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令牌環的正確演算法例子

令牌環的正確演算法例子

發布時間:2022-07-08 21:22:43

A. 令牌環網中的節點在偵聽到線路空閑時即可發送數據嗎

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是一種爭用型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是一種分布式介質訪問控制協議,網中的各個站(節點)都能獨立地決定數據幀的發送與接收。每個站在發送數據幀之前,首先要進行載波監聽,只有介質空閑時,才允許發送幀。這時,如果兩個以上的站同時監聽到介質空閑並發送幀,則會產生沖突現象,這使發送的幀都成為無效幀,發送隨即宣告失敗。每個站必須有能力隨時檢測沖突是否發生,一旦發生沖突,則應停止發送,以免介質帶寬因傳送無效幀而被白白浪費,然後隨機延時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爭用介質,重發送幀。 CSMA/CD協議簡單、可靠,其網路系統被廣泛使用。 csma/cd 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舉個簡單例子,比如說 乙太網。令牌環控制方式的優點是它能提供優先權服務,有很強的實時性,在重負載環路中,「令牌」以循環方式工作,效率較高。其缺點是控制電路較復雜,令牌容易丟失。但IBM在1985年已解決了實用問題,近年來採用令牌環方式的令牌環網實用性已大大增強。令牌匯流排主要用於匯流排形或樹形網路結構中。它的訪問控制方式類似於令牌環,但它是把匯流排形或樹形網路中的各個工作站按一定順序如按介面地址大小排列形成一個邏輯環。只有令牌持有者才能控制匯流排,才有發送信息的權力。信息是雙向傳送,每個站都可檢測到其它站點發出的信息。在令牌傳遞時,都要加上目的地址,所以只有檢測到並得到令牌的工作站,才能發送信息,它不同於CSMA/CD方式,可在匯流排和樹形結構中避免沖突。這種控制方式的優點是各工作站對介質的共享權力是均等的,可以設置優先順序,也可不設;有較好的吞吐能力,吞吐量隨數據傳輸速率增高而加大,連網距離較 CSMA/CD方式大。缺點是控制電路較復雜、成本高,輕負載時,線路傳輸效率低。

B. 令牌桶演算法的令牌桶工作參數

工作過程包括3個階段:產生令牌、消耗令牌和判斷數據包是否通過。其中涉及到2個參數:令牌產生的速率CIR(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EIR(Excess Information Rate)和令牌桶的大小CBS(Committed Burst Size)/EBS(Excess Burst Size)。下面用圖形簡要概括一下這3個階段與2個參數的關系。
產生令牌:周期性的以速率CIR/EIR向令牌桶中增加令牌,桶中的令牌不斷增多。如果桶中令牌數已到達CBS/EBS,則丟棄多餘令牌。 消耗令牌:輸入數據包會消耗桶中的令牌。在網路傳輸中,數據包的大小通常不一致。大的數據包相較於小的數據包消耗的令牌要多。 判斷是否通過:輸入數據包經過令牌桶後的結果包括輸出的數據包和丟棄的數據包。當桶中的令牌數量可以滿足數據包對令牌的需求,則將數據包輸出,否則將其丟棄。

C. 計算機網路原理試題:長10km、16Mbps、50個站點的令牌環中,每個站點引入1位延遲,信號傳播速度為200m/us

正確答案:
(1)設一位的延遲相當於N米長的電纜,
N/200m/us×16Mbps=1,得N=12.5米。
(或者這樣思考:1位時延=1bit/16Mbps=1/16us,相當於1/16us×200m/us=12.5米)
(2)環的比特長度=信號傳輸時延×數據傳輸速率+介面延遲位數,即,環的比特長度為:
10km/200m/us×16Mbps+50×1=850bit。

D. 令牌桶演算法的簡介

在網路中傳輸數據時,為了防止網路擁塞,需限制流出網路的流量,使流量以比較均勻的速度向外發送。令牌桶演算法就實現了這個功能,可控制發送到網路上數據的數目,並允許突發數據的發送。
令牌桶演算法是網路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和速率限制(Rate Limiting)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演算法。典型情況下,令牌桶演算法用來控制發送到網路上的數據的數目,並允許突發數據的發送。
大小固定的令牌桶可自行以恆定的速率源源不斷地產生令牌。如果令牌不被消耗,或者被消耗的速度小於產生的速度,令牌就會不斷地增多,直到把桶填滿。後面再產生的令牌就會從桶中溢出。最後桶中可以保存的最大令牌數永遠不會超過桶的大小。
傳送到令牌桶的數據包需要消耗令牌。不同大小的數據包,消耗的令牌數量不一樣。
令牌桶這種控制機制基於令牌桶中是否存在令牌來指示什麼時候可以發送流量。令牌桶中的每一個令牌都代表一個位元組。如果令牌桶中存在令牌,則允許發送流量;而如果令牌桶中不存在令牌,則不允許發送流量。因此,如果突發門限被合理地配置並且令牌桶中有足夠的令牌,那麼流量就可以以峰值速率發送。
令牌桶演算法的基本過程如下:
假如用戶配置的平均發送速率為r,則每隔1/r秒一個令牌被加入到桶中;
假設桶最多可以存發b個令牌。如果令牌到達時令牌桶已經滿了,那麼這個令牌會被丟棄;
當一個n個位元組的數據包到達時,就從令牌桶中刪除n個令牌,並且數據包被發送到網路;
如果令牌桶中少於n個令牌,那麼不會刪除令牌,並且認為這個數據包在流量限制之外;
演算法允許最長b個位元組的突發,但從長期運行結果看,數據包的速率被限製成常量r。對於在流量限制外的數據包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處理:
它們可以被丟棄;
它們可以排放在隊列中以便當令牌桶中累積了足夠多的令牌時再傳輸;
它們可以繼續發送,但需要做特殊標記,網路過載的時候將這些特殊標記的包丟棄。
注意:令牌桶演算法不能與另外一種常見演算法「漏桶演算法(Leaky Bucket)」相混淆。這兩種演算法的主要區別在於「漏桶演算法」能夠強行限制數據的傳輸速率,而「令牌桶演算法」在能夠限制數據的平均傳輸速率外,還允許某種程度的突發傳輸。在「令牌桶演算法」中,只要令牌桶中存在令牌,那麼就允許突發地傳輸數據直到達到用戶配置的門限,因此它適合於具有突發特性的流量。

E. 令牌的現代

一種網路管理技術
令牌:是一種能夠控制站點佔有媒體的特殊幀,以區別數據幀及其他控制幀。
令牌法(Token Passing)又稱為許可證法,用於環型結構區域網的令牌法稱為令牌環訪問控製法(Token Ring),用於匯流排型結構區域網的令牌法稱為令牌匯流排訪問控製法(Token Bus)。
令牌法的基本思想是:一個獨特稱為令牌的標志信息(一位或多位二進制數字組成的碼)從一個節點發送到另一個節點,只有獲得令牌的節點才有權發送信息包。當一個工作站准備發送報文信息時,首先要等待令牌的到來,當檢測到一個經過他的令牌為空令牌時,即可以「幀」為單位發送信息,並將令牌置為忙向下一站發送信息。下一站按轉發的方式轉發經過本站但又不屬於有本站接受的信息。由於環中已無空閑令牌,因此其他希望發送的工作站必須等待。
接收過程為:每一站隨時檢測經過本站的信息,當查到信息包指定的目的地址與本站地址相同時,則一面拷貝全部有關信息,一面繼續轉發該信息包,環上的幀信息繞環網一周,由原發送點予以收回。按這種方式工作,發送一直在源站點控制之下,只有發送信息包的源站點放棄發送權把令牌置「空」後,其他站點得到令牌才有機會發送自己的信息。 動態口令技術的別稱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一些公司、機構為了更好的保護使用者的賬號、密碼安全,推出了一種被稱為動態口令的技術。即每隔60秒鍾,自動依照特別的演算法生成一組新的隨機密碼(又稱動態口令),而生成、表現這些密碼的載體工具,往往就也被稱為「令牌」,如手機令牌、硬體令牌等。其中,硬體令牌往往是一個鑰匙扣大小的輕巧器具,上有顯示屏可以顯示隨機密碼。這種技術如今已被廣泛運用於網路游戲、網上銀行、大型企業內部網路管理等場合。

F. 令牌桶演算法的分類

基於令牌桶的典型標記器有多種演算法實現方案,基本演算法主要有IN/OUT公平標記器(FM)和三色標記器(TCM),擴展的演算法主要有單速率三色標記器(srTCM)和雙速率三色標記器(trTCM)。其中單速率標記器和雙速率標記器已分別稱為IETF的標准建議。
IN/OUT 公平標記器(FM)
FM是一種雙色單令牌桶標記器,它的Tspec是系統的分組平均速錄為R,允許的突發度為B,工作原理就是當IP分組到達時若桶中有足夠的令牌,則將符合Tspec的分組標記為IN;若此時沒有足夠的令牌,則認為該到達分組不符合Tpsec,不符合Tpsec的分組將被標記為OUT,網路將可能對這些被標記為不同屬性的分組依據相應的策略進行不同的處理。
單速率三色標記器(srTCM)
srTCM是一種三色雙令牌桶標記器,它的Tpsec有三個參數:承諾信息速率,承諾突發尺寸和超額突發尺寸。CIR的單位是bps,CBS及EBS的單位是Byte。
srTCM由兩個令牌桶C和E組成,它們的CIR相同,容量則分別為CBS和EBS,C桶內存放黃色令牌,開始時令牌桶C與E都是滿的。進入的分組沒有超過CBS就標記為綠色;超過了CBS而沒有超過EBS就標記為黃色;否則標記為紅色。在DiffServ中,紅、黃、綠可映射為不同的DSCP值。
雙速率標記器(trTCM)
trTCM也是一種三色雙令牌桶標記器,它的Tpsec有4個參數:峰值信息速率(PIR)、峰值突發尺寸(PBS)、承諾信息速率(CIR)和承諾突發尺寸(CBS)。PIR和CIR的單位是bps,PBS和CBS的單位是Byte。

G. 數據通信基礎的目錄

第1章 概述
1.1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1.1.1通信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1.1.2計算機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1.2計算機通信的發展
1.2.1計算機通信產生的背景
1.2.2計算機通信的發展過程
1.3計算機通信的應用
1.4數據通信系統的體系結構
1.4.1數據通信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1.4.2數據通信的層次結構
1.5數據通信系統的質量指標
1.6制定數據通信標準的機構
習題1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知識
2.1信息、數據與信號
2.1.1信息
2.1.2數據
2.1.3信號
2.2數據通信系統分析
2.2.1通信系統模型
2.2.2通信系統分析
2.3編碼與碼型
2.3.1編碼
2.3.2碼型
2.4信道
2.4.1信道的類型
2.4.2信道的容量
2.5光纖信道
2.5.1引言
2.5.2光纖的傳光原理
2.5.3光纖信道的組成
2.5.4光纖信道的傳輸特性
2.6微波信道
2.6.1地面微波中繼信道
2.6.2衛星中繼信道
2.6.3銥星移動通信系統
習題2
第3章 傳輸技術
3.1模擬傳輸與數字傳輸
3.1.1模擬傳輸
3.1.2數字傳輸
3.2模擬信號的數字化傳輸
3.2.1模擬信號數字化的基本原理
3.2.2脈沖編碼調制(PCM)
3.2.3語音壓縮編碼技術
3.2.4數字復接技術
3.3數字調制技術
3.3.1數字幅度調制
3.3.2數字頻率調制
3.3.3數字相位調制
3.3.4數據機
3.4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3.4.1數字基帶信號
3.4.2基帶脈沖傳輸的相關技術
習題3
第4章 同步技術
4.1同步的基本概念
4.1.1計算機數據通信同步的分類
4.1.2同步通信方式與非同步通信方式
4.1.3通信系統中的同步方法
4.2載波同步
4.2.1插入導頻法
4.2.2直接法
4.3位同步
4.3.1外同步法
4.3.2自同步法
4.4群同步
4.4.1非同步通信系統中的群同步——起止同步法
4.4.2連貫式插入法
4.5網同步
習題4
第5章 數據透明傳輸技術
5.1數據透明傳輸的基本概念
5.2轉義字元填充法
5.3零比特填充法
5.4採用特殊的信號與編碼法
5.4.1IEEE 802.3標准: CSMA/CD
5.4.2IEEE 802.5標准: 令牌環
5.4.3IEEE 802.4標准: 令牌匯流排
5.5確定長度法
5.5.1面向位元組計數的規程
5.5.2固定數據段長度法
習題5
第6章 差錯控制
6.1差錯的類型
6.2差錯控制的基本方法
6.3差錯控制的方式
6.3.1反饋重發糾錯
6.3.2前向糾錯
6.3.3混合糾錯
6.3.4不用編碼的差錯控制
6.4採用檢錯碼的差錯控制
6.4.1奇偶校驗碼
6.4.2定比碼
6.4.3循環冗餘校驗碼
6.4.4其他校驗碼
6.5採用糾錯碼的差錯控制
6.6不用編碼的差錯控制
6.7關於幀或分組順序的差錯控制
習題6
第7章 信道共享技術
7.1信道共享技術的原理
7.2信道共享技術的分類
7.3時分多路復用
7.4統計時分多路復用
7.5頻分多路復用
7.6波分多路復用
7.7碼分多路復用
7.8匯流排結構多機系統的信道共享技術
7.8.1選擇型匯流排接入控制
7.8.2預約型匯流排接入控制
7.8.3競爭型匯流排接入控制
7.8.4令牌匯流排的接入控制
7.8.5有限沖突接入控制
習題7
第8章 數據交換技術
8.1數據交換技術概述
8.1.1什麼是數據交換
8.1.2公用交換電話網
8.1.3公用數據網
8.1.4租用線路網
8.1.5數據交換技術的類型
8.2電路交換
8.3報文交換
8.4分組交換
8.4.1分組交換的基本原理
8.4.2分組交換的特點
8.4.3分組交換網的構成
8.4.4分組傳送業務和用戶業務類別
8.4.5X.25建議書
8.5幀中繼
8.5.1幀中繼概述
8.5.2幀中繼所提供的服務
8.5.3幀中繼的體系結構
8.5.4幀中繼的接入控制
8.5.5幀中繼的幀格式
8.5.6幀中繼的優點與應用
8.6ATM交換
8.6.1引言
8.6.2ATM技術的基本特點
8.6.3ATM網的體系結構
8.6.4ATM的信元格式
8.6.5ATM交換原理
8.6.6服務質量(QoS)
習題8
第9章 定址與路由技術
9.1計算機通信的地址
9.1.1IP地址的理解
9.1.2從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9.1.3IP地址的擴展
9.1.4Internet的組播
9.1.5Internet群組管理協議
9.2埠與套接字
9.2.1埠
9.2.2套接字
9.3域名系統
9.3.1Internet的域名
9.3.2正式與非正式的Internet域名
9.3.3已命名項目與名字的語法
9.3.4將域名映射到地址
9.3.5域名轉換
9.3.6高效率的轉換
9.4路由技術
9.4.1路由選擇的基本概念
9.4.2路由選擇演算法
9.5路由原理及路由協議
9.5.1路由原理
9.5.2路由選擇協議
9.6路由表
9.6.1什麼是路由表
9.6.2路由表的生成
9.7路由器
9.7.1路由器的原理與作用
9.7.2路由器的功能
9.7.3路由器的分組處理
9.7.4路由器的應用
9.7.5新一代路由器
習題9
第10章 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
10.1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的基本概念
10.2擁塞控制
10.2.1擁塞產生的原因
10.2.2擁塞控制的策略
10.2.3擁塞所產生的危害
10.3分組交換網的擁塞控制
10.4幀中繼的擁塞控制
10.4.1幀中繼擁塞控制的目標與方法
10.4.2許諾的信息速率
10.4.3利用顯式信令避免擁塞
10.4.4利用隱式信令進行擁塞恢復
10.5ATM網的擁塞控制
10.5.1ATM通信量與擁塞控制的要求
10.5.2信元時延偏差
10.5.3通信量與擁塞控制框架結構
10.5.4通信量控制
10.5.5擁塞控制
10.6流量控制
10.6.1引言
10.6.2結點?結點流量控制
10.6.3源結點?宿結點流量控制
10.6.4結點與主機之間的流量控制
10.6.5源主機?宿主機流量控制
習題10
第11章 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
11.1引言
11.2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
11.2.1ISDN的發展
11.2.2ISDN的國際標准
11.2.3ISDN的業務和功能
11.2.4ISDN的結構
11.2.5ISDN的協議模型
11.3同步數字體系——SDH技術
11.3.1SDH的產生背景
11.3.2SDH的概念與特點
11.3.3SDH的幀結構與開銷功能
11.3.4SDH基本復用原理
11.3.5同步復用基本結構
11.3.6映射方法
11.3.7定位與指針
11.3.8復用方法
11.47號信令系統簡介
11.4.1從信令到控制
11.4.2SS7的體系結構與協議集
習題11
第12章 信息安全與保密技術簡介
12.1引言
12.2網路信息安全所面臨的威脅
12.3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存在的缺陷
12.4怎樣實現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
12.5密碼技術
12.5.1現代密碼學的基本概念
12.5.2密碼攻擊概述
12.5.3網路加密方式
12.5.4幾種著名的加密演算法
12.5.5數字簽名
12.5.6報文的鑒別防火牆簡介
12.6.1防火牆的基本知識
12.6.2防火牆產品設計的要點
12.6.3防火牆的體系結構
12.6.4防火牆的關鍵技術
12.7虛擬專用網技術簡介
12.7.1引言
12.7.2虛擬專用網分類
12.7.3虛擬專用網安全協議
習題12
附錄中英文術語對照表
參考文獻

H. 手機qq令牌的演算法是什麼,我覺得是跟令牌序列號和時間有關,可我琢磨很久都沒想到,VS代碼也可!謝謝!

QQ密保令牌是一種高級的數學演算法。
當你申請QQ密保令牌時它會給你一串數字,讓你在手機上一開始安裝這個密保令牌JAVA程序時輸入進去,這樣當你手機運行這個QQ密保令牌Java程序中會執行一種數學演算法,根據上面時間產生「隨機密碼」。
那一串數字讓你手機執行的演算法與騰訊QQ伺服器上你個人QQ的演算法一致(每個人在伺服器對應一個演算法)。所以你手機令牌上的時間要和騰訊伺服器一致。在兩分鍾以內均可。

I. 令牌環的工作特點

什麼叫令牌環呢?令牌是我國古代軍事所用的一種工具,誰拿到了令牌就可以發號施令。在令牌環中,誰拿到了令牌就可以發送數據!這個令牌是一個個傳下去的。這樣就避免了數據沖突。
與環形相比,星型環結構在一條通路中斷時不會影響整個網路的暢通,而環型網就不行了。

令牌環的主要優點在於它提供的訪問方式的可調整性和確定性,且各站具有同等訪問環的權力,但也可以有優先權操作和帶寬保護。適合使用光纖通信介質,實現高速傳輸,實時性強,適用於分布控制應用環境。
令牌環主要缺點是有較復雜的令牌維護要求。空閑令牌的丟失,將降低環路的利用率,令牌重復也會破壞網的正常運行,故必須選一個工作站作為監控站。
如果監控站失效,競爭協議將保證很快地選出另一站點作為監控站(每個站點都具有成為監控站的能力)。當監控站正常運行時,它單獨負責判斷整個環的工作是否正確。
環網潛在的問題是,一個結點連接出問題都會使網路失效,可靠性差。另外,結點入環、退環都要暫停環網工作,靈活性差。

閱讀全文

與令牌環的正確演算法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噴油螺桿製冷壓縮機 瀏覽:579
python員工信息登記表 瀏覽:377
高中美術pdf 瀏覽:161
java實現排列 瀏覽:513
javavector的用法 瀏覽:982
osi實現加密的三層 瀏覽:233
大眾寶來原廠中控如何安裝app 瀏覽:916
linux內核根文件系統 瀏覽:243
3d的命令面板不見了 瀏覽:526
武漢理工大學伺服器ip地址 瀏覽:149
亞馬遜雲伺服器登錄 瀏覽:525
安卓手機如何進行文件處理 瀏覽:71
mysql執行系統命令 瀏覽:930
php支持curlhttps 瀏覽:143
新預演算法責任 瀏覽:444
伺服器如何處理5萬人同時在線 瀏覽:251
哈夫曼編碼數據壓縮 瀏覽:426
鎖定伺服器是什麼意思 瀏覽:385
場景檢測演算法 瀏覽:617
解壓手機軟體觸屏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