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總鐵結合力32.5是正常嗎
正確答案:A 解析:轉鐵蛋白是血清中鐵的轉運蛋白 。總鐵結合力是指每升血清中的轉鐵蛋白所能結合的最大鐵量,實際反映轉鐵蛋白的水平 。但由於總鐵結合力實際上是鐵離子和各種蛋白的非特異結合,所以不能依據轉鐵蛋白的分子量將二者相互轉換 。
『貳』 總鐵含義高了如何處理
轉鐵蛋白(Transferrin, Tf)是血清中鐵(Iron)的轉運蛋白。總鐵結合力(Total?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是指每升血清中的轉鐵蛋白所能結合的最大鐵量,實際反映轉鐵蛋白的水平。 影響血清鐵及總鐵結合力的原因 正常人靜脈血清鐵的含量男性10.7—26.9μmol/L;女性9.0—23.3μmol/L;兒童9.0—32.3μmol/L;老年7.2—14.4μmol/L;總鐵結合力為48.3—68.0μmol/L。 血清鐵增高常見於:紅細胞破壞增多和紅細胞的再生或成熟發生障礙,如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鐵的利用率降低,體內儲存鐵釋放增多或鐵的吸收量增加;急性肝細胞壞死,儲存鐵從受損的肝細胞中釋放出來;反復多次地輸血;血紅蛋白及含鐵血黃素沉著症;惡性貧血;慢性肝炎(血清鐵升高的程度與病程相平行)。阿膠是我國傳統的補血配方,乳酸亞鐵是很好的二價補鐵制劑,市場上很多補血產品將它們單獨作為配方來用。 血清鐵降低常見於:體內總鐵不足,如營養不良;鐵攝入不足或胃腸道病變;缺鐵性貧血;鐵丟失增加,如泌尿道、生殖道、胃腸道的慢性長期失血;鐵的需要量增加,如妊娠及嬰兒生長期;感染、尿毒症、惡液質等疾病;體內儲存於網狀系統的鐵釋放減少。 總鐵結合力降低多見於遺傳性運鐵蛋白缺乏症,運鐵蛋白合成不足;腎病、尿毒症運鐵蛋白丟失;肝硬化、含鐵血黃素沉著症貯存鐵蛋白缺乏。總鐵結合力升高多見於各種缺鐵性貧血、運鐵蛋白合成增強;肝細胞壞死等貯存鐵蛋白從單核———巨噬細胞系統釋放入血液增加。
『叄』 什麼是血清鐵總結合力
血清總鐵結合力
鐵從腸道吸收後經血流運送到紅細胞生成系統,這一過程是由鐵與β—球蛋白結合生成的轉鐵蛋白來完成的,測定血清總鐵結合力就代表血清轉鐵蛋白的含量。
[英文縮寫]TIBC
[參考值]48.3~68.0μmol/L(270~379μg/dl)
[臨床意義]
1.生理性升高:口服避孕葯、妊娠晚期。
2.病理性升高:缺鐵性貧血。
3.病理性降低:
(1)轉鐵蛋白的丟失,如腎病、尿毒症等;
(2)轉鐵蛋白的合成不足,如遺傳性轉鐵蛋白缺乏症;
(3)鐵蛋白減少,見於肝硬化、血色沉著症;
(4)其他疾病,如慢性感染貧血、惡性腫瘤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鐵中毒等。
[要求]空腹12小時取靜脈血。
『肆』 總鐵結合力的介紹
轉鐵蛋白(Transferrin, Tf)是血清中鐵(Iron)的轉運蛋白。總鐵結合力(Total?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是指每升血清中的轉鐵蛋白所能結合的最大鐵量,實際反映轉鐵蛋白的水平。
『伍』 鐵的飽和度怎麼計算
鐵是人體內最豐富的微量元素。它的主要功能是作為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由於缺鐵,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引起的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中的鐵在氧的攝取、釋放和運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鐵在氧化還原反應、質子和電子傳遞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呼吸鏈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應注意觀察患者皮膚、指甲、舌、口、食道及精神上皮組織中與缺鐵有關的異常症狀和體征,及時對症治療。最好吃富含鐵和維生素C的食物,如動物肝臟、動物血液、腎臟、蛋黃、牛羊肉、豬肉和新鮮水果蔬菜等。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所以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也有助於糾正缺鐵,如柿子辣椒、羽衣甘藍、花椰菜、莧菜、沙棘、刺梨、獼猴桃、橘子、山楂、草莓等,嚴重缺鐵的不能只靠飲食鐵,要及時治療。
『陸』 血清總鐵結合力的正常值
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嬰兒:18-72μmol/L。
『柒』 總鐵結合力的測定
建立一種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的鉻天青B血清總鐵結合力的直接測定法。方法 在pH4.5的條件下,結合鐵從轉鐵蛋白釋放,鉻天青B與血清中的鐵和過量的鐵標准液發生顯色反應,再加入鹼性緩沖液,在pH7.8的條件下,轉鐵蛋白從鐵和鉻天青B復合物中吸引鐵與其結合,溶液的吸光度值下降與血清總鐵結合力濃度呈正比。對反應條件和方法性能進行系統研究。結果 顯色絡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為630nm,線性可達130.0μmol/L,回收率為98.3%~99.2%,批內變異系數為2.7%,批間變異系數為3.8%,與碳酸鎂作吸附劑的手工比色法比較有良好相關性,回歸方程為Y=0.994X+0.40,r=0.993。70例健康成人血清總鐵結合力含量為51.3~76.3μmol/L。結論 該法試劑穩定,具有操作快速、靈敏、簡便和結果准確等優點,適宜於血清總鐵結合力的手工測定和自動化分析。
『捌』 總鐵結合力的結合力
(一)血清鐵測定
【參考值】
亞鐵嗪顯色法:男性11~30μmol/L,女性9~27μmol/L。
【臨床意義】
1.血清鐵增高 ①肝細胞損害;②溶血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疸;③血液病,包括非缺鐵性貧血、再障及白血病。
2.血清鐵降低:主要為缺鐵性貧血。
(二)血清總鐵結合力
【參考值】
亞鐵嗪顯色法: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
【臨床意義】
1.生理性變化 新生兒降低,女青年和孕婦增高。
2.病理性變化 ①降低:轉鐵蛋白合成減少,如肝硬化、轉鐵蛋白丟失,如腎病綜合征、腫瘤及非缺鐵性貧血等;②增高:轉鐵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鐵性貧血和妊娠後期;轉鐵蛋白釋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和肝細胞壞死。
『玖』 血清鐵(IRN)檢驗結果是21結果單位是ug/dl參考值是50-175
[參考值]
血清鐵
14.3—26.9umol/L
(80—l50ug/d1)
總鐵結合力
男性
44.6—69.3umol/L(249—387ug/d1)
女性
35.5—76.8umol/L(204—4297ug/d1)
[臨床意義]
血清鐵及總鐵結合力的高低受鐵的吸收、貯存和利用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疾病時也可有相應的變化
不同疾病時血清鐵及總鐵結合力變化
疾
病
血清鐵
總鐵結合力
缺鐵性貧血
明顯降低
增高
溶血性貧血
增高
降低或正常
再生障礙性貧血
增高
降低
巨幼細胞性貧血
增高
降低
鉛
中
毒
增高
降低
紅細胞增多症
降低或正常
增高
腎病綜合征
降低
明顯降低
肝
炎
明顯增高
增高
肝
硬
化
降低或正常
降低或正常
慢性感染性貧血
降低或正常
降低或正常
腫瘤性貧血
降低或正常
降低或正常
含鐵血黃素沉著症
明顯增高
正常
1.血清鐵降低常見於缺鐵性貧血、慢性失血或惡性腫瘤、慢性感染、肝硬化等;也可見於飲食中長期缺鐵或鐵的吸收障礙,如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後、脂肪瀉等。
2.血清鐵增高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急性肝炎(因轉鐵蛋白合成及鐵貯存障礙)、鉛中毒(血紅蛋白合成障礙)等。
3.血清鐵降低而總鐵結合力增高提示缺鐵;血清鐵及總鐵結合力均增高。提示慢性感染、腎臟疾病或肝硬化的可能:貧血病人若血清鐵升高而總鐵結合力降低。則為血紅蛋白合成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