中心和國家氣候預報中心。天氣服務台有116個,每個服務台配備一部先進的多普勒天氣雷達。9個國家中心承擔著全國天氣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以及航空、航海天氣預報等任務。天氣服務台負責接收國家中心發布的預報信息,結合本地最新氣象資料和預報員經驗,進行編輯和訂正,作出本地天氣預報。但國家中心發布的災害性天氣警報,天氣服務台無權訂正,理由有三條:一是只有國家中心才能獲得全部數值預報產品,氣象衛星、天氣雷達和全國一小時一次的地面觀測資料;二是國家中心預報員是通過全國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他們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三是經過三年對比證明,訂正反而導致預報質量下降。日本氣象體制分三級:氣象廳、管區氣象台和地方氣象台。氣象廳預報部每天發布全國191個區域天氣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在中國,1982年開展數值預報業務,每天製作北半球三天形勢預報。1995年引進美國的Cray巨型計算機(峰值運算速度20億次/秒)每天製作全球七天形勢預報。1997年起每天製作全球十天形勢預報。目前全球預報水平解析度120公里,有限區域預報水平解析度55公里。我國氣象體制分成五級:中國氣象局、大區氣象局、省級氣象局、市級氣象局和縣級氣象局,全國氣象部門共有6萬多人。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氣象事業的主要差距是:

1、資料同化系統落後,氣象衛星、商用飛機和天氣雷達的資料尚未進入數值預報系統。天氣雷達定量測定降水尚未開展,衛星雲圖還停留在"看圖識字"水平上。

2、數值預報產品釋用尚未形成業務。

3、天氣預報重復勞動嚴重,主要原因是國家中心和省級氣象台指導產品少、質量不高,指導不到位。下級台站為了服務,只能獨立地製作長、中、短天氣預報

通過各種設備收集數據,雷達,衛星等。然後用超級計算機分析,一定的演算法計算出今後的天氣走勢。
由於是算出來的,根據非線性的關系,一點點小小的誤差可以產生巨大的區別,所以天氣預報只能預測短期的天氣情況,長期的則可能完全不準確。有一本物理學的書「混沌」就是講的有關這方面引起的相關東東。
同理,去年台風麥莎進京預報完全錯誤,也基於此。

『柒』 中國氣象行業就業現狀怎麼樣

由於現在大型計算機的應用,再加上大量的氣象衛星投入使用,普通的氣象預報已經非常准確,預報范圍也可以非常廣,不但能預報國內的,也可以預報全世界的,以前要好幾個人合作才能預測,現在計算機可以承擔很多工作,因此人員可以大幅度減少,其實很多縣一級的,基本上已經沒有必要存在,只不過是為原有人員和體制關系而殘存著。就算現在的就業還好,未來形勢也不容樂觀,以前每個縣區都有自己的氣象預報人員,現在盡管還有,但根本不需要他們去預測了,假如不需要你的付出,讓你白白拿工資,能夠長久下去嗎?

『捌』 天氣預報中怎樣看懂風向與風力的表示符號,用什麼符號表示幾級風

風向由由風矢表示,由風向稈和風羽組成。

風向稈: 指出風的業向,有8個方位。

風羽: 由3、4個短劃和三角表示大風風力,垂直在風向桿末端右側(北半球)

在中央氣象台的預報中,大屏幕上有符號表示:像個F的樣子,其中「符尾」(向下的豎)表示風向;「符干」(右邊的橫)表示風力的大小,符乾和風力是成正比的。

1--2級: 1 豎杠 1 橫

3--4級: 1 豎杠 2 橫

5--6級: 1 豎杠 3 橫

7--8級: 1 豎杠 4 橫

8級以上:1 豎杠 1 三角

(8)氣象服務演算法大賽擴展閱讀:

風向判別法:

1.利用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判斷。

2.利用氣旋和反氣旋圖判斷。例如:在右面的北半球氣旋示意圖中,在判斷風向時,要注意在氣旋的什麼方位。一般在氣旋南方則刮偏西風,在北方刮偏東風;在氣旋西側刮偏北風,在氣旋東側刮偏南風。

3.利用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來判斷。

4.利用季風氣候的特徵來判斷。中國的冬季,主要刮偏北風;夏季,主要刮偏南風。南亞地區的冬季,刮東北風;夏季,刮西南風。

5.利用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來判斷。

參考資料:網路——風向

參考資料:網路——風力等級表

『玖』 谷歌地球上的氣象信息雲圖是及時更新的嗎

谷歌地球上看到的氣象雲圖是實時變化的,不過有時會由於網路或者伺服器的問題,本地下載到的雲圖可能會缺少或者不及時,一般半小時到1個小時就會有一次新的雲圖,不得不佩服google和合作夥伴的技術,讓我們幾乎實時看到地球大氣層及時的數據和影像。

GOOGLE EARTH 里的氣象部分主要有以下三個內容
1、雲層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從太空觀察地球上的雲層模式主要依靠兩類環境人造衛星:對地靜止軌道衛星和近地軌道衛星。分布在赤道上的至少 5 顆對地靜止軌道衛星即可描述每小時更新的全球氣象模式。對地靜止軌道衛星位於赤道上空 36,000 千米的有利位置,但星載感測器並不能「看清」南北極附近很高緯度的情況。近地軌道衛星通常每 90 分鍾就從南北極上空的高緯度地區飛過一次,因此它拍攝的圖像可以很好地補充對地靜止軌道衛星圖像,從而提供覆蓋全球的圖像。即便如此,由於每一次衛星觀察都代表雲層模式的一張「快照」,每張快照拍攝的時間都略有不同,而下面的雲層本身卻處於持續不斷的運動和演化之中,因而這種衛星數據合並工作是很復雜的。
在此類全球雲層描述中,對這些衛星數據進行了處理,以區分晴朗(透明)和多雲的地區。對多雲的地區,亮度近似取決於雲頂溫度與地表溫度之差,通過它來表示每個雲層像素的高度。由於層積雲和層(霧)雲之類低空雲層靠近地表,可能顯示效果不佳。
一張全球雲圖是3-4顆靜止衛星觀測結果的拼接,不可能有一顆衛星把地球在一個時刻觀測完全,就像照相機不可能即拍到你的臉,也拍到你的後腦勺一樣。

2、雷達
Google 地球上的雷達圖像僅覆蓋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大陸或近海區域,可想而知這是地基雷達數據源的限制。
Google 地球上的雷達圖像是由 weather.com 和國際氣象服務 (WSI) 通過名為 NOWrad 的產品提供的。
NOWrad 提供 141 個獨立的多普勒雷達拍攝的組合圖像,這些雷達由美國國家氣象服務部門和軍方維護。NOWrad 組合圖像(或稱拼接圖像)每 5-6 分鍾就更新一次,並且要經過專門的計算機軟體演算法及氣象學家的嚴格質量控制。多數質量控制措施是用來識別和消除所謂的非氣象目標。

3、狀況及預報
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天氣預報+天氣實況。
當前狀況 - Google 地球上的當前狀況來源於 weather.com,並利用了 Weather Channel 獨家專利技術 HiRAD(高解析度合成數據)。HiRAD 提供整個美國范圍內任意地點的高度本地化、非常及時而精確的當前氣象狀況快照。HiRAD 分析地表氣象觀察數據,並將它們與多普勒雷達、氣象衛星、雷電探測網、氣象預報計算機模型以及氣候特徵結合起來,提供 190 萬個地點的獨一無二的最新氣象狀況。
HiRAD 系統能夠真正填補當前的氣象報告系統中的空缺,後者依賴的是分布於全國的稀疏的氣象站網路。利用獨有的能夠高質量評估任意地點 1 英里以內氣象狀況的計算機模型,該技術使用戶能監視和跟蹤當前氣象狀況的細節,例如當前的降水量(如降雨、降雪、霧和雷暴)、雲量(如少雲、多雲)和能見度(天氣狀況是下雪或有霧時,這是很重要的細節),這些細節是其他專門氣象網路通常無法提供的。
預報 – 預報數據由 weather.com 提供,並獨有 Weather Channel 全球預報中心 (GFC) 創建的詳細氣象預報。GFC 能夠生成全球超過 17,000 個不同地點的預報(其中 10,000 個在美國本土)。每次全球氣象預報都先由一個大型的復雜計算機模擬程序「數字預報」(DiCast) 創建。該首次估計或者說「指導」隨即傳送到預報員,該人員通過一個叫做預報干預循環的過程微調和增強最新的計算機預報結果。氣象學家干預完成後,最終預報同時發送或發布給所有 Weather Channel 平台和合作夥伴。

『拾』 天氣預報怎麼監測的。

現代的天氣預報系統,主要分為地上氣象觀測站,地面氣象雷達系統,高層大氣氣象觀測,氣象衛星以及數據解析中心等幾種分工不同,各有側重的觀測網路體系。

地上氣象站主要負責採集各地的氣壓、氣溫、濕度、風向、風速、降水量、積雪深度、日照時間、雲量以及空氣質量等氣象數據。這些數據一方面用於與其他途徑採集的大氣活動信息進行匯總,以便進行實時天氣預報,另一方面則形成資料庫,作為長期研究氣候變動的寶貴資料。

地面氣象雷達系統通過建立在各地的雷達設施向所在空域雲層發射厘米級波長的電磁波,來觀測數百公里范圍內雲層中的凝結核、冰晶以及雨滴或雪花的形成情況。雷達獲得的數據再與地面觀測站的實測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從而實現對雨雪天氣的預報。

(10)氣象服務演算法大賽擴展閱讀:

天氣預報的內容包括:

1、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

2、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最高最低氣溫。

3、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風向和風力。

4、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特殊的災害性天氣。

就中國而言,氣象台准確預報寒潮、台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出現的位置和強度,就可以直接為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服務。

閱讀全文

與氣象服務演算法大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桌面雲伺服器組建配置 瀏覽:923
濟寧織夢源碼怎麼跳轉到qq 瀏覽:290
西安java培訓 瀏覽:298
蘋果用戶app如何退款 瀏覽:889
解壓方式就是喝酒 瀏覽:396
麥塊怎麼添加到游戲伺服器 瀏覽:962
噴油螺桿製冷壓縮機 瀏覽:581
python員工信息登記表 瀏覽:377
高中美術pdf 瀏覽:161
java實現排列 瀏覽:513
javavector的用法 瀏覽:982
osi實現加密的三層 瀏覽:233
大眾寶來原廠中控如何安裝app 瀏覽:916
linux內核根文件系統 瀏覽:243
3d的命令面板不見了 瀏覽:526
武漢理工大學伺服器ip地址 瀏覽:149
亞馬遜雲伺服器登錄 瀏覽:525
安卓手機如何進行文件處理 瀏覽:71
mysql執行系統命令 瀏覽:930
php支持curlhttps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