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區選擇的過程
當手機開機或從盲區進入覆蓋區時,手機將尋找PLMN允許的所有的頻點,並選擇合適的小區駐留。
⑵ 在小區搜索與小區選擇的過程中用到了哪些物理信道
移動台開機後首先要與某一個小區的信號取得時序同步。這種從無聯繫到時序同步的過程就是移動台的小區搜索過程。在小區搜索過程中,移動台捕獲一個小區的發射信號並據此確定這個小區的下行鏈路擾碼和幀同步。
第一步:時隙同步:
主同步信道P-SCH ,每個時隙的前256個碼片,主同步碼序列只有一個所有基站的所有小區都一樣
第二步:擾碼組的識別與幀同步:
輔同步信道S-SCH,也使用每個時隙的前256個碼片發送,3GPP定義了64組輔同步碼序列,每組序列對應了一個擾碼組。每個擾碼組裡面含有8個擾碼,所以在系統初始捕獲的時候,在UE獲得主擾碼識別時候,將主擾碼的搜索范圍從512降到8,大大提高了初始捕獲的效率。
輔同步碼共有16個,把16個碼字進行排列組合(要求每組15個碼字),從所有的組合中挑出64組(每組的任意相位都不會和其他組的任意相位重復),
第三步:擾碼識別:
當基站所屬的擾碼碼組已確定後,需進一步確定基站的身份碼——下行擾碼。移動台使用第二步識別到的擾碼碼組中的8個主擾碼分別與捕獲的P-CPICH信道進行相關計算(對比),得到該小區使用的下行擾碼。根據識別到的擾碼,P-CCPCH就可以被檢測出,從而可獲得超幀同步,系統以及小區的特定的廣播信息就可被讀出。
⑶ 小區重選跟C1 C2值的關系是怎麼樣的
當小區重選參數指示PI=1時,C2是激活的,則小區選擇以C1准則判斷,小區重選都是以C2准則判斷,小區在重選時,涉及到C1和C2演算法,主要是看CRO(小區重選偏移)和PT(懲罰時間)。當PT=31時,C2=C1-CRO;當目標小區的C2-CRH>服務小區的C2,這時就會重選!!!
⑷ 切換參數有哪些
TD-LTE切換參數有:
1、同頻切換幅度遲滯
2、同頻切換偏臵
3、同頻切換時間遲滯(毫秒)
4、鄰小區偏移量
5、鄰小區偏臵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是由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組織制定的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動通信系統)技術標準的長期演進,於2004年12月在3GPP多倫多會議上正式立項並啟動。LTE系統引入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和MIMO(Multi-Input & Multi-Output,多輸入多輸出)等關鍵技術,顯著增加了頻譜效率和數據傳輸速率(20M帶寬2X2MIMO在64QAM情況下,理論下行最大傳輸速率為201Mbps,除去信令開銷後大概為150Mbps,但根據實際組網以及終端能力限制,一般認為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ps,上行為50Mbps),並支持多種帶寬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且支持全球主流2G/3G頻段和一些新增頻段,因而頻譜分配更加靈活,系統容量和覆蓋也顯著提升。
⑸ 小區重選的過程
當移動台選擇某小區為當前服務小區後,在各種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移動台將駐留在所選的小區中,並繼續監測由服務小區的BCCH系統消息所指示的小區重選鄰小區頻點配置表中的所有BCCH載波。
在對這些BCCH載波進行監測時,對它們接收電平的測量至少需要5個測量樣點來進行平均,並應對所有的BCCH載波取同樣的樣點數目,而且分配給每個載波的樣點在每個測量周期內應盡量平均,至少在每分鍾內更新最強的6個載波。
為了降低功耗、節省MS的耗電量,MS還應在解碼尋呼組時測量BA(BCCH)表中各載波的接收電平。在移動台尋呼組出現的期間內可獲得一些BA(BCCH)表中所包含的BCCH頻點和服務小區BCCH頻點上的接收電平測量樣本值。
在移動台例行測量程序中還包括測量目前服務小區BCCH載波的任務。MS至少在30秒內應試圖去解碼服務小區的BCCH廣播的全部系統消息。MS至少在5min內對6個最強的非服務小區的BCCH載波進行BCCH數據塊的解解碼,該數據小區包含影響小區重選的參數。當MS
認為一個新的BCCH載波變為六個最強的載波之一時,則至少在30s內對新載波的BCCH數據進行解碼。MS至少在30s內檢測6個最強載波之一的BSIC,已證實監測的是同一小區,BSIC如果發生了變化,MS認為該載波是一個新載波,並將重新解碼該BCCH數據。在以上情況中,MS盡量不中斷對PCH的偵聽。
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將觸發小區重選(如果C2演算法尚未激活,則C2=C1):
1)移動台計算某小區(與當前小區屬同一位置區)的C2值超過移動台當前服務小區的C2值連續5s.。
2)移動台計算某小區(與當前小區不屬同一個位置區)的C1值超過移動台當前服務小區的C2值與小區重選滯後值(CELL SELECTIONHYSTERESIS)之和連續5s。如果在此前15s內有小區重選則不立即發生小區重選。
3)當前服務小區被禁止
4)移動台監測出下行鏈路故障。
下行信令故障准則基於下行信令故障計數器DSC,當移動台選擇了某小區時,DSC置為[90/BS_PA_MFRMS]取整,BS_PA_MFRMS為基站傳輸尋呼信息給同一尋呼組MS之間的51TDMA幀復幀數。因此移動台要在其尋呼子信道上解碼時,如果成功則DSC加1,如果失敗,DSC減4,當DSC為0時,則斷定出現了下行信令故障。
5)服務小區的C1值連續5s小於0。
6)手機隨機接入時,在最大重傳後接入嘗試仍不成功的情況下。
應注意MS在進行小區重選之後,並在該小區之前,應解碼新小區所有的BCCH數據,根據所得的結果MS將檢測小區重選的參數是否發生了變化,當有變化時,MS應判決此時是否依然符合小區重選准則。當條件滿足時,MS將駐留該小區。此時如果MS發現LAI(位置區碼)發生變化時,即觸發位置更新過程。
小區重選採用的演算法為C2演算法。
⑹ 求LTE基站的小區劃分的原理相關資料 比如是怎麼劃分,採用什麼演算法 鄰區規劃與小區規劃等同
鄰區規劃是無線網路規劃中重要的一環,其好壞直接影響到網路性能。對於LTE網路,由於是快速硬切換網路,鄰區規劃尤為重要,因此,好的鄰區規劃是保證LTE網路性能的基本要求。在LTE協議中,ANR(Auto Neighbor Relation)功能已逐步成為標准協議的內容。在我司LTE產品在eRAN2.0等後續版可以實現ANR,但是初始化的鄰區配置仍然需要現場工程師規劃完成。與其它系統相比,LTE的切換測量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其測量是基於頻點而不是基於鄰區列表的。UE根據測量配置所指示的頻點測量出使用該頻點的小區,然後由UE高層對測量結果進行處理得到切換候選列表發給網路,由網路選擇小區發起切換。鄰區列表存在的主要作用是在切換的時候提供必要的詳細信息,如CGI等,因此對LTE系統來說,可以盡可能的多做鄰區而不必擔心由於鄰區數目過多而影響測量時間和精度。具體的,對於LTE鄰區規劃,有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l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鄰的小區一般要作為鄰區; l鄰區一般都要求互為鄰區,即A扇區把B作為鄰區,B也要把A作為鄰區。如果在某些場景下,如高速覆蓋,需要設單向鄰區,如A扇區可以切換到B扇區而不希望B扇區切換到A扇區,那麼可以通過將A扇區加入到B扇區的Black list中實現。 l對於密集城區和普通城區,由於站間距比較近(0.3~1.0公里),鄰區應該多做。目前我司產品對於同頻、異頻和異系統鄰區分別都最大可以配置32個,所以在配置鄰區時,需要注意鄰區個數,把確實存在相鄰關系的配進來,不相乾的要去掉,以免佔用了鄰區的名額。 l對於市郊和郊縣的基站,雖然站間距很大,但一定要把位置上相鄰的作為鄰區,保證能夠及時切換。 因為LTE的鄰區不存在先後順序的問題,而且檢測周期非常短,所以只需要考慮不遺漏鄰區,而不需要嚴格按照信號強度來排序相鄰小區。
⑺ 小區選擇c1演算法跟以下哪些因素有關
移動台在同一位置登記區發生BCCH重選時,目標小區C1必須大於源小區C1。移動台在不同位置登記區發生BCCH重選時,目標小區C1必須大於源小區C1+cell_reselect_hysteresis。C2 是GSM系統可選功能,並且只適用Phase2的移動台。
C2= C1 + cell_reselection_offset - temporary_offset x H (for penalty time <31)
C2= C1 - cell_reselection_offset (for penalty time= 31)
其中:T為鄰小區進入移動台測量報告前六個小區的時間長度(用以減輕多徑效應的影響)。H由penalty time 和T決定:如果penalty time -T < 0,H=0;如果penalty time -T > 0,H=1。空閑模式下的移動台監測BA表中廣播的鄰小區,並保有最強的六個鄰小區表。移動台最少每5秒計算一次服務小區和鄰小區的C2值。如果鄰小區位於不同位置登記區,則應將cell_reselection_hysteresis 計算在內。
移動台在下列任何一個出現時將重新選擇新的小區。
1) 目前服務小區的C1連續5s小於0。
2) 移動台監測出下行鏈路信令故障。
3) 如BCCH所指示,目前服務小區被禁止。
4) 若在前15s未發生小區重選,則:
對相同位置區的小區,連續5s非服務小區的C1超過服務小區 的C1,發生小區重選;對不同位置區的小區,連續5s新小區的C1超過服務小區的C1至少小區重選滯後(CELL-RESELECT-HYSTERESIS)dB,即連續5S,新小區C1>服務小區C1+CELL-RESELECT-HYSTERESIS,發生小區重選。若在前15s內,發生過小區重選,則不立刻發生小區重選。
⑻ 同頻小區重選和異頻小區重選有什麼不同
您好!
您可以看下這個
一、小區選擇: 當MS 開機或從盲區進入覆蓋區時,MS 將尋找PLMN 允許的所有頻點,並選擇合適的小區駐留,這個過程被稱為「小區選擇」。 可分為: 1、在MS 無存儲BCCH 信息情況下的小區選擇過程 如果MS 並無存儲的BCCH 消息,它將首選搜索完GSM900 的124 個RF 信道(如果為雙頻MS 還應搜索374 個DCS1800 的RF 信道),並在每個RF 信道上讀取接 收的信號強度,計算出平均電平,整個測量過程將持續3~5s,在這段時間內將至少分別從不同的RF 信道上抽取5 個測量樣點。MS 調諧到接收電平最大的載波上後,將首先來判斷該載波是否為BCCH 載波(通過搜尋FCCH 突發脈沖)。如果是,MS 將嘗試解碼SCH 來與該載波同步並讀取BCCH 的系統廣播消息,若MS 可正確解碼BCCH 數據,並通過數據證實該小區屬於所選的PLMN、參數C1 值大於0、該小區並未被禁止接入,MS 方可駐留在該小區中。否則,MS 將調諧到次高的載波上直到找到可用的小區。若30 個最強的RF 信道都被搜索後仍未找到合適的小區,MS 將繼續監測所有的RF 信道的信號強度並搜索C1>0 且未被禁止接入的BCCH,當找到該載波後,MS則選擇該小區,而不考慮PLMN 識別。在這種模式下,僅可進行緊急呼叫。 情況一:當MS 的接入等級被該小區禁止時,並不影響小區選擇演算法,即當該小區符合要求時,MS 仍會選擇它為駐留小區。 情況二:當MS 所選小區屬於PLMN,但被禁止接入(參數CBA 設為「禁止」)或演算法C1<0,MS 則使用從該小區中獲得的BA(BCCH)表去搜索這些BCCH 載波。 2、MS 有存儲的BCCH 住處情況下的小區選擇過程 如MS 在上次關機時,存儲了BCCH 載波的消息,它將首先搜索已存儲的BCCH載波。若MS 可以解碼為該小區的BCCH 數據,但不能駐留該小區,則檢查該小區 的BA(BCCH)表,若表中所有的BCCH 載波都被搜索後,仍未找到合適的小區,則執行無存儲BCCH 信息的小區選擇過程。 C1 為供小區選擇和重選的路徑損耗准則,服務小區的C1 必須大於0,其公式如下: C1= RXLEV RXLEV _ Access _ MIN MAX((MS _TXPWR _ MAX _ CCH P),0) 二、小區重選: 當MS 選擇某小區為當前服務小區後,在各種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MS 將駐留在所選的小區中,並繼續監測由服務小區的BCCH 系統消息所指示的相鄰小區頻點配置表中的所有BCCH 載波。 在對這些BCCH 載波進行監測時,對它們接收電平的測量至少需要5 個測量樣點來進行平均,並應對所有的BCCH 載波取同樣的測量樣點數目,而且分配給每個載波的樣點在每個測量周期內應盡量平均,至少在每分鍾內更新最強的6 個BCCH 載波。 為了降低功耗、節省MS 的耗電量,MS 還應在解碼尋呼組時測量BA(BCCH)表中各載波的接收電平。在MS 尋呼組出現的期間內可獲得一些BA(BCCH)表中所包含的BCCH 頻點和服務小區BCCH 頻點上的接收電平測量樣本值。 在MS 例行測量程序中還包括測量目前服務小區BCCH 載波的任務。MS 在至少30s 內應試圖去解碼服務小區的BCCH 廣播的全部系統消息。MS 至少在5min 內對6 個最強的非服務小區的BCCH 載波進行BCCH 數據塊的解碼,該數據塊包含影響小區重選的參數。當MS 認為一個新的BCCH 載波變為六個最強的載波之一時,則至少在30s 內對新載波的BCCH 數據進行解碼。MS 至少在30s 內檢查6 個最強載波之一的BSIC,以證實監測的是同一個小區,BSIC 若發生了變化,MS 則認為該載波是一個新載波,並將重新解碼該BCCH 數據在以上情況中,MS 盡量不中斷對PCH 的偵聽。 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將觸發小區重選(若C2 演算法尚未激活,則C2=C1): 1、MS 計算某小區(與當前小區屬同一個位置區)的C2 值超過MS 當前服務小區的C2 值連續5s; 2、MS 計算某小區(與當前小區不屬同一個位置區)的C1 值超過MS 當前服務小區的C2 值與小區重選滯後值(Cell Selection Hysteresis)之和連續5s; 3、當前服務小區被禁止; 4、MS 監測出下行鏈路故障:下行信令故障准則基於下行信令故障計數(DSC),當MS 選擇了某小區時,DSC 置為〔90/BS PA MFRMS〕取整,BS PA MFRMS 為基站傳輸尋呼消息給同一個尋呼級MS 之間的51TDMA 幀復幀數。因此當MS 要在其尋呼子信道上解碼時,若成功則DSC 加1,若失敗,則DSC 減4,當DSC 為0 時,則斷定出現了下行信令故障; 5、服務小區的C1 值連續5s 小於0; 6、MS 隨機接入時,在最大重傳後接入嘗試仍不成功的情況下。 應注意在MS 進行小區重選之後,並在箝位該小區之前,應解碼新小區所有的BCCH 數據,根據所得的結果MS 將檢查影響小區重選的參數是否發生了變化。當有變化時,MS 應判決此時是否依然符合小區重選准則。當條件都滿足時,MS 將箝位該小區。此時若MS 發現LAI(位置區碼)發生變化時,即觸發位置更新過程。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