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實現地表水水位遠程監測
地表水監測適用於水務部門對地表水水位進行監測,同時支持遠程圖像監控,為保障適度蓄水和安全度汛提供了准確、及時的現場信息。有助於水務局掌握本區域水資源現狀、水資源使用情況、加強水資源費回收力度、實現對水資源正確評價、合理調度及有效控制的目的。
1、 遠程監測功能:可遠程監測水位、降雨量、現場設備運行狀態、設備電壓等實時數據。
2、 遠程式控制制功能:可根據現場水位的高度在中心遠程式控制制水庫閥門的打開/關閉,來維持正常水位。
3、 圖像監控功能:可外接攝像頭,拍攝現場照片,將照片上傳至監控中心,讓值班人員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現場情況(支持定時拍照和手動拍照)。
4、 自動報警功能:水位超限、降雨量超限、設備故障、箱門非正常打開均會自動報警。
5、 自動統計功能:根據歷史數據自動統計成日報表、月報表、年報表等,根據客戶的需求生成分析圖。
6、 數據存數功能:監控中心和現場終端雙向存儲歷史數據,可存儲不少於10年歷史數據。
適用范圍:
1、 河道水位監測:監測河道的水位實時情況,為決策提供依據。
2、 湖泊水位監測:通過上傳的實時水位情況,可以提取所需信息。
3、 蓄水池水位監測:實時監測蓄水池中的水位,方便及時補水,不影響生產、生活。
4、 水庫上下游水位監測:可在通過各種廠家的水位計反應上下水位變化情況。
5、 水庫區域雨量監測:採用雨量計測量作為水庫區域降雨量和降雨強度的依據。
6、 水庫現場圖片監測:工業攝像頭上傳水庫區域的現場圖片。
7、 水庫大壩浸潤線監測:通過埋設滲壓計觀測壩體浸潤線位置。
8、 水庫壩基滲壓監測:通過埋設滲壓計反應壩基滲流壓力分布情況。
9、水庫壩體位移監測:精確的了解壩體地表水平變形和垂直變形情況。
益都智能
㈡ 單片機課程設計:基於51單片機的水位監測系統,匯編語言代碼
水溫可以用如18b20金屬探頭型的來檢測。
至於水位的,有很多種方案,如光電對管的,壓力感測器的,電容的……
很多啦,這個沒什麼難度。
㈢ 水位可視化監測系統的原理是什麼
水位可視化監測系統基於智能視頻分析,對水利、水庫、江河等區域進行實時監測,當監測到水位異常時,及時預警,真正做到事前預警,事中常態檢測,事後規范管理,將安防操作人員從繁雜而枯燥的「盯屏幕」任務中解脫出來。
㈣ 手機軟體可以實時測出每個水庫水位,這是利用了什麼原理
衛星定位,如果是水庫的話,應該是有特殊的基帶,就比如說那些樹立起來的鐵塔,應該是用來發射信號和接收信號的
㈤ 水位識別監測系統的優勢是什麼
水位測量是液位測量的一種,由於水位測量涵蓋水利、氣象、地理、環保等多個領域,所以水位測量與一般液位測量相比又有其他特點。
水位測量方法產品包括:水尺測量、電子水尺、浮子水位計、超聲波水位計、壓力式水位計、激光水位計、視頻水尺法等。其中水尺用於人工觀測,其他方式方法用於自動觀測。
本文分別對視頻監測水位和雷達水位計測量做個介紹和對比,實際應用場景中,雷達水位計監測水位更有優勢。
優勢如下:
1、功耗優勢
雷達水位計功耗低,脈沖式雷達水位計功耗低於0.5W,調頻連續波式雷達水位計功耗約1W,比視頻水尺法功耗低。功耗低,很適合在山區野外的太陽能供電系統中使用。
2、安裝優勢
雷達水位計懸空安裝,無需額外的土建和佔地,在渠道、管道、河道都可以安裝使用。而視頻水尺法在渠道、小河道安裝,需要人工混凝土或鍍鋅鋼管立柱安裝水尺,然後安裝視頻攝像頭組合形成水位監測,需要配套協調使用,相對復雜。
3、維護優勢
雷達水位計測量水位比超視頻水尺法監測水位少很多,特別是在渠道和河道應用上,雷達水位計基本上免維護,而視頻水尺法監測水位,平時水尺附近不能有水草雜物遮擋,長遠來說水尺老化折損更嚴重,可能辨識不明確,影響測量。
4、測量精度高、不受水位變化影響
雷達水位計精度可達到3mm,解析度1mm。一般的水尺用於地表水的監測。它是由金屬或非金屬材料製作而成,上面標有刻度,精度一般以厘米計(最小刻度1cm),水利上一般以1米為一節,以純紅、藍為一塊,方便閱讀。誤差和精度不如雷達水位計。
5、可擴展和集成度
雷達水位計可集成接入到流量監測系統、水雨情監測系統、山洪預警監測系統等,可擴展和集成度高;視頻水尺監測水位,方式比較單一。
6、對網路依賴程度低,資費低,環境適應性更好
雷達水位計結合監測系統,設備數據量小,對信號要求低,2G網路下也可使用,兼顧一些惡劣的使用環境。視頻水尺法監測水位,需要視頻攝像頭的網路環境良好,流量資費較高。
雷達水位計記錄脈沖波經歷的時間T,而電磁波的傳輸速度為常數C,則可計算出雷達天線到水面的距離D=C*T/2;水底到雷達天線的距離是L,計算可得出水位高度H=L-D
一、 雷達水位計
1.1、產品原理
雷達水位計主要由發射和接收裝置、信號處理器、天線、等幾部分組成。雷達水位計採用發射—反射—接收的工作模式。雷達水位計的天線發射出電磁波,這些電磁波經被測對象表面反射後,再被天線接收,電磁波從發射到接收的時間與到水面的距離成正比;
關系式如下:
D——雷達水位計到水面的距離
C——電磁波傳輸速度
T——電磁波運行時間
1.2、技術參數
l 水深:
測量范圍:0.65~40m(可擴大)
精度:±1cm
解析度:1mm
l 天線輻射角度(水平和垂直,3dB) :±6°
l 發射頻率范圍:24~24.25GHz
l 調頻帶寬1GHz
l 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7~25dBm 可調
l 電源:直流9V-24V
l 功耗:≤1W
l 數據刷新頻率:1Hz
l 信號介面:RS485(Modbus)
l 存儲容量:2M(可擴展)
l 防護等級:IP68
l 工作溫度:-20℃-65℃(不結冰)
l 存儲溫度:-25℃-70℃
l 外殼材質:鋁合金
1.3、設備安裝
安裝時應選擇河流和渠道順直段安裝、水流均勻處,避免亂流或者旋渦干擾,設備測量時,設備照射到水面附近保證無雜物、樹枝等漂浮物,安裝時保證水位計與水面平行,水面和設備距離在水位計的量程范圍,水面和設備之間無遮擋物保證設備發射接收信號良好,設備在使用時向水面發射雷達信號,反射回來的信號會被感測器接收,並通過分析計算轉換為水位。
一、 視頻水尺法
一般的水尺用於地表水的監測。它是由金屬或非金屬材料製作而成,上面標有刻度,精度一般以厘米計(最小刻度1cm),水利上一般以1米為一節,以純紅、藍為一塊,方便閱讀。結合高清攝像頭拍攝水尺及現場情況,針對性演算法處理得出水位數據。內置RTU,休眠狀態下功率降低為5.6W。
現場圖如下:
㈥ 求單片機水位監測系統程序,要求如下
LJMP Q0032H
ORG 0032H
Q0032H:JB P1.0,QA ;如果開關1接通轉燈2亮則水位過高
CLR P1.3
SJMP QB
QA:SETB P1.3 ;水位過高燈2亮
CLR P1.4 ;水位過高時,過低水位燈3應不亮
CLR P1.5 ;燈1滅不正常
QB:JB P1.1,QC ;如果開關2接通轉燈3亮則水位過低
CLR P1.4
JB P1.0,QD
SETB P1.5 ;兩開關同時斷開燈1亮
SJMP QD
QC:SETB P1.4 ;水位過低燈3亮
CLR P1.5
QD:SJMP 0032H
END
註:P1.0接開關1,P1.1接開關2,P1.3過高水位燈,P1.4過低水位燈,P1.5正常燈
㈦ 地下水動態監測網
一、區域地下水動態監測網
1971年,在全省平原區首批建立了淺層地下水水位動態觀測井43眼。
1983年,施工專門觀測孔43眼,主要監測平原區淺層地下水水位,監測頻率為1次/日。
1985年,增加5個民井觀測點,監測頻率為6次/月。
1989年,增加9個民井觀測點,監測頻率為6次/月。
1990年,增加52個民井觀測點,監測頻率為6次/月。
1995年,施工17個專門觀測孔,監測頻率為6次/月。
1999年,施工1個專門觀測孔,監測頻率為6次/月。
目前,全省區域地下水動態監測點為168個,主要分布在黃淮海平原和南陽盆地,控制面積10.9×104km2,監測項目主要為水位、水溫、水質。其中19個為逐日觀測,149個為6次/月。有16個水溫監測點、36個水質監測點。人工觀測點148個,監測工具以測鍾和電測水位計為主,20個監測點安裝了10套(表4-1)精密自記水位計(M C—1100W)和10套(表4-2)水位水溫監測、自動記錄混合系統(XY—Ⅱ型),可以實時監測地下水水位、水溫的變化情況。由於井點分散,全部觀測井均委託當地群眾監測,院監測中心定期、不定期抽查監測質量並負責水質監測。
表4-1 河南省自動化監測井點情況一覽表
續表
表4-2 河南省自動化監測及自動化傳輸井點情況一覽表
二、城市地下水動態監測網
河南省設立鄭州、開封、安陽、濮陽、鶴壁、焦作、新鄉、洛陽、三門峽、平頂山、南陽、漯河、許昌、駐馬店、周口、商丘、信陽等17個地級市和濟源1個省轄縣級市,經原河南省地質礦產廳批准,除濟源市外,其他各市均建有地質環境監測站,分別由河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河南省地礦局第一水文隊、第二水文隊、一工院、一勘院、二勘院、地調三隊負責管理(包括人、財、物、監測工作計劃),業務受環境院指導。各站人員編制2~10人不等,監測經費除鄭州站為6萬元,其他各站均為5萬元,由省地礦局(原省地礦廳)直接劃撥到代管單位。各監測站設備及辦公條件均很差,交通工具除直屬的鄭州、商丘有摩托車外,其他均以自行車為主,監測項目以地下水位為主,監測工具為電測水位計,監測手段單一,方法落後;辦公條件除隊部機關所在地條件稍好外,其他如開封、周口、洛陽、三門峽、安陽、鶴壁、焦作、濮陽、漯河等均無辦公地點。
2000年,由於機構改革,河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隸屬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地質隊歸河南省地礦局管理,隸屬關系改變,我省原有17個省轄市地質環境監測站,除直屬的鄭州、開封、商丘、周口4個站外,其他13個站不再匯交監測資料,影響了我省地質環境監測資料的連續性和完整性。2005年在省國土資源廳的支持和各市國土資源局的配合下,對各市地質環境監測特別是城市地下水動態監測進行了恢復,並新開展濟源地下水監測工作,三門峽、駐馬店、濮陽等委託市國土資源局所屬的監測站進行,安陽、鶴壁、新鄉、洛陽、許昌等委託市國土資源局下屬的機構進行,焦作、周口、漯河、平頂山、南陽、信陽等委託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科進行。雖然地下水監測工作恢復,但監測機構不健全、管理體制不順。
至2005年,我省已建的18個城市地質環境監測站中,以地下水動態監測為主,監測項目主要為水位、水質。開展城市監測工作較早的屬鄭州市,從1971年便開始系統監測地下水,並根據開采層位的增加不斷補充和完善,目前監測控制面積為1100km2,覆蓋整個鄭州市區,監測層位也由當初的淺層、中深層地下水,擴大到深層、超深層地熱水。其他17個城市是從1987年以來(濟源2005年)逐步開展地下水動態監測工作的,每年進行1~2次水位統調。
2006年對全省城市地下水動態監測網點進行了初步優化,新增地下水監測點105個,其中孔隙地下水97個、岩溶地下水8個,淺層地下水監測點40個、中深層地下水監測點65個;新增地下水水質監測點65個、水溫監測點36個,使各城市地下水動態監測網布設密度基本滿足《地下水動態監測規程(徵求意見稿)》,布局基本合理。選擇合適井點安裝了36套(表4-3)水位水溫監測、自動記錄混合系統(X Y—Ⅱ型),實現城市地下水監測網點的水位、水溫實時監控。
表4-3 自化監測儀器安裝情況一覽表
續表
㈧ 怎麼實現水位的遠程監測
水位監測報警系統可以實現,需要現場監測設備和遠程監控終端DATA-9201,施工要看現場情況,供電方式和採用的現場監測設備等也影響施工的。一般有兩種方式,對數據的實時性要求很高的用太陽能供電單元+DATA-6301低功耗GPRS測控終端,太陽能供電這部分施工比較麻煩,成本也相對較高。第二種方式是採用自供電的測控設備,如DATA-6216電池供電微功耗測控終端,防水型的,建議你採用定時採集,集中上報,數據越限報警的方式,這樣電池壽命可使用2年左右,電池沒電了需要更換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