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組織培養各種培養基的配方
我上學時用過的MS培養基:MS培養基
MS培養基配方 mg/L
大量元素:NH4NO3 1 650
KNO3 1 900
CaCl2·2H2O 440
MgSO4·7H2O 370
KH2PO4 700
微量元素:KI 0.83
H3BO3 6.2
MnSO4·4H2O 22.3
ZnSO4·7H2O 8.6
Na2MnO4·2H2O 0.25
CuSO4·5H2O 0.025
CoCl2·6H2O 0.025
FeSO4·7H2O(27.8)+Na2-EDTA·2H2O(37.3)
有機成分:肌醇 100
煙酸 0.5
鹽酸吡哆醇(維生素B6) 0.5
鹽酸硫胺素(維生素B1) 0.5
甘氨酸 2
注意:肌醇一般是要另外分開來獨自配成濃縮液,因為它比較難溶,一般配成100倍,而除去肌醇後的有機,還是可以配成1000倍的。
注意事項:
1.母液Ⅱ及母液Ⅳ的配製方法是:每種母液中的幾種成分稱量完畢後,分別用少量的蒸餾水徹底溶解,然後再將它們混溶,最後定容到1 L。
2.母液Ⅲ的配製方法是:將稱好的FeSO4·7H2O和Na2-EDTA·2H2O分別放到450 mL蒸餾水中,邊加熱邊不斷攪拌使它們溶解,然後將兩種溶液混合,並將pH調至5.5,最後定容到1 L,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3.MS培養基中還需要加入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6 苄基嘌呤(6BA)等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並且分別配成母液(0 1 mg/mL)。其配製方法是:分別稱取這3種物質各10 mg,將2,4-D和NAA用少量(1 mL)無水乙醇預溶,將6BA用少量(1 m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 mol/L的NaOH溶液溶解,溶解過程需要水浴加熱,最後分別定容至100 mL,即得質量濃度為0 1 mg/mL的母液。
② 請介紹下胡蘿卜組織培養的培養基配方
植物組織培養中常用的一種培養基是MS培養基。MS培養基的配製包括以下步驟。
MS培養基含有近30種營養成分,為了避免每次配製培養基都要對這幾十種成分進行稱量,可將培養基中的各種成分,按原量的20倍或200倍分別稱量,配成濃縮液,這種濃縮液叫做培養基母液。這樣每次使用時,取其總量的1/20(50 mL)或1/200(5 mL),加水稀釋,製成培養液。現將制備培養基母液所需的各類物質的量列出,供配製時使用。
大量元素(母液Ⅰ) mg/L
NH4NO3 33 000
KNO3 38 000
CaCl2·2H2O 8 800
MgSO4·7H2O 7 400
KH2PO4 3 400
微量元素(母液Ⅱ)
KI 166
H3BO3 1 240
MnSO4·4H2O 4 460
ZnSO4·7H2O 1 720
Na2MoO4·2H2O 50
CuSO4·5H2O 5
CoCl2·6H2O 5
鐵鹽(母液Ⅲ)
FeSO4·7H2O 5 560
Na2-EDTA·2H2O 7 460
有機成分(母液Ⅳ)
ⅣA
肌醇 20 000
ⅣB
煙酸 100
鹽酸吡哆醇(維生素B6) 100
鹽酸硫胺素(維生素B1) 100
甘氨酸 400
以上各種營養成分的用量,除了母液Ⅰ為20倍濃縮液外,其餘的均為200倍濃縮液。
下面列出繼代培養和試管苗培養的培養基配方。①繼代培養和生芽培養的培養基配方是:MS培養基+6BA(質量濃度為0.5~1.0 mg/L)+NAA(質量濃度為0.1~0.15 mg/L)。即在1 L MS培養基中加入5~10 mL6BA和1~1.5 mL的NAA母液。NAA配合6BA,可以促進不定芽的生長。②生根培養的培養基配方是:MS培養基+NAA(質量濃度為0.1~0.5 mg/L)。即在1 L MS培養基中加入1~5 mL的NAA母液。NAA起促進生根的作用。
以上參閱http://..com/question/27961620.html?an=2&si=1
③ 如何進行組織培養
專家解答
組織培養繁殖法是利用細胞的全能性和組織的再生能力,切取草莓植株的部分組織或器官,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到人工配置的培養基上,使之發育成完整的植株。草莓組織培養繁殖的優點是:
(1)植株健壯結果好任何植物在長期的無性繁殖過程中都容易感染病毒,受到病毒感染的植株生活力衰退,產量降低,品質變劣。而組織培養繁殖的整個過程是在無菌環境中進行的,對於做繁殖材料的莖尖也要進行脫毒處理,這樣所得的秧苗不含或少含病毒,比一般秧苗葉片大而厚,葉色濃綠;生長健壯且整齊一致;結果期延長3周,平均增產20%左右;果個大,品質優。
(2)繁殖速度快利用組織培養法繁殖草莓,一年內一個分生組織可獲得幾千株甚至幾萬株秧苗,這種繁殖方法對加速新品種推廣,特別是對抽生匍匐莖低的品種的繁殖更為有利。
(3)繁殖不受季節限制組織培養是在操作室和配套溫室中進行的,不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一年四季均可生產,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可進行工廠化育苗。
(4)節省土地,利於種質保存用組織培養法繁殖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對露地佔用少。所以,不僅節省土地,便於管理,而且對保存種質資源更加安全。
組織培養繁殖有以下幾個步驟:
(1)配製培養基常用的培養基是MS培養基、懷特培養基,其配方見表11。
①配製母液。將營養成分中大量元素擴大10倍,微量元素擴大100倍。把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生長物質分別貼上標簽,放在3~5℃環境中待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如6-苄基嘌呤、激動素用少量0.5摩爾/升的鹽酸溶解,萘乙酸用酒精溶解,溶解後加水稀釋。
②培養基配製。將所要用的瓊脂加熱溶解,加入蔗糖攪拌,配製成瓊脂-蔗糖液。然後按量把配製好的母液置入准備好的容器中,接著把瓊脂-蔗糖液也置入同一容器中,充分攪拌,定容到規定的體積。
③調整酸鹼度。瓊脂培養基加熱滅菌時,pH會降低0.1~0.3,所以在加熱前用0.1摩爾/升的鹽酸或氫氧化鈉液調整培養基的pH。
④高溫消毒。把培養基趁熱注入試管或三角瓶內,注入量為容器容積的1/3左右,塞上棉塞,縛緊,放入高壓蒸汽鍋內滅菌。蒸汽鍋壓力維持在78.5~98千帕,時間為10~20分鍾。
單位:毫克/升序號化合物MSWhite1硝酸鉀(KNO3)1900802硝酸銨(NH4NO3)1650-3四水硝酸鈣[Ca(NO3)2·4H2O]-3004硫酸鈉(Na2SO4)-2005七水硫酸鎂(MgSO4·7H2O)3707206七水磷酸二氫鈉(NaH2PO4·7H2O)-16.57磷酸二氫鉀(KH2PO4)170-8氯化鉀(KCl)-659一水氯化鉀(KCl·H2O)440-10四水硫酸錳(MnSO4·4H2O)22.37.011七水硫酸鋅(ZnSO4·7H2O)8.63.0表11營養基配方序號化合物MSWhite12硫酸鐵[Fe2(SO4)3]-2.513五水硫酸銅(CuSO4·5H2O)0.0250.00114氧化鉬(MoO3)-0.00115硼酸(H3PO3)6.21.516碘化鉀(KI)0.830.7517六水氯化亞鈷(CoCl2·6H2O)0.025-18二水鉬酸鈉(Na2MoO4·2H2O)0.25-19肌醇10010020煙酸0.50.321鹽酸硫胺素0.40.122鹽酸吡哆醇0.50.123甘氨酸2.0324蔗糖300002000025瓊脂100001000026pH5.85.6表11營養基配方(續)-1(2)選材與消毒選取健壯植株上充實、小葉尚未展開的匍匐莖先端3厘米左右的幼嫩組織作培養材料。將材料用潔凈流動的清水沖洗0.5~1個小時,然後用70%的酒精浸泡1分鍾,再用0.1%升汞水浸泡7分鍾,最後用無菌水沖洗2~3次。
(3)接種在無菌的超凈工作台上,用鑷子去掉莖尖組織的葉片,在解剖鏡下,用消過毒的刀片切取莖尖分生組織0.3~0.5毫米大小,放入備用的培養基上。
(4)初代培養將接過種的試管或三角瓶放置在溫度25~28℃,光照強度2000勒克斯,每天照射10小時的無菌條件下進行培養。10~15天接種物開始萌發,再經7~10天接種物產生很多小芽,形成芽叢;3個月後,無根苗長至3~4厘米。這時初代培養結束。
(5)繼代培養當初代培養的無根苗長到3~4厘米時,將其取出進行生根培養。把剩下沒達到3~4厘米的芽,按3~4個芽為一個芽叢重新分開,再重新植入同種培養基(初代培養基)上進行增殖培養,這種增殖培養稱繼代培養。1個月左右新的一批無根苗又繁殖出來,再用同種方法進行下一次繼代培養。
(6)生根培養將初代培養或繼代培養的高度已達到3~4厘米的無根苗,扦插到珍珠岩內進行生根培養。生根培養的苗床溫度保持在18~20℃,空氣濕度在80%以上,珍珠岩中要噴灑營養液和生根素。20天以後,當秧苗長出3~4條,長度達1.5~2.5厘米的根系時,可進行移栽鍛煉。目前國內比較常用的營養液配方見表12。
化合物名稱園試配方化合物用量毫克/升毫摩/升元素含量(毫克/升)大量元素總計(毫克/升)Ca(NO3).7P41MgSO4.7H2O4932Mg48S64Na2Fe-EDTA20-Fe2.8H3BO32.86-B0.5MnSO4·4H2O2.13-Mn0.05ZnSO4·7H2O0.22-Zn0.05CuSO4·5H2O0.08-Cu0.02(NH4)6Mo7O24·4H2O0.02-Mo0.01N243P41K312Ca160Mg48S64表12營養液配方註:參引2001年張福墁主編《設施園藝學》。
(7)移栽當秧苗已長出3~4條1.5~2.5厘米長新根時,可移栽到室外進行土壤育苗。移栽後的前兩周應覆蓋薄膜與覆蓋遮陽網,保持土壤和空氣濕度,緩苗後撤除覆蓋物。
提示板
組織培養能培育優質的壯苗,但技術要求比較嚴謹,目前還只在科研院所進行。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型繁育場將逐步得到推廣。無毒育苗將是草莓苗木繁育的主要手段。
④ 月季的組織培養法是怎樣的
用組織培養的方式進行繁殖,其繁殖率遠遠高於其他無性繁殖的手段,所得的新苗不僅可以保留原品種的優良性狀,而且能得到無病毒感染的植株。所用的時間比播種苗、扦插或嫁接苗均短,在良好的條件下,經過2個月的組織培養苗,春季下地栽種當年即可見花。
月季的組織培養繁殖在國內外已有不少報道,目前這一快速繁殖方法已基本完善,在一些地方已經用於工業化生產,對加速老品種更新換代,迅速普及名優品種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培養程序上基本相同如圖4,但在不同條件下,可以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
圖4 月季組織培養流程圖

MS培養基的配製:先在潔凈的不銹鋼鍋里放入約750毫升蒸餾水,加入所需要的瓊脂和糖,最好先在水浴鍋里將瓊脂溶化,如果直接加熱,應不停地攪拌,防止鍋底燒焦或沸騰溢出。然後加入表5中的母液Ⅰ50毫升,母液Ⅱ、Ⅲ、Ⅳ各5毫升,加蒸餾水將體積調到1升。充分混合好後,用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將溶液pH調到5.8左右。至此培養基的配置已算完成。
分裝消毒:將培養基分別注入試管或三角瓶內,深度為全深的1/3或1/4即可。然後加蓋或用棉塞塞緊。將試管或三角瓶平擺在高壓鍋內,在壓力202.65千帕(2個大氣壓),溫度120℃下滅菌15~20分鍾即可。滅菌後取出放至室溫即可使用。做好的培養基一般應在2周內用完,短時間可存放於室溫條件,如不能盡快用完,應存放於4℃條件下,如果培養基表面變干,就不能再用。
2.無菌培養的建立
(1)植物組織材料選取與消毒
首先從生長在田間的或盆栽的優良品種植株上,選取生長健壯的當年枝條,採回後切去葉,再剝去附在莖上的葉柄及皮刺,先整段用洗手刷蘸濃洗衣粉水仔細刷洗,再用自來水沖凈,毛巾擦乾,置小木板上,用利刀切成2~3厘米一段,每段至少有一個側芽。然後在超凈工作台或接種箱內,用飽和漂白粉上清液,作表面滅菌15~30分鍾。然後傾去滅菌溶液,用無菌水刷洗數次(無菌水是用1000毫升的大三角瓶,盛放2/3體積的自來水,經半小時的高壓滅菌後放涼即可。無菌水存放時間不宜過長,以1~2周較好,時間長了要重新高壓滅菌)。
(2)接種與培養
接種就是把植物材料插入培養基的過程,要注意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將洗滌好的月季莖段用無菌紗布吸干外表水分,用灼燒過的鑷子夾一塊莖段送入裝有培養基的管內,輕輕插在培養基上,再塞上高壓滅菌過的棉塞。將接種好的試管放在培養室內培養,溫度以21℃左右較好,光照10~12小時,光強800~1200勒克斯,從芽萌發到長到1厘米左右約需2~3周。
(3)繼代增殖培養
將上面已經長大的月季嫩莖切成1~2節一段,投入新鮮的增殖培養基上。增殖培養基可直接用MS培養基,也可在MS培養基中加入細胞分裂素BA和吲哚乙酸IAA。用量是每升培養基加1~2毫克BA,加0.1毫克IAA。月季小苗經5~6周1次的繼代增殖,會按幾何級數增殖起來。
(4)壯苗培養
繼代增殖的小苗嫩莖很細弱,要進行一次壯苗培養,以取得適合生根和以後移栽的苗子。壯苗培養基是在MS培養基中加入細胞分裂素BA0.3~0.5毫克/升,加入吲哚乙酸IAA0.01~0.1毫克/升。將月季嫩莖投入壯苗培養基後,控制光照10~12小時/天,光強800~2000勒克斯,溫度21℃左右。
(5)生根與移栽
經過壯苗培養的月季嫩莖長到一定長度時,就應切割下來,轉入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基是將MS培養基稀釋1倍,再加入吲哚乙酸IAA1.0毫克/升或吲哚丁酸IBA0.5毫克/升,再加入活性炭300毫克/升和白糖30克/升。切下的月季嫩莖長度以2~3厘米為宜。經3周培養,就有數條白根生成,這時就可出瓶移栽。第一次移栽是把幼苗取出,先洗去沾附的瓊脂培養基,再種植到蛭石或鋸木屑+園土(1∶1)的介質中,其他類似介質也可視情況選用,但要疏鬆通氣,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種植密度每株2~3厘米×4~6厘米。移栽完畢澆透水,用0.1%百菌清、多菌靈或托布津等噴霧保苗。保持相對濕度85%以上。移栽1周後,可施稀薄的追肥。視苗大小,濃度逐漸由0.1%提高到0.3%左右,施肥種類可用復合肥、尿素、磷酸二氫鉀以及餅肥水等等。通常7~10天噴一次殺菌劑保苗。在4~6周後,進行第二次移栽,通常植入5厘米×9厘米的塑料杯或營養缽中,每杯種1苗,加強水、肥和病蟲害管理防治,經4~6周,地上地下部分都充分生長,有些植株可能開花,此時可上盆或定植。
⑤ 急!植物組織培養的母液計算。
對於2000ml的培養基應該是這樣配製的:
所謂1/2MS,指的是大量元素母液,正常的我們應該加入2000除以20即100ml的體積,因為是1/2MS,所以只需要加入50ml;微量元素母液加入:2000/100=20ml;鐵鹽母液2000/100=20ml;有機物母液2000/100=20ml;6BA加入4ml,就是4mg,NAA是0.2ml.蔗糖就是2000乘以3.0 %就是60g,瓊脂為2000乘以0.8 %就是16g
⑥ 培養基母液配製的方法如何
配製培養基是花卉組織培養的首要環節。培養基的成分隨著花卉的種類、不同的外植體、不同的培養階段應當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各種培養基都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激素、糖和瓊脂等物質,有時還要在培養基里添加有機附加物,如活性炭、香蕉汁、椰子汁等。在生產上,首先選用已有的培養基配方,它是前人研究的成果,又是經過生產實踐驗證的。現在幾乎各種花卉用的營養基配方都有,可以免去您再研究的麻煩,當然在生產實踐中,也可適當改進。如果您找不到合適的配方,可先試用MS培養基,MS是Murashige和Skoog的縮寫,他們二人於1962年研究出來了這種培養基。下面以MS培養基為例,介紹怎樣配製。
(1)配製母液。把培養基中的必需元素按原配方量的50倍、100倍或1000倍稱量後製成一種濃溶液,這種濃溶液叫母液。在配製培養基時按比例分別量取母液稀釋到所需的濃度即可。母液配好後貼上標簽,放在0~4℃的冰箱中,可使用半年到1年,這樣做可節省許多時間。可能產生化學反應的或溶解後產生沉澱的,不能放在同一個容器中。配製母液要用重蒸餾水。葯物要使用分析純或等級較高的化學純。葯物的稱量和葯液的定容都要准確。
母液①:硫酸鎂18.5克,硝酸銨82.5克,硝酸鉀95.0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5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20毫升母液。
母液②:氯化鈣22.0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③:磷酸二氫鉀8.5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④: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克,硫酸亞鐵2.78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⑤:硼酸620毫克,硫酸錳2230毫克,硫酸鋅860毫克,硫酸銅2.5毫克,碘化鉀83毫克,鉬酸鈉25毫克,氯化鈷2.5毫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⑥:肌醇5克,甘氨酸100毫克,煙酸25毫克,鹽酸吡哆醇25毫克,鹽酸硫胺素5毫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2)配製培養基。配製每1000毫升培養基,稱取6~10克瓊脂作凝固劑,具體按配方要求稱量,放在水浴鍋上慢慢溶解。先在量筒內放入一定量的水,按照母液順序和規定量,量取母液。當母液加完後,根據需要每升培養基再加入生長調節物質如吲哚乙酸或萘乙酸等,細胞分裂素類0.04~10毫克,細胞分裂素應用最多的是6-苄基腺嘌呤,加完後倒入已熔化的瓊脂中。每1000毫升培養基加入蔗糖30克或根據要求確定,定容到所需的體積。繼續加溫,直到瓊脂完全熔解。用鹽酸或氫氧化鈉對培養基的pH進行調節,多數培養基的pH在5.4~6.0之間,MS培養基的pH為5.7。
將配好的培養基趁熱倒入培養容器中,培養基占容器體積的1/3~1/4。不要將培養基沾到容器壁上,否則容易被雜菌感染。然後及時加蓋,進行高壓滅菌,滅菌時要按高壓滅菌鍋的操作規程使用。在121℃、壓力111千帕下維持15~20分鍾,溫度和時間都要嚴格控制。到時間後立即切斷電源,當高壓鍋內壓力降到常壓後,開啟放氣閥,打開鍋蓋,取出滅菌好的培養基,放在接種室中培養3天,沒被感染後才能用來組織培養。
⑦ 請介紹下胡蘿卜組織培養的培養基配方
表1N6朱至清(1975)培養基配方
葯品名
配方量(mg/L)
母液倍數
稱取量(g/L)
(NH4)2SO4
大量元素
463
10×
4.63
KNO3
2
830
28.3
CaCl2•2H2O
166
1.66
MgSO4•7H2O
185
1.85
KH2PO4
400
4.0
Na2-
EDTA
鐵鹽
37.3
100×
3.73
FeSO4•7H2O
27.8
2.78
MnSO4•4H2O
微量元素
4.0
1000×
4.0
ZnSO4•7H2O
3.8
3.8
H3BO3
1.6
1.6
KI
0.8
0.8
鹽酸硫胺素(VB1)
有機物質
1
1000×
1.0
煙酸
0.5
0.5
鹽酸吡哆醇(VB6)
0.5
0.5
甘氨酸
2.0
2.0
各種母液配製好後,要貼好標簽,註明母液的名稱,配製1
L培養基需要的吸取量、母液配製的日期,然後放入冰箱中儲存。一般無機物質的母液在冰箱中可保存半年以上,有機物質的母液保存時間在半年以內,但若發現有沉澱或霉變,應立即需重新配製。
⑧ 植物組織培養一般方法
植物組織培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建立無菌體系,即外植體及培養基的消毒、接種,獲得愈傷組織或器官。
(2)進行增殖,不斷分化產生新的植株,或直接產生不定芽及胚狀體,也可以根據需要反復進行繼代培養,以達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3)將植株轉移進行生根培養,可以轉入生根培養基,也可以直接切取進行扦插生根。
(4)試管苗過渡,即試管苗出瓶後進行一定時間對外界環境的適應過程。
⑨ 什麼是組織培養法
用組織培養的方式進行繁殖,其繁殖率遠遠高於其他無性繁殖的手段,所得的新苗不僅可以保留原品種的優良性狀,而且能得到無病毒感染的植株。所用的時間比播種苗、扦插或嫁接苗均短,在良好的條件下,經過2個月的組織培養苗,春季下地栽種當年即可見花。
月季的組織培養繁殖在國內外已有不少報道,目前這一快速繁殖方法已基本完善,在一些地方已經用於工業化生產,對加速老品種更新換代,迅速普及名優品種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培養程序上基本相同(圖4),但在不同條件下,可以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
圖4月季組織培養流程圖
1.接種培養2、3.繼代增殖培養4.壯苗培養
在開始組織培養時,首先要配製培養基。目前最常用的月季培養基是MS培養基,其配方列於表4。
表4MS培養基配方
MS培養基母液的配製:為了更方便地配製培養基,要先配製比所需濃度高10~100倍的母液表5,並用家用冰箱在0℃左右貯存備用。母液要按無機成分分別配製,以免發生化學反應或沉澱。MS培養基的配製:先在潔凈的不銹鋼鍋里放入約750毫升蒸餾水,加入所需要的瓊脂和糖,最好先在水浴鍋里將瓊脂溶化,如果直接加熱,應不停地攪拌,防止鍋底燒焦或沸騰溢出。然後加入表5中的母液Ⅰ50毫升,母液Ⅱ、Ⅲ、Ⅳ各5毫升,加蒸餾水將體積調到1升。充分混合好後,用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將溶液pH調到5.8左右。至此培養基的配置已算完成。
分裝消毒:將培養基分別注入試管或三角瓶內,深度為全深的1/3或1/4即可。然後加蓋或用棉塞塞緊。將試管或三角瓶平擺在高壓鍋內,在壓力202.65千帕(2個大氣壓),溫度120℃下滅菌15~20分鍾即可。滅菌後取出放至室溫即可使用。做好的培養基一般應在2周內用完,短時間可存放於室溫條件,如不能盡快用完,應存放於4℃條件下,如果培養基表面變干,就不能再用。
表5MS培養基母液的配製
2.無菌培養的建立
(1)首先從生長在田間的或盆栽的優良品種植株上,選取生長健壯的當年枝條,採回後切去葉,再剝去附在莖上的葉柄及皮刺,先整段用洗手刷蘸濃洗衣粉水仔細刷洗,再用自來水沖凈,毛巾擦乾,置小木板上,用利刀切成2~3厘米一段,每段至少有一個側芽。然後在超凈工作台或接種箱內,用飽和漂白粉上清液,作表面滅菌15~30分鍾。然後傾去滅菌溶液,用無菌水刷洗數次(無菌水是用1000毫升的大三角瓶,盛放2/3體積的自來水,經半小時的高壓滅菌後放涼即可。無菌水存放時間不宜過長,以1~2周較好,時間長了要重新高壓滅菌)。
(2)接種就是把植物材料插入培養基的過程,要注意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將洗滌好的月季莖段用無菌紗布吸干外表水分,用灼燒過的鑷子夾一塊莖段送入裝有培養基的管內,輕輕插在培養基上,再塞上高壓滅菌過的棉塞。將接種好的試管放在培養室內培養,溫度以21℃左右較好,光照10~12小時,光強800~1200勒克斯,從芽萌發到長到1厘米左右約需2~3周。
(3)將上面已經長大的月季嫩莖切成1~2節一段,投入新鮮的增殖培養基上。增殖培養基可直接用MS培養基,也可在MS培養基中加入細胞分裂素BA和吲哚乙酸IAA。用量是每升培養基加1~2毫克BA,加0.1毫克IAA。月季小苗經5~6周1次的繼代增殖,會按幾何級數增殖起來。
(4)繼代增殖的小苗嫩莖很細弱,要進行一次壯苗培養,以取得適合生根和以後移栽的苗子。壯苗培養基是在MS培養基中加入細胞分裂素BA0.3~0.5毫克/升,加入吲哚乙酸IAA0.01~0.1毫克/升。將月季嫩莖投入壯苗培養基後,控制光照10~12小時/天,光強800~2000勒克斯,溫度21℃左右。
(5)經過壯苗培養的月季嫩莖長到一定長度時,就應切割下來,轉入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基是將MS培養基稀釋1倍,再加入吲哚乙酸IAA1.0毫克/升或吲哚丁酸IBA0.5毫克/升,再加入活性炭300毫克/升和白糖30克/升。切下的月季嫩莖長度以2~3厘米為宜。經3周培養,就有數條白根生成,這時就可出瓶移栽。第一次移栽是把幼苗取出,先洗去沾附的瓊脂培養基,再種植到蛭石或鋸木屑+園土(1∶1)的介質中,其他類似介質也可視情況選用,但要疏鬆通氣,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種植密度每株2~3厘米×4~6厘米。移栽完畢澆透水,用0.1%百菌清、多菌靈或托布津等噴霧保苗。保持相對濕度85%以上。移栽1周後,可施稀薄的追肥。視苗大小,濃度逐漸由0.1%提高到0.3%左右,施肥種類可用復合肥、尿素、磷酸二氫鉀以及餅肥水等等。通常7~10天噴一次殺菌劑保苗。在4~6周後,進行第二次移栽,通常植入5厘米×9厘米的塑料杯或營養缽中,每杯種1苗,加強水、肥和病蟲害管理防治,經4~6周,地上地下部分都充分生長,有些植株可能開花,此時可上盆或定植。