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Qt的工具的版本,各個概念,請大俠詳細解釋一下
你是要讓qt能使用,兩種套路都可行:
1、安裝傻瓜包QtSDK,大概1GB多,
你要用到的所有東西都在這裡面,按照默認的安裝,
裝好後直接打開qtcreator就可以用。
2、自己組裝:
(1)下載QtCreator(qt-creator-win-opensource-2.4.1.exe),就是你下載的50多MB的那個,按照默認的裝上;
(2)下載QtFramework(qt-win-opensource-4.8.0-mingw.exe),兩三百兆的,
按照默認的裝上。
打開qtcreator,菜單「工具」--》「選項」,
在打開的對話框里選左邊的「構建和運行」,
右邊選「Qt版本」,
點擊添加,找到你之前安裝的QtFramework的文件夾里的bin子文件夾,
找到qmake.exe,然後點擊確定,這樣就設置好了,
就能解決你遇到的「找不到合適的QT版本」的問題。
下面說這些工具的關系:
要正常使用qt,至少要這些東西:
(1)代碼編寫和調試的界面,就是qtcreator
(2)代碼編譯工具合集,如MinGW(包括gcc和g++、gdb等)
(3)Qt庫本身,包括頭文件、庫文件和qtdesigner設計師、qtassitant幫助、qtlinguist翻譯器三個工具。
qt官方是這樣打包的:
上面(1)(2)部分打包一起的,如qt-creator-win-opensource-2.4.1.exe,
把這裡面的都裝上,就有了代碼編輯和編譯的兩部分工具。
上面(3)部分打包在QtFramework裡面,如qt-win-opensource-4.8.0-mingw.exe
。
你之所以無法編譯qt代碼,就因為沒裝這QtFramework。
而qtSDK是1GB多的大包,包括上面提到的(1)(2)(3)全部的東西,
裝上QtSDK就什麼都有了。
B. Qt編程是干什麼的啊!要用什麼編譯器!
Qt是諾基亞開發的一個跨平台的C++圖形用戶界面應用程序框架。純粹面向對象的一個界面庫,比如MFC就是微軟提供的一個用C++寫的GUI庫,當然MFC里還有很多多線程,數據結構相關的類。看看網路吧。http://ke..com/view/23681.htm
C. QT用VS還是MINGW編譯好,有什麼區別
MinGW 兼容性更好,調試也更方便。
VS生成的 exe 發布時依賴的 dll 少一些,其他都不如 mingw。
D. 誰了解QT編程工具啊,麻煩比較一下。
我先來拋磚引玉吧
1)內嵌VC開發的話,可以使用visual studio的各種C++功能,文本編輯/自動補全/調試等等和普通的C++開發差不多,gui界面會調用designer插件,這個vc/eclipse/kdevelop/qt creator都一樣。相對來說比較方便。但是因為visual studio不支持並行編譯(至少vs.net2008還不支持),因此編譯較慢。如果是寫了makefile,或者利用qt生成vc格式的makefile,那麼qt.gitoris.org上有一個項目叫jom,和nmake基本兼容,但是支持並行編譯,這個只能在命令行裡面用
2)eclipse,給我的感覺怎麼說呢,就不像是給C/C++程序員使用的IDE,它其實也就是用qt插件創建gui,在編譯過程中插入moc/uic/rcc處理。編譯速度要看是在windows下還是linux下,如果是wndows,eclipse使用的是mingw工具鏈,因此編譯速度很慢。linux下用的是gcc工具鏈,因此速度較快
3)kdevelop分為3.x版本的和4.x版本的,3.x版本的比較成熟,但是有些功能不太容易使用,比如一個很簡單的添加已存在的文件到項目中的操作,用kdevelop就是沒有很直觀的方式。不是很好用
4)qt creator,我覺得比kdevelop和eclipse好用,比visual studio 2008當然還是差一些。比如它的文件的編碼格式(gb2312/iso88159-1/utf-8/big5)之類的設置,有時候似乎沒有生效,我用kate或者gedit打開之後發現qt creator編碼格式轉換沒有起作用。
這些工具在gui編碼和qt特有的功能(信號/槽、屬性、moc/uic/rcc)方面基本相同,都是調用qt designer插件。在編譯速度方面,eclipse(win32) = QTCREATOR(WIN32+MINGW) < vc(nmake或IDE編譯) < VC(JOM) = qtcreator(vc編譯器) < eclipse(linux) = qtcreator(linux) = kdevelop(linux)。在文本編輯/自動補全/跳轉方面,應該說是vc > qt creator > eclipse = kdevelop
E. ARM平台運行Ubuntu系統,如何選擇Qt編譯器
先找到可以編譯arm的gcc(或者自己編譯),然後再用這個arm版的gcc編譯Qt程序。
F. 為什麼QT能選擇編譯套件,而vs不可以
1. 首先你要到Qt官網下載想對應版本的vs-tools工具
http://download.qt.io/archive/vsaddin/
2.關閉VS之後,安裝下載的工具。
3.打開VS之後,你可以在VS的工具條看到
4.打開VS的Qt工程,然後你可以在上圖中的QtProjectSettings選擇添加的Qt版本,選擇需要增加的插件~~
PS:如果安裝之後工具欄沒有出現Qt菜單,可以到工具欄->「工具」->「外部程序管理器」把Qt Add-in√上,就出現了~記得下載對應VS版本的。祝好運
G. Qt怎麼添加編譯器
qt安裝目錄下有個管理組件的EXE叫什麼名給忘了,點擊運行就能添加組件了包括編譯器,注意下版本有32和64位的,可以選擇使用mingw或者vs的編譯器。
添加時需要設置一下存儲庫,就是qt下載安裝包的地址,國內最好用國內鏡像網站(qt的download頁面可以查到)速度快。
H. qt 跨平台 選哪個編譯器
Qt 跨平台可以選 MSVC 和 MinGW 兩個編譯器。
MinGW 比較方便,配置易上手,但是 WebEngine 是沒有的。 MSVC 也不錯,功能強大,包括了WebEngine 模塊。 如果項目使用到的一些第三方的 lib,或者 dll,使用 MSVC 編譯出來的,那麼推薦用 MSVC(應該是必須,不同的編譯器生產出的庫一般是不兼容的或者兼容效果差)。
I. qt creator怎麼配置vs2013編譯器
1、Linux下Qt Creator的配置
從Dash中找到Qt Creator,打開,打開後可以看到主界面,這個界面和Windows下基本一致(後面安裝windows版本就清楚了),在前面的兩篇文章中我已經分別編譯了Linux下的X86平台和ARM平台的QT庫,這部分就針對這個IDE進行相應的配置,是能夠進行應用程序的開發。
在主界面中從菜單欄點擊"工具"->"選項"->在左側點擊「構建和運行」界面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到,IDE並沒有自動識別安裝的QT,這是因為在缺乏系統環境變數的情況下,不知道程序安裝到了什麼地方,所以這里需要手動設置,手動設置很簡單,只需要點擊添加,分別添加編譯的兩個版本的QT安裝文件中的qmake文件即可,注意是安裝文件,並不是之前解壓的源文件。
默認的安裝路徑為/usr/local/Trolltech這個文件夾下有兩個文件夾,具體路徑可以參見上圖。
到這里就告訴IDE 安裝QT的位置了,由於需要進行編譯開發,接下來還需要指定編譯器,點擊「編譯器」選項卡,如下圖所示。
如圖中所示,Qt Creator已經檢測到X86的GCC,而我們要是做arm平台開發的話還需要指定用於arm開發的交叉工具鏈,我的安裝路徑為/usr/local/arm/4.3.2/bin/需要指定g++文件,如圖中所示。配置完成後,點擊「應用」。
QT和編譯器指定完成後就需要進行下一步配置了,就是對這些工具進行組合,點擊「構建套件(kit)」選項卡,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這里所做的設置也很簡單,相當於是設定幾種方案,指定設備類型、所用的編譯器版本以及QT版本,我這里配置桌面和ARM兩項,分別對應在PC和開發板兩個平台。
到這里,基本配置就完成了。
2、使用Qt Creator進行初步開發
下面新建一個項目,點擊菜單 」文件「->」新建「,如下圖所示,選擇應用程序-Qt Gui應用
接下來填寫項目名稱和選擇保存位置,點擊」下一步「選擇構建套件,這里用於選擇使用的構建套件,即上文配置的,按照上文配置我這里就有兩個套件,桌面和ARM,這個地方後面是可以更改的,因此我這里還是先選擇桌面,下面有對應的Debug與Release這里保持默認。接下來全部保持默認一直到完成。
工程新建完成後就可以看到工程目錄即文件了,如下圖所示。
第一個常式就不添加啥程序了,充分利用IDE設計的方便之處,拖拽幾個控制項運行示意一下吧,雙擊上圖中的界面文件下的mianwindow.ui文件,接下來就能看到和VS下利用C#等開發非常類似的界面,可以從左側選擇一些控制項,右下角可以針對具體的控制項屬性進行修改,如下圖所示,拖出自己需要的控制項,並進行簡單修改。
我這里拖了幾個作為示意,這部分弄好後,點擊左下角的
直接運行,構建完成後就會彈出剛剛設計的界面,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實際運行效果和編輯的情況由於字體等因素略有差異。接下來就要生成一個能夠在開發板上運行的程序了,由於剛剛在新建項目的時候構建套件選擇的是桌面,所以首先要對這點進行更改。如下圖所示,點擊 」項目「--」添加構建套件「下方就會彈出我剛剛設定的ARM,在arm的構建設置中可以使用默認配置,其他相關選項可以參考桌面選項更改。
需要說明的是在ARM的運行項目中,需要部署到遠程運行,這里沒有部署,因此在剪輯編輯進行構建的時候,就不能改直接運行了,點擊錘子圖標,進行構建,構建完成後可以在工程文件夾下,如下圖所示,那麼在ARM開發板上運行的程序就在test1-build-ARM-_____Debug文件夾下。
接下來把生成的可執行文件拷貝到開發板進行運行,我這里使用的是nfs掛載的方式,通過超級終端運行
./test1 –qws
運行程序,需要說明的是我使用的開發板是飛凌的OK6410,上面已經移植好了QTE 4.7.3,雖然我的版本是4.8.4但是運行沒有問題,其他平台需要先移植QT,這個暫時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運行效果如下:
到這里,用於開發板運行的第一個小程序就跑起來了。
3、Windows下Qt的安裝
Linux下的安裝和配置搞定了,Windows下的就非常簡單了,Windows下有針對VS2008/2010以及Mingw的版本,雖然我電腦里裝了VS2010,這里還是決定安裝Mingw的版本,首先下載相關文件,下載地址:
http://qt-project.org/downloads
需要說明的是,早期有SDK安裝包的,現在都是單獨的了,所以需要分別下載
qt-win-opensource-4.8.4-mingw.exe
qt-creator-windows-opensource-2.6.1.exe
MinGW-gcc440_1.zip 下載地址http://get.qt.nokia.com/misc/MinGW-gcc440_1.zip
如果想在VS中使用可以下載
qt-vs-addin-1.1.11.exe
qt-win-opensource-4.8.4-vs2010.exe
由於Mingw並沒有被qt-win-opensource-4.8.4-mingw.exe安裝包集成,所以需要先安裝mingw,安裝很簡單,直接解壓到指定的目錄就行,我的路徑d:/mingw。
接下來安裝qt-win-opensource-4.8.4-mingw.exe,按照過程中會要求指定mingw,指定剛剛的解壓目錄即可。
然後安裝qt-creator-windows-opensource-2.6.1.exe,這個不用多說了。
安裝完成後打開Qt Creator,通Linux下的設置一樣,打開設置,這里只需要指定mingw的目錄即可,同樣指定到g++工具,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到兩者界面幾乎一樣,下面的操作就基本一致了,只是這里沒有配置用於arm平台的工具鏈。
J. 如何安裝qt creator編譯器
安裝qt creator編譯器步驟:
下載安裝MinGW
從MinGW網站下載mingw
默認安裝到C盤根目錄下:D:MinGW,可以換到自己喜歡的路徑。安裝時選擇C和C++ compiler ,默認只選中了C編譯器。因此一定要注意根據自己的需求懸著編譯器。如果選錯需要刪除重新安裝。
下載安裝完之後設置環境變數設置環境變數(此處高能)。a. 滑鼠右擊桌面「計算機」(WindowsXp是「我的電腦」)->「屬性」 b. WindowsXP時,在新彈出的屬性窗口,選擇「高級」->「環境變數」。 Windows7時,在新彈出的屬性窗口,選擇左側的「高級系統設置」,在新彈出的屬性窗口,選擇「高級」->「環境變數」。 c. 把MinGW安裝目錄的bin目錄的路徑追加到PATH里,然後確定。 注意:箭頭指的兩個分號一定要加上並且分號一定要在英文輸入模式下輸入
下載安裝配置QT libraries
Qtlibraries可以到網上去搜索qt-opensource-windows-x86-mingw482-4.8.6-1.exe,但注意一定要找正式版的。
設置安裝路徑為D:Qt4.8.4,安裝時需要指定MinGW的安裝路徑為D:MinGW,這里千千萬萬要注意,QT類庫安裝的時候是需要和MinGW進行關聯的。如果找不到後面就悲劇了啊!!!!
修改環境變數:計算機->屬性->高級系統設置->環境變數
安裝完後需要把D:Qt4.8.4in目錄添加(原來的別刪了,以「;」做間隔)到系統變數的Path路徑中。
並新建系統環境變數QMAKESPEC,把值設置為D:Qt4.8.4mkspecswin32-g++;
還要新建系統環境變數QTDIR,值為D:Qt4.8.4
安裝成功後打開QT設計師主界面:
打開Qt 設計師 開始->Qt by Digia v4.8.4 ->Designer 。
如果Qt lib 安裝成功! 關掉Qt Designer
Qtcreater可以到網上去搜索qt-creator-opensource-windows-x86-3.1.2.zip
安裝:需要把C:Qtqtcreator-2.7.1in目錄添加到系統變數的Path路徑中。如果不設置系統環境變數,則創建工程時kit不能設置成功,並且可創建的工程類型也會受到限制。
設置QT Creator構建和運行配置項 打開QT Creator,選擇菜單「工具/選項」,選擇左邊的"構建和運行",再選擇「Qt版本」選項卡,點擊「添加」,qmake路徑:D:Qt4.8.4inqmake.exe。
還需要設置Compilers(編譯器)選項卡中的「手動設置」項的編譯器,Name設置為MinGW,編譯器路徑設置為D:MinGWinmingw32-g++.exe
新增構建套件,編譯器和QT版本選擇自己新增的
然後就可以正常的創建工程了。
打開Qt creater 後打開菜單欄 工具->選項。配製
安裝QT調試工具:
debugger工具使用對應的MingW下面的Gdb.exe:
注意此處一定要關聯正確,關聯錯誤會導致,可以編譯運行,但是不能進行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