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肌肉收縮兩個刺激間隔時間的演算法

肌肉收縮兩個刺激間隔時間的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07-07 07:08:04

❶ 蟾蜍腓腸肌單收縮的縮短期是多少毫秒絕對不應期是多少毫秒兩者之間的區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5

❷ 骨骼肌復合收縮的條件和機制是什麼

骨骼肌的每次收縮的收縮波都包括三個時期:潛伏期、收縮期、舒張期。

若給專骨骼肌相繼兩屬個有效刺激,且使兩個刺激的間隔時間小於該骨骼肌單收縮的總時程,則引起骨骼肌的收縮波可以疊加起來,出現一連續的收縮,這就是收縮波的復合。

公認的骨骼肌收縮機制是肌絲滑行學說。該學說認為,肌纖維收縮並不是肌纖維中肌絲本身的縮短或捲曲,而是細肌絲在粗肌絲之間滑行的結果。肌絲滑行使肌節長度縮短,肌原纖維縮短表現為肌纖維收縮。

(2)肌肉收縮兩個刺激間隔時間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收縮是肌肉興奮的外在表現。肌肉收縮有兩種形式,即等長收縮和等張收縮。給活的肌肉一個短暫的有效刺激,肌肉會發生一次等長或等張收縮,此稱為單收縮。單收縮的全過程可分為潛伏期、收縮期和舒張期。其具體時間和收縮幅度可因不同動物和肌肉以及肌肉當時的機能狀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蛙腓腸肌的單收縮共歷時約0.12s,其中潛伏期約0.01s,收縮期約0.05s,舒張期約0.06s。若給肌肉相繼兩個有效刺激,且使兩個刺激的間隔時間小於該肌肉單收縮的總時程,則引起肌肉的收縮可以總和起來,出現一連續的收縮,稱之為復合收縮。

❸ 肌肉訓練應該每次間隔多長時間好

有些人總會覺得,每次健身時間短了效果不好,時間長了又太累,究竟多長時間最合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1小時最佳,有朋友問為什麼?其實健身的效率和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反比的,在健身房呆的時間越長,健身的效果會隨之下降。

不要以訓練時間論成效,要多多去感受肌肉的收縮,注重動作的形式,關注當下每一次的訓練,才是正道,訓練時間越長,越容易造成訓練過度,而這是每一個訓練者應該避免的。

❹ 肌肉的收縮特徵實驗

目的和原理] 目的:觀察肌肉收縮的形式及刺激頻率與肌肉收縮反應之間的關系。原理:當給神經肌肉標本一個閾上刺激時,肌肉即發生一次收縮反應。用記錄儀描記收縮過程,可得到一次單收縮曲線。每個單收縮曲線依次分為三個時期,即潛伏期、收縮期與舒張期。如相繼給兩個以上閾刺激,刺激之間的間隔超過一個單收縮的持續時間,則肌肉將出現一連串各自分離的單收縮;若刺激間隔時間比單收縮的持續時間短,則前一個收縮還未結束就開始後一個收縮,這樣兩次收縮就會重疊起來,這種現象稱復合收縮。如果後一個收縮是在前一個收縮的舒張期內發生,各自收縮復合的結果,會出現一持續的鋸齒狀的收縮曲線,這種收縮稱為不完全強直收縮。若刺激之間的間隔時間比單收縮的收縮期短,後一收縮就在前一收縮期內發生,結果會出現一持續的收縮曲線,完全看不到舒張期的形跡,這樣的持續收縮狀態稱為完全強直收縮。

[實驗動物] 蟾蜍

[實驗器材與葯品] 肌槽、萬能支台、蛙板、蛙類手術器械、肌肉張力換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號採集處理系統、任氏液。

[實驗步驟]

(一)製作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

1、破壞腦和脊髓:取蟾蜍一隻,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壓住頭部前端使頭前俯,右手持探針從枕骨大孔垂直刺入(圖4-1A),然後向前刺入顱腔,左右攪動搗毀腦組織;將探針抽出再由枕骨大孔向後刺入脊椎管搗毀脊髓,此時如蟾蜍的四肢松軟,表示腦脊髓已完全破壞,否則應按上法再進行搗毀。

2、剪除軀幹上部及內臟:在骶髂關節水平以上0.5~1 cm處剪斷脊柱(圖4-1B),左手握蟾蜍後肢,用拇指壓住骶骨,蟾蜍頭與內臟自然上垂,右手持大剪刀沿兩側除內臟及頭胸部(圖4-1C),僅留下後肢、髖骨、脊柱及由它發出的坐骨神經。

3、剝皮:左手提脊柱斷端,右手捏住其上的皮膚邊緣(圖4-1D),向下剝掉全部後肢皮膚將標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養皿中。

圖4-1 蛙類手術操作示意圖

4、將手及用過的剪刀、鑷子等全部手術器械洗凈,再進行下述步驟。

5、分離兩腿:用鑷子從背位夾住脊柱,將標本提起,剪去向上突出的尾干骨,然後沿正中線用剪刀將脊柱分為兩半,並從恥骨聯合中央剪開兩側大腿,這樣兩腿即完全分離。將兩條腿浸於盛有任氏液的培養皿中。

6.製作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

取一腿放於蛙板上。

(1)游離坐骨神經:用玻璃鉤沿脊柱側游離坐骨神經,將標本背側向上放置,把梨狀肌及其附近的結締組織剪斷,再循坐骨神經溝找出坐骨神經之大腿部分(圖4-2),用玻璃鉤小心剝離,然後從脊柱根部將坐骨神經輕輕提起,剪斷坐骨神經的所有分支,將坐骨神經一直游離至腘窩為止。

(2)完成坐骨神經小腿標本:將游離干凈的坐骨神經搭於腓腸肌上,在膝關節周圍剪掉大腿肌肉並用剪刀將股骨刮干凈,然後在股骨中部剪去上段股骨,製成坐骨神經小腿標本。

(3)完成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將上述坐骨神經小腿標本在跟腱處穿線結扎後剪斷跟腱。游離腓腸肌至膝關節處,然後齊膝關節將小腿其餘部分全部剪斷。這樣就製得具有附著在股骨上的腓腸肌並帶有支配腓腸肌的坐骨神經的標本(圖4-3)。

用任氏液粘濕的銅鋅弓迅速接觸坐骨神經,如腓腸肌發生明顯的收縮,則表示標本的興奮性良好,即可將標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養皿中,以備實驗之用。

(二)記錄裝置的准備

1、根據標本收縮力的大小,選擇適當的肌肉張力換能器,將換能器插入相應通道的輸入插座。

2、開機與啟動RM6240多道生理信號採集處理系統

3、將已制備好的標本用絲線系於張力換能器的受力片上,調節換能器的水平位置,拉緊絲線給標本以一定量的前負荷,可由基線上升高度得出。

4、將刺激器插頭插入刺激輸出埠,另一端與肌槽上電極相連。

5、根據標本收縮活動的形式、速度、頻率、力的大小適當調整增益與掃描速度,使信號波形完整清晰地顯示在屏幕中。

6、標本功能狀態正常穩定後即可開始實驗,進入「記錄狀態」。

圖4-2 分離坐骨神經(下肢背面) 圖4-3 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制備

1.坐骨神經 2.腓腸肌 1.坐骨神經 2.腓腸肌 3.股骨 4.脊柱

3.股二頭肌 4.半膜肌

[觀察項目]

1、找出閾刺激

先給標本單個弱刺激,然後逐漸增大刺激強度,直到剛能描記出收縮曲線為止,此時的強度為閾強度。記錄該刺激強度。低於閾強度的刺激為閾下刺激。

刺激輸出方式:正電壓。

刺激模式:單刺激。

刺激參數:波寬為6 ms,延時為3 ms,刺激強度從0.01 V開始遞增。

掃描速度:10 s/div

2、找出最適刺激強度

在閾刺激的基礎上,繼續增加刺激強度,肌肉收縮曲線的幅度也逐漸增大,但當達到一定的刺激強度時,肌肉收縮曲線的幅度便不再隨著刺激強度的增大而增高。剛剛能引起最大收縮反應的刺激強度為最適刺激強度。記錄該刺激強度。

3、描記單收縮曲線

選用最適刺激強度,刺激模式設為單刺激,掃描速度設為1.0 s/div,描記單收縮曲線。

4、描記復合收縮曲線

選用最適刺激強度,刺激模式設為連續單刺激,刺激頻率從0.5 Hz開始,依次為0.5 Hz、1 Hz、2 Hz、4 Hz、8 Hz、16 Hz、32 Hz······,掃描速度設為1.0 s/div。

增加刺激頻率,可描記出呈鋸齒狀的不完全強直收縮曲線。

繼續增加刺激頻率,可描記出平滑的完全強直收縮曲線。

附:RM6240多道生理信號採集處理系統使用方法

打開RM6240外置設備電源、打開計算機主機及顯示器電源→雙擊屏幕上「RM6240並口2.0 h」圖標。

一、開始示波操作

1、實驗→肌肉神經→刺激頻率對骨骼肌收縮的影響→常規實驗

2、調節刺激器(1)模式 (2)波寬6 ms,延時3 ms (3)開始刺激

3、開始示波→工具→快速歸零→點擊右側「快速歸零」圖標

4、調節右側控制參數區:張力、掃描速度、靈敏度

5、工具→坐標滾動→將基線調至中央

二、開始記錄

開始記錄 →暫停記錄 →在標記框內標記字元標記

三、停止示波

1、實驗結束→停止示波

2、點擊「文件」→另存為→本地磁碟E→文件名

四、結果處理

圖形處理與列印,按照第一章介紹的基本操作進行。

[思考題]

1、如何判斷制備的神經肌肉標本的興奮性?

2、剝皮後的神經肌肉標本能用自來水沖洗嗎?為什麼?

3、引起肌肉收縮的閾刺激,最適刺激含義是什麼?

4、肌肉的收縮形式有幾種?各有何特點?

❺ 練肌肉間隔一般多長時間

土豆網上有一教學片子《男子健美》(共3集)講的就是器械健身你參考一下 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 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復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可見,5-10RM的負荷重量適用於增大肌肉體積的健美訓練。 2. 多組數:什麼時候想起來要鍛煉了,就做上2~3組,這其實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長肌肉。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鍾的時間集中鍛煉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麻、堅實、飽滿、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3. 長位移:不管是劃船、卧推、推舉、彎舉,都要首先把啞鈴放得盡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舉得盡量高。這一條與「持續緊張」有時會矛盾,解決方法是快速地通過「鎖定」狀態。不過,我並不否認大重量的半程運動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舉起,在慢慢地放下,對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別是,在放下啞鈴時,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視了退讓性練習,把啞鈴舉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很快地放下,浪費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時機。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鍾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鍛煉時,要象打仗一樣,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不去想別的事。 6. 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已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它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做靜力性練習,然後慢慢回復到動作的開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覺肌肉最緊張時,數1~6,再放下來。 8. 持續緊張:應在整個一組中保持肌肉持續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它鬆弛(不處於「鎖定」狀態),總是達到徹底力竭。 9. 組間放鬆:每做完一組動作都要伸展放鬆。這樣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還有助於排除沉積在肌肉里的廢物,加快肌肉的恢復,迅速補充營養。 10. 多練大肌群: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僅能使身體強壯,還能夠促進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有的人為了把胳膊練粗,只練胳膊而不練其他部位,反而會使二頭肌的生長十分緩慢。建議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復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它們能促進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這一點極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沒有足夠重視,以致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訓練計劃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舉、引體向上這5個經典復合動作。 11. 訓練後進食蛋白質:在訓練後的30~90分鍾里,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但不要訓練完馬上吃東西,至少要隔20分鍾。 12. 休息48小時: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後需要休息48~72小時才能進行第二次訓練。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72小時也不夠,尤其是大肌肉塊。不過腹肌例外,腹肌不同於其他肌群,必須經常對其進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練4次,每次約15分鍾;選三個對你最有效的練習,只做3組,每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組間隔時間要短,不能超過1分鍾。 13. 寧輕勿假:這是一個不是秘訣的秘訣。許多初學健美的人特別重視練習重量和動作次數,不太注意動作是否變形。健美訓練的效果不僅僅取決於負重的重量和動作次數,而且還要看所練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動作變形或不到位,要練的肌肉沒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訓練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實上,在所有的法則中,動作的正確性永遠是第一重要的。寧可用正確的動作舉起比較輕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標準的動作舉起更重的重量。不要與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掛在心上 做俯卧撐(把腳墊高,讓身體呈45度,做的時候以慢、到位為標准)或者面向前方,雙手後撐在椅子或沙發上,雙腳平放在椅子上做臂彎伸;用啞鈴進行卧推(一定要重的,要不就用杠鈴)都可以有效地練胸大肌。 做仰卧起坐簡單有效練腹肌,你還可以平躺在床上用雙手摸自己的雙腳尖(抬起身體),做的時候一定要慢,快了就會有慣性,就會影響效果,一定要做到底、做到位。或者可以雙手抓住單杠,將身體懸空,然後平抬雙腿,反復。 反做仰卧起坐有效地練腰肌,面向地面,上半身探出床邊,下半身不動,以腰為軸,反復抬起上半身。 用啞鈴(一定要重的)進行卧推或在單杠上進行引體向上都是練背闊肌非常好的方法。 手臂主要是小臂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四部分。肱二頭肌主拉,1、你可以用大臂進行啞鈴曲伸就可以了,伸的時候不要放到底,讓二頭肌始終受力,還有,你可以採用史瓦辛格的方法,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21響禮炮,就是在你在做啞鈴大臂曲伸的時候,因為從伸直到彎曲一共是180度,你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步下方90度做7下,第二步上方90度做7下,第三步,180度做7下,可以根據你啞鈴的重量決定數量。2、在單扛上做引體向上。肱三頭肌是主推的,1、俯卧撐;2、卧推、3、在雙杠上做臂屈伸;4、頸後單臂啞鈴臂曲伸。在做以上運動的時候都可以練到小臂,手握啞鈴時加大點握力。三角肌分前、中、後三束。前束做俯卧撐和卧推就可以練到;中束,雙手抓住啞鈴,垂於雙腿兩側,然後做90度平抬,反復;後束,單手抓住啞鈴,身體向前彎90度,手臂向後上方抬起,反復。 深蹲(最好有負重),練大腿肌肉非常好的方法。 提踵,用腳尖站立,抬起後腳跟,使勁向上提自己的身體。可以在台階上進行。奧林匹亞先生們常用的健小腿肌肉方法。 每次做到肌肉有酸痛感為宜。切記不要每日都做,每次你做無氧運動是要盡可能地破壞你的肌肉組織,然後用充足的時間和養份去修復破損的肌肉組織,讓其生長,說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無氧運動休息的時候長的。 健身期間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如:蛋、奶、魚、牛羊肉等。 科學健身,才會擁有強壯的身體和完美肌肉

❻ 身上每部分肌肉的鍛煉時間間隔各是多少

肌肉鍛煉時間間隔取決於每個人的訓練水平、飲食質量、睡眠時間等。總體來說,訓練水平越高、飲食質量越好、睡眠時間越充足,身體恢復速度越快,肌肉的鍛煉時間間隔也就越短。

相對於大眾也有一套基本的肌肉鍛煉間隔時間可參考,如下:

1、大肌群:

大肌群包括胸部肌肉的胸大肌,背部肌肉的背闊肌、豎脊肌、肩袖肌群,腿部肌肉的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臀大肌等。其訓練恢復時間,或者說鍛煉間隔時間一般至少72小時。對於大肌群來說,因其訓練方式多為大重量復合動作刺激,募集的肌纖維較多,恢復時間相對較長。


(6)肌肉收縮兩個刺激間隔時間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縮短肌肉訓練後恢復時間的方式:

1、攝入充足的熱量和蛋白質。在增肌訓練里,每天保證攝入的熱量有盈餘,每公斤體重攝入2克蛋白質,是肌肉生長恢復的最起碼保證。

2、訓練後拉伸訓練的肌肉。拉伸可使肌肉中的乳酸盡快排出或轉化,促使肌肉放鬆,消除疲勞,還能加大肌肉的活動幅度。按摩一般在鍛煉結束後20-30分鍾內或晚上睡覺時進行。

3、充足的睡眠。受損的肌肉纖維會在熟睡時加速恢復,所以睡覺也是促進肌肉恢復很重要的一環。缺乏睡眠會導致肌肉生長速度減慢60%。原因是人在深層睡眠時,體內會分泌大量生長激素。另外,睡得太少也不足以讓人從疲勞中恢復過來。

4、攝入健身補劑。如支鏈氨基酸、BCAA、蛋白粉等營養補給。

參考資料:

1、中國知網--健身運動中運動負荷的綜述研究

2、中國知網--淺談劇烈運動後的肌肉酸痛感

❼ 肌肉收縮的潛伏期,收縮期,舒張期是如何劃分的

刺激到動作發生開始是潛伏期,動作發生開始到收縮幅度最大點是收縮期,之後到恢復常態是舒張期。

單收縮、復合收縮、強直收縮的特徵及其形成的基本原理。
當給肌肉一個閾上刺激時,肌肉即發生一次收縮反應,這是肌肉收縮的最簡單形式,稱為單收縮,其總時程為0.11s,包括潛伏期、收縮期共0.05s,舒張期0.06s。

如相繼給予肌肉兩個以上強度相同的閾上刺激時,若刺激之間的間隔時間超過一次單收縮的持續時間,則肌肉將出現一連串各個分開的單收縮;若間隔時間比一次單收縮的持續時間短,則前一個收縮波還未結束就開始後一個收縮,這樣兩次收縮就會重疊起來,這種現象稱為復合收縮。

如果後一個收縮是在前一個收縮的舒張期內發生的,各次收縮復合的結果,會出現持續的鋸齒狀的收縮曲線,稱為不完全強直收縮。

若刺激的間隔時間比單收縮的收縮期短,後一收縮就在前一收縮的收縮期內發生,結果會出現一持續的平滑收縮曲線,稱為完全強直收縮,刺激強度一定時,強直收縮的高度要比單收縮高,而且在一定范圍內,收縮高度隨刺激頻率的增加而增高。

❽ 肌肉收縮生理過程 高中生物

共包括五個步驟:1.刺激產生的動作電位以局部電流的在神經纖維上傳導。
2.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處傳導。
3.動作電位在骨骼肌細胞上的傳導。
4.骨骼肌細胞的興奮-收縮耦聯。
5.骨骼肌的肌絲滑行理論。
一、興奮和興奮性
1 .生物體具有對刺激發生反應的能力,稱為 興奮性( excitability ) 。興奮性是神經肌肉最重要的生理特性。興奮性是神經肌肉最重要的生理特性。
2 . 神經、肌肉和腺細胞興奮性最高,習慣上將它們稱為 可興奮細胞( excitable cell ) 。
3 .組織細胞接受刺激後,在細胞膜兩側發生一次可傳播的電位變化,稱 動作電位 。
4 . 興奮性又特指組織細胞接受刺激具有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而 興奮( excitation ) 則是產生動作電位本身或動作電位同義語。
二、引起興奮的刺激條件
刺激是引起組織興奮的動因。實驗表明,任何刺激要引起組織興奮必須達到一定的刺激強度、持續一定的作用時間和一定的強度一時間變化率。
1 .閾強度( threshold intensity )和閾刺激( threshold stimulus )
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時間和強度—時間變化率下,引起組織興奮的這個臨界刺激強度,稱為閾強度或閾值。具有這種臨界強度的刺激,稱為閾刺激,強度小於閾值的刺激為閾下刺激,強度大於閾值的刺激為閾上刺激。
2 .強度—時間曲線( strength-ration curve )
將引起組織興奮所需的刺激強度和時間的關系,描繪在直角坐標系中,可得到一條曲線,稱強度—時間曲線。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閾強度,稱為 基強度 。
三、興奮性的評價指標
1 .閾強度是評定組織興奮性高低的最簡易指標。興奮性與閾強度呈倒數關系。
2 . 時值( chronaxie ) 是以 2 倍基強度刺激組織,剛能引起組織興奮所需的最短作用時間。興奮性與時值亦呈倒數關系。
四、興奮後恢復過程的興奮性變化
組織興奮性經歷 4 個時期。
1. 絕對不應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 :緊接興奮之後,出現一個非常短暫的絕對不應期,歷時約 0.3ms ,興奮性由原有水平降低到零,無論測試刺激的強度多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興奮;
2. 相對不應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 :繼而出現歷時 3ms 的相對不應期,表現興奮性逐漸上升,但仍低於原來水平,需要高於正常閾值的刺激才能引起興奮;
3. 超常期( supernormal period ) :接著為超常期,約 12ms ,興奮性高於原來水平,用低於正常閾值的刺激也可引起第二次興奮;
4. 低常期( subnormal period ) :然後出現一個長達 70ms 的低常期,最後興奮性恢復到原有水平。
五、神經肌肉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1 .靜息電位( resting potential )和動作電位( action potential )
( 1 )靜息電位 安靜時存在於細胞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哺乳動物神經和肌肉的靜息電位為 -70~-90mV 。
( 2 )動作電位 給予神經軸突一次有效刺激,膜內、外的電位差迅速減少有至消失,進而出現正膜外為負。膜電位的這種迅速而短暫波動,稱為動作電位。
2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
關於膜電位的產生機制,目前證據比較充分,並為多數學者所接受的是霍奇金( Hodgkin )的離子學說。該學說認為, 生物電的產生依賴於細胞兩側離子分布的不均勻性和膜對離子嚴格選擇的通透性,及其不同條件下的變化,而膜電位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離子的跨膜運動。
在闡述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形成時都提及 膜的離子通道( ion channels of the membrane ) 。現代生理學的研究表明,所謂膜的 離子通道實際上是鑲嵌在細胞膜質雙分子層上的特異性蛋白質 。
3. 動作電位的傳導
興奮部位和鄰近未興奮部位之間,將由於電位差產生局部電流,使鄰近未興奮部位產生動作電位,依次向兩側推進,進行傳導。
4. 局部興奮
如果刺激的強度小於閾值,雖然不能引起可傳播的動作電位,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圍,故稱為 局部反應( local response ) 或局部興奮。
六、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的傳遞
神經和肌肉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組織,兩者之間並沒有軸漿聯系,興奮何以由神經傳遞給肌肉?大量的研究已證實,這種興奮的傳遞是通過神經肌肉接頭裝置來實現的。
1 .神經肌肉接頭( neuromuscular junction )的結構
神經肌肉接頭是指運動神經末梢與骨骼肌相接近並進行信息傳遞的裝置。
神經肌肉接頭的結構包括三部分:
(1) 接頭前膜 ,系與神軸突膜的增厚部分。軸漿中有大量直徑約 50nm 內含乙醯膽鹼的囊泡。
(2) 接頭後膜 ,即神經軸突膜相對應的肌細胞膜部分,該處又稱 運動終板 。運動終板上有乙醯膽鹼受體,它能與乙醯膽鹼發生特異性結合。
(3) 接頭間隙 ,指神經末梢與肌細胞膜的間隙。
2 .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的機制
當運動神經元興奮時,神經沖動沿神經纖維傳至軸突末梢,並刺激接頭前膜。接頭前膜去極化使膜上的 Ca 2+ 通道開放,細胞外液中的部分 Ca 2+ 進入接頭前膜,觸發軸漿中的囊泡向接頭前膜靠近,與前膜融合後釋放乙醯膽鹼進入接頭間隙,乙醯膽鹼擴散到接頭後膜時與後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引起後膜對 Na + 和 K + 等離子通透性改變,接頭後膜去極化,形成終板電位,再通過局部電流作用使鄰近的肌細胞膜去極化而產生動作電位,實現了興奮由神經傳遞給肌肉。另外,間隙 中的乙醯膽鹼被終板膜上的膽鹼酯酶水解而失活,維持神經肌肉接頭正常的傳遞功能。
2 .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的機制特點 :
( 1 )化學傳遞 ( 2) 興奮傳遞是 1 對 1 的 ( 3) 單向傳遞( 4 )時間延擱 ( 5) 高敏感性
【掌握知識點】
興奮 興奮性 閾強度和閾刺激 基強度與時值 絕對不應期和相對不應期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 局部電流 神經肌肉接頭的超微結構、傳遞機制與特點
第二節 肌肉收縮的原理
【教學要點】
一、肌纖維的微細結構
每條肌纖維外面被一層薄膜所包裹,這層薄膜稱肌膜,肌膜內有肌漿在肌漿中還充滿平行排列的肌原纖維和復雜的肌管系統。原纖維和肌系統是實現肌肉收縮的最重結構。
1 .肌原纖維( myofibril )
肌原纖維兩相鄰 Z 線之間的區域為一個 肌節( sarcomere ) ,肌節是肌肉收縮與舒張的最基本單位。肌節又是由更細的平行排列的粗肌絲和細肌絲組成的。
2 .肌管系統( sarcotubular system )
肌管系統指包繞在每一條肌原纖維周圍的膜性囊管狀結構。在肌肉活動時實現 Ca 2+ 的貯存釋放和再和聚。
二、肌肉的收縮機制
1 .肌絲的分子組成
粗肌絲主要由 肌球蛋白( myosin, 又稱肌凝蛋白) 分子組成。而分子的球狀頭部,形成所謂 橫橋 。橫橋具有兩個重要的功能特徵:一是有一個能與腺苷三磷酸(即 ATP )結合的位點,同時具有 AIP 酶活性,但這種酶只有橫橋與細胞絲連結時,才被激活;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橫橋可以和細肌絲相應的位點進行可逆性結構,並出現傾斜擺動,牽引細肌絲向粗肌絲的中部滑行。
細肌絲至少由三種蛋白分子組成。一種稱 肌動蛋白( actin, 又稱肌纖蛋白) ,占細肌絲蛋白的 60% ,構成細股絲的主體。肌動蛋白與肌絲滑行有直接關系,其上有與肌球蛋白進行可逆性結合的位點,它和肌球蛋白都稱收縮蛋白。另二種稱 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 ) 和肌鈣蛋白 ( troponin ) ,它們對肌絲滑行起著調節作用,故稱調節蛋白。
2 .肌肉的收縮過程
從肌細胞興奮開始,肌肉收縮的過程應包括三個互相銜接的環節:細胞興奮觸發肌肉收縮,即興奮 -- 縮耦聯;橫橋運動引起肌絲滑行;和收縮肌肉的舒張。
( 1 )興奮 -- 收縮耦聯
興奮 -- 收縮耦聯至少包括三個步驟:動作電位通過橫管系統傳向肌細胞深處;三聯管結構傳遞信息;縱管系統對 Ca 2+ 的釋放和再聚積。
( 2 )橫橋運動引起肌絲滑行
一般認為肌肉收縮的基本過程是: 當肌漿 Ca 2+ 的濃度升高時,細肌絲上對 Ca 2+ 有親和力的肌鈣蛋白結合足夠 Ca 2+ ,引起自身分子構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又傳遞給原肌球蛋白分子,使後者構型亦發生變化,其結果,原肌球蛋白分子的雙螺旋體從肌動蛋白雙螺旋結構的溝沿滑到溝底,抑制因素被解除,肌動蛋白上能與橫橋結合的位點暴露出來。橫橋與肌動蛋白結合形成肌動球蛋白,後者激活橫橋上 ATP 酶的活性,在 Mg 2+ 參與下,橫橋上的 ATP 分解釋放能量,橫橋獲得能量,向粗肌絲中心方向傾斜擺動,牽引細肌絲向粗肌絲中央滑行。當橫橋角度發生變化時,橫橋上與 ATP 結合的位點被暴露,新的 ATP 與橫橋結合,橫橋與肌動蛋白解脫,並恢復到原來垂直的位置。緊接著橫橋又開始與下一個肌動蛋白的位點結合,重復上述過程,進一步牽引細肌絲向粗肌絲中央滑行。
( 3 )收縮肌肉的舒張,當刺激終止後, Ca 2+ 與肌鈣蛋白結合消除,肌鈣蛋白恢復到原來構型,繼而原肌球蛋白也恢復到原來構型,肌動蛋白上與橫橋結合的位點重新被掩蓋起來,肌絲由於自身的彈性回到原來位置,收縮肌肉產生舒張。
三、單收縮和強直收縮
1 .單收縮( single muscle twitch )
整塊肌肉或單個肌纖維接受一次短促的刺激後,先產生一次動作電位,緊接著所進行的一次機械性收縮,稱為單收縮。肌肉收縮分為三個時期,即潛伏期、收縮期和舒張期。舒張期的時間要比收縮期時間長得多,單收縮曲線是非對稱曲線。
2. 強直收縮( tetanus )
實驗時,如果給予肌肉一連串的刺激,只要每次刺激的間隔時間不短於單收縮所需要的時間,肌肉即出現一連串的單收縮。若增加刺激的頻率,使每次刺激的間隔短於單收縮所持續的時間,肌肉的收縮將出現融合現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張,為強直收縮。強直收縮有兩種。一種在增加刺激頻率時,肌肉未完全舒張就產生第二次收縮,肌肉收縮出現部分的融合,稱為不完全強直收縮( incomplete tetanus )。另一種,如果繼續增加刺激頻率,使肌肉在前一次收縮期末就開始和二次收縮,肌肉收縮反應出現完全的融合,稱為完全強直收縮( complete tetanus )。人體進行各種運動時,其肌肉收縮都屬於完全強直收縮,而強直收縮的持續時間,則受神經傳來的沖動所控制。
【掌握知識點】
肌小節 興奮收縮耦聯 肌肉收縮的滑行機制 強直性收縮
第三節 肌肉收縮的形式與力學特徵
【教學要點】
一、肌肉收縮形式
肌肉收縮的形式分為三類:縮短收縮、拉長收縮和等長收縮。
1. 縮短收縮
縮短收縮是指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張力大於外加的阻力時,肌肉縮短,並牽引骨杠桿做相向運動的一種收縮形式。縮短收縮時肌肉起止點靠近,又稱向心收縮。如時行屈肘、高抬腿跑、揮臂扣球等練習時,縮短收縮又可分 非等動收縮(習慣上稱等張收縮 isotonic contraction ) 和等動收縮 兩種。
等動收縮是通過專門的等動負荷器械來實現的。在整個關節范圍內肌肉產生的張力始終與負荷等同,肌肉能以恆定速度或等同的強度收縮。在作最大等動收縮時,肌肉產生的張力在整個關節范圍都是其能力的 100% 。
2. 拉長收縮
當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張力小於外力時,肌肉積極收縮但被拉長,這種收縮形式稱拉長收縮。在人體運動中拉長收縮起著制動、減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跑步時,支撐腿後蹬前的屈髖、屈膝等,使臀大肌、股四頭肌等被預先拉長,為處後蹬時的伸髖、伸膝發揮更大的肌肉力量創造了條件。
當肌肉收縮產生的張力等於外力時,肌肉積極收縮但長度不變,這種收縮形式稱 等長收縮( isometric contraction ) 。等長收縮是肌肉靜力性工作的基礎,人體運動中對運動環節固定、支持和保持身體某種姿勢起重要作用。
二、肌肉收縮的力學特徵
1 .後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張力與速度關系
肌肉開始收縮時才遇到的負荷或阻力稱後負荷。在一定的范圍內,肌肉收縮產生的張力和速度大致呈現反比關系;當後負荷增加到某一數值時,張力可達到最大,但收縮速度為零,肌肉只能作等長收縮,當後負荷為零時,張力在理論上為零,肌肉收縮速度達到最大。
2 .前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長度與張力關系
前負荷是指在肌肉收縮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負荷,它使肌肉收縮前就處於某種被拉長狀態。實驗表明,逐漸增大肌肉收縮的初長度,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張力也逐漸增加;當初長度繼續增大到某一數值時,張力可達到最大;此後,再繼續增大肌肉收縮的長度,張力反而減小,收縮效果亦減弱。通常把引起肌肉收縮張力最大的初長度稱為 適宜初長度。
所謂肌肉適宜初長度,一般認為,人體肌肉的適宜初長度稍長於肌肉在身體中的「靜息長度」。
【掌握知識點】
縮短收縮 等動收縮 拉長收縮 等長收縮 適宜初長度
第四節 肌肉結締組織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教學要點】
一、肌肉結締組織的組成
肌肉的結締組織包括肌肉兩端的肌腱和肌肉內部的肌內膜、肌束膜、肌外膜等。膠原是結締組織最主要成分,它以膠原纖維形式存在。
二、運動對肌肉結締組織的影響
1 .長期運動可提高肌腱的抗張力量和抗斷裂力量
據計算,運動時肌腱抗張應力約 350~420kg · cm -1 。實驗表明,運動訓練可提高肌腱的抗張應力,特別是肌腱與骨結合區的結合能力和力量,從而使肌腱能承受更大的拉力。
2. 運動可使肌中結締組織肥大
肌肉超負荷訓練後,在引起肌肉肥大的同時,肌中結締組織也相應增加。

❾ 刺激強度、頻率與骨骼肌收縮的關系實驗的原理是什麼

刺激電壓低於閾上刺激,神經不興奮,肌肉也不會收縮。當電壓達到閾強度,神經開始興奮,肌纖維開始收縮,刺激強度逐漸增加,興奮也增加,肌肉收縮強度也相應增大。當肌纖維全部興奮後,收縮強度達到最大(此時的刺激強度稱為最大刺激強度),不再隨刺激強度增加而增加。

當刺激頻率較小,使刺激間隔大於一次肌肉收縮舒張的持續時間,則肌肉收縮表現為一連串的單收縮。

增大刺激頻率,使刺激間隔大於一次肌肉收縮的收縮時間、小於一次肌肉收縮舒張的持續時間,則肌肉產生不完全強直收縮;繼續增加刺激頻率,使刺激間隔小於一次肌肉收縮的收縮時間,則肌肉產生完全強直收縮。

在平滑肌等所見到的持續性收縮一般稱為痙攣,但很多仍然是伴隨著反復活動電位或是持續性去極化。可是在雙殼貝的閉殼肌等所看到的持續性收縮並沒有電位的變化,這種收縮是出於閘式結構。

(9)肌肉收縮兩個刺激間隔時間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外加阻力恆定,當張力發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後,張力不再發生變化。但在不同的關節角度時,肌肉收縮產生的張力則有所不同。在關節運動的整個范圍內,肌肉用力最大的一點稱為「頂點」。在此關節角度下,骨杠桿效率最差。

最大等張收縮時,只有在「頂點」即骨杠桿效率最差的關節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達到最大收縮。而在其他關節角度下,肌肉收縮均小於自身最大力量。 在整個關節活動的范圍內,肌肉做等張收縮時所產生的張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張力。

當肌肉處於靜止(舒張)狀態時,胞液Ca濃度較低(<10moL/L),鈣離子結合亞單位(TnC)不與Ca結合,則TnC與TnI、TnT的結合較鬆散。

此時,TnT與原肌球蛋白緊密結合,使原肌球蛋白遮蓋了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結合部位,阻止了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的結合;同時,TnI與肌動蛋白緊密結合,也阻止了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並抑制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故肌肉處於舒張狀態。

❿ 練力量每組之間間隔多長時間再練 練肌肉每組間隔多長時間

下面是有效的力量訓練方法:
增大肌肉塊的12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
1.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復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可見,5-10RM的負荷重量適用於增大肌肉體積的健美訓練。
2. 多組數:什麼時候想起來要鍛煉了,就做上2~3組,這其實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長肌肉。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鍾的時間集中鍛煉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麻、堅實、飽滿、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3. 長位移:不管是劃船、卧推、推舉、彎舉,都要首先把啞鈴放得盡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舉得盡量高。這一條與"持續緊張"有時會矛盾,解決方法是快速地通過"鎖定"狀態。不過,我並不否認大重量的半程運動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舉起,在慢慢地放下,對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別是,在放下啞鈴時,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視了退讓性練習,把啞鈴舉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很快地放下,浪費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時機。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鍾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鍛煉時,要象打仗一樣,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不去想別的事。
6. 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已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它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做靜力性練習,然後慢慢回復到動作的開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覺肌肉最緊張時,數1~6,再放下來。
8. 持續緊張:應在整個一組中保持肌肉持續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它鬆弛(不處於"鎖定"狀態),總是達到徹底力竭。
9. 組間放鬆:每做完一組動作都要伸展放鬆。這樣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還有助於排除沉積在肌肉里的廢物,加快肌肉的恢復,迅速補充營養。
10. 多練大肌群: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僅能使身體強壯,還能夠促進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有的人為了把胳膊練粗,只練胳膊而不練其他部位,反而會使二頭肌的生長十分緩慢。建議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復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它們能促進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這一點極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沒有足夠重視,以致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訓練計劃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舉、引體向上這5個經典復合動作。
11. 訓練後進食蛋白質:在訓練後的30~90分鍾里,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但不要訓練完馬上吃東西,至少要隔20分鍾。
12. 休息48小時: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後需要休息48~72小時才能進行第二次訓練。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72小時也不夠,尤其是大肌肉塊。不過腹肌例外,腹肌不同於其他肌群,必須經常對其進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練4次,每次約15分鍾;選三個對你最有效的練習,只做3組,每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組間隔時間要短,不能超過1分鍾。

閱讀全文

與肌肉收縮兩個刺激間隔時間的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噴油螺桿製冷壓縮機 瀏覽:579
python員工信息登記表 瀏覽:377
高中美術pdf 瀏覽:161
java實現排列 瀏覽:513
javavector的用法 瀏覽:982
osi實現加密的三層 瀏覽:233
大眾寶來原廠中控如何安裝app 瀏覽:916
linux內核根文件系統 瀏覽:243
3d的命令面板不見了 瀏覽:526
武漢理工大學伺服器ip地址 瀏覽:149
亞馬遜雲伺服器登錄 瀏覽:525
安卓手機如何進行文件處理 瀏覽:71
mysql執行系統命令 瀏覽:930
php支持curlhttps 瀏覽:143
新預演算法責任 瀏覽:444
伺服器如何處理5萬人同時在線 瀏覽:251
哈夫曼編碼數據壓縮 瀏覽:426
鎖定伺服器是什麼意思 瀏覽:385
場景檢測演算法 瀏覽:617
解壓手機軟體觸屏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